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再富不能富了他:“窮養”教出20年後偉岸的男孩(2 / 3)

後來,兄弟倆克服了許多困難,把自己的事業做得有聲有色。如今,李嘉誠的兩個兒子都獨立地開拓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可以說創造了輝煌。而這一切,都與李嘉誠的“窮養”有著直接的關係。

李嘉誠作為華人首富,完全有能力讓自己的兒子衣食無憂。但是,他仍然選擇讓兒子像“窮人家”的孩子一樣,過苦日子,自食其力。事實證明,李嘉誠的教子之道無疑是非常有效的。

德國神學家肯比斯曾經說過:“事之愚蠢莫過於把希望寄放在別人的身上。”作為家長,要讓男孩們學會遇事靠自已,而不是依賴父母。就像李澤楷兄弟一樣,買新衣服需要靠自己打工賺錢;做事業,需要靠自己闖蕩。隻有如此,孩子才能學會獨立,知道要想改變現狀,就得靠自己去努力。

也許有些家長會不屑一顧:“讓我的孩子過窮日子?那怎麼行,我的孩子長大了就是大老板,哪用得著打工賺錢?”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凡事如果來得太容易,孩子就不會珍惜了。

反之,如果從小就讓他知道:要想收獲就必須自己付出,自己親手努力做出成績更值得自豪。如此,他的上進心自然會大大激發。

對於這一點,我們必須向西方國家學習。在西方,人們一般認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父母財產的多少跟孩子是沒什麼關係的。不論父母多麼有錢,孩子很多時候也需要自己打工來賺零花錢。所以,這些男孩子特別有進取心,往往都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取得不錯的成績。

因此,身為中國父母的我們,就應該通過下麵這些建議,讓孩子在“窮日子”中鍛煉成長。

1.給孩子創造“吃苦”的機會

即使腰纏萬貫的父母,也要給孩子創造吃苦的生活環境,讓他知道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比如,讓孩子做家務勞動獲得零用錢,或者給人打工來賺錢買他向往已久的東西,等等。

某公司經理的兒子在當地一個重點學校念書,一般早上花10塊錢打車到學校,下午則自己走40多分鍾的路回家。每天的零用錢控製在5塊錢左右,回來還要報賬。中午則和同學們一道在學校食堂吃飯。

一次,兒子因為人太多,不想排隊了,到外麵花幾十塊錢吃了一頓麥當勞,結果遭到了父親的批評。父親減少了他的零用錢,並要求兒子做家務賺零花錢。從那以後,兒子再也不亂花錢了,即使大熱的天,他也舍不得花掉“辛苦”賺來的錢買飲料。

2.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

身為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非常疼愛孩子,但是並不溺愛。在某些時候,他對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些吝嗇。

小兒子曾向比爾·蓋茨要錢去買玩具,蓋茨沒有答應,兒子因此抱怨爸爸小氣。這時,蓋茨告訴他:“你可以去掙,你姐姐詹妮弗就是拿著自己的錢去買自己需要的東西的。”

為了得到心愛的玩具,小兒子就給蓋茨“打工”,最後終於攢足一筆錢買了那個玩具。對於這個玩具,蓋茨的小兒子始終如獲至寶,因為他明白這是自己辛苦“工作”的成果。

錢財來得太容易,孩子往往就不會珍惜。對於那些必需品當然應該給孩子買,而對於孩子的其他物質要求,父母就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讓他們覺得隻要跟爸爸媽媽開口就可以輕易地得到。

3.不要留給孩子太多財富

蒙牛集團總裁牛根生曾說,不能留給子女太多財富,那會“壞了他們”,“我活著的時候他們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我離開人世,他們的生活出現問題,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比爾·蓋茨將高達580億美元的財產全部捐獻給了“蓋茨—梅琳達基金會”,一分一毫也不留給自己的子女。蓋茨認為,“擁有很多不勞而獲的財富,對於一個站在起跑點的孩子來說,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再富不能富孩子”。

子承父業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大部分家長會選擇把自己的財富留給孩子。但是,把巨額財富留給孩子,也要講究一下策略,千萬不要讓他一夜暴富,從而迷失了自己。

雛鷹終究要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靠自己的翅膀擁抱未來。“男子漢”也一樣,有過窮日子的經曆,還怕沒有能力創造美好的明天嗎?

再富也不能把他當“皇帝”

10歲的男孩彬彬,家庭條件非常優越:爸爸是一家房地產公司的副總,媽媽則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因為父母工作忙,彬彬一直是由爺爺奶奶帶大。老人很疼愛他,拿他當“小皇帝”一樣伺候著,要什麼給什麼,而且什麼活都不讓他幹。每天放學後,彬彬就躺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吃零食。

今年,爸爸媽媽把彬彬接到了身邊,可是沒過多久,他們就發現了彬彬的缺點。例如吃飯的時候,他總是吃完就走,從來不知道收拾碗筷;媽媽忙的時候,讓他幫忙洗碗,他也不願意做。有一次好說歹說洗了,結果還打碎了好幾個碗;他的髒衣服也是換下來隨手一扔,連放到洗衣機裏都不做;媽媽整理房間的時候他也無動於衷,沒有一點想幫忙的意思。

彬彬的媽媽意識到必須對孩子的行為作出糾正。於是,她規定彬彬每天必須做家務,自己照顧自己,不能等著別人伺候。起初彬彬很不樂意,但是父母沒有妥協,依然要求他嚴格完成。

一晃半年過去了,爺爺奶奶來看望彬彬,覺得他跟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僅勤快地端茶倒水、洗好水果,還閑不住地收拾屋子。

很多時候,並不是男孩不想參加勞動,或者不想照顧自己,而是家長們不給他們機會,舍不得自己的“小皇帝”動手。“小皇帝”們被家長溺愛著,不管大事小事,家長幾乎全部給包辦了,根本不需要男孩動一根手指。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和我們這個大環境分不開。因為現在普遍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男孩在家中的地位自然可想而知。他不僅被全家人給予極大的希望,同時家長也心甘情願地為男孩付出:物質上男孩需要什麼大人就滿足什麼,生活上,家長自願成為他的全天候傭人。自從男孩誕生的那天起,家長似乎就已經把他升級為“皇帝”了。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做是出於對孩子的愛。然而事實上,這卻是一種不理性的“溺愛”。父母對孩子的愛無可置疑,但是凡事都有度,溺愛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愛需要付出,但更需要理性。孩子的人生是自己走出來的,父母無論多麼愛他,也不能替他邁出半步。無論道路鋪就得看上去多麼平坦,他也有遇到坎坷的那一天。為了男孩的未來,為了讓“雄鷹”飛得高,就不要用溺愛的繩索束縛他的翅膀了。

男孩子想要成長為男子漢,關鍵要靠自己的努力,父母不能一輩子為他提供物質需要,也不能當他一輩子的“傭人”。

愛有溺愛和理性的愛,那麼,父母如何把握溺愛與理性的愛之間的尺度呢?

1.家長要學會拒絕孩子

很多孩子隻知道索取,他們認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麵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家長要學會拒絕。否則,遷就就會變成溺愛、縱容,隻會讓他離真正的男子漢越來越遠。

商場的玩具專櫃前,有一個男孩子看中了一輛遙控坦克,於是纏著爸爸買。爸爸說:“不行!咱們不是說好了等你做家務攢夠100分再買嗎?”原來,在家裏,孩子做家務可以積分,積分到一定程度就會有不同的獎勵。50分可以吃一次麥當勞,100分可以買一個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