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個性習慣: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人生(1 / 3)

第六章 個性習慣: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古希臘劇作家赫拉克裏特曾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可見,一個人的性格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性格缺陷,先天的性格隻是一個基礎,後天的培養則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因此,父母大可不必抱怨孩子的性格不好,隻要因勢利導、自己做好榜樣,培養出一個好性格的孩子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培養自製力,讓孩子管得住自己

我們來看兩個小故事:

德國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他的名字叫巴赫。巴赫在很小的時候就對音樂充滿了興趣,很想去漢堡聽一位管風琴大師的演奏。然而巴赫所居住的地方距離漢堡有90多裏路,又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坐車,所以隻好帶著幹糧步行上路。每當走累了的時候就會在田野裏休息一會兒,等到天晚了就躲在農舍屋簷下的草堆裏麵睡上一夜……

為了能夠如願聽到演奏會,巴赫就這樣經常靠步行往返,這一切都是自製力支持他走完了全程,並來來回回了一趟又一趟。正是通過堅韌的自製力,巴赫學到了很多音樂方麵的知識,從而成為了一代音樂大師。

宋慶齡也是如此。宋慶齡的父親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自製力,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裏,他帶著孩子一起前往上海龍華,他要讓孩子放下手中的雨傘在古塔下麵淋雨。他對孩子說:“你們看,這座塔幾千年來都不怕風雨的侵蝕,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其實還是在於這座塔的基礎夠牢固,骨架建造得非常緊密。因此,你們要像這座塔一樣從小就要打好基礎練好骨架,隻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

看到孩子用力地點頭,父親繼續說道:“那麼,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比賽,繞著寶塔周圍跑上六圈,看看誰最不怕苦、誰跑得最快!”說完就帶頭跑了起來。孩子跟在後麵在泥濘中摔倒了,可是他還是叫孩子爬起來繼續跑,堅持到最後!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都看到了自製力的可貴和力量。自製力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它是自我控製能力的簡稱,是一種十分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質。倘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去培養他們的自製力,就能幫助他們克服任性和多動的壞毛病,並逐步地形成自我控製、自我約束的意誌力和能力。

不要小覷自製力,它和智力之間也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智力因素裏麵包含了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等等,而非智力因素裏麵也包含了興趣、意誌和品德,等等。那些缺乏自製力的孩子都無法做到去仔細地感知事物、同時也無法引起對事物的濃厚興趣。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沒有辦法將一件事情做完做好,沒有很好的毅力也就沒有堅強的意誌。

擁有自製力的孩子,和沒有自製力的孩子在表現上會大不一樣:前者可以管得住自己,不會隨意胡鬧和亂發脾氣,做事情也會有始有終,天真活潑卻又不失教養;而後者卻以自我為中心,常常毫無緣由地哭鬧不止,做事情喜歡虎頭蛇尾,還怕吃苦受累,依賴性非常強,事情自然也就做不好了。

父母想要哪種孩子?相信答案不言自明。所以,我們就應該從小就去幫助孩子培養自製力。需要注意的是,自製力的培養應該從“小”做起,這裏麵所謂的“小”包含了兩個意思,一是年齡要小,二是關注小事。也就是說,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從一些小事情上麵去訓練孩子。

1.分辨危險和安全

父母應該讓孩子去分辨清除什麼是危險和不危險,因為這是幫助孩子培養自製力的第一步。同時,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幫助孩子變得更加獨立,更有安全感。

例如,在孩子剛剛學會翻身的時候,媽媽可以告訴他:從床上翻下來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當孩子會爬了,媽媽應該告訴他:電源的插座是十分危險的;當孩子慢慢學會站立了,媽媽應該告訴他:廚房裏麵的火和刀具還有開水也是非常危險的。

另外,父母還要根據孩子的活動範圍,去告訴他們哪些是很危險的事情,從而讓孩子自己學會在不危險的範圍內進行玩耍,這樣一來,孩子才會更有安全感。

2.在小事上麵學會克製

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學會克製。例如,遇到孩子想買但又不需要的東西,那麼就應該直接回絕孩子,並說明原因:“這是垃圾食品,吃了不僅沒有營養,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哦”、“我們家裏已經有了和這個差不多的玩具,這次就不買了吧”、“這個東西太貴了,等媽媽賺夠了錢再幫你買下好不好呢?”

隻有我們能夠經常地拒絕孩子,並讓他明白其中的原因,孩子才不會總是要買這買那,而是在要求之前先仔細想一想,這些東西是否需要。這樣一來,他就能克製住自己的情緒。

3.在日常的生活習慣中培養

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自製力的培養主要集中於生活方麵。例如,父母讓孩子按時洗澡睡覺、按時吃飯、玩過的玩具要及時地收好,等等。一開始,孩子可能無法去理解某種做法所存在的道理,比如不理解玩具為什麼要及時去收拾好。

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和孩子說:“玩具也要回家找爸爸媽媽了,然後再和孩子一起把玩具放回到原來的地方。”因為孩子很喜歡這種充滿擬人色彩的語言,所以很願意聽從父母的,這樣一來他就可以養成習慣了。

4.父母要先做一個充滿自製力的人

孩子的自製力好不好,很重要的一點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例如,有的孩子脾氣很倔,那麼這個時候家長有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也很倔?是不是總是沒辦法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孩子平時喜歡吃零食,父母也應該仔細想一想,自己在平時的時候有沒有做到隻吃一些健康的食品呢?

父母學會克製自己是幫助孩子培養自製力的最好辦法。當你想要發怒的時候,不妨先想一下,這樣發怒到底有沒有作用呢?因此,父母不妨參考下麵一位家長的做法:

有一次吃飯時,魏雅婷故意把手中的碗往地上摔,一下子就摔成了好幾塊。這個結果完全在魏雅婷的意料之外,她以為自己的碗和其他玩具一樣是摔不破的。看到魏雅婷故意把碗摔破以後,媽媽並沒有發怒訓斥魏雅婷,因為她知道這樣隻會把孩子嚇哭。所以媽媽非常平靜地把摔壞的碗給撿了起來,說:“你看,你把碗給摔破了。”

魏雅婷看著媽媽說:“媽媽,沒關係的,修好不就可以了嗎。”

媽媽說:“碗摔壞了,就修不好了,不信的話你來試一試?”魏雅婷試了好幾下都沒有成功,然後就求助爸爸幫忙,也依然沒有修好。

這個時候,魏雅婷就跑去和媽媽說:“那就重新再買一個吧。”

媽媽說:“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可是拿什麼去買呢?”

魏雅婷說:“可以拿錢去買啊,爸爸那裏就有很多錢。”“可是爸爸那裏的錢是要用來給家裏買米、買菜和買書等各種東西的啊,這樣把,我們一起來看看,看哪裏可以省下錢來買碗好不好?”

於是,最後媽媽和魏雅婷討論出來的結果就是:魏雅婷要在10天裏麵都不坐搖搖車,然後把省下來的錢用來購買一個碗。

規定裏的這10天其實就是培養魏雅婷自製力的10天。當第一次魏雅婷想要去坐搖搖車的時候,媽媽說還要省錢買碗。隨後的第二天和第三天,魏雅婷都沒有再提要求了。等到第四天的時候,魏雅婷又問:“媽媽,買碗的錢我們存夠了嗎?”媽媽回答說沒有。

再到了第八天的時候,魏雅婷忍不住跑去找媽媽說:“媽媽,我實在太想坐搖搖車了,你就讓我坐一次吧!”媽媽回答道:“你要坐也可以,不過今天就不可以買牛奶了,這樣剛好把省下來的錢用來買碗。”魏雅婷對媽媽的這個提議很滿意。因此就坐了搖搖車,沒有買牛奶。從這以後,魏雅婷就再也沒有故意摔壞過任何東西了。

要懂得變通,不固執己見

小麗是個小電視迷,這天又圍在電視前機坐了一下午。很快,晚飯的時間到了。桌上的飯菜都快要涼了,可是小麗還是遲遲不肯離開電視機,非要看完她正在看的電視節目為止。

於是,媽媽就在旁邊不停地催促,萬般無奈之下又由催促轉變為訓斥,心中的怒火也在一點一點地累積。而小麗對於媽媽的那些苦口婆心的諸如“飯菜如果涼了,吃下去就會引起肚子疼”、“看電視的時間長了,就容易變成近視眼”之類的勸說全都裝作聽不見,繼續坐在電視機前麵不肯吃飯。

看到孩子如此的態度,爸爸終於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發火了,“啪”一聲把電視機給關了,然後硬拉著孩子上了飯桌吃飯。小麗拍桌子踢板凳,哭鬧個不停,雖然被媽媽強行地喂下去幾口米飯,但是,她一直哼哼唧唧的不肯把嘴巴裏麵的飯給咽下去。

就這樣,原本一頓好好的飯菜,弄得全家人都非常不高興。

為什麼,孩子一定要和父母對著幹?大部分人都會歸咎到孩子的身上,認為是孩子不聽爸爸媽媽的話才鬧成這樣。但是實際上,出現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因為孩子的問題,反而是家長們的做法不正確。

因為,父母一直以來用這種方法去管教孩子,不僅不會讓孩子變得聽話一些,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加任性,更加的“不聽話”,並持續地采用這種方法去和父母進行對抗。如果父母肯嚐試改變一下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或許就會發現孩子要變得“聽話”了許多,“懂事”了許多。

一般來說,孩子都喜歡以下幾種方式:

1.共情的方式

孩子雖然年齡還小,但是他們也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因此,父母去表達對孩子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根據上麵看電視的實例為例,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是去強行關閉電視,而是先去和孩子表達對她非常想看動畫片的這種心情的理解,那麼事情就不會變得那麼麻煩了。

“媽媽明白,你非常想看完這個動畫片再去吃飯對不對?這麼好看的動畫片,如果錯過了就真的太遺憾了。可是,如果飯菜涼了,吃下去就會導致肚子疼的,肚子疼是不是也是非常難受啊?再說了,如果看電視的時間太久,就會變成近視眼,然後戴上厚厚的眼鏡,這樣你踢球的時候就會很麻煩,看不清楚球在哪裏,你就會被淘汰下去的,最後你的小夥伴們也不會和你一起踢球了呢。所以說,為了保護我們的眼睛,趕緊去吃飯吧!”

給孩子一個台階下,孩子自然會感到受尊重,於是就會放棄看電視,並主動跑去飯桌上吃飯。

2.順勢誘導的方法

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是非常現實的,他們隻關注當下最為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如果父母強行去阻止,他們就會很難接受父母善意的提醒。

麵對這種情況,父母不妨采取一些相對比較柔和的方法去順著孩子,然後再逐步地幫助孩子發生改變。例如,孩子非常喜歡吃糖果,隻要看到糖果就會想要吃下去,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強行去拿走孩子手中的糖果,那麼就有可能會讓他哭鬧不已,最終一發而不可收。

與其這樣,還不如幹脆就把糖果剝去包裝遞給孩子,然後再順著孩子的想法去說這件事:“吃吧吃吧,糖果那麼甜,吃起來多美味啊!可是吃了糖果,就容易把牙齒變壞,最後我們就要去醫院看醫生了,醫生就會拿出一把大鉗子,使勁地把我們的牙齒給拔掉,天啊,那要多疼啊。想想都覺得害怕。”

孩子都是害怕醫生的,所以這種方法,有時候反而能起到作用。當然,這種方法還是慎用為妙,因為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恐懼心理。

3.體驗自然後果的方法

沒有什麼說辭,可以比親身體驗更能說服孩子。既然孩子想要那麼做,沒有關係,隻要沒有什麼危險性,父母就完全可以讓他去體驗一下這樣做的後果。

例如,孩子隻要到了吃飯時間就不肯好好吃飯,父母逼著他吃也是沒有用的。這個時候,父母不妨先問問孩子,確認一下他是不是真的不想吃飯了,如果他的確不想吃了,那就不要再說下去了。我們不妨直接把飯菜給端走,並且在吃下頓飯之前不給孩子吃任何東西,直到等到下頓飯開飯的時候。

當然,下一頓飯吃飯的時間可以稍微要比平時提前一點。一旦讓孩子體驗到了挨餓的感覺,那麼在以後吃飯的時候,他就不會再一邊吃一邊玩,或者隻是隨便吃上幾口而已了。

4.靈活變通的方式

同樣的一件事情,往往我們找到多種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也許換一種方式,可以讓孩子一直對抗的行為被消除。例如,孩子推著他心愛的小汽車在家裏到處跑,甚至還把小汽車開到了餐桌上麵去了,結果就把餐桌上麵裝調味料的小罐子給打翻了,這個時候,父母不妨這樣說:“帶著你心愛的小汽車一起去洗洗手把!看看你的小汽車會不會在水池裏麵浮起來好不好?”

聽到父母這樣說,孩子一定會感到充滿興趣。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他就會跑去洗手,然後在水池裏玩他的小汽車,而媽媽也用不著發火訓斥孩子,就可以順順利利地把這個問題給輕鬆解決了。

對孩子施展“嚐試的藝術”,讓他懂得珍惜

“媽媽,媽媽,給我買一個變形金剛吧,然後再買一個奧特曼好不好?”

“你必須在兩個當中選擇一個。”

“可是我兩個都喜歡,兩個都想要啊……”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過後,兵兵挑選了一個變形金剛。雖然這個結果不是他最滿意的結果,可孩子畢竟還是一個孩子,很快他就忘記了剛才自己的談判失敗了,帶著快樂的心情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進一個筵席。兵兵始終對自己手中的玩具愛不釋手,甚至在去洗手間的時候都拿在手上。

在兵兵返回飯桌的途中,有一位鄰桌的叔叔和兵兵聊了幾句。等到兵兵跑回到飯桌以後,就一直纏著媽媽說:“媽媽,親愛的媽媽!剛剛那位叔叔告訴我變形金剛還有好幾位夥伴,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他們都為拯救地球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所以我還想要個變形金剛,你再給我買一個變形金剛好不好?”

媽媽苦口婆心地和兵兵說了許多的道理,可是兵兵根本就不管這些,還是抱著媽媽的胳膊不停地要求。媽媽見無法說服孩子,就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兵兵,要不這樣吧,你的那個變形金剛是媽媽花了30元錢買來的。你呢,要想辦法把之前的變形金剛以35元的價格給賣掉的話就可以賺了5元錢,如果你可以賺到5元錢,媽媽就答應給你買一個新的變形金剛,好不好?”

“就這樣說定了!”

兵兵手裏拿著變形金剛在飯店裏麵轉了一大圈,可是似乎沒有人注意到他是在出售他的玩具。沒過多久,兵兵就有些沮喪地跑回到媽媽身邊說:“媽媽,為什麼沒有人買呢?”

“你又沒有吆喝說你在賣玩具,別人當然就不會知道你是在賣東西了啊,可是這裏是飯店不允許大聲叫賣的,不如你到剛才那個叔叔那裏去問一下吧!”

兵兵一路小跑著又去了,可是沒過一會兒就又回來了,手裏的變形金剛,孩子很顯然沒有賣出去。“媽媽,叔叔說他不要這個變形金剛,要另外一種叫擎天柱的變形金剛,你幫我買那個叫擎天柱的變形金剛吧,然後我再去賣給叔叔好了。”

“可是如果你買了以後,叔叔又說不要擎天柱而要另外一種變形金剛怎麼辦呢?”

“是啊,那可怎麼辦啊?”

“這樣,你可以先去和叔叔說讓他先付一半的錢,還有一半的錢媽媽先借給你,等到你把東西賣了以後再把錢還給媽媽,媽媽還是會答應給你買一個新的變形金剛的。”

“謝謝媽媽!”隻見兵兵又一次跑到那個叔叔那裏,然後同叔叔說了好一會兒,最後又低著頭慢慢吞吞地走了回來:“媽媽,叔叔說他今天不買,等什麼時候我有了他再來和我買。”

“哦,那你告訴叔叔如果他今天買的話就可以優惠2元錢。”

兵兵眼睛一亮又跑了過去,在經過一番交談過後還是非常沮喪地回到了媽媽的身邊:“媽媽,叔叔還是不肯要!”

隨後,兵兵在媽媽的鼓勵之下,向飯店裏其他的幾桌客人嚐試推銷了下,可是還是以失敗收尾。兵兵不僅感到泄氣,同時還覺得非常委屈,於是嘟著嘴巴難過地說:“我跑了那麼多次,那麼辛苦都沒有把東西賣掉。”

這個時候,媽媽認真地問道:“兵兵,你覺得賺取1元錢容易嗎?”他搖了搖頭,隨即媽媽又問道:“你知道媽媽剛剛給你買的那個變形金剛需要多少個1元錢嗎?”

兵兵猛地抬起頭看著媽媽,“需要30個1元錢,媽媽,要賺這麼多1元錢是不是很辛苦啊?”

媽媽點了點頭,“對啊,兵兵賺1元錢就已經覺得非常辛苦了,那你想爸爸媽媽賺錢就更加辛苦了,平時你玩的玩具,穿的衣服和吃的那些食物等都是爸爸媽媽去賺了無數個1元錢才可以買到的,那麼,你有沒有覺得爸爸媽媽為了你非常辛苦呢?可兵兵呢?有的時候還不好好愛惜爸爸媽媽給你買的那些玩具。”

話剛說完,兵兵忽然抱著媽媽大聲地哭了起來,一邊哭還一邊說:“媽媽,那個變形金剛我不要了!”

很多時候,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非常想得到,而大部分的父母也是盡可能滿足。結果,孩子養成了不珍惜的習慣——新買來沒幾天的玩具,不是缺少了這塊,就是被扔得到處都是;然後,孩子還纏著爸爸媽媽要求買新的玩具,可買回來以後又會出現上麵的情況!

對於這種現象,我們該如何去讓孩子體會到爸爸媽媽的艱辛,並學會愛惜自己的東西呢?兵兵媽媽的做法就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要是想辦法把變形金剛比原來價格高5元錢賣掉,如果你可以賺到5元錢,媽媽就答應給你重新買一個變形金剛。”

對於這種以交換來滿足所需的方式,孩子往往比較容易接受。在擔任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孩子可以體會到爸爸媽媽的艱辛,從而主動去愛惜自己的東西,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當然,培養孩子珍惜的方法還有很多:

1.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假設父母給孩子設定的任務可以順利完成,那麼應該即時肯定和表揚。這樣一來,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強,而且也會對自己的勞動成果越發珍惜。

假設父母給孩子設定的任務無法順利完成,那麼應該及時地鼓勵他克服麵前的困難,勇敢地麵對挫折。另外,還可以和孩子換位感受一下爸爸媽媽的艱辛,以此讓他懂得該如何去珍惜和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加強他的節約意識。

2.采取一定的措施

通常來說,孩子都是很“健忘”的。對於這種情況,父母就應該對孩子采取進一步的措施,那就是:“你再不把某某東西……我以後就……”相信這句話很多的父母都用過,可有的父母往往隻是說說而已,並不會采取什麼實際的行動。這樣一來,並不會對孩子起到任何的教育作用。所以,我們就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

例如,孩子喜歡玩車,可玩的時候總是喜歡將車從桌子上開到地下,因此摔壞了好多玩具車,這個時候媽媽就應該明確對孩子說:“你如果還是這樣,我就不會再給你買新的玩具!”並且一定要把說過的話堅持到底。直到孩子改變了這個壞習慣並向媽媽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才可以。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明白什麼是言而有信,並且不會那麼“健忘”並再犯了。

有事好商量,不要養成大喊大叫的壞習慣

每天晚上6點鍾左右,就是孫磊家的開飯時間。然而,往往這個時候,也是令孫磊爸爸媽媽非常頭痛的時候。因為,孫磊經常貪玩而不願意吃飯。

最近一段時間,孫磊又開始迷上了一款電腦遊戲,一回家就坐到了電腦前玩了起來,甚至連鞋子都不換。爸爸媽媽叫他吃飯,可他就像沒聽見一樣,依然坐在電腦前不肯動身。

孫磊爸爸非常生氣,直接關掉了電腦。孫磊頓時變得非常生氣,大喊道:“我就要玩,你不讓我玩,我就不吃飯了!”

孫磊爸爸更生氣了:“不吃飯就不吃飯!”

雖然孫磊最後還是坐到了餐桌前麵,可吃飯的時候卻故意將飯粒弄得到處都是,甚至還把湯水故意弄到衣服上麵……然後,他又開始大喊大叫,說爸爸欺負了自己。

孫磊的大喊大叫,真的是出了名。爸爸媽媽為此說過孫磊很多次,可是都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他還是照喊個不停。自從小區樓道裏的燈換成聲控的以後,孫磊大喊大叫的壞毛病就更嚴重了,隻要一進樓道,他就會扯著嗓門把燈喊開。為此,鄰居們向孫磊的爸爸媽媽反映過很多次,可是父母除了不停地向大家道歉以外,拿孫磊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為什麼孩子喜歡這樣大聲喊叫?除了學說話的原因以外,有的孩子為了引起大人的關注,就會不停地喊叫來引起別人的注意;有的孩子是因為心情激動,想要用大聲喊叫來發泄心中的情緒;有的孩子是看到了別人在喊叫,覺得很有意思,自己也就情不自禁地跟著後麵模仿。還有的孩子,則是想要得到某些物質方麵或者精神方麵的滿足,從而采用大聲喊叫的方式來要求父母答應自己的要求。

不管是什麼原因,孩子總是大叫有許多害處:不僅會傷害到嗓子,同時還會給日常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那麼,家長們究竟該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改掉喜歡大喊大叫的壞習慣呢?

1.多多關注孩子,適當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父母對孩子的關心不夠,或者孩子的需求總是得不到滿足,就會導致孩子產生尖叫的行為。因此,不管父母有多忙都要抽空去陪陪孩子,當孩子在得到了父母的關愛以後,也就會自覺地停止這種行為,不再用大喊大叫的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另外,父母還要多多去了解孩子一些,適當的時候去滿足他們的一些要求,當孩子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也就自然不會再大喊大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