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財務報表常識篇 第3章 數字背後有乾坤,解開財務報表的神秘麵紗(3 / 3)

4.運用比率分析法應注意的問題

(1)對於比率發生變化的原因,不能盲目下結論。當比率發生變化時,有可能是某一個指標發生變化,也有可能是兩個指標同時發生變化。在分析時不能簡單確定其原因,應根據具體情況作進一步的分析。

(2)比率是一個相對數,它隻能反映企業財務指標的效率和變化程度,而不能反映其規模。兩個生產規模相差很大的企業,某些比率指標可能相同,但它們的絕對數卻會相差很大。

(3)比率中的相關要素不能隨意設置,而要依據指標之間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的關係來確定。在構成比率分析中,部分指標必須是總體指標這一大係統中的一個小部分;在效率分析中,投入與產出必須具有因果關係;相關比率分析中兩個對比指標必須有內在聯係,這樣的比率分析才會具有意義,這樣的分析結果,才能對決策起到應有的作用。

(4)在進行比率分析時,兩個對比指標在計算時間和範圍口徑上應當保持一致,以保證分析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三、趨勢分析

趨勢分析法是將兩期或兩期以上財務報表中的相同指標或者比率進行對比,分析它們增減變動方向、數額和幅度。采用這種方法主要是為了揭示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分析出引起變化的主要原因,並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趨勢分析法,通常包括水平分析法和垂直分析法。

1.水平分析法

水平分析法又稱橫向比較法,是指在會計報表中,對某一項目的本期或多期金額及其百分比與基期金額及百分率進行對比,以觀察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變化趨勢的方法。

在運用水平分析法時,可以通過編製比較會計報表進行。編製比較會計報表時,首先要計算出相同項目的增加變動金額及其百分比,然後再分析其增減變動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

2.垂直分析法

垂直分析法又稱縱向比較法,是指選擇某一項目作為分析的總體對象,然後分別計算出它的每一項目占基礎金額的結構百分比,然後將本期和前一期或前幾期的結構百分比數據彙編在一起並進行比較,從而可以查明各特定項目在不同年度所占比例變化情況,進一步可以判斷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發展趨勢。

一般情況下,損益表的總體是營業收入,資產負債表的總體是資產總額,它們就是垂直分析法的總體對象,在實際運用中,還可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分析的總體對象。

綜上所述,水平比較分析和垂直比較分析遵循的是相同的原則,但是各自偏重點卻有所不同。前者側重於同一項目不同年度金額增減與百分比變化,而後者則側重於某一項目在不同年度比重(即重要性程度)的變化。在實際的運用中,二者必須進行有效結合,才會更有利於我們正確評價、預測企業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演變。

3.在趨勢分析時應當注意的問題

(1)計算口徑必須一致。同其他分析方法一樣,各個時期的指標必須具有良好的統一性。

(2)偶然因素產生特殊影響時,分析時應予以剔除。趨勢分析最主要的目的是對未來的情況進行預測,而這些偶然性並不能對未來產生持續的影響,所以當發現這些影響財務運動的偶然因素時,應予以剔除,這樣才能對未來企業財務變化趨向有更為準確的把握。

(3)財務指標有顯著變動時應重點研究。分析時如發現某項指標在一定期間內有顯著變動,應作為分析重點研究其產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對策,趨利避害,而這也是趨勢分析法最主要的目的之一。

四、因素分析法

經濟指標具有高度的綜合性,一項指標的變動經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有些因素起積極作用,有些因素起消極作用;有些因素起到的作用是主要的,有些因素起到的作用卻是次要的。因此,在財務報告分析中,要了解某項指標是受哪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以及它所產生的影響程度,就需要借助因素分析法。比如,價格的變動、成本的升降、銷售量的增減都可以成為影響利潤指標的因素,但是隻有找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才能製定出最合理的決策。

因素分析法按具體計算方法不同,可分為連環替代法和差額計算法。

1.連環替代法

連環替代法又稱連鎖替代法,是分析差異成因的定量分析方法,是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形式。該方法是把影響某項指標的幾個因素逐個分解進行測定,把其中一個因素作為可變,其他因素當作不變,然後有序地進行逐個替換,以測定各因素對該項指標的影響程度。連環替代法分析步驟具體如下:

(1)確定分析指標與各因素之間關係。

建立各影響因素與分析指標之間的關係式:

T=abc

公式中,T代表分析指標;a、b、c分別代表各項影響因素。

(2)根據報告期數值與基期數值分別列出兩個關係式:

T0=a0b0c0 ①

T1=a1b1c1 ②

△T=T1-T0

式中,T0代表基期分析指標,T1代表報告期分析指標,△T是報告期與基期的差異值,即為分析對象。

(3)連環順序替代,計算替代結果。

所謂連環順序替代就是以基期關係式(公式①)為計算基礎,用報告期每一因素的實際數順序地替代其相應的基期數,每次替代一個因素,就計算出每次替代的結果,並進行保留。有幾個因素就替代幾次。

首先,替代影響因素中排列在第一位置的a,用a1替換a0

T2=a1b0c0③

其次,替代排列在第二位置的b,用b1替換b0

T3=a1b1c0④

最後,替代排列在第三位置的c,用c1替C0

T1=a1b1c1 ⑤

以上各式中,T2、T3、T1,分別表示a、b、c三個因素變動影響形成的結果。

(4)比較各因素替代結果,計算出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程度。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式③-公式①:T2-T0=△a

公式④-公式③:T3-T2=△b

公式⑤-公式④:T1-T2=△c

式中,△a、△b、△c分別反映a、b、c三個因素變動對分析指標T的影響程度。

(5)檢驗分析結果,即將各因素變動影響程度相加,檢驗是否等於總差異。

即:

△a+△b+△c=△T

(6)運用連環替代法,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注意各因素之間的相關性。構成經濟指標的各個因素必須存在內在的因果關係,隻有相互之間存在著內在聯係,運用連環替代法才有實際意義。

②注意替代因素的順序性。影響因素有很多,在選擇替代因素時必須遵循一定的順序性,一般是:先替代數量因素,後替代質量因素;先替代用實物量、勞動量表示的因素,後替代用價值量表示的因素。一般來講,替代順序在前的因素對經濟指標影響的程度不受其他因素影響或影響較小,因素排列在後的因素中含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成分可能會多一些。

③注意順序替代的連環性。連環性是指在確定各因素變動對分析指標影響時,是按規定的因素替換順序,逐次以一個因素的實際數替代基數,而且每次替換都是在前一次因素替換的基礎上進行,將某因素替代後的結果與該因素替代前的結果對比,一環套一環。

④連環替代分析具有明確假設前提。連環替代法是在假定一個因素有變動,其他因素無相關變動的條件下進行測算的。但是,在實際中,經常會存在各因素之間存在相互關聯情況,如果共同影響因素越多,則這種假定準確性越差,分析結果的參考價值也就越低。對於特定情況,該分析方法也是不適用的。

2.差額計算法

差額計算法是連環替代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是利用各個因素的比較期數與基期數之間的差額,依次按順序替換直接計算出各個因素變動對分析指標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

計算分析的基本程序如下:

分析對象△T=T1-T0

基期指標T0= a1b0c0

報告期指標 T1=a1b1c1

各因素變動對綜合經濟指標總體差異影響額

(1)a因素變動對△T的影響。

(a1-a0)×b0×c0=△a

(2)b因素變動對△T的影響。

a1(b1-b0)c0=△b

(3)c因素變動對△T的影響。

a1×b1×(c1-c0)=△c

即:△T=T1-T0

=△a+△b+△c

運用連環替代法需注意的問題,在運用差額計算法時也同樣需要注意。

可以看出,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分析方法,掌握起來也許有一定難度,但是你隻要明白這些方法的使用目的,以及所遵循的最基本原則,那學習起來就會輕鬆許多,相應的財務管理工作也會變得輕鬆許多。

常識18 如何正確分辨出財務信息中的真偽?

作為外行人,千萬不要認為所有報表上的數據都是真實可信的,報表就是真實情況的客觀反映,其實在各種報表中也會存在許多“貓膩”,而自己在閱讀分析報表中一定要能看出其中真偽。當有一天你自己能夠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時,那你也就真正變成一個內行人了。

最常見的虛假報表有以下幾種形式:

1.虛報盈虧

國家法律要求,企業會計報表必須真實、準確、全麵反映其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但一些企業總是置國家法律法規於不顧,出於各種目的,隨意調整會計報表,把會計報表變成可隨意控製的“橡皮泥”。他們對財政的報表是窮賬,以騙取財政補貼和各種優惠政策;對銀行的報表則是富賬,以顯示其良好的資產狀況,騙取貸款;對稅務的報表是虧賬,以偷逃各種稅收;對企業主管部門的報表則是盈賬,以顯示其經營業績,騙取榮譽。這些虛假報表,對國家、對企業,甚至對經營者和財會人員本身都是後患無窮的。

2.移花接木

有些公司眼看公司效益馬上支撐不下去了,就把應當入賬的費用掛靠在“待攤費用”賬戶,通過推遲費用入賬時間,來達到“降低”本期費用目的。等到以後有了適當時機,再把這筆“陳年舊貨”拿出來,通過其他途徑消化掉,或者幹脆把它“冷凍”起來,永世不得翻身。

【例3-1】某上市公司2008年中報時,把6080萬元廣告費列入了長期待攤費用,從而使中期報告每股收益達到了0.72元。在年末時,這筆費用被一分為二:一部分作為商標宣傳費用,劃歸集團公司承擔;另一部分為產品宣傳費用,留給股份公司自己消化。即使是這樣,該企業年末的每股收益也減少到了0.38元。2009年末更是降低到了0.108元。2010年中期,預虧警報終於拉響。

3.賬表不符

會計報表是根據會計賬簿分析填列的,其數據直接或間接來源於會計賬簿所記錄的數據,因此,賬表必須相符。但賬表不相符的情況時有發生。例如某單位為了壓低庫存商品結存額,少反映庫存積壓額,直接在資產負債表中衝減庫存商品300萬元,記入待處理財產損益,造成賬表不符等。

4.表表不符

有關會計報表之間以及各會計報表內各項目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鉤稽關係,如資產負債表內各類資產合計應等於資產總計,流動負債、長期負債與所有者權益合計應等於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總計,資產總計應等於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總計;資產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應與利潤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潤一致,利潤分配表中淨利潤應與利潤表中淨利潤數額一致等。

5.編造報表騙取貸款

會計報表的另外一大功效,就是可以掩人耳目,在以假亂真的同時,達到騙取貸款的目的。

【例3-2】2009年6月,某集團總裁,指使會計編造虛假會計報表,同時虛擬工程項目,向其所在省的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申請貸款2300萬元。在沒有按照規定辦理貸款抵押手續的情況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的總經理就大筆一揮,簽批同意貸款。結果這一筆貸款貸出去後,就被那總裁挪作他用,最終無法收回。

6.編製合並會計報表時弄虛作假

這類行為主要是指:

(1)合並報表編製範圍不當,將符合編製合並報表條件的未進行合並,不符合編製合並條件的反而進行合並。

(2)合並資產負債表的抵消項目不完整,尤其是內部債權債務不區分的集團公司,使得合並抵消時不能全部抵消。

(3)合並利潤表時內部抵消不完整,外銷和內銷部分沒有正確區分,使得內部金額不能全部抵消,未能計算正確內部銷售利潤。

【例3-3】某企業共有投資項目15個,其中全資子公司4家,控股企業6家,該企業編製合並會計報表時隻合並了4家全資子公司,對另外6家控股企業未按會計製度進行合並,造成該企業會計報表中資產數額隻反映這12家控股企業的原始投資額,而未反映整個企業的整體資產數額。

某企業編製合並會計報表時,與內部某子公司的往來款5000萬元沒有進行抵消,而是簡單相加合並,造成合並會計報表中資產負債同時虛增5000萬元,會計信息失真。

7.會計報表附注說明不完整

有些企業在財務管理中發生了重要事項,如會計政策發生變更,但在報表附注對其變化原因、產生的影響等沒有作出說明,使得賬麵信息與現實發生脫節。

【例3-4】某企業年初使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結轉銷售成本應為401萬元,但該企業賬麵記錄的結轉銷售成本為503萬元。事後經審查得知,該企業為完成年度銷售利潤計劃,在年中將加權平均法擅自改為定額結轉法,造成期末存貨增加,本期銷售成本降低,製造完成銷售利潤的虛假表象。針對這一會計政策變更,在報表附注中沒有作出相應說明。

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各種各樣“花招”可謂層出不窮,這就更需要財務報表的閱覽者看到報表背後的真相,這樣才能讓這些報表信息具有更多的“含金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