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個理由執行力強的員工讓企業進步更迅速(2 / 3)

多年後,李開複遇到了一位當年在蘋果企業的上司,對方感慨地對他說:“如果不是那份報告,企業就很可能錯過在多媒體方麵的發展機會。今天,蘋果企業的數字音樂可以領先市場,也有你那份報告的功勞啊。”

可能職場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會主動去攬這樣的“分外事”,自己職責之內的問題還沒解決呢,何必“多此一舉”呢?但是,那樣的員工也永遠成不了李開複,永遠成不了職場中耀眼的成功人士。

很多人不願意解決問題,不是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缺少執行到位的意識。他們總覺得自己幹的還可以就行了,遺留一點問題不要緊,執行不到位的結果也許一時半會兒看不出來,但是日積月累就會成為執行力的大問題。在工作中,無論大小問題,隻要出現了都不應該放過,要做一個擁有完美執行力的員工。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職場中做出令人矚目的成就。

很多人在麵對困難時,總會有這樣的想法:“這個問題領導沒有直接指示我去做,讓技術部的同事們去處理吧!”“客戶對產品的質量提出了質疑,又不是我一個人生產出來的,我出這個風頭幹什麼?”“我已經把工作完成了,出現了新問題我可就不管了。”

這些想法或者做法是要不得的。工作中出現了問題,如果沒有把問題解決掉,就是工作還沒有做好。把問題留在那裏,能說自己的工作做到位了嗎?當我們遇到工作中的問題時,第一反應應該是:有效地解決它。

約翰先生要退休了,企業董事長格林先生做了例行講話,強調了約翰對企業的貢獻和企業對他的懷念。然而慶祝大會結束後,約翰就好像被人遺忘了一樣。

其實約翰和董事長格林一起進入企業,格林並不比約翰聰明多少。但是格林很上進,經得起磨煉,不怕吃苦,遇到任何問題都不逃避,能完美地執行上司交給他的任務,而約翰卻不然。

有一次,企業要約翰到南方去掌管分企業,但約翰覺得南方企業的問題很多,所以拒絕了。像這樣的機會有好幾次,他本來可以獲得晉升的,但是他不願意為企業解決問題,所以直到退休,他在企業領到的薪水最高不過7000美元,而格林卻是他的100倍。

約翰後來對自己的好朋友說:“其實,很多問題出現時,我都沒有認識到這也是絕好的晉升機會,我看到的隻是困難和自己的付出,所以最終,我什麼也沒有得到。”

在企業裏,許多人對應該解決的問題都視而不見,不聞不問,這樣缺乏完美執行力的員工自然不能得到幸運女神的垂青。一個優秀的員工,遇到問題時,會以“當仁不讓”的態度,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完美地解決掉。隻有那些善於解決問題的、把工作做到位的員工,才能得到重視並得到更大空間和機會。而害怕麵對問題,把問題留給別人,就是把機會讓給別人。

工作中,能否解決問題,表麵看起來與機遇沒有關係。但是,隻要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幹好,把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處理好,讓自己擁有完美的執行力,那麼你最終就能開啟成功的大門。

◆擁有戰略,不如擁有執行力

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沒有完美的執行力,便沒有競爭力。擁有再長遠的戰略,再完備的規劃,如果執行不到位,那麼,企業仍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下風,並最終被淘汰。一個良好的戰略隻有在完美執行後才能顯示其價值,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將既定戰略執行到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布置好並不等於完成好,領導吩咐得再好,如果下屬沒有不折不扣地把工作落到實處,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一項計劃、一個目標的完成結果不僅僅取決於事前的考察、設計,更在於執行是否到位。執行不到位,再好的規劃和預期,也隻能是紙上的藍圖、海市蜃樓,使結果與預期大相徑庭。唯有切實地把工作做好,才能完美地體現初衷。員工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工作計劃是否已經執行到位了?上司的工作方案有沒有在執行中走樣?

貝聿銘是美籍華裔建築師,他在1983年獲得了普利策獎,被譽為“現在建築的最後大師”,在業內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他認為建築必須源於人們的住宅,他相信這絕不是過去的遺跡再現,而是告知現在的力量。

然而,這位大師,其生平原本期望甚高的一件作品,卻令他痛心疾首不已。

這件“失敗的作品”就是北京香山賓館,這也是貝聿銘第一次在祖國設計的作品。他想通過建築來表達孕育了自己的文化,在他的設計中,對賓館裏裏外外每條水流的流向、大小、彎曲程度都有精確的規劃,對每塊石頭的重量、體積的選擇以及什麼樣的石頭疊放在何處等都有周詳的安排;對賓館中不同類型鮮花的數量、擺放位置,隨季節、天氣變化調整等都有明確的說明,可謂匠心獨運。

貝聿銘說:“香山飯店在我的設計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工夫比在國外設計的有的建築高出十倍。”他還說:“在香山飯店的設計過程中,我企圖探索一條新的道路。”

該設計還吸收了中國園林建築特點,對軸線、空間序列及庭園的處理都顯示了建築師貝聿銘良好的中國古典建築修養。貝聿銘說,他要幫助中國建築師尋找一條將來與現代相結合的道路。這棟建築不要迂腐的宮殿和寺廟的紅牆黃瓦,而要尋常人家的白牆灰瓦。

在香山的日子裏,貝聿銘通常把意念傳達給設計師後,就去做別的工作,然後定時回來監督進度,再向客戶報告。香山飯店是他個人對新中國的表達,因此他悉心照顧。

但是,工人們在建築施工的時候對這些“細節”毫不在乎,根本沒有意識到正是這些“細節”方能體現出建築大師的獨到之處。他們隨意改變水流的線路和大小,搬運石頭時不分輕重,在不經意中“調整”了石頭的重量甚至形狀,石頭的擺放位置也是隨隨便便。

看到自己的精心設計被工人弄成這個樣子,貝聿銘痛心疾首。這座賓館建成後,他一直沒有去看過,他覺得這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每一個領導都會對下屬有要求,這些要求都會指向明確的結果,每一個企業都會有戰略目標,同樣地,每一個目標都會有最終的預期,但是,現實的結果往往與目標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要麼沒有完成任務,要麼結果偏離了目標。問題出在哪裏呢?關鍵就是執行不到位。

執行不到位,還不如不執行;布置得再好,不等於結果一定出色。因為,這兩者之間還隔著關鍵的執行。執行到位,就會產生預期的工作結果;如果執行得不到位,結果就可能“差之毫厘,謬以千裏”。

對於企業來講,要實現發展就必須建立一整套與市場相匹配的戰略規劃,以及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內部運作方案,並要下定決心保證方案執行貫徹到位,保證將每一項製度、工作落到實處。

美國通用電氣在其財務年報裏驕傲地宣稱,通用企業一旦確定一個策略,便可以在兩個月內執行到位,這就是通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這種良好的執行力是值得我們內部企業學習的。

我國某地一家企業因為經營不善,瀕臨破產,無可奈何地被一家日資企業兼並了。

日方派了一位經理來管理,員工以為這位外國經理肯定要大刀闊斧地改革一番,不知道會給工廠帶來什麼樣的先進技術或者設備。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位經理幾乎什麼也沒改變,除了財務部門帶來一個日本人以外,其他工人一個也沒動。工廠裏原先製定的規章製度也沒變,就連生產設備也沒任何改變。

日方經理就一個要求,就是把這個企業先前製定的各項製度、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下去,執行不到位的員工堅決按照懲罰措施來處理。結果不出一年,企業就實現了扭虧為盈。

布置好是一件很容易做的事情,但是完成好卻並不輕鬆。完成好需要員工有良好的執行力,執行力是把紙上談兵化成實際戰果的唯一紐帶。對於身為企業一員的員工來說,不僅要深刻理解企業領導布置的任務,更要在工作中做到執行到位,把企業布置的任務完成好,做一個擁有完美執行力的優秀員工。

任何一項工作、任務的完成,都是執行力發揮作用的結果。沒有執行力,再完善的製度也是一紙空文,再理想的目標也是畫餅充饑,再正確的政策也隻能望梅止渴。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戰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布置好任務之後確保完成好。

真正有執行力的員工應當把領導布置好的任務完成好,把工作做到位,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企業的各項要求。這樣,企業之樹才能常青,個人在職場上也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最後的執行力度決定著全局

古人說的“行百裏者半九十”,很有道理。執行的關鍵往往在最後,最後步驟如果不到位,就會前功盡棄,前麵的付出也就白費了。

荷花開放的時候,第一天隻開一小部分,到了第二天,它們就會以前一天兩倍的速度開放。到了第30天,就開滿了整個池塘。很多人認為,到第15天時,荷花會開一半。然而,並非如此。事實是,直到第29天時,荷花才僅僅開滿一半,最後一天才會開剩下的一半,讓荷花布滿整個池塘。可以說,最後一天的速度最快,等於前29天的總和。

荷花差一天也不能開滿池塘,事情差一步也會與成功失之交臂。越到最後,事情就越關鍵、越重要,所以,執行一定不能忽略最後的一步,最後的一步往往才是最關鍵的,是對結果影響最大的。

執行的關鍵在於到位,就像我們燒開水一樣。前麵燒得再旺,如果隻燒到99攝氏度就停下來了,那麼它仍然隻能叫做熱水而不能叫做開水,差一度都不行。99度跟100度之間,相差僅僅一度,但卻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要實現完美的執行,不能忽略最後的步驟。

某位企業家講了一個自己親身經曆的故事:在沿海大開放的時期,他應聘到了當地的一家創辦不久但已經有了一定影響力的報社。當時那家報社最缺乏的是廣告業務,而他上班不久就給單位帶來了一份很大的見麵禮。他的一位朋友要到這個城市的開發區投資,並計劃在當地投放價值總計83萬元的廣告。在他個人的努力下,朋友最終將這筆業務給了他。因為業績突出,報社準備提拔他為副社長。

開發區舉行奠基儀式那天,他帶上了社裏最優秀的記者和廣告部全體人員,趕到現場,計劃進行大幅度宣傳。在奠基儀式結束後,有位朋友邀請他去唱卡拉OK放鬆一下。盛情難卻,再說他也感覺自己的工作基本完成了,已經到了收尾階段,於是他向下屬交代了一下就去了。那天,他玩到淩晨一點多鍾才回家。

但是第二天早上,他就被社長一通訓斥。原來,這天他們出版的報紙犯了一個最不應該出現的錯誤。頭版頭條的新聞標題本來應該是:“某某開發區昨日奠基。”而擺在他麵前的大標題卻是:“某某開發區昨日奠墓。”

當時南方沿海城市的企業都特別重視“彩頭”,喜歡吉利的數字和文字,而把“基”寫成“墓”,毫無疑問是犯了企業的大忌,更何況這還是開發區項目正式啟動的第一天。

結果可想而知,朋友一怒之下取消了83萬元的廣告訂單。不僅如此,報社的聲譽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影響,一些原本準備在這家報紙上投放廣告的客戶,也取消了自己的計劃。

本來,他自以為派出的是報社最優秀的記者,可以非常放心,而且他離開之前,還特意請副總編對稿子嚴格把關。記者的稿子確實寫得很好,但他手寫的稿件字跡卻很潦草,“基”和“墓”看起來非常相似。

稿子到了排版人員那裏,排版人員想當然地把“基”字當成了“墓”字。稿子排完版後,交到副總編那裏,正趕上副總編家裏有急事,於是他隻匆匆看了一眼,並沒發現這個錯誤,就簽發了。

於是,原本想在那座城市大展宏圖的他,黯然地告別了自己的夢想。

從表麵上看,這位企業家前期工作做得很不錯,但是,由於最後一個小環節沒有落實到位,不僅“煮熟的鴨子飛了”,而且還給單位的形象和聲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說,最後的步驟不到位,前麵的執行就是白執行,甚至會帶來比不執行還要惡劣的後果。

在執行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相關人員的疏忽大意,不能夠執行到位,致使之前的努力前功盡棄,功虧一簣。最後,給自己和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甚至會留下終身的遺憾。

很多人之所以執行不到位,原因往往在於自認為前麵的步驟完成得很好了,很快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因此心理上放鬆了,忽略了最後的步驟。最後的步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隻有做好最後一步,成果才會顯現出來,少做一分都不行。前期工作做得細致周到,最後的步驟又毫不放鬆地落到實處,這樣的執行才能獲得成功。

小陳和小張在同一家酒店的餐飲部實習。

一次,一位住在酒店的客人到餐廳吃飯,菜已經上桌了,他卻接到一個電話。之後,他叫住了正在為他服務的小陳。“真不好意思,朋友突然找我有急事,我必須現在就去,菜先放在這裏,一會我回來再吃。”小陳微笑著點了點頭,準備讓他走。

這事本來與小張無關,但是,她卻走過去,麵帶微笑誠懇地對客人說:“先生,請您放心,我們一定將您的菜留著。不過我們酒店有規定,需要先付賬,希望您能理解我們的做法。”

“那好,我去前台簽單吧。”客人爽快地答應了下來。然後,她笑容滿麵地帶著客人到前台簽了單。

客人出去後,很晚才回來,她就一直等在那裏,還通知廚房留一個人值班,等客人一回來,她馬上讓廚房的人將熱好的飯菜給客人端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