下篇 改變人心的力量——感動力的實踐 第12章 感動力口才(2 / 3)

5.杜絕沒用的動作

當你與他人見麵的時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要有什麼小動作。假如你一邊跟人家說話,一邊做著各種小動作,比如整理衣服、剪指甲等,這就會說明你對對方缺少起碼的尊重。如果你真的有急事的話,需要打電話或者發短信,你可以提前告訴對方一下,說一聲“不好意思”。對方一定會理解你的。

6.保持積極態度

你與別人交談的時候的態度是可以說明許多問題的。談論“第一印象”的人都強調擁有正確的態度是有多麼的重要,可是有很多人不能真正明白積極態度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意味著什麼。哪怕是在特殊的情況下,諸如你心情焦急、緊張的時候,你的積極態度也會給身邊的人產生良好的影響。遇事冷靜且不煩躁會使大家給你打分不少。生活中我們也會有這樣的經曆,如果與你說話的人一直保持著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那麼你是不是就會覺得好感大增、信心百倍呢?

7.主動向對方打招呼

俗話說得好:“一回生,二回熟。”對於陌生人來講,當你先開口向對方打招呼的時候,同時也就意味著你將對方置於一個較高的位置。你以謙恭熱情的態度去對待對方,一定可以叩開交際的大門。如果你可以用自信誠實的目光正視對方的眼睛的話,會給對方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8.報姓名的時候要簡要說明

記憶術中有一種被叫做“記憶聯合”的方法,指的是一種把一件事與其他事連在一起的記憶方法,初次見麵的人可以利用這種方法從而加深他人對你的印象。例如你姓張,就可以這麼說:“我姓張,張飛的張,不是文章的章。”這樣對你的姓名加以說明的話,對方會認可你的幽默風趣,也會很容易把你記住。

9.注意自己的表情

人的心靈深處的想法都會在表情上顯露無遺。很多人在到達見麵的地點時,通常隻會注意“領帶正不正”、“頭發亂不亂”等著裝打扮方麵的問題,往往忽略了“表情”的重要性。倘若你想給別人留下一個美好的第一印象,那麼在見麵之前要多照照鏡子,檢查一下自己的麵部表情是不是跟平時不一樣,如果很緊張的話,最好先對著鏡中的自己傻笑一番。

在這裏值得提醒的是,萬事萬物重在堅持,如果你可以真正地堅持下去的話,你一定會發現意外的驚喜。要知道即便是再好的方法用不上3天就拋棄了,那麼你永遠得不到輕鬆。堅持按方法一直去做,就像自己的工作一樣,業務熟練的時候自然就變得得心應手。輕鬆談話,也會輕鬆地打動對方。

第三節 以情動人,說話

要有說服力

人類是有血有肉的高等動物,人人都會被真情所打動。在說服他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情動人,這樣說話才會有說服力。

郭沫若先生曾經在遊覽普陀山的時候意外撿到一本筆記本,扉頁上寫著一副對聯:“年年失望年年望,處處難尋處處尋”,橫批:“春在哪裏”。再翻一頁,竟然是一首絕命詩,署著當天的日子。後來,郭老終於找到了這位神色黯然的姑娘,原來這位姑娘考大學連續3年未中,生活上又遭受各種挫折,感到悲觀失望,準備“魂歸普陀”。郭老聽後,隻是稱讚對聯有文采,接著微笑著問:“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然後深情地吟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難成事事成”,橫批是“春在心中”。聽了郭老改過的對聯,姑娘體會到長輩的關懷,最後向郭老傾吐了心中的鬱悶。郭老邀她同遊普陀,邊走邊熱情地與她交談。當姑娘知道麵前這位和藹可親的長者就是一代宗師郭沫若時,十分驚喜與感激,於是吟詩謝恩師指點迷津,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

以上的故事教給我們一個說服人的好方法,就是以情感人。由此可見,曉之以理可以成功地說服人,“動之以情”也同樣可以說服人。

戰國時期,秦國攻打趙國,趙國沒辦法就向齊國求援。齊國要求趙國送太後的小兒子長安君來齊國做人質,否則就不會發兵救趙。可是趙太後太愛自己的小兒子了,她執意不肯。滿朝文武都極力勸諫,可是沒有一點用處。最後,趙太後幹脆宣布:“誰要是再來勸我這麼做,我就把唾沫直接吐到他的臉上。”

後來左師官觸龍希望覲見太後,太後明白他也一定是來規勸的,於是就怒氣衝衝地等著他來。觸龍一路小跑著來到宮中,向太後謝罪道:“太後請恕罪,我的腳有毛病,不能走得很快,因此好久沒有來看太後您了,心裏十分惦記,所以今天特來拜見您。”太後道:“我現在也是要靠車子才能行動。”觸龍接著又詢問了趙太後一些飲食、飯量等其他情況,這個時候太後的怒氣才有一些緩和。

之後,觸龍又向趙太後請求希望可以允許他的小兒子在王宮衛隊裏當一名侍衛。趙太後答應了下來。“他今年多大了?”趙太後問道。“今年15歲了,雖然他現在年紀還小,我卻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就把他托付給您,為他安排好立身之處。”趙太後問道:“難道男人也會疼愛自己的小兒子嗎?”觸龍答道:“比起女人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太後笑著說道:“女人是特別疼愛自己的小兒子的。”觸龍說:“我私下裏認為您對您的女兒燕後的疼愛已經超過了對長安君的疼愛。”太後說:“那你可是說錯了,我對燕後的愛遠遠趕不上對長安君啊!”觸龍說:“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就一定會為他考慮長遠的利益。”接著,觸龍又說到當年燕後遠嫁,趙太後與她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的情景。但每次祭祖的時候卻禱告讓燕後留在燕國,不要回來,這樣便可以讓自己的子女世世代代為燕王。

觸龍接著說道:“這也許就應該叫做:近一點呢,禍患落到自己身上;遠一點呢,災禍就會殃及子孫。難道是那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嗎?但他們雖然地位尊貴,可是無功於國;俸祿雖然優厚,卻沒有一點功績,而他們卻可以持有許多珍寶異物,這樣他就處在了危險之中了。現在您讓長安君地位尊貴起來,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賜給他那麼多的寶物,可是如果不趁著現在使他有功於國,假以時日您不在了,長安君憑什麼可以在趙國安身立命呢?我覺得您為長安君考慮得有些短淺了,所以我覺得您對他的愛比不上對燕後啊!”

到現在為止,趙太後完全接受了觸龍的勸說,說道:“好吧,就按照你的意思把他派到齊國去吧。”於是,為長安君準備了上百輛車子,到齊國去做人質。齊國也就馬上發兵救趙,從而退了秦國的大軍。

上麵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觸龍很理解太後的心情,他也對當時的情形作了比較深入的分析。所以,他努力製造出一種和諧的談話氣氛,剛見太後時,“太後盛氣而揖之”。如果觸龍在這個時候開口談讓長安君作為人質的事,也許就會落入太後唾其臉麵的尷尬境地,因為人在生氣的時候,是很不理智的,不但聽不進他人的意見,還有可能把他人當作發泄的對象。觸龍對長安君的事情避而不談,先是用“緩衝法”,從請安和詢問太後飲食生活方麵入手,談論自己如何調養弱體、增進飲食的經驗。這時候太後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觸龍是來探望、安慰她的,從而使太後由“盛氣而揖之”到“色稍解”,既而“笑曰”,到了這個時候,和諧的談話氛圍就形成了,那麼此時觸龍諫說的第一道障礙就巧妙地克服了,那麼陳述自己意見的條件也就成熟了。然後觸龍又用“引誘法”,以父母疼愛兒女的人之常情為切入點,先從自己疼愛少子,想為他謀差事扯入,隨後慢慢地引入太後愛自己的女兒勝過自己的兒子,當太後告訴觸龍自己更愛兒子時,觸龍便說出許多實例來證明太後很愛自己的女兒,知道為女兒的將來著想,可是對於自己的兒子就不是如此。經過雙方的一番陳述比較後,太後終於明白了觸龍的良苦用心,同時也接受了他的遊說。最後,太後答應將自己的兒子送往齊國當人質。趙國就這樣很快得救了,觸龍在這裏麵的功勞也是很多很大的。

由此可見,以情動人,的確是一件有力的武器,如果運用得好的話,可以為自己贏取很多的利益,減少不小的障礙。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冷血無情,沒有人是真正的鐵石心腸,隻要是人都會有渴望與人親近的心理,隻要你真誠地與別人進行溝通,雙方就一定可以化解那些不愉快的情緒,和睦相處在一片藍天之下。

第四節 幽默風趣散發出的

無窮魅力

說話的最高境界就是可以把巧妙的語言運用自如,雖然隻是輕描淡寫的話語,卻可以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從而讓人捧腹大笑或是忍俊不禁,產生幽默的效果。

一句名言:“懷著一顆快樂的心,更勝於拿著一隻藥囊,可以治療心中的百病。”

幽默、逗趣的語言,能夠讓敵人啞口無言,也可以化解尷尬的局麵,同時也可以舒緩身心的壓力,還可以贏得他人的掌聲。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能太過嚴肅,如果一直讓精神保持緊繃的狀態,那麼彼此相處的樂趣就會減少很多。

有一個公司經理接待一位來訪者。

來訪者問經理:“您是一位很有魄力的領導嗎?”

經理回答:“那是當然,我在公司裏是頭,在家裏也是頭。”

對方又問:“那您的妻子呢?”

這時,經理幽默地回答:“我妻子啊,她是‘脖子’呀,‘頭’想往哪兒轉,都得聽‘脖子’的嘛。”

話說到這裏,大家都開懷地笑了,彼此間的陌生感馬上就消失了。

身為領導,由於工作事業上的需要,很多時候都一定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所以說一些幽默的話是十分有必要的。那麼,如何說話才算幽默呢?

1.自我解嘲

自嘲所做的,就是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所作所為,采取完全不在意的態度,這樣一來,幽默的言語自然就會脫口而出了。

例如,“我昨天在老板麵前真是出盡洋相,遲到不說,還打翻了老板的水,還有在老板麵前說錯了話。”犯錯後,適當適時地進行自我解嘲,可以獲得別人的同情,也可以自我放鬆心情。

2.誇張的態度

因為誇張的語言本身就帶著幽默的味道,就很容易博人一笑。

例如,“從早上到現在,我已經給你打了將近100個電話了!”、“你讓我站在這裏等了半天,你看,我起碼瘦了5斤!”

3.主動尋找笑料

在日常生活中,和他人在對話的過程中,隨機應變開句玩笑,不失為應對突發狀況的好辦法。言之有物的幽默,通常更具有喜劇效果,更能打動人心。

總的來說,幽默的語言一定要做到真實而又形象,這樣可以引人聯想,讓人回味無窮。

第五節 說好讚美話並不簡單

人就是很奇怪的動物,明明不喜歡聽到那些不符合實際的話語,卻很愛聽別人對自己說的讚美話,但是,在說讚美話的時候也有好壞之分,說好了,對方會很高興,說不好的話,就可能激怒對方。

人人都愛聽讚美的話,你對人說讚美話,如果恰如其分,適合其人,這個人一定十分高興,對你也會有好感。生活中最奇怪就是,越是傲慢的人,就越喜歡聽讚美話,越喜歡受你的讚美。

有的人義正詞嚴,告訴別人說自己不受讚美,喜歡聽批評,這其實是他的門麵語,你如果信以為真的話,並且毫不客氣地對他的缺點進行批評的話,他心裏一定會不高興,雖然表麵上沒有什麼表示,內心卻十分不安,對於你的感情,隻有降低,而不會增進。例如,汲黯是漢朝出了名的直人,武帝是漢朝出名的賢君,汲黯曾對漢武帝說“內多欲而外施仁義”,武帝深覺不歡,就因為這句話,汲黯終生不得意,因此善說讚美話,是處世的本領,是發達的因素。

人人都有一定的希望,年輕人希望寄予自身,年老人希望寄在子孫身上,年輕人自認為前途無量,你如果舉出幾點,證明他的將來,大有成就,他必定會十分高興,把你當作知己也未可知,你如果說他父親如何了不得,他未必感到多少興趣,那麼如果你說他是將門之子,把他與他的父親一齊稱讚,才配他的胃口。

但是老年人則不是這樣的,他自己已經是曆盡滄桑的年紀,幾十年的光陰,並未曾達到預期的目的,他對現在的自己,已經不抱有很大的希望了,他所希望的,是他的子孫,你可以說他的兒子,不論是學問還是能力,都勝過他,雖然你是抑父揚子,他不但不會怪你,而且會很感激你,口頭會這樣說,你說得好,未必,未必,太誇獎了,可是在他的內心,卻認為你是慧眼識英雄!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想受人歡迎,就要注意給對方留情麵。因為隻有給人留情麵,才可以為自己爭得更多的人緣。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的情況下,“忠言”都是不給人留麵子的,正是由於“忠言逆耳”,曆史上才有許許多多的忠臣良將得不到好下場。即使像唐太宗那樣的仁君,也數次被魏徵的“忠言”氣得發抖,拂袖回宮,甚至有好幾次想要殺了這個可惡的“魏老道”。如果不是長孫皇後及時勸阻,恐怕十個魏徵也早就沒命了。

偶爾直言不諱一針見血地說出對方的弱點及短處,的確是會有另一番效果。對方也許會認為這個人挺正直,值得一交。但是,前提是對方有一個能撐船的大肚子。

所以,不論是直言還是警語,在說真話之前,都必須事先考慮對方的容忍和發言時機。再者,就是對於初次見麵或是不常見麵的人,不能貿然向對方說些直言不諱的真話,因為你的真話可能正好犯了對方的忌諱,對你從此不理不睬,連個解釋道歉的機會都沒有留給你。請記住,禍從口出,少講一些令人不悅的話,總是對你有好處的。

現實生活中,有很少的人因為說過直言、令人不悅的話,而使自己獲得好處,這是成功處世的經驗之談。哪怕想要說的都是為對方著想的忠告之言,但是對方通常在聽了之後,不是感謝你而是對你不喜歡。而那些會說假話的人通常會得到人們的認同,畢竟假話要比真話動聽得多,也容易打動人。

請不要質疑,當作禮貌性的讚美時,你的最佳策略就是“認真的表情”。最好是在以認真的表情來用假話讚美對方的時候,能夠把既幹脆又果斷的說法及語氣派上用場。例如,在與他人打招呼寒暄“你看起來容光煥發,神采奕奕”之後,馬上再補上一句“看起來比你的實際年齡年輕多了”,相信對方聽到這樣的話後必然會洋溢一股飄飄然的滿足感,對你更是具有良好的印象。因為喜歡被人讚美年輕,是人之常情。

通常來講,大多數的人都十分重視自己給人的第一印象。因此,想要令別人對自己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在首次見麵的時候,不妨將對方的年齡按實際年齡打上7折,這是最佳的策略。因為打9折所產生的作用不是很大,而打5折別人會覺得你很虛偽,所以折中下來,7折是最佳的運用程度。

比如,你與一個60歲的人見麵,你就要說:“你看起來像40多歲的樣子!”當然,對方一定會嚇一跳。這時候為了避免讓對方產生被愚弄的不悅感,在讚美對方年輕的同時,你必須要先奠定對方的確是40多歲的“心理準備”,然後以認真的表情向對方讚美。這樣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確切實施,哪怕是對方很清楚這僅是禮貌性並非真實的讚美,他也會被你的誠意打動而深感愉悅。

由此我們知道,在讚美他人、給對方麵子的時候,除了要有認真的表情外,認真的心情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這裏要提醒你,以假話讚美對方的時候,最最重要的是不要犯了對方的忌諱,因為一旦犯忌的話,即使你的態度再認真,表情再誠懇,也起不了什麼效果。例如你對一個相當在意自己塌鼻梁缺陷的人說:“你的鼻子很好看!”對方聽後肯定會極度不悅。

第六節 多講良言,少說惡語

與人辯論的時候,雖然我們很想在氣勢上壓倒對方,但如果我們使用禮貌語言,就會讓人感到“良言一句三冬暖”,使感情瞬間親切融洽起來。反之,倘若言語蠻橫過激就會讓人感到“惡語傷人六月寒”。

古語有雲:“口能吐玫瑰,也能吐毒液。”通過一個人的談吐,最能看得出這個人的學識和修養。那些善良智慧或者溫厚博學的語言,可以融冰化雪,排除障礙直抵對方的心靈。在現實生活中,真正能夠傷害人心的並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厲害的東西——語言。請看下麵一則寓言故事:

從前,有一個樵夫在經過森林時救了一隻小熊,母熊對樵夫十分感激。

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見了母熊,母熊給他安排了住宿,還拿豐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第二天,樵夫對母熊說:“你招待得很好我也十分滿意,但我唯一不喜歡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聽了心裏悶悶不樂,說:“作為對你的補償,你用斧頭砍我的頭吧。”

樵夫按母熊說的做了。幾十年過去了,一次樵夫又遇到了母熊,他問:“你頭上的傷口好了嗎?”母熊說:“好了,傷口是痛了一段時間,不過傷口愈合後我就忘了。可是那次你說過的話,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有時候,一句簡單的撫慰人心的話語,就可以照亮你無助的心靈,甚至會影響你一輩子的生活態度。所以,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有一些人、一些事讓我們深深地感動著,總有一些話會溫暖我們冷漠的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要接近尾聲的時候,盟軍準備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來到萊茵河畔散步的時候,一個神情沮喪的士兵迎麵向他走來。艾森豪威爾隨即打招呼道:“你還好嗎,孩子?”青年士兵告訴他自己很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