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個理由競爭力強的員工更容易獲得機遇(2 / 3)

核心競爭力第九: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學的另一門功課在於建立辦公室內的良好關係,這包括與同事、部屬、主管、客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算不是朋友,至少不要為敵,以免卷入錯綜複雜的人事糾紛中。

◆學會“競走”,不再枯燥地工作

在枯燥的環境裏,如果以不舒適的姿態並要保持一定的前進速度,同時內心還要始終維持平和穩定的狀態,確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當我們在職場上遇到無奈的情形時,可能就會和競走運動員有相同的處境。那麼,我們不妨借鑒一下競走運動員的做法。

競走是奧運會中最艱苦的項目之一。選手們在長達20公裏的漫長路程中,始終處於一種不舒服的身體姿態,他們的膝蓋不能打彎,而且前方的路程又非常枯燥,所以,有人說:競走選手實際上都是人類的耐力大師。

如果再仔細分析,競走運動員實際上也是心理大師。對於現在的職場人士來講,其中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如果你並不滿意現有的工作,但是又不敢任性跳槽。這樣的話,你可以選擇在不那麼舒服的狀態中開始“職場競走”的漫長曆程,而且要尋求心態的最佳平衡點。

欣音在一個不太喜歡的報社待了整整7年。許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要是換成自己可能早就瘋了。但是她卻堅持下來,並獲得了經濟上的穩定,直到孩子上小學,欣音才辭退了工作。朋友問她,在過去的7年裏,欣音如何能氣定神閑地保持內心的平衡?她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經曆,其中不乏有“競走高手”的味道。

首先,欣音在手頭工作中找到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而且將此作為重點來關注。當時,她負責報紙的好幾個欄目,而她真正感興趣的隻有一個,因此她把這個欄目作為重點來做,盡求完美,而其他欄目則以完成任務為主。如果能這樣看待自己的工作,就會覺得工作像一個長相平平但卻有甜美笑聲的女子,你不必在意她的相貌,隻是這種甜美笑聲就會給你帶來很多快樂。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一方麵使工作有了一種持續的成就感;另一方麵避免了因為成績平庸而被炒掉,因為在某一方麵或必要環節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

另一個方法就是將工作帶來的價值具體化。人活著就會有希望,但一定是具體的希望,這樣才能對心理產生足夠大的激勵作用。欣音經常會為自己描繪未來的景象,比如,丈夫和自己在美麗的海灘上漫步、孩子走進知名學府讀書……關於未來的想象越具體越生動,那麼在心中產生的動力就越明顯,同時對工作產生的抵觸情緒就越少。這樣一來,欣音已經不再把工作看成是枯燥無趣的生存手段,而是一種美好心願實現的途徑。

還有就是業餘興趣。欣音在工作之餘很喜歡欣賞和評論歐美流行音樂。她覺得當一項興趣持續下去,或許興趣就可能變成新的職業,日後自己或許可以成為歐美流行音樂評論方麵的專業人士。

最後就是時刻準備從事其他工作的能力,要清楚地認識到眼前所不喜歡的工作是一個跳板,因此不必為此煩躁。

現在回過頭來再看競走比賽。大家都知道,參賽者最後是要由公路轉到田徑場中,來完成最後一圈的比賽。倘若運動員在最後一圈犯規,要視具體情況或是給予警告,或是直接取消其比賽資格。也就是說,不要小瞧最後階段,這是決定你功成名就還是功虧一簣的關鍵一圈。在職場中也是一樣,最後階段必須做到最好,否則就會最危險。

在工作中,我們可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同事在辭職時領導不會感到氣憤或者不理解,或許還會召集全體同事歡送他,或是一起吃飯,相談甚歡。那麼,他們是怎麼做到把辭職這件事做得不尷尬而很開心呢?下邊的幾個方式可能對你有幫助。

第一,先給領導發郵件,在郵件中表達近期有換工作的願望,盡量不要直接而突然地當麵提出,因為會引起不必要的驚訝或是尷尬。

第二,給企業一個緩衝的時間,告之領導會再幹一個月。這點最重要,對於人員的流動很正常,但不要造成整個企業的運行秩序受影響。這樣做可以將你離開而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也會給領導留有好印象。

第三,“等”待最佳時機與領導麵談,一定不要著急,因為對你而言辭職是很重要的事。

第四,站好最後一班崗,“走好最後一圈”。在離開前,更是要把工作做到最好。不僅可以得到一個“認真負責”的好名聲,也會給現任領導留下好印象,這對你日後的職業發展不無裨益。

第五,在離職前的一個月內,不要將離職之事放出風去。首先,也許事情會有變化,比如改變了辭職的想法;其次,不要對企業的工作氛圍產生影響。

第六,在離職前一周時間,可以很禮貌地向同事說明離職的消息。給同事們一周的時間做心理準備,大家也不會覺得倉促,以免大家對你離職的原因產生各種猜測。

或許有人會質疑,辭個職何必這麼麻煩,走人就行了?其實不然,辭職前期就像競走比賽中的最後一圈,如果草率行事可能會栽在裏邊,使之前長期的努力付諸東流。應該清楚,一個人在職場中是需要依靠人脈和能力才能成功的。一般在跳槽的過程中,新單位對你之前的職業經曆會嚴格考查,特別是正規的企業,他們甚至會對你之前的領導、同事都做調查,因此,如果你沒有走好辭職前的“最後一圈”,得到了評價不佳的結果,那麼很可能在下一份工作生涯中道路坎坷。

◆讓“硬實力”與“軟實力”結合

在職場中,“硬實力”是我們幹事的基礎,能保證我們在業務能力上過關;同樣,“軟實力”也很重要,就是能讓你在關鍵之處脫穎而出的條件。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能夠在職場獲得一席之地,單憑一點兒專業知識是不夠的,要求我們不僅要有硬實力,而且具備軟實力。人常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如果用這句話來形容今天的職場——金是硬實力,玉是軟實力。

軟實力是社會心理學術語,主要是和人的情商關係密切,它是對一個人語言溝通能力、人格特質、品德、社交禮儀、態度、個人習慣等的綜合表述;硬實力更多的是技能的體現,是工作中要求我們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術。

從事某個職業時,我們必須具備的工作技能就是我們常說的硬實力。如果你從事醫務工作,那麼醫學院的畢業證書和醫生執照都屬於硬實力。同時,你治好了或多少病人獲救,是顯示你硬實力的業績表現。

一個出版社想要招聘一名校對員。業務知識考核後,剩下來的複試者被帶到總編的辦公室進行麵試。白潔是複試者中的一位,在10分鍾的麵試後,總編起身,禮節性地將她送到門口。

白潔突然停住腳步,說:“總編老師,很感謝您給我的機會。不過我還想多說一句,麵試時我發現您的辦公室內的電線有裸露的地方,這多危險啊!為了安全起見,考慮請個電工師傅看看吧!”

複試成績公布了,白潔的名字出現在錄用名單上。上班第一天,白潔去總編室報到時,總編告訴她為什麼被錄取,他說:“你的細心打動了我,讓你做校對工作,應該是可靠的!”

白潔的經曆告訴我們,在業務能力上過關是你“硬實力”符合要求,而“軟實力”可能決定著你的勝出。

有些軟實力對某些人卻是硬實力。可能我們平時與人談話、交流的話語,對我們來說是軟實力,但是表達能力對節目主持人來講就是硬實力。

中國留學生郝素和美籍華人丹尼都畢業於美國常春藤名校物理係。當時正值一家頂尖美國銀行籌備亞太部,很是缺乏人才,於是他們一起應聘,經過層層考核後共同進入了這家銀行。

郝素雖然擁有常春藤名校物理博士學位,但是患有嚴重的鼻炎,而且眼睛深度近視,性格又很內向。一般人可能對他的第一印象不佳。他雖然英文很好,但是當眾表達能力差,當時企業雇用他,主要是因為他數學很好,可以幫銀行做信用風險模型。之前提到的郝素的博士學位、英語、數學等都是他的硬能力。其實,在郝素麵試時已經有麵試官不滿意他的交流能力,可是他具備一流的建模能力,屬於當時銀行急需的人才,於是銀行在2輪麵試後就給了他正式的聘請函。這樣郝素得到了他夢想的工作。

丹尼是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既有傳統的華人文化熏陶下的謙遜,又融合了美國人的自信。丹尼雖然是個本科生,而且數學等專業知識遠不及郝素,但是他當眾言說能力很棒,有自信,又談笑風生、幽默、陽光而有魄力。同時,他中文也不錯,發音很標準,總體而言丹尼的軟能力十分出色。麵試官都很喜愛他,因此他也得到了工作。

在建模型的初級階段,常常要加班,工作壓力使得郝素病倒了。在模型建成後關鍵的第一次工作彙報時,郝素沒法參加,隻好由丹尼頂替。丹尼不明白的地方就用電話裏向郝素請教。

模型出成果後,郝素需要作工作彙報,也可以借此補上次的缺席,但是,郝素太過緊張,說話結結巴巴,幾個大領導和整個部門員工都不明白模型的特點、好處是什麼。最後,還是丹尼幫他解圍,用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做了解釋。

時間飛逝,丹尼最後成了這家銀行亞洲信用風險首席官,而郝素卻在金融危機中被裁員。雖然,郝素本身的硬能力遠高於丹尼,可是軟能力上的缺失終使他在職場中失敗。

從這個故事可以清楚地看出,提升你的“軟實力”是多麼的重要,也許你的“硬實力”會讓你在職場中有一席之地,但是你的“軟實力”可能會令你如虎添翼。

◆顧全大局,提高自身素質

在職場中,為了大局,為了整體和全局的利益,同事間應該拋棄私心雜念和個人成見,自覺鍛煉顧全大局的品質和風格,這既是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修身養性的需要。

對一個員工來說,要想在職場中勝出,同樣要把培養大局意識作為發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