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做事習慣: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1 / 3)

第五章 做事習慣: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

一個人的行為決定了他將會取得什麼樣的成就,而一個擁有良好做事習慣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在培養孩子這方麵的習慣時,我們並不是要高標準地要求孩子,隻是要他們把平常最簡單得事情做好就行。而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將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孩子一輩子。

養成做事有頭有尾的好習慣

一提到自己的兒子,張女士的氣就不打一處來。7月份中旬時,她送已經7歲的兒子小牛到市區的一家培訓機構學習畫畫和鋼琴。在送小牛去學習之前,她有征求過小牛的意見。小牛當時非常開心地表示自己對畫畫和鋼琴非常感興趣。可沒想到的是,還沒到一周的時間,小牛就對她說“不想學下去了”。這讓張女士非常為難,到底要不要繼續送孩子去學習呢?

和張女士一樣,李先生最近也覺得十分為難,他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做事情總是喜歡“虎頭蛇尾”。例如在家裏玩積木的時候,當積木擺幾次沒有擺好以後,就不想再玩下去了。在家裏畫畫的時候,也經常是隻畫到一半就不想再畫下去了。李先生也曾送孩子去參加過英語培訓班,可是也是沒過幾天孩子就不想再去了。

麵對孩子“虎頭蛇尾”的壞習慣,張女士表示,她十分想送孩子去繼續學習,可是如果孩子實在學不下去也就隻好放棄了。李先生也說,對於總是“變化無常”的孩子,他經常也隻好是“放任”了事,由著孩子的興趣了。他還認為,孩子現在還小,無法總是專注一件事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非要強逼孩子,並監督孩子一定要把事情給做完,那很有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麵效果”。

對於李先生的這個觀點,我們當然不能讚同。我們要做的,首先是去了解孩子做事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所在:如果是由於一些超出能力範圍之內,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那就不要去強求。可是如果孩子可以做到卻不願意去做的,就要去仔細分析孩子為什麼會放棄。

一般來說,做事情不能做到有始有終的孩子,往往心理上都是比較脆弱,意誌力比較差,情緒也容易不穩定,注意力也不會太集中和長久。愈是不集中,就愈是難以成功,所以,他們的自信心就非常低。甚至有的孩子還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從而導致他們在對人對事都抱著一種不在乎的無所謂態度。

這樣的孩子,沒有一個父母喜歡!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養成做事有頭有尾的好習慣!

1.父母做個能夠堅持的好榜樣

想要孩子有個好習慣,父母首先要做個好榜樣,在做事情的時候要完完整整,不要半途而廢。同時,我們還要時刻提醒孩子注意,父母做事是如何堅持到底、有始有終的。哪怕再難的挑戰,我們也不要輕易對孩子說:“我做不下去了!”即使真的要放棄,也應該避開孩子,不要讓他被你錯誤的舉動所影響。

2.意誌力和好勝心的培養

父母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意誌力和好勝心,尤其對於意誌力比較差和好勝心不太強的孩子,我們更要經常鼓勵。當孩子有了較強的意誌力和不甘落後的好勝心,才會在做事的時候有強烈的驅動力,並抱著一種一定要把事情做完的想法。

甚至父母不妨和孩子進行一些小比賽,例如擦玻璃,大掃除。當我們和孩子有了一種遊戲式的競爭,他自然就不會隨意地半途而廢,而是在快樂中堅持下去。當這個心態成為了習慣,他也就不會總是輕言放棄。

3.父母要指導監督孩子做事

當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父母要在關鍵的時刻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這樣做並不是代替而是想要去幫助孩子想辦法,以防孩子在碰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時候灰心喪氣。當孩子在想不出辦法又不想去想,有了偷懶或者是依賴父母跡象的時候,父母一定不可以給予他們任何幫助,而應該去說服鼓勵孩子。

必要的時候,父母還可以嚴厲批評,並監督孩子獨立地把某一件事情給做完。如此堅持下去,孩子的習慣就會養成,做事情也就不會再半途而廢了。

4.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

父母在讓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孩子的實際能力。如果難度過高,孩子即便盡了最大努力也無法完成,這就會導致孩子傷心失望,導致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所以,對於某些難度過大的任務,例如一個人到頂層收拾雜物、搬一下午的建築材料,這些並不適合小學階段的孩子,應當盡量避免。

5.做事要有計劃

父母要想讓孩子做事情有計劃,那麼可以先向孩子示範一下自己的計劃。也就是把自己的計劃告訴孩子並征求孩子的意見,然後讓孩子幫著計劃一下。

例如,在周末的早晨,媽媽可以這樣和孩子說:今天我想要好好安排一下自己的生活,吃完早飯以後,我們先去公園看花展,然後再回來吃午飯,吃過午飯以後你可以先睡一會兒,等到1點鍾的時候我們再去少年宮學跳舞,3點鍾的時候我再帶你去海洋館,結束以後,你要寫一篇今天一天的所見所聞,你覺得媽媽這樣的安排好不好呢?

這樣的規劃,就能幫助孩子理清思路,一件件地去完成。當然,如果孩子對父母的計劃提出疑問或有了自己的想法,那麼我們不妨聽聽他的意見。隻要合理,我們就應該積極采納。

培養好奇心和興趣

在美國,曾經有這樣一個孩子,他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想象力大得讓人吃驚。麵對這樣一個隻有幾歲的孩子,有的人告訴他的媽媽:“你還是管管他吧,天天胡說八道怎麼行?”

誰知,他的媽媽卻一笑,說:“為什麼要阻止他?他隻是個孩子,有一個豐富的想象力,這說明他很正常!為什麼,我們要打壓孩子的好奇心呢?”

這一天,這個孩子又在院子裏玩。突然,他製造出了一陣很大的聲音,於是正在做飯的媽媽問:“孩子,你在做什麼啊?”

這個孩子大聲回答道:“放心吧,媽媽!我隻是想要跳到月亮上去呢!”

孩子的話,逗得媽媽哈哈大笑,說:“好呀,你在月球上好好玩吧,不過,可別忘了回家吃晚飯哦!”

就這樣,這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快樂地長大了。後來,這個孩子成了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擁有一個像阿姆斯特朗一樣的孩子,相信是每個父母都期望的。可是,父母總是打壓孩子的想象力,總認為他在“胡言亂語”,他又怎麼可能成為阿姆斯特朗?試想,如果阿姆斯特朗的媽媽總是批評他,他怎麼能產生“月球行走”的夢想,怎能成為登月第一人?

然而,縱觀目前很多中國父母,他們總以為,孩子的智商是與生俱來的,自己不聰明,他就不可能是“天才”,於是,聽到孩子的想象就會氣不打一處來,認為孩子正在“發瘋”。的確,孩子的智商先天因素很重要,但是後天的引導才更為關鍵。而孩子“瘋言瘋語”之時,恰恰正是提高智商的過程,盡管他們的想法聽上去很怪異,很離譜。

好奇心和想象力,就是孩子創造力的源泉。如果你有一個像阿姆斯特朗一樣的孩子,那麼恭喜你;如果你的孩子過於內向,那麼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1.引導為主

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到戶外運動,在麵對一些新鮮事物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先展示出自己的好奇心,並發出強烈的感歎,例如:“哇,這朵花真好看,是紫色的呢,和那邊的黃色是不一樣的顏色哦!”

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明白可以這樣去發現事物的新鮮一麵,從而激發其孩子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

2.發現興趣所在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所感興趣的東西,如果他的注意力可以長時間地集中,就更有利於激發他的想象力,並從中學習到平時父母所無法直接給予的東西。因此,父母更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他一同去關注他的喜好,例如一起聽音樂或者一起做遊戲,等等。

3.清晰地回答問題

父母在麵對孩子所提出問題的時候,應該先問問孩子是如何想的,然後再根據孩子的理解和年齡,給出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簡單的回答。例如,當孩子問水為什麼會結冰時,我們不要給他講述太過深奧的物理知識,而是應當簡單地概括道:“因為天氣太冷,水也要變成固體,這樣它們就很堅硬地抱在了一起!”

當然,有一些問題是父母也不知道的。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向孩子主動說明自己也不明白,然後和孩子一起去尋求問題的答案。

另外,父母也可以告訴孩子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大人也有不懂的問題。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並以此鼓勵他們不斷地探索。

4.開放式提問

爸爸媽媽們可以經常向孩子提出一些疑問,例如“你覺得這個怎麼樣?”“今天在學校裏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一類提問,可以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從而展現出他的愛好和興趣,為父母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打開了一扇門。

5.多閱讀書籍

兒童圖書裏包含著十分豐富全麵的知識,像百科知識、趣味畫冊,等等,都可以豐富展示日常生活中不常見到的事物,多讓孩子閱讀這一類的書籍,可以讓他們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並激發其強烈的好奇心。諸如《動物記》、《哈利波特》,這樣的圖書,是非常適合孩子閱讀,並以此激發想象力的。

6.創造良好的環境

孩子的興趣點有的時候非常奇怪,有的時候很小,就像會對著牆上的一滴墨跡津津有味地觀察。對於此,父母不要嘲笑,而是應當理解他們的這種舉動,並向他解釋為什麼墨點能夠留在牆上擦不掉。

當然,孩子的好奇心也經常會帶來一些破壞行為,但父母千萬不要一味地去阻止,而是應該加以正確的引導。否則,我們隻會扼殺了孩子對事物的關心,不會再輕易對事物產生好奇。

例如孩子在喝水時,如果他喜歡玩水,媽媽可以把杯子裏麵的熱水換成溫水,規劃出一小塊不怕濕的地方,讓他用大杯子倒到小杯子裏麵,再從小杯子倒到大杯子裏麵去,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孩子不傷到手,還滿足了他的好奇心,同時也鍛煉了他倒水的能力。

當然,對於一些危險的東西,是需要立即製止的,例如玩火等。我們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把危險的東西放到別處,然後再用相似的東西去替代。

7.玩具配合

父母應該多給孩子準備一些具有創造性的玩具,例如橡皮泥、折紙、畫板、畫筆,等等,並引導孩子做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來,以此來充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對於孩子來說,周圍的世界都是充滿著神秘和新鮮的,所以在他們的心靈中都充滿了探索和求知的欲望,這珍貴的好奇心也正是孩子智慧的火花,更是促使孩子努力學習的重要動力。

8.允許孩子探索未知

孩子總喜歡拆裝玩具,有時候還會把鍾表、手機拆得七零八碎,這時候父母不要激動,“再拆東西,就打你屁股了”的話不可脫口而出。雖然孩子的行為看似無理,但是,這正是他們探索的過程,他們隻是想知道手表為什麼會轉動。此時的訓斥,隻能打消他的探索積極性。認真思考,允許並支持,這才是父母應有的行為。

耐心做事,不要馬虎大意

王剛馬虎的毛病,讓他的父母和老師都感到很無奈。平日裏,王剛不可謂不用功,上課該聽的都聽了,該記的也都記了,課後該複習的都複習了,老師提問他時,也都能準確地回答出來,可是偏偏一到考試測驗的時候就會出錯。而出錯的原因,就是因為不夠耐心,總是馬虎大意。

父母記得很清楚,每一次考完,王剛都很有信心,說沒有什麼不會的,可卷子一發下來就傻眼了:錯誤多著呢!不是漏了一個數字,就是把答案寫錯了地方,老師馬上再考他時,他還是會做。但你要問他為什麼會出錯,他就說:“考試時間那麼緊,我哪有時間去想那麼多啊!我覺得能做完,這就是一個勝利了!”

對於這個“馬大哈”,父母和老師都很頭痛,實在拿他沒什麼辦法。

很多家長一起聊天時,都會發出這樣的抱怨:“我們家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就是改不了,要不是因為粗心,這次考試就能考滿分了!”

“我們家的孩子也是這樣的情況,要不是因為粗心大意,這一次肯定能考全班第一名!”

“你們說說粗心這個毛病到底要怎麼改呢?”

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已經成了很多父母著急頭疼的“老大難”問題。麵對孩子的粗心,有的家長會埋怨、批評,甚至打罵孩子,可是這樣的方法有效果嗎?無數的事例證明,這樣做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

有一個現象,我們必須引起注意:很少有孩子所有的功課都是粗心大意的。他們很有可能會把語文中的形近字看錯,可是他們卻能把英文中的字母表倒背如流;他們也有可能會把數學題目中的算術題給算錯,但是卻能夠將應用題中的解題步驟寫得非常詳細明了。

孫貴偉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可是就是很粗心。但是他的粗心又表現得非常有意思:僅僅隻是數學一科粗心,而且還隻是在“計算得數”這樣的題目上麵喜歡出錯。

麵對這樣的情況,孫貴偉媽媽常常對別人抱怨:“每次考完試我都會檢查他的草稿紙,檢查完以後我就會非常高興,因為算的都是對的,我就想這次肯定會考得很好。可是,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錯誤,草稿紙上的數字明明寫的就是‘0’,但是,他抄在試卷上的答案卻是‘6’。問他原因的時候,他還會非常委屈地說是抄寫的時候看錯了。不僅僅是在考試中,他平時做作業的時候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孫貴偉最大的“粗心點”就是容易把數字給看錯。那麼,為什麼孩子的身上都會有一個自己的“粗心點”呢?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情緒、興趣和自製力等方麵,都是直接影響到感知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孩子如果對某一門的功課缺少興趣,那麼他的學習興趣就不會高,自然而然就很容易粗心;而有些孩子很容易興奮,沒有辦法控製好自己的情緒,經常被學習以外的事情給吸引,這時候就很容易粗心大意。

所以,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采取恰當的方法去幫助孩子改正粗心的壞毛病。

1.幫助孩子找到他們的“粗心點”

一位11歲孩子的媽媽在解決孩子的粗心問題上頗有心得:

孩子數學成績不太好,經過父母和孩子仔細分析,他們得出一致的結論:不是題目不會做,而是每次都會把題目給看錯了。因此,容易看錯題目就是孩子的“粗心點”。於是,這位媽媽告訴孩子:“你粗心的原因就是每次在審題的時候,你都會粗心,這要怎麼辦才好呢?以後你每次在做這樣的題目的時候,都先停一下,默數三個數,然後再做題目,這樣你就不容易做錯題目了。”

孩子用我這個方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因此,麵對孩子的粗心,父母與其去評判、打罵,還不如具體地去幫助孩子找到問題的所在,然後再采用正確的方法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2.讓孩子準備一個錯題本

一個孩子的作業本裏到處都是錯別字,孩子也因此感到非常地自卑和難過,他的爸爸媽媽對此也感到非常地無奈。

後來,媽媽請教了兒童教育方麵的專家。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媽媽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她與孩子一起開始統計和整理他作業本裏麵所出現的錯別字,在整理完以後,她和孩子都驚奇地發現:原來,看起來非常多的錯別字其實都是反複的那麼幾個字。

最後,她讓孩子準備了一個本子,把之前整理出來的錯別字都寫道這個本子裏麵,並且還和孩子一起仔細分析了這些字為什麼會寫錯的原因,並把這些字也都寫進本子裏麵。在媽媽細心的指導和孩子的認真堅持下,沒過多久,孩子作業本裏麵出現的錯別字已經明顯減少了很多。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這樣粗心的壞毛病,那麼,你不妨也讓他準備一個錯題本。隻要對那些“粗心”的問題進行仔細整理,這些問題就可以在思想上和意識上得到糾正。孩子以後要是再遇到這樣的問題,大腦就會自動提出提示和反應,這樣一來,“粗心”的現象就會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控製。

3.培養孩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

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並不是一天兩天就養成的。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無序的家庭當中,缺乏一定的作息時間,也沒有一個很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孩子做事情總是丟三落四、馬馬虎虎也就會成為習以為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