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飲食習慣:管好嘴巴,不要讓孩子“病從口入”(3 / 3)

如果孩子非常討厭吃雞蛋,那麼就不要硬逼著孩子去吃,而是應該把雞蛋變著花樣去做,例如水煮蛋、雞蛋炒飯或者蒸雞蛋,等等。另外,父母還需要注意加強食物的色、香、味俱全。

其實,想把飯菜做得津津有味並不難,市麵上有很多美食類書籍,父母都可以去學習。此外,諸如街道舉辦的烹飪學習班,也是父母提升烹飪質量的極佳渠道。

4.不要讓孩子隨便進行選擇

孩子在準備吃飯的時候,麵對著桌子上各種各樣的菜,不要先問他想要吃哪一個菜,而是要問他想要吃菠菜還是胡蘿卜。否則,他隻會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吃,別的菜一點都不肯去吃。

此外,父母可以先做一個孩子最喜歡吃的菜,然後在吃飯的時候,先把別的菜都夾上一點,放在一個小盤子裏麵,告訴孩子隻有把這盤菜吃完才可以再吃喜歡的菜。孩子為了可以吃到自己喜歡的菜,隻好把盤子裏麵其他的菜給吃完。

這個時候,父母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孩子介紹這些食物給身體帶來的好處,這樣就有助於孩子由不喜歡吃到逐漸地愛吃。甚至孩子會忽然發現:這些他平時討厭的食物其實並沒有那麼難吃!

5.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孩子在表現很好的時候一定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就算孩子不喜歡吃或者從來沒有吃過的菜,最好都要讓孩子吃一點,也許隻能吃一點點,但這樣做卻能讓孩子吃更多品種的食物,從而發現出更多喜歡吃的東西。當孩子這樣做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例如,給孩子一件期盼已久的小禮物,讓孩子非常驚喜。等過幾天,再要求孩子多吃一點,然後再逐漸地增加品嚐食物的量,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得不到獎勵,即使孩子已經吃了很多其他的菜。如此一來,就會幫助孩子慢慢地接受更多或者原本他不喜歡的飯菜。

不要養成狼吞虎咽的習慣

王小帥以前吃飯的時候總是喜歡慢慢吞吞地不好好吃飯,後來王小帥的爺爺就想了一個辦法:吃飯的時候會和王小帥說比賽看誰先把飯吃完,並且先吃完的人可以得到獎勵的紅五星。

對於這個遊戲,王小帥自然非常喜歡,畢竟哪個孩子不喜歡獎勵呢?所以在吃飯的時候,他就開始狼吞虎咽的,嘴巴裏還沒吃完就又開始往嘴裏塞。

看到這個樣子,爸爸不由又擔心了:“孩子這麼吃怎麼能行?這樣肯定會出大問題的!孩子的腸胃還比較脆弱,狼吞虎咽必然會影響健康!這樣的習慣可要不得!”想到這裏,他讓王小帥稍微吃得慢一點。

誰知道,早已經習慣了狼吞虎咽的王小帥,如此對爸爸說:“為什麼要改?我覺得這樣挺好!再說了,你們以前不是總說我吃飯慢嗎?現在我吃飯快了,你們反而又有話要說,哼!”

不止是王小帥的爸爸,其實很多家長都有著同樣的困擾: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喜歡狼吞虎咽的,並且怎麼說都不聽。這該怎麼辦呢?

眾所周知,人們吃飯的目的除了獲得美味享受和飽腹以外,最重要的還是為了從各類食物中獲取全麵的營養。而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一直是狼吞虎咽的,很容易造成營養攝入不均衡。另外,這樣的吃飯方式還容易被食物給嗆到氣管,非常危險。

然而,孩子又怎麼會理解到這一點?在他們看來,吃得慢父母訓,吃得多父母讚,那麼何不狼吞虎咽,表現出自己愛吃飯呢?並且,自己正是在長身體的階段,的確很容易餓,看到食物就想吃,當然要狼吞虎咽!

孩子的想法沒有錯,唯一能幫助他們的就是我們做父母的。怎麼做,才可以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呢?

1.養成把飯菜分開放的習慣

父母必須讓孩子在吃飯時,養成吃口飯再吃一口菜的習慣,並且在吃飯的時候盡量把飯菜都給嚼碎了再咽下去,以便讓孩子充分享受到飯菜的美味。這樣做,還可以和孩子一同討論食物的味道。例如,米飯會越嚼越香,饅頭嚼久了會有甜味,孩子在這種好奇心的驅使下,就會自己去慢慢地咀嚼和體會。

2.在吃飯的時候養成安靜的習慣

家長們在孩子吃飯的時候盡量不要去責罵孩子,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誤,都不要在他吃飯的時候去說他,而是應該在飯後看電視的時候去和孩子說道理。另外,在孩子吃飯的時候更不要逼著他要吃多少,因為吃多了會把孩子的胃給撐壞。還有,不要去規定孩子在多久時間裏把飯吃完,吃飯是需要有個非常好的氣氛的。

3.盡量少吃多餐

父母要注意每次吃飯的時候給孩子盛飯的量,並且把握好吃飯的時間,做到吃什麼都慢慢地吃,不要有那種搶吃的習慣,這樣做才可以讓吃的食物能夠更好地被體內吸收。

4.父母在吃飯的時候盡量平靜

很多孩子之所以吃飯狼吞虎咽,很大程度上是和父母學的。畢竟,現在的生活壓力很大,很多父母為了加班工作,不得不胡亂扒拉幾口就趕緊工作。當孩子看到父母這樣吃飯時,他又怎麼不會去學?

所以,對於吃飯這件事,我們做父母的就要保持平靜,哪怕還有多少工作需要忙。我們要告訴自己:錢是可以掙來的,但自己的健康、孩子的健康卻不是努力就能換來的!所以,在全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們要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愛人嘮嘮家常,和孩子講講趣事,這樣,我們不僅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更能給全家帶來一片溫馨。

為什麼孩子每次都要剩下一點飯

牛牛吃飯特別慢,並且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慣:每次吃飯都要剩一點。媽媽讓牛牛吃完,牛牛就會說:“我不吃!我吃不下,肚子脹!難道你要撐死我嗎!”

這個時候,牛牛的奶奶就會在一旁說算了,不要逼著孩子吃。可是,牛牛的媽媽覺得孩子的這個習慣非常不好。可是自己一說什麼,牛牛就發牢騷,並且奶奶也跟著幫腔,這讓她毫無辦法。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或正在麵臨著和牛牛媽媽一樣的問題。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喜歡在吃飯的時候剩飯呢?

通常,孩子吃飯本身就有興趣的因素在裏麵,餓的時候就會吃得快一些,等吃了一些的時候就會感覺不餓了,速度要比之前會變得慢下來。當媽媽不停地問是不是不想吃了,孩子就會非常樂意接受媽媽的說法而剩飯。這樣的想法,造成了孩子習慣於剩飯的結果。

這種類型的孩子,通常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虎頭蛇尾。他們的學習也有很多不良的習慣,例如剛開始寫作業的時候表現得非常認真,做得也非常好,可是越到了後麵就越沒有了精神,不想要繼續做下去,最後就會把事情給草草結束,就好像剩飯一樣。

所以,我們要改變孩子剩飯的習慣,這不僅是對於健康,更是對於他未來的一個人生態度。

1.父母樹立良好的榜樣

孩子的飲食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的影響,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在孩子的麵前議論什麼菜好吃、什麼菜不好吃,自己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吃起來慢慢吞吞,最後剩下好多。為了孩子的健康和習慣著想,父母應該刻意去調整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吃就剩飯,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學習自己。

2.適時地給予表揚和獎勵

當孩子開始逐漸不剩飯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獎勵。這樣一來,孩子也會很樂意保持自己的每一個進步的,從而培養出良好的飲食習慣。父母不妨這樣說:“孩子真棒,今天一點飯都沒有剩,希望明天你可以繼續保持!爸爸媽媽看好你喲!”

3.強化“不吃”的想法是錯誤的

當孩子開始餓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吃得很快,不餓的時候自然也會剩飯。這個時候,隻要家長們不要刻意去強調他們“可以不想吃或者不吃也行”,那麼他們也就會慢慢地在自己能夠接受的範圍內把飯菜都給吃完的。

更何況,愛惜糧食也是我們最早教會給孩子的常識,是中華傳統的優良美德。因此,我們要教育孩子時刻牢記:愛惜糧食,不要剩飯!

讓孩子戒掉用奶瓶喝奶的習慣

小果快滿5歲了,可是他還不會像其他同齡孩子那樣捧著杯子喝水。根據很多育兒書上的說明,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要學會用杯子去喝奶喝水了,可小果根本不願意這樣做,仍然捧著他的寶貝奶瓶,怎麼都不肯放手。

“小果,為什麼你不把奶瓶放下呢?”

小果甕聲甕氣地說:“奶瓶多舒服呀,不怕摔壞,喝起來也方便。”

“可是,你知道你是大孩子了嗎?大孩子就不能用奶瓶了,那是給小朋友用的!”

“不嘛!我就是覺得奶瓶好!我要一輩子抱著它!”說完,他顯得像要大哭一樣。

看到孩子這樣,媽媽自然也不敢再說了。她的心裏感到很納悶:“難道,孩子說得沒錯?戒掉奶瓶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就不可以讓孩子順其自然嗎?也許到了一定時候孩子自己就會不知不覺地戒掉奶瓶了呢?”

對於小果媽媽的這個疑問,很多父母都有同樣的誤區。他們不知道,戒掉奶瓶和斷奶同樣重要。隻要細心看看長期使用奶瓶對孩子,就能夠明白其中的利害了。

長期使用奶瓶的孩子容易造成“奶瓶性蛀牙”和“奶嘴性牙齒”。“奶瓶性蛀牙”基本上都是發生在離不開奶瓶,喜歡含著奶瓶邊吃邊睡,年齡在18個月以內的孩子身上。由於奶液和果汁等一些甜味飲料都是酸性的,會侵蝕到孩子的保護層琺琅質,從而讓牙齒的表麵出現粗糙、空洞化,最終就會導致孩子出現蛀牙,甚至還會間接或者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後牙齒的發育。

而所謂的“奶嘴性牙齒”,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齙牙”等。當孩子睡著了以後,還仍然含著奶嘴睡覺,時間一久,就會造成牙齒和嘴唇部位的變形,最終形成扒牙、地包天、切牙突出、上唇上翹、下唇懸掛、發音不準、說話漏風、馬臉等許多不正常的現象。

不僅如此,讓孩子長期含著奶瓶,還會讓孩子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煉,最終導致營養不良。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不得不把一些米粉、奶糊、蛋黃,甚至是魚肉等輔食都灌入奶瓶裏麵,然後把奶瓶當做是孩子的“喂食器”,讓孩子吸取。這樣一來,孩子不僅錯失了練習咀嚼的機會,同時許多固體食物得不到攝食。

除此以外,長期讓孩子含著奶嘴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還沒有辦法戒掉奶瓶,吃飯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可以開開心心地拿著勺子吃飯,隻有他隻能孤單地吃老師衝的奶粉或者米糊,等等。這樣的“與眾不同”,可能會讓孩子受到其他同齡小朋友的排斥,讓孩子產生自卑感,也會在心理上受到嚴重的傷害。

那麼,究竟如何才能讓孩子擺脫“奶瓶綜合征”呢?

1.明確奶瓶的用處

家長們一定要明確奶瓶隻是用來給孩子喝奶的,不可以把奶瓶當做“喂食器”給孩子喂一些輔食或者是飲料。所以,當孩子拿起奶瓶時,我們就一定要立即製止,告訴他:“孩子,這不是你的東西,你是大孩子了!難道,你想一輩子做個幼稚的小嬰兒嗎?”

2.切忌把奶瓶當成玩具

當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家長們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用奶瓶去哄他,讓他對奶瓶產生依賴感。我們不妨給他其他的玩具,例如魔方等,這些同樣可以起到讓孩子停止哭鬧的效果,並且對孩子沒有任何傷害。

3.不要讓孩子含著奶瓶入睡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含著奶瓶入睡。否則,他就會含著奶瓶睡一夜。

4.盡早培養孩子使用水杯的習慣

父母一定要盡早開始培養孩子用水杯喝水和喝飲料的習慣。在吃飯的時候,給孩子準備一個專用水杯,這樣就可以在孩子模仿大人喝水的同時,幫助他逐漸地學會使用杯子的技巧和習慣。

吃飯有節製,不要養成貪食的習慣

維維出生後的那一年夏天非常熱,為此,家裏每天都會買回來很多的雪糕和冰激淩等冷飲。每次看到爸爸媽媽在吃冷飲,才10個月大的維維就會在旁邊饞的直流口水。媽媽想:“天氣那麼熱,孩子肯定也熱得難受,不如也給孩子吃一點冷飲降降溫。”

於是,媽媽就用小勺子挖了一丁點的冰激淩喂給維維吃。維維吃得津津有味,並且越吃越有勁,越吃越開心,甚至還迫不及待地抓住了媽媽的手,讓媽媽一直往自己嘴巴裏麵喂。媽媽原本隻是打算給維維吃一點,就是讓她稍微嚐幾口就行了,結果維維怎麼也不肯罷休,看到媽媽要把冰激淩拿走,就放聲大哭不止。媽媽怕維維這樣一直哭鬧,會在大熱天裏起一身的痱子,隻好讓維維吃個夠。

從此以後,隻要維維看到別人拿著冷飲,就非要吃不可,而且還是隻要吃起來就沒完沒了,爸爸媽媽不去強行阻止,她是不會主動停下來的。等到維維會說話以後,不論是夏天還是冬天,都經常會找爸爸媽媽鬧著要買冷飲吃,甚至已經到了把冷飲當飯吃的地步。

可想而知維維的結果,4歲多的她就得了胃病,經常鬧肚子疼,也不愛吃飯了,人也消瘦下去。為此,媽媽十分地後悔。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除了偏食和挑食以外,還有一些孩子有著一些其他的不良習慣,例如,貪食、異食,等等。所謂的貪食,其實就是嘴饞,吃起東西來沒有節製。喜歡“貪食”的孩子往往就是“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

例如,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蘋果,可看到別人在吃橘子,就立馬要吃橘子。橘子剛剛拿到手,發現別人在吃香蕉,口水就忍不住流了出來,又想吃香蕉了。其實,“貪食”並不是因為食欲好或者食量大,而是因為一個“貪”的心理在作祟。

通常,喜歡“貪食”的孩子口味都不怎麼好。很多資料都表明,大多數喜歡“貪食”的孩子長得都比較瘦,並且營養不良者居多,就好像永遠沒有吃飽那樣。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貪食”的孩子往往都不是選擇營養豐富或者味道好的東西去吃,而是“貪食”一些少有的稀奇古怪的,有時甚至是質量低劣的食物。

例如,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袋裝食品,這些袋裝食品的營養價值都不高,然而卻深受貪吃孩子的喜歡。但父母卻以為孩子喜歡吃東西,於是經常買一些零食給孩子,認為這樣就可以顯示出對孩子的關愛。這樣,孩子貪食的習慣就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那麼,我們該怎樣杜絕孩子這樣的壞毛病?

1.不嬌慣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所以受到父母的萬般疼愛也是非常自然的。可是在吃的習慣上,父母千萬不可以聽任孩子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我們應該對孩子的要求進行分析,例如他中午吃了一根冰糕,下午又要吃,這時不妨告訴他:“孩子,你覺得一個人能吃很多冰塊嗎?當然不行對吧?冰糕就是冰塊,它在你的肚子裏融化後,會在你的肚子裏大鬧天宮,那時候你就該疼得打滾了!”

這樣幽默化的語言,就會讓孩子哈哈一笑,並接受父母的意見不再要求。

2.提供豐富的飯菜,讓孩子選擇

父母應該讓孩子吃得“雜”一些。以米、麵、穀類為主食,用魚、肉、蛋、奶、蔬菜、水果等為輔食。例如,剛開始吃胡蘿卜和芹菜的時候,孩子大都不喜歡吃。這個時候就可以用這些蔬菜做餃子餡,將不喜歡吃的蔬菜和豆製品烹飪出各種食物,從而吸引孩子的注意和食用。

同時,父母還要每天製定一定的量,將孩子需要的營養量分配到孩子的飲食當中,吃飯時要給孩子一次分得少一點,勤給吃完的孩子添飯,鼓勵沒吃完的孩子快吃、多吃,才能保證每個孩子每餐攝取足夠的營養。

3.創造和諧的就餐環境

就餐之前,父母一定不要讓孩子做一些較為劇烈的活動。同時,我們可以采用一些言語來激起孩子的食欲,保證孩子帶著愉快的情緒去就餐。就餐的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不要說話,不要東張西望,要專心地吃飯,可以放一些輕鬆柔和的音樂,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衛生的就餐環境。

孩子如果要添加飯菜,可以用共同規定的不同的手勢來傳達。例如,要添饅頭、包子、花卷、米飯等主食的時候,孩子可以伸出小拳頭;要添菜的時候,就伸兩個手指頭(伸直的手指像一雙筷子),這種方式便於孩子學習和操作,這樣一來,不僅避免了孩子大聲要飯,同時還避免了孩子來回不停地走動。

一旦孩子在飯桌上吃飽了,那麼,他們又怎麼會總是“貪食”?所以,讓孩子吃飽,這是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