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把他當成男子漢:“責任”教出20年後有擔當的男孩(2 / 3)

當時,l2.5美元可以買125隻雞,這對一個隻有12歲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這個孩子沒辦法,就回家找爸爸求助。爸爸問他:“玻璃是你踢碎的嗎?”孩子說是。爸爸說:“那你就賠吧,因為這是你的責任。沒有錢,我可以借給你,但是一年後你要還我。”在接下來的一年裏,這個孩子擦皮鞋、送報紙、打工掙錢,最後終於掙回了l2.5美元還給了父親。

這個孩子長大後成了美國的總統,他就是裏根。在回憶這件往事時他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自己的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父母為了培養男孩的責任感,可以有意識地讓他體驗一下過失產生的後果,讓他體會到“切膚之痛”。比如說,男孩賴床,遲到了會受到老師的懲罰,父母可以隻提醒他一次,不再催促,讓他減少依賴思想;還有男孩出遊的時候忘記帶保暖衣物,讓他挨會兒凍也是值得的,這樣下次他能夠吸取教訓。隻有當男孩切身體會到這些後果,他的責任感才會加強。

3.鼓勵男孩為過失負責的行為

有些父母脾氣暴躁,在男孩承認錯誤的時候,會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暴打或謾罵,這樣會讓男孩產生害怕的心理。他會想,我都承認錯誤了,還要受這麼嚴厲的懲罰,太不劃算了。這樣,他會通過撒謊或者是找借口的方式來逃避責任。

譚登的爸爸剛給他買了一頂非常漂亮的帽子,譚登很高興,戴著它蹦蹦跳跳地出去玩了。結果,幾個小時之後,他哭喪著臉回來了,帽子也不見了。

爸爸很奇怪,問他帽子去哪裏了。譚登怯生生地說:“我剛才去遊樂園,看到很多小朋友,跟他們玩了一會兒,結果回家的路上才發現帽子丟了。我錯了爸爸。”

爸爸生氣地說:“你這個孩子,怎麼老是丟三落四的,以後再不給你買了!”

譚登撅著小嘴說:“早知道我就說讓大風刮跑了,幹嗎說是自己丟的啊。”

爸爸聽了一怔,是呀,兒子雖然丟了帽子,但是誠實地告訴了自己,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自己的態度怎麼能這麼惡劣呢?想到這裏,爸爸說:“兒子,剛才是爸爸著急了,你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對爸爸不撒謊,是個男子漢!爸爸明天再帶你去買一頂!”

“爸爸你真好!”譚登開心地跳了起來,“當然,我以後也會細心一點,不再出這種馬虎事了!”

其實,男孩犯了錯,父母要鼓勵他勇敢站出來承擔,隻要他態度端正,有責任心,父母就可以減輕對他的處罰。因為隻有這樣,男孩才敢於承擔責任。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方法還有很多,隻要我們去發掘、去思考,那麼他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責任不打折,把孩子當“大人”對待

東東的爸爸媽媽學曆不高,加上這幾年忙著生意,很多知識都忘記了。但是他們一心想讓東東在學習上優秀一些,因此對待東東的學習很是認真。

東東的英語是弱項,剛上小學的時候,父母還能勉強輔導他。但是上了初中之後,父母就有些力不從心了。有一次,東東問媽媽一個單詞的用法,媽媽回答不出來,東東非常失望地埋怨:“別人的爸爸媽媽都能幫得上忙,你們倒好,還不如我呢!你們以前為什麼不好好學習呢?”

兒子的話,讓媽媽哭笑不得。突然,媽媽意識到這是一個教育他的絕佳機遇,於是說:“媽媽以前上學的時候,成績很差,英語學得不好,所以不能輔導你。但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還得靠自己啊,要不你當媽媽的老師吧?”

“當媽媽的老師?”兒子不確信地看著媽媽說,“媽媽,你不是開玩笑吧?我自己還不會呢。”

媽媽一臉誠懇地說:“你把老師教的內容都教給媽媽,好不好?”

就這樣,東東做了媽媽的“老師”。自從有了這個“新職位”後,他意識到自己肩頭的責任很重,必須好好學習,因此對英語下了更大的努力。結果一個學期之後,東東的英語已經是中遊水平,比過去有了顯著的提高。

老師都是“大人”當的,但是這位聰明的媽媽把這個神聖光榮的位置給了兒子。媽媽的目的不言而喻:隻有將責任交給男孩,才能消除男孩的依賴心理,促使他自覺地學習,所以她的兒子能取得很大的進步。

但是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卻做不到這一點。認為孩子小,不應該承擔什麼責任,即使男孩年齡已經比較大了,父母還是把他們當做“嬰兒”嗬護。比如,男孩對正在給自己洗衣服的媽媽說:“我自己來吧。”但是媽媽說一邊待著去,你能洗幹淨嗎?看到爸爸在修理電器,兒子想打打下手,爸爸大手一揮,你的任務是學習,其他的不用管。其實,這些行為都不利於增強男孩的責任感,男孩要成長為有責任心的男子漢,就讓他覺得自己是個“大人”。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小,就懷疑他的做事能力,不讓他承擔相應的責任。無論孩子的年齡多大,父母都應該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他鍛煉的機會,把他當“大人”。這樣,小男孩才會變得獨立、自主、自強。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手段,讓男孩把自己當成“大人”。

1.扭轉思維,把他當做“大人”看待

首先,父母必須要扭轉過去的思維,不要總覺得孩子手無縛雞之力。隻有把男孩當做“男子漢”,孩子才會感受到“被信任”,覺得自己應該像大人那樣承擔責任,而不是躲在父母羽翼的庇護之下我行我素。

年僅7歲的潘嶽上了小學之後如脫韁野馬,認識了新的小夥伴,因此有了一種衝出“牢籠”的感覺,再不像幼兒園那會兒一樣,總是被大人們所“監視”。

不過,新的問題又隨之而來:現在的他,放學後就把書包一扔不見人影了。不用說,肯定是找那些小夥伴玩去了。怎麼才能讓他先把作業做完呢?父母不可能全天候地盯著他。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爸爸想了個辦法:跟潘嶽簽訂一個“條約”。在這個條約裏,爸爸完全把潘嶽當成了一個有很強自製力的大人,最後,潘嶽和爸爸都鄭重其事地在條約上簽了名。

媽媽對此嗤之以鼻,說奶奶整天看著都看不住,你一張紙能拴住這匹野馬嗎?

然而,令媽媽沒想到的是,自從簽訂條約後,潘嶽每天放學,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書包做作業,不論是動畫片還是小夥伴的吆喝,都不能打動他了。原來,他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他要對自己的承諾負責。

讓男孩像大人那樣,重視約定的約束性,是增強男孩責任心的有效方式。隻有從小讓男孩養成言必信、行必果的習慣,長大後他才會成為一諾千金的男子漢。

2.責任為先,不怕男孩“幫倒忙”

每個孩子在剛開始做事情的時候,都不會做得太好,有時候甚至會做得十分糟糕。但是,父母一定不要因為男孩的不成熟而剝奪了男孩嚐試的機會。因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隻有親自去經曆和處理一些事情,才能更快地成長。

比如,一個男孩在學著幫助媽媽洗碗的時候,可能會因為不小心而打碎了碗,甚至會劃破了手。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如果暴躁地責備男孩,隻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從此不願動手,不願主動承擔責任。

所以,當男孩想幫助父母分擔家務,或者嚐試自己負責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應該理解和支持。提醒他可能會遇到的困難,給出合理的建議,但是不要過多地插手幹預,不要怕他“幫倒忙”,因為這正是鼓勵他責任心的好時機。

3.尊重男孩,有事同他商量

家長在決定某些家庭事務,特別是牽涉到男孩自己的時候,更要多聽聽他自己的意見,這樣既是對男孩的一種尊重,也能促使男孩對自己和家庭產生責任感。即使男孩的意見不被采納,父母也要平心靜氣地向他解釋,而不要粗暴地否決他。

作為父母應給予男孩足夠的權力,允許他自己去嚐試、去探索這個世界,在合理的範圍內允許他像大人那樣安排自己的事情。隻有讓孩子像大人那樣承擔自己的責任,長大後的他才不會表現得唯唯諾諾,才敢於迎接挑戰。因此,把孩子當做“大人”對待吧!

要責任,不要借口

看著冬冬蹣跚學步的樣子,媽媽非常開心,仿佛看到一個未來堅強的男子漢。

有一次,冬冬突然不小心跌倒了。媽媽心裏很緊張,急忙用腳使勁跺著地板說:“都是地板不平,讓小寶寶摔倒了。”

還有一次,冬冬不小心撞到了桌子邊,媽媽就使勁用手打桌角,說:“都是桌子不好,把冬冬碰疼了。”

就這樣,冬冬一受委屈,就眼淚汪汪地等著媽媽找出“替罪羊”來哄他。正因為如此,東東很長時間都沒能學會走路。因為在他的眼裏,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妖魔鬼怪”,阻攔著自己學走路!

而洋洋的媽媽不是這樣,洋洋撞在桌子上,媽媽走過來說:“洋洋,走路不要太快,要注意看著前麵,來,再走一遍試試!”這次,洋洋順利地從桌子旁邊走過去了。以後再也沒有碰到過。

走在路上,洋洋摔了一跤,躺在地上哭著不起來。媽媽過去了說:“洋洋站起來!”

洋洋耍賴,想讓媽媽抱。這時候,媽媽說道:“你再不起來我就先走了,你看看你像個什麼樣子?你是個男子漢!自己摔倒了就要自己爬起來,不然將來怎麼保護媽媽呀?”

聽了這話,洋洋乖乖地起來繼續走。一跤又一跤後,洋洋終於學會了走路。看著洋洋快樂地飛奔,還在地上“打滾”的東東,不由哇哇大哭了起來。

冬冬的媽媽總是幫冬冬找借口,而洋洋的媽媽總是讓洋洋學會自己負責。這兩個孩子,將來誰會成為有責任心的男子漢,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其實不僅是男孩,即使很多成人,也會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為自己開脫責任,如運氣不好、健康狀況差、家裏沒有資本等,仿佛問題都是別人的一樣,自欺欺人。這樣的人,是不可能贏得他人好感的,更不可能做出一番成就的。

既然如此,我們為何要幫著孩子找借口?也許這樣做的目的,是出於你對孩子的“愛”。但是,長此以往,絕對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充滿責任心的“男子漢”。責任心是孩子成長的動力,而借口,正是這種動力的天敵和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