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個理由競爭力強的員工更容易獲得機遇(1 / 3)

第9個理由競爭力強的員工更容易獲得機遇

競爭力是參與者雙方或多方在角逐或比較中所體現出來的綜合能力。它是一種相對指標,必須通過競爭才能表現出來。

在職業生涯中,我們應首先明白自己的優勢,並以這些優勢來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到底有什麼是能讓朋友、同事、上級領導及周邊的人值得稱道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就是你的財富,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如同一把鋒利的刀,利用好它便可以相對輕鬆地獲得機遇。

◆懷才不遇的類型分析

自感懷才不遇的人,容易把自己孤立在一個小圈子裏,會有一種自負的念頭,覺得企業欠自己的。因此,他常會在抱怨和浮躁中度日,並且很難參與其他人的圈子,會喪失競爭的能力。

工作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同事,他們牢騷滿腹、懶懶散散卻喜歡成天抱怨,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因為自己的價值沒有被領導發現而不被重用。這樣的人往往是在抱怨中蹉跎歲月,到頭來一事無成。

在現實中,確實有很多人因一些因素才華得不到施展。可是一味地慨歎懷才不遇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常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你真正有才華,那就積極地備戰,一旦機會降臨,你就會大有作為。

生活中,有這樣兩種類型的懷才不遇:

其一,有著真才實學,但是並沒有遇到伯樂,沒有找到適合自己施展才華的舞台;其二,自以為自己有才的人。

相應地,“不遇”也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沒有遇到伯樂;第二,時機未成熟或是沒有遇到機會。

很多有才學的人往往表現得恃才傲物,對平凡的工作瞧不上眼,總想幹出一番大事業。這樣的“才華”之人,在遇到困境時就會長籲短歎、感慨命運不濟。其實,換個角度你就會跳出“懷才不遇的”的定式,其實你就是自己的伯樂,要發現自己“才華”,並把才華發揮出來,而不是在感歎中過日子。

對於那些並無才學,但是自覺懷才不遇的人,往往因為自己的不良心態或是習慣錯失了良機,這類人會一味地逃避困難和問題。並會表現出一副自負的心態和模樣看待別人,以此來抬高自己。

一個年輕人在工作中總是不順心,幾年來都沒有得到提拔,看不到發展的前景,便認為自己懷才不遇,牢騷滿腹。

一天,他在公園散步,與一位退休的老者攀談了起來。他問:“我很有能力,但怎麼總是遇不到伯樂呢?”

老者笑了笑,撿起腳邊的一粒沙子,對年輕人說:“這是一個小沙粒。”然後順手把這粒沙子扔到了不遠處的砂石中,“你能把剛才那個小沙粒撿回來,我就告訴你答案。”

年輕人跑去尋找,但並沒發現。於是,他悻悻地回來說:“怎麼可能找到?砂石都差不多,剛才那顆掉到這裏邊,根本找不出了。”

於是,老者又從身上拿出一個玻璃球,順手將它扔到沙粒中,並要求年輕人撿回。

這次年輕人很容易就撿了回來,並高興地說:“這下可以告訴我答案了吧。”

老者語重心長地說:“為什麼第一次你找不到,第二次卻能輕鬆完成?”

年輕人若有所思,猛然頓悟,於是告別老者返回家中。從此,他開始認真學習,在工作崗位中努力工作。因為他相信隻有當自己做出成績,得到別人賞識,才能被別人發現和認可。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就像這沙粒一樣極其普通,相互之間並無巨大差別,所以終究不會被他人發現。隻是我們在自我膨脹、自視過高的時候,往往會產生遇不到“伯樂”的情緒,實際上是我們的能力還達不到別人要求的標準。如果我們仍舊發牢騷、吐苦水,那隻能是繼續幹小職員的工作,仍舊在原單位繼續“懷才不遇”。

因此,當我們產生了懷才不遇的情緒時,首先不是怨恨和憤怒,而是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我真的具備與眾不同的能力嗎?如果我並沒那個能力,就別在自感懷才不遇,在遇到表現機會之前,先好好工作與學習,練好“內功”吧。

◆職場生存之九大核心競爭力

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是多方麵的。專業是一項最基本的職場競爭力,除了專業以外,還得學習、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處世能力等,隻有全方麵地融合了這些職場競爭力,才能讓自己在企業中很好地生存下來。

簡單來講,競爭力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能力,它決定了一個人在社會中的方方麵麵。主要包括你的創造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溝通能力。換句話說,就是你占有什麼樣的發展資本。

人生在世,會麵臨嚴酷的職場競爭力大考驗,對於員工的淘汰,不再講求情麵。如果你是一個職場新人,麵對新人高“陣亡率”的境遇你該怎麼做?

簡單來說,能夠立足於世,不能沒有專業特長,但是這並不是唯一條件,你還需要很多附屬條件,這些條件就是你的“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第一:好性格

有句話用在新人求職上很貼切,即“性格決定命運”。很多企業主管都領教過“草莓族”的不能吃苦耐勞、缺乏團隊精神、承受壓力與挫折的能力低、責任感與忠誠度差、對於成功的追求動機不足,基於這些因素,在新人的篩選上,領導們往往更注重性格特質。科技業用人,都是技術掛帥,但在開展一項工作時,經常要不眠不休完成使命,這就對科技人員的毅力與抗壓性有較高的要求。在服務業,服務質量往往決定於性格特質,多數服務業都希望員工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開朗、活潑、熱情和親和力,並有耐心進行溝通協調工作。

核心競爭力第二:學曆

學校、科係、學位是學曆方麵的考核項目,如果本身學曆不高,可以考慮出國留學或報考國內碩士班這些補救措施,用最高學曆“勾銷”先前較差的學曆。國內研究院所的大門始終是為這部分人員敞開的,從“碩士在職班”到“產業碩士班”,各種渠道多元暢通,隻要你有意願去拿個好學校熱門科係的碩士學位。另一方麵,選擇學曆門檻較寬的工作也不失為一種避短的方式。比如部分服務業、偏遠地區地方企業、銷售業等,這些行業在人才競爭上處於劣勢,對學曆要求也就不高,不妨先在這類工作中累積一定的資曆,有時候這種經驗資曆比“學曆”更管用。

核心競爭力第三:證書

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證書化”也慢慢顯現出來。除了法律、會計、醫療等行業要有證書才能執業,現在房地產業、美容業、金融業、餐飲業、信息業、健身業這六個行業,還有環衛部門等,也都逐漸走向“證書化“。專業證書可彌補學曆的不足,因此是很多在學曆上不占優勢者的選擇。

在校期間,學校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一旦你踏上專業之路的第一步,就會接觸到很多行業所特有的技能,這是需要在工作實踐中學習而學校無法提供的,因此,在最初的“學徒期”不要太看重薪水待遇,有學習的機會才最重要。應該有意識把工作當成學校的延伸,將主管和資深同事作為自己的良師,像海綿般虛心學習,將自己專業技術的“馬步”紮穩。過去所謂的“一技之長”已經不足以滿足社會需求,因為單一技能的人才過剩,不能夠跨領域培養多重專長,就很難使你領先。

核心競爭力第四:經驗的曆練

“輪調”是跨國企業培養高級人才的最重要方法,也就是讓你在不同部門與國家進行工作,從而培養閱曆、曆練經驗,這樣才會在實踐中決定你究竟可成大器,還是一個小零件。對社會新人來說,以前學習中的打工實習、學校社團活動、競技比賽、海外遊學等都是有用的曆練,而對職場新人來說,能夠將高難度的陌生任務不視為畏途,而是積極應對並努力爭取參與各種項目,或者爭取外派出差機會,這些對你自身都是很好的磨煉。

核心競爭力第五:培養聽說讀寫算的能力

我們從小就在培養聽說讀寫算這些基礎能力,因為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離不開這幾種能力,但時下新生代們卻有“退化”的跡象。很多主管抱怨新進員工的電子郵件詞不達意、語意模糊;行銷主管對新生代們的文案書寫也頗有意見,雖然創意十足。

除了傳統的聽說讀寫算,對於現代常用的辦公室文書軟件也應很好地掌握,因為這也是我們的基礎能力。很多企業以為新生代是計算機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所以不會注明要熟悉辦公軟件,但在工作中才發現錄用了這些不懂Powerpoint、Excel的員工,更有甚者用Word繪製簡單的圖表都不會。

總之,邏輯思考力、文字表達能力、外語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數學能力、辦公軟件使用等都是不容忽視的職場基礎能力。

核心競爭力第六:情報能力

進入知識快速“折舊”的年代,以前在校期間學到的東西,如果不注意更新,很快就跟不上時代,所以,光有積極學習的上進心還不夠,更要懂得怎麼快速高效地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淘金”,從而對最新情報有所了解,特別是關鍵情報。現在是速度決定勝敗的時代,誰掌握先機誰就能贏,如今,企業都把“情報搜集”看做必要的工作技能了。

核心競爭力第七:表達能力

不論你是做業務還是做技術,任何工作都需要有彙報能力,要懂得如何進行一場會議。在工作上要能創新思考,要會撰寫基本的企劃提案,並且具備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內外部客戶要掌握服務的技巧,要有良好的說服能力。

核心競爭力第八:職業好形象

除了研發研究人員與外界接觸少外,像業務銷售、公關、教育訓練、行政、法務……這些都是需要與人打交道的工作,絕大部分是要與他人溝通的,因此個人形象管理格外重要。注重形象包裝對於專業表現也是很有好處的,而且好的形象在專業說服上也會給你加分。“品位”是共通的原則,哪怕我們從事的行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