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學習習慣:有了好習慣,才有好成績(2 / 3)

另外,張軍還有一個好習慣動作:每次一下課,他總是第一個請老師解答他在小本子上所記下的問題。他準備了好幾個小本子,分別在上麵記下了各科目不懂的問題,以便及時地向老師請教,這樣一來就可以及時地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知識的獲得是需要有一個認識的過程,而認識又是開始於不認識的。一個淵博學識的人,必然會對那些不認識的東西提出各種問題。所以說,提出問題,並因此進行討論,這是學習的起點。

提出問題,這不僅是求知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科研、發明、創新和創造的開始,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就是工作取得較大成效的時候。例如,陳景潤所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因為有人提出了“猜想”的問題;如果當初沒有人提出這個問題,那麼陳景潤等科學家就不可能會去研究這個問題,這一問題當然也就不可能得到解決。英國的瓦特就是因為思考了“開水為什麼能掀起壺蓋”這個問題,才終於利用其中的原理發明出了蒸汽機。

所以,鼓勵孩子敢於討論和提問,這是引導他學習進步的關鍵所在。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探求知識。

不過,很少有孩子能和張軍一樣,敢於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讓孩子克服提問前的畏難情緒

“提問無須臉紅,無知才應羞恥。”這是養成提問習慣所必備的一個正確認識。所以,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克服畏懼的心理。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你能夠進行思考,並提出問題,那是老師非常樂於見到的事情!老師就是在等著你去提問呢,不信你問問看!孩子,可別讓爸爸媽媽看不起你!”

這樣的“激將法”,自然可以喚醒孩子的“挑戰”意識。當他感受到提問和討論一點也不可怕,甚至還會得到老師的讚揚,那麼他自然不會感到畏懼!

2.讓孩子學會先思考後提問

如果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所積累的問題越多,就越容易產生積重難返的感覺。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及時地去解決,這才能給以後的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

除此以外,還必須正確處理好思考和提問之間的關係。提問應該產生在思考以後,不先進行思考就提出問題或者在提出問題以後不進行思考,都會讓思維產生惰性,對學習沒有任何的幫助;相反,思考過後再提出問題,不但可以從中找出問題的關鍵,而且還能從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從而對問題的探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幫助孩子看清學習動機,建立合理的學習習慣

吳清今年剛剛進入中學,家裏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每天放學後回到家後,他都會在父母的要求下乖乖複習功課。不到11點,父母絕不會讓他上床,即使周末,也要他去各種補習班培訓。

不過,吳清在學習上仿佛沒什麼“天賦”,每次成績都不是很理想。因此,他也沒少受到父母的嚴厲批評。

父母的訓斥,巨大的課業壓力,讓吳清感到學習是件痛苦的事。雖然父母在生活上為吳清提供了最大的滿足,但是卻讓吳清感受到更大的壓力。

越是督促,越是頭痛,吳清根本不明白,自己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隻是因為父母的期待使他不得不每天背著書包去學校。他不願意讓父母傷心,如果不是為了父母,他也許不會去上學了。因此,吳清在學校的學習活動中找不到更多的樂趣。

聽著家人的嘮叨,吳清時常這麼想:“趕緊上完初中吧,以後我就再也不上學了!”

認為學習隻是為了父母而學,沒有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像吳清這樣的孩子,自然難以取得良好的成績。然而,不知道為誰而學的“責任”也並不完全在吳清身上。父母不切實際的期待,強製的管理方式,使得吳清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由此導致了對學習異常排斥。

由此可見,無數遍的督促甚至嘮叨,並不是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好辦法。從孩子自身來看,如果他們能夠明白學習並不是為了父母而做的事情,能夠明白學習對自己將來人生發展的意義,那麼他們就可能會積極地麵對自己的學習。

所以,對待厭學的孩子,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他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1.利用原有動機進行縱向轉移

有的孩子不愛學習,但熱衷於電子遊戲機、電腦遊戲等,這時候父母不妨進行縱向轉移。父母可以告訴他們:“電腦、遊戲機是高科技的產品,無論哪一樣都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製造和操作。要想成為一名電腦專家,必須以學習為基礎,掌握科學知識,才能玩得好、玩得精。”

這樣的語言很簡單,但很容易讓孩子明白“玩得好”的秘訣,因此自然使原有動機轉移到學習中,產生學習興趣和願望。

2.培養孩子強烈的求知欲

一個人有了欲望,那麼他自然會主動學習。所以,父母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培養孩子的求知欲。而想要培養求知欲,那麼就不妨從他的興趣點入手。

小蔡是個學習中等的孩子,英語成績一直很難提高。為此,爸爸想了很多辦法但依舊沒有效果。這天,爸爸看見他正在觀賞NBA籃球賽,突然來了主意,說:“小蔡,NBA的全稱是什麼啊?”

小蔡一愣,撓了撓頭說:“這個,我也不太清楚……”

爸爸說:“那你先了解一下好嗎?過兩天你再告訴我!”

幾天後,小蔡找到爸爸,說:“爸爸,我知道NBA的全稱是什麼了!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你看我厲害吧!”

爸爸一笑,知道自己的“計謀”成功了。從這以後,他經常會利用籃球考考小蔡,而小蔡也在這個過程中,將英語水平不斷提升。

利用興趣培養求知欲,這是確立學習動機的一條捷徑。就像生物學家達爾文,小時候隻是個平庸的孩子,但由於酷愛大自然,並以最大的熱情搜集標本和進行野外觀察,最終成為了偉大的生物學家。當一個孩子對某種學習產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去進行學習,不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從而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主動做作業,不要讓家長催促半天

林林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可是每天晚上放學回家都不願意做作業,不管爸爸媽媽怎麼催促,他都是磨磨蹭蹭的不肯寫作業。

“我就是不想寫作業,我好累,我想看動畫片!”

經常,林林都會發出這樣的埋怨。為此,林林爸爸甚至還動手打過孩子,可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林林還是沒有改掉這個壞習慣。為此,林林媽媽很是煩惱,不知道到底該采取什麼方法,才能讓孩子不需要家長的反複催促,而去主動做作業。反而他們的手段越是激烈,林林就越是不要寫。

有一天,林林放學剛放下書包,就準備打開電視機。爸爸生氣地說:“林林,你幹嗎不寫作業?別總是天天對著電視!”

也許這天,林林的情緒本身就不是很好,所以他話也不免有些衝:“我就是不寫!不想寫,以後我再也不寫了!”

聽完林林這樣說,爸爸當即火冒三丈,打了林林一巴掌。林林捂著臉,大哭著跑出了家門。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每一位父母,也不願像林林爸爸那樣打孩子。可是,孩子這麼不聽話,你說該怎麼辦?

孩子不愛寫作業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知識掌握得不好,或還有吸引他的其他事情。但不問原因就青紅皂白地打孩子,隻能讓他像林林一樣遠離父母。所以,我們必須用合理的手段,引導孩子一點點愛上主動寫作業。諸如一遍遍地督促,這是要不得的。

有一點,我們必須提醒父母:望子成龍的心可以理解,但孩子總是被人督促著學習,就會非常被動,時間一久,他就會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在父母不停地嘮叨和指責數落中,孩子很難產生積極愉快的上進情緒,也不可能會去主動積極地進行思考。

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長話短說,不必要的話可以不說。

具體來說,對於孩子的寫作業問題,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督促要適當

父母給予孩子適當的提醒和督促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督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孩子自己去主動學習,所以督促必須適當,而且還要講究方式方法。例如,孩子玩的時間比較久,家長就可以說:“你打算什麼時候去做作業呢?”

反之,如果父母可以這樣說:“孩子,把作業寫完再去玩遊戲,這樣會更盡興不是嗎?你看,爸爸也是上完班之後才能看電視、出去散步,因為爸爸知道,如果不把自己的任務做好那麼玩也玩不開心!”相信這樣的督促,一定會打動孩子的心的。

2.提出的要求,孩子必須做到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不在於每天的催促,而是要求他們每天做到。例如,有的家長不停地催促:“快點起來做作業!不要睡了,趕緊起來!”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越是拖拖拉拉,越是被動。

而有一些父母就做得非常不錯,他們會告訴孩子每天必須做到按時睡覺和按時起床,別的暫時都不要求,以便讓孩子感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在此之後,如果孩子有做不到的時候,家長就會非常堅決並簡單地說:“必須做到!”不許拖拉和討價還價,孩子一旦做到了,就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這樣,孩子才能進行自我管理,主動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發展。

3.創造出適合孩子學習的良好家庭氛圍

學習是一種獨特的大腦活動,需要適宜的氣氛。並且這種良好的氣氛也是保證孩子形成主動學習狀態的重要條件。所以,我們就應該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例如每天吃完晚飯,全家人一起讀書看報,這樣孩子自然願意主動寫作業。而諸如令人乏味的說教還是少說點好,畢竟隻有行動,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真實的意義!

4.切忌嚴厲的教育氣氛

我們都知道,嚴厲的氣氛並不適合人們的大腦思考,就像我們在單位,倘若上司整天訓斥我們,那麼工作效率自然不高。孩子也是一樣,在他做作業的時候,如果父母在旁邊守著,稍微做錯了一點,就會立馬加以訓斥,甚至還會出現打罵的現象,那麼必然會讓孩子對寫作業產生強烈的排斥。所以,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父母不妨自己找點其他事情,別總是一副“警察”的模樣來盯著孩子。

5.切忌支配氣氛,注意讓孩子主動

想讓孩子好好寫作業,就必須培養他的主動習慣,而不是每天放學回到家以後就聽從父母的安排。

例如,一年級的孩子剛上學,回到家以後肯定會問:“媽媽,我現在可以去玩嗎?”這個時候,父母可以讓他自己安排學習時間和玩耍的時間。我們不妨說:“你可以自己安排嗎?我想聽聽你的意見。當然我可以給你一個建議:如果先玩的話,那麼你等會必然要戀戀不舍地去寫作業。但如果先寫作業的話,那麼你玩起來就不用顧慮那麼多!”這樣一來,孩子的主動性就能得到養成。

適當刺激,讓孩子養成愛學習的習慣

真真的學習成績始終不是特別理想,尤其是英語,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連及格分數都沒達到。新的學期又開始了,這次真真表現得非常努力,期中考試的成績終於擠進了班級前20名。

“兒子好好學,這學期成績不錯,假期爸爸帶你去旅遊!”爸爸拍著真真肩膀說。

“真的啊?”真真半信半疑。

“爸爸什麼時候說過假話?”

爸爸一見真真來了高興勁,於是繼續說道:“說吧,咱們去哪兒?這回你說了算!”

爸爸知道,真真其實一直惦記著內蒙古大草原。去年他們班有幾個同學去了,真真從他們那裏拷貝的很多精美照片就放在寫字台上,每隔一會兒,就會爬上來看看,眼睛裏流露出巨大的渴望。

“咱們就去大草原!聽說到那兒還可以騎馬!”

“對,你爸我前幾年去過一次。騎了1個多小時的馬,把我的屁股給疼的,還有那特別好吃的羊肉串,我一人就吃了23串!”

爸爸邊說邊注意真真的表情。天生愛動特愛吃的真真,邊摸自己的屁股大笑邊流口水。

從此以後,隻要真真長時間看電視、打遊戲的時候,爸爸就在旁邊默默待上一陣,然後裝作很認真的樣子問真真“想不想屁股痛?”“想不想吃超好吃的羊肉串?”……

每次這樣一說,真真都激情澎湃一番。激情過後,趕緊到自己房間裏看書去了。

沒等學期考試,真真就為全家人帶回一個大驚喜:全縣英語競賽中,他獲得了二等獎!

據一項教育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不努力學習是70%父母都頭疼的問題。他們普遍對孩子不專心學習充滿焦慮。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憂心忡忡值得同情,問題是父母為孩子努力學習做了些什麼?

一位孩子向專家訴苦:“我不是不關心我孩子的學習,每天他一放學,我就督促他趕緊寫作業。”

專家對他說:“你那不是關心他學習,你那分明是在破壞他學習的磁場。你在一步一步地告訴孩子,學習正在讓他變成父母的機器。”

不考慮溝通方式,用孩子逆反的行為去督促孩子學習,不如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去暗示孩子有效果——前者對於孩子是被動的,後者對孩子來說卻是主動的。

看看真真的爸爸,他的做法才是最有效的。通過讓真真自己選擇旅遊目的地,有意激發真真對內蒙古大草原的無限渴望,無形中給他作了極其有力的暗示:要想理直氣壯得到這次旅遊,那麼就必須好好學習,必須讓考試成績和上學期一樣好。真真對大草原早已向往,因此,自然會努力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這比督促等要有用得多!

做過推銷的人都記得櫻桃樹的故事。房屋推銷員帶一對夫妻看一處舊房,剛進院門女主人就讚美院中美麗的櫻桃樹。聽到了這點,每當女主人挑房子毛病時,推銷員就會提示她這個房子裏可以欣賞到一棵美麗的櫻桃樹。最後,女主人花高價買下了這套房子。

反複使用刺激,在獎勵孩子旅遊過程中同樣見效——反複給孩子製造一種心錨,給孩子一種強烈的暗示,而且是持久的。隻要孩子想得到旅遊獎勵刺激,就首先想到他旅遊中最感興趣的畫麵。這種美好的畫麵,會像天使一樣環繞著孩子,使孩子夜不能寐。孩子為了得到這美好的感覺,於是就心甘情願地付出努力,刻苦學習。

父母獎勵孩子旅遊,不僅能夠起到讓孩子刻苦學習的目的,還能開拓孩子視野,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和親密感。如果父母能在很好兌現旅遊承諾的同時,更讓孩子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那麼這次激勵可以說就發揮了最大的作用。

但是,父母在采用這種暗示方法時,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由於時間和經濟原因,有些家長可能會擅自放棄和改變提前和孩子預約好的旅遊計劃,這樣一來,孩子的希望就會幻滅,父母也就無形中在孩子心裏扮演了一個不信守承諾的家長形象,這對今後教育極其不利——父母千萬別把機會製造成危機!

廣泛閱讀,不要隻看漫畫不讀書

小新已經上初中一年級了,平時非常喜歡看一些漫畫書,可是媽媽老是不讓他看,逼著他去看經典名著或者教育科普的書籍。為此,小新和媽媽鬧得很不愉快。

“媽媽,我看書有錯嗎?你不是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嗎?”

“可是,你看的是書嗎?”

“怎麼不是書?漫畫書也是書!”小新狡辯道。

媽媽:“可是,為什麼圖書銷量排行榜上,從來沒有漫畫書這一項?”

“這……”小新有點說不出話了。

媽媽繼續說道:“媽媽不反對你看漫畫書。漫畫書就像我們小時候看的連環畫,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快樂。可是媽媽知道,還有很多書在等著自己:充滿神秘的《海底兩萬裏》、讓人拍手稱快的《水滸傳》。小新,你已經是初中生了,你們班的同學們在談論各種書時,你能接上話嗎?雖然,他們也一定看漫畫書,可是人家看的其他書你看過嗎?”

媽媽的一席話,讓小新低下了頭。

許多孩子都非常喜歡看漫畫書,因為在他們這個年齡段都喜歡一些搞笑幽默、想象力豐富、多畫麵和視覺衝擊比較強的東西。尤其是小學生,像那些口袋書和漫畫一類的東西更會贏得他們的閱讀興趣。

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們的“苦口婆心”似乎從來都沒有效果。因為孩子可能會當著家長父母麵看那些“有用的書”,等到家長一轉身離開,立馬就拿起漫畫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並且,父母不可能隨時隨地地跟著孩子,所以即使在家裏看不了,在學校、公交車上,他們依舊會掏出漫畫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如果父母一味地強行去禁止孩子看漫畫書,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失去閱讀的興趣,因此,父母必須扭轉過去的教育觀念,讓孩子學會閱讀有用的書。

1.家長要轉變觀念

首先,父母要意識到:看漫畫書是一種比較輕鬆的,能夠讓人放鬆精神的行為。另外,看漫畫書是孩子在一定年齡階段的特點,漫畫相對於文字來說,在視覺方麵占有很大的優勢,不要說是孩子,就是很多成年人也十分喜歡看。所以,家長們要意識到這一點,對孩子看漫畫書就不要一味地去強行阻止。

2.分清楚漫畫書的好與壞

父母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內容比較健康積極的漫畫書,並且還要引導孩子在合理的時間裏閱讀,不要過度沉迷進去。有的漫畫書裏麵充滿了美好的情感和希望,還包含了作者的思考,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會給孩子帶去很好的教育作用。而一些想法比較奇特的漫畫書,也會激發其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從而讓孩子有去創造這種東西的衝動。

當然,對於那些充斥著暴力和打鬥的漫畫書,顯然會對孩子造成消極負麵的影響。我們一定要製止。

3.引導是關鍵

在閱讀方麵,父母必須先讓孩子喜歡上讀書,然後才可以慢慢地去引導他們應該去讀些什麼內容。所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非常重要的,那這種興趣又該如何去培養呢?

在初期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有插圖的書籍讓孩子去閱讀,做好從漫畫到圖文並茂的一個過渡,接著再逐步過渡到文字方麵。

另外,我們還可以用一些書去代替漫畫書,比方孩子喜歡看《名偵探柯南》,父母就可以推薦孩子去看《福爾摩斯探案集》。這樣,孩子就能從漫畫過渡到文字方麵的閱讀。

養成課前預習功課的好習慣

媽媽:“放學了,先把作業做完了再出去玩!”

小倩:“媽媽,我在學校的時候已經把作業做完了!”

媽媽:“那你可以先預習一下明天的課啊。”

小倩:“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說吧,我這麼聰明,明天老師一說我就能懂了,哪裏還用去預習啊?再說了,預習也沒有什麼用的。”

媽媽:“看來你還很是自信啊,不過,提前預習的好處好像你還不知道吧?”

緊接著,媽媽就開始耐心地給小倩說起了預習的種種好處,小倩聽媽媽說得頭頭是道,就想試一下看看。結果,第二天回來的時候就開心地大喊:“媽媽,媽媽,我今天問了老師一個問題,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誇我是一個善於思考的好孩子呢,其實,那個問題就是我昨天預習的時候想了好久沒有想通的。哈哈,我好開心,我今天晚上還要預習功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