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個理由 感恩是每個員工對企業的一種使命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態度,是一種信念,是一種情懷,同時也是人生的一種使命。
企業的發展和興衰,靠的是每一位員工高度的執行力、忠誠度和真誠的感恩情懷。感恩是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感恩,喚醒了內心的驅動力,孕育了敬業精神,工作中任何時刻都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愛心對待每個人,你就能夠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
◆感恩工作中的一切悲歡離合
任何事物都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有了這個禮物,我們的生命擁有了一種愉悅的身心體驗。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切悲歡離合,都是上天給我們的獨特人生感受,都是值得我們感恩的。
在充滿誘惑的職場中,有人利欲熏心,不懂得感恩,隻盯著一時的蠅頭小利;有人遇到工作中的困難就沮喪逃避;有人為工作中偷奸耍滑而沾沾自喜。
不知道感工作之恩,就不能產生發自內心的責任感,從而不能很好地盡到自己的職業責任,自然也就不可能盡善盡美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這樣一來,也就得不到機遇的垂青,成就不了什麼事業,最終也難以享受到工作帶來的美好回報,實現不了自己的價值,人生將趨於平庸和暗淡。因此,要想成就自己美好的職場人生,我們需要用感恩的心,讓責任成為一種自覺。
曹東是一家精工機械製造廠的技術骨幹,他從事該行業已經十餘年,技術非常精湛。由於家庭原因,他需要回到幾千裏之外的老家重新找一份工作,他離開的時候,老板依依不舍,還額外給他發了一筆獎金,以感激他多年來為企業做出的貢獻。
曹東到了廣東東莞一家很大的工廠去應聘,負責麵試的是該企業的技術總監,他對曹東的能力沒有任何挑剔,不過他希望曹東提供原先供職的那家工廠的新式汽車散熱器的設計圖紙,因為他知道那家工廠在這個項目上一直保持同行業的領先水平。
盡管曹東非常希望得到這份待遇不錯的工作,但他最後還是決定放棄。他對那位技術總監解釋,自己原先所在的工廠給自己提供了工作機會和優厚的薪資待遇,在工作中領導和同事還教會了自己很多東西,自己跟企業之間不能看做簡單的雇傭關係,自己對那家企業是很有感情的。
最後,曹東說:“雖然我現在離開了那裏,但是不能忘恩負義,為了工資待遇出賣原來的企業和老板。”
這位技術總監說,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對老板還需要什麼感恩之心啊,不都是為了錢嗎?一再請他再考慮一下,並保證企業會給他提供很好的待遇,但是曹東不為所動,堅決起身離開了那裏。
沒想到就在曹東還在回家路上的時候,那位技術總監就給他打來了電話,問他願不願意做總監助理,在電話中他是這麼說的:“你好,其實你當時拒絕我的要求的時候,我就已經決定錄用你了。隻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自覺地對企業忠誠、對工作負責,才能忠於職守、盡職盡責。我們企業正需要你這樣懂得感恩的人,我們非常期待你的加盟。”
正是靠著這顆感恩之心,曹東得到了這個令很多人羨慕的位置。
美國作家比爾·海貝斯曾說:“工作不是一種懲罰,也不是人們經過思考後想幹的事。工作是一種神聖的安排,是造物主用快樂和有意義的活動填補人類生命的一種方式。”在職場中我們貌似是在給企業打工,但從根本上來說,我們是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富有意義和快樂,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我們要對有工作機會而感恩。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可以使人生升值,心態同時也決定了一個人的精神麵貌和生活態度。感恩者會充滿感激,並會因此而敬業,最終會收獲很多;而不懂感恩的人隻會得過且過、不思進取,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麵對同樣的工作,懂得感恩的人會享受到更多的生活樂趣,如果我們把感恩融入所從事的工作,我們的工作責任心就會被點燃,工作的質量也會立即得到改善,就很容易獲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不懂得感恩,就很難對所從事的工作和所在的企業產生認同感和責任感,工作的時候就難以付出滿腔的熱情和百分之百的努力,工作就很容易引起疲勞感和厭倦情緒,最終做不出卓越的業績,也就體會不到工作帶來的快樂。可以說,懂得感恩和負責是一個人成為優勝者的必備條件。
工作和企業為我們提供了穩定的薪水,解決了衣、食、住、行等生存所需,並讓我們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為我們提升個人能力、實現個人價值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對此感恩並珍惜呢?又有什麼理由不盡職盡責地去工作呢?
那些不懂得感恩工作的人,不會自發地對工作產生應有的責任感,他們總認為工作是一件出賣勞動力的苦差事,體會不到工作帶來的種種好處和樂趣,因此,他們對待工作總是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心態,得過且過、敷衍塞責;相反,那些在工作中懷著感恩之心的人,會珍惜工作這份上天的饋贈,讓責任成為一種自覺,用敬業來回報這份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任務,並盡情地享受工作中的樂趣,最終會收獲感恩帶來的碩果。
學會做一個擁有感恩之心的人,這樣才能讓責任成為一種自覺,在工作中主動樂觀、積極進取,用敬業來回報工作,並最終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成就陽光人生。
◆報答工作賜予的恩惠
工作是我們施展個人才華的平台,是成就與提升自我的支點。對工作懷有感恩之情,報答工作所賜予的一切,你會發現自己充滿活力和激情,你將能更好地表現自己。
一個老乞丐偶然遇到了上帝,他請求上帝滿足他三個願望。上帝是仁慈的,馬上就答應了老乞丐的要求。
老乞丐對上帝說自己的第一個願望是要做有錢人。上帝自然是有求必應,馬上就答應了,讓乞丐成了有錢人。乞丐又對上帝說希望自己隻有20歲。上帝揮了揮手,乞丐就變成了一個20歲的小夥子。
老乞丐高興極了,接著說出了自己的第三個願望,“我希望一輩子都不用工作……”,結果,老乞丐又變回了又老又髒的形象,他大惑不解,急忙問上帝:“這是為什麼?我怎麼又一無所有了?”
“即使你再年輕、再有錢,不工作還是會變成乞丐的,還是會一無所有。”上帝說完消失在老乞丐的眼前。
看完上麵的這則故事,我們不難領悟到工作對於一個人的價值和意義。“工作不是一種懲罰,也不是人們經過思考後想幹的事。工作是上天神聖的安排,是造物主用快樂和有意義的活動填補人類生命的一種方式。”美國作家比爾·海貝斯的這句話或許就是對工作最好的詮釋。
工作並不單單是一種與企業的簡單雇傭關係,而是我們施展個人才華的平台,成就和提升自己的支點,並讓我們在不同程度上獲得歸屬感、成就感和榮譽感,所以,我們應該心存感激,好好工作,接受工作的全部,回報企業的“厚愛”。
如果你不懂得感恩工作,總認為工作是一件費心費力、承受壓力的苦差事,對待工作缺乏熱情,幹活的時候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似乎不懂得工作需要付出,如此工作,必然享受不到工作帶來的快樂,更無法得到升職加薪的機會。
因此,你若想爭取到被企業傾力扶持的機會,就應該對工作懷有感恩之情,去報答工作所賜予你的一切。你會發現工作充滿活力和激情,你將能更好地表現自己,機會總會與你不期而遇,命運之神也會特別關照你。
趙冬和寧彭是大學的同班同學,兩個人大學畢業後開始找工作。當時的就業形式非常緊張,普通的工作都十分難找,想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更難了,於是,他們便降低了要求,到一家工廠去應聘。
這家工廠正在招聘的崗位是車間搬運工,問他們願不願意幹。趙冬略加思索後決定留下來,他認識到這份工作來之不易,要感謝這次學習機會。寧彭對這份工作是十分不屑一顧的,但是因為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並且可以和趙冬在一起工作,他也決定留下來了。
寧彭留下來不是出於自願,因此他工作時就沒有什麼積極性,上班時懶懶散散,每天搬東西時敷衍了事。這種情況被老板發現了幾次,剛開始老板認為他剛從學校畢業,缺乏鍛煉,再加上這個工作確實辛苦,就原諒了他,但是寧彭並沒有領老板的情,他仍然是每天應付工作。
與寧彭正好相反,趙冬在工作中,拋棄了大學生身份給自己帶來的壓力,完全把自己當做一名普通的的車間搬運工,在自己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工作。趙冬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表現給老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半年後,老板就安排他給一位高級技工當學徒。
由於趙冬有大學知識基礎,加上他的勤奮好學,一年後,他就成為一名技工。趙冬在技工的崗位上仍然保持一貫的工作作風。就這樣過了一年,趙冬又成了老板的助理,而此時的寧彭依然做著車間搬運工。
趙冬之所以取得了成功,在於他懷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工作,無論是做搬運工,還是做技工,還是做領導的助理,他都會力爭把當前崗位上的工作做好。當他盡心盡力地完成屬於自己的職責後,新的機會和新的崗位自然就向他走來。
美國總統林肯出身貧寒,有人問他為什麼能當上總統,林肯說:“每次獲得一次工作的機會,我都會懷著感恩的心情加倍去工作。我能幹好每一個我幹過的職位,所以我也能幹好總統這個職位。”
由此可見,也許每一份工作都無法完全符合你的心意,但每一份工作中都存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資源。能不能從中獲益,取決於你是否對工作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有位清潔工在世界著名的希爾頓飯店工作了將近20年,一直在洗手間做保潔工作。他總是將洗手間打掃得幹幹淨淨,甚至自己破費金錢,在洗手間放上一瓶高級香水。客人進來都能聞到一股芳香的味道,對他的良好服務交口稱讚。
曾有朋友勸他換份工作,他卻驕傲地說:“我為什麼要換工作呢?看到客人們對我工作的認可,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而且我每天都能認識不同的人,有機會學習不同國家的語言,現在我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後來,不少客人衝著他專門入住希爾頓,他也因此被提拔為後勤主管。
這位清潔員不僅把清潔洗手間的工作做到最棒,還對這份別人看來很卑微的工作充滿熱情。由此可見,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卑微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有它存在的價值。隻要我們用一種感恩的眼光去看待工作,總會發現這是啟迪智慧的場所,曆練能力的機遇。
珍惜工作,對工作懷抱以持之以恒的感恩之情,積極地去營造自己的工作,去報答工作所賜予自己的一切,如此,你的工作必然會更愉快,更有效率!你還憂愁不能有所作為,不被企業扶持嗎?
◆感謝對手鞭策自己進步
不要急於排斥你工作上的競爭對手,而是要善待他們、感謝他們。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他們的存在,推動了你的前進;正是他們的存在,催化了你的成功!
激烈的競爭在現代職場中隨處可見,每一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對手。工作上你追我趕,利益、榮譽麵前你爭我搶,此時大多數人內心會對對手產生怨恨、設防、畏懼心理,這是一種狹隘的思維方式。
我們先來看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位動物學家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兩岸的羚羊群進行過研究。他發現東岸羚羊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不一樣,平均每一分鍾東岸的羚羊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5米。幾經努力,動物學家才明白,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在它們附近生活著一個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為缺少這麼一群天敵。
大自然的法則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法則同樣適用於職場。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自己又缺乏上進心,那麼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終庸碌無為。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了對手,就會喪失競爭的意誌,就會因為安於現狀而逐步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