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給他獨立的機會:“放手”教出20年後自力更生的男孩(1 / 3)

第4章 給他獨立的機會:“放手”教出20年後自力更生的男孩

當男孩長成一株參天橡樹,勇敢擁抱藍天時,此刻的他才真正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男孩子。倘若男孩遲遲無法邁入獨立的門檻,仍然是一株攀援在父母身上的藤蔓,那麼他肯定無法為自己的命運掌舵,進而乘風破浪,披荊斬棘。“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隻有放手給男孩獨立的機會,才能讓他在生活的課堂中學會飛翔,進而成長為搏擊長空的強者。

教孩子自己動手,提高自理能力

在一次野營訓練中,老師發給每個孩子一個雞蛋,但是卻有個孩子沒有吃。老師感到奇怪,滿臉疑惑地問他:“孩子,你怎麼不吃飯呢?是不是不舒服啊?”

這個孩子的回答讓老師大吃一驚:“老師,你還沒有給我剝掉雞蛋皮呢。我自己不會剝,這樣怎麼吃呀!”

原來,男孩的父母一直把雞蛋剝了皮才給他吃。一個快10歲的孩子,竟然連雞蛋皮都不懂剝,他的自理能力也實在太差了。這位老師對此感到疑惑,孩子的父母難道事事都要替自己的孩子做好嗎?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同樣是男孩子,有的處處依賴父母,自己很多事情都不會做,而有的“男子漢”則做什麼都得心應手,像個“小大人”。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能很好地照顧自己,讓爸爸媽媽非常省心。

雖然,不會剝雞蛋的孩子非常少見,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卻很常見。有些父母舍不得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點兒事情,在孩子小的時候為他們洗臉、穿衣服,到了上學的年齡則上學送、放學接,甚至還替他們寫作業、收拾書包。這些未來的男子漢們到了二三年級後,甚至連書包都不懂得整理,生了病連藥都不會給自己買。到了十幾歲時,他們依舊需要父母幫著鋪床、疊被子、放洗澡水,連吃一個桃子都不會自己洗……

這樣的男孩,他們將來又如何經曆風雨、立身處世呢?

古人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父母將孩子該做的事情全部包辦,不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那麼總有一天,孩子會因為離開父母的照料而手足無措,無法接受真實的生活。試想,假如男孩們穿衣服要大人幫忙,房間要父母整理,甚至鞋帶開了都不知道如何係上,那麼他們在以後怎麼獨立麵對人生的種種挑戰?因此,不是所有的問題,父母都可以代勞的!

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教會男孩獨立自主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就像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那首詩:“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漢。”所以,無論我們如何愛孩子,讓孩子擁有生活自理能力,這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課。隻有讓孩子從小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才能培養出他的自理能力,使他不至於長大以後患上事事依靠“保姆”的“富貴”病。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呢?

1.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興趣,鼓勵男孩動手

父母對孩子不要溺愛包辦,要引導孩子對“勞動”產生興趣,鼓勵他們親手去做。例如,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而通過那種積極向上的故事,他們自然會產生自我勞動的意識。

小明3歲的時候,爸爸媽媽要求他自己吃飯,他卻總是撒嬌讓媽媽喂。於是,媽媽給小明講了《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

小明被這個故事完全吸引住了,不斷問著媽媽故事中的細節。媽媽看到小明有了興趣,就問他:“魯濱遜在小島上,沒有儲備糧食,也沒有生活用品,也沒有人幫助他,那麼他是怎麼能生存下去的呢?”

小明興致勃勃地回答:“他會打獵,會馴養禽獸,種植農作物,還自己做衣服、自己治病。”

“對了,魯濱遜會做很多事情,所以他一個人在小島上也能生活,將來小明也要成為一個像魯濱遜那樣什麼都會的男子漢對不對?”媽媽循循善誘。

“對。”小明回答。“那我們就從自己吃飯開始好不好?”

“好。”小明開心地自己端起了飯碗。

那麼,教孩子一些什麼事情呢?父母可以教他如何使用一些家用電器,像飲水機、電飯鍋、冰箱和洗衣機等。媽媽還可以在做飯的時候請男孩打打下手,教他使用各種廚具。而平時如果家裏的東西出了小毛病,父母可以鼓勵男孩大膽嚐試,協助男孩修理好。

2.可以循序漸進地一點一點提出要求

父母要根據孩子生理發展特點,逐步提出要求,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們可以逐步地指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從要求孩子自己洗臉、洗手、吃飯、刷牙開始,讓孩子逐步學習穿脫衣服、鞋襪、疊被子、整理床鋪以及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澆花等。

3.耐心地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教男孩認識和使用各種工具。比如,父母在使用錘子、螺絲刀、鉗子等工具時,應該向男孩介紹這些工具的名稱、用途、性能及安全使用的方法,並鼓勵男孩親自動手試一試。如此,孩子自然就明白這些工具如何使用,再碰到修理任務時就會主動“請纓”。

再比如,吃飯的時候要教孩子正確拿筷子的方法、用勺子的技巧等。同時,要注意為孩子創造合理的條件,比如讓孩子用小碗吃飯,用小毛巾擦手等。而在看到孩子吃飯太慢或弄髒衣服時,不要急於去喂他,要指導他自己動手,哪怕開始的時候孩子做得並不好,也要保持耐心。

4.要持之以恒,反複訓練

對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維持孩子的熱情。這樣可以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斷鞏固,從而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

6歲的皓偉由於“嬌生慣養”,連衣服都不會穿。為此,老師專門跟皓偉的父母做了一番溝通,讓皓偉的父母逐漸讓他學著穿衣服、收拾自己的屋子和書桌、擦地板,等等。

一開始,皓偉對這些非常排斥,但因為父母要求不能逃避。因此,他也隻得自己去嚐試。而父母每當看到他有了一點進步時,就會第一時間送上鼓勵:“小偉真不錯,希望你能再接再厲!”

父母的讚揚和鼓勵,讓皓偉感受到了什麼叫做“成就感”,從而漸漸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從這以後,皓偉逐漸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並且還將這個習慣帶到了學校之中。為此,他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從此“自力更生”的熱情更高了!

讓男孩從小鍛煉自己動手的能力,那麼,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對家長的依賴程度就會越來越低,自己能獨自處理的事情相應就會越來越多。如此,他在離開父母後就什麼都不用發愁了。所以,孩子隻有早日擺脫依賴大人的習慣,才能迅速成長起來。

獨立嚐試是男孩不可缺的體驗

有一天家裏停電,爸爸點起了蠟燭。小峰還是第一次看見這種跳躍的火苗,感到非常好奇,一心想要摸摸。媽媽怕燒傷了小峰的小手,拉著他遠離蠟燭,沒想到小峰不樂意,張開嘴哭了起來。

爸爸說:“讓他摸摸試試吧,不然他不知道不能玩火。”

“燒傷了怎麼辦?”媽媽說。

“沒事的,感覺到疼他還會一直抓著火不放嗎?”果然,小峰的小手還沒接觸到火苗,剛感覺到熱就飛快地縮了回去。

後來小峰長大一點了,爸爸媽媽帶他到野外郊遊。小峰看到那些紅花綠樹和飛來飛去的蝴蝶,開心極了。這時,小峰發現一隻在花蕊中辛勤忙碌的小蜜蜂,就想伸手去捉。媽媽發現後,立即製止了他。不料,他竟然哭鬧起來。

這時候,“狠心”的爸爸說:“讓他受一次教訓也好。”

果然,小峰被蟄得哇哇大叫。爸爸告訴他,這些辛勤釀蜜的小蜜蜂,在蟄了他之後,很快就會死掉。

小峰停止了哭鬧,後悔地說:“爸爸,我錯了,是我害了小蜜蜂。以後,我再也不任性了!”

對於好奇心重的男孩來講,很多事情如果不親自去試一下,他是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做的。男孩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會逐漸接觸到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的事情,因此讓他獨立嚐試一些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

雖然,男孩的嚐試可能會造成一些小麻煩,但父母不要因此就將他的事都攬過來。可以給他一些建議或意見,把自己的經驗教訓給他當做參考,做好他的後盾。隻有這樣,他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諦,而這絕不是父母的頻繁“理論教育”可以實現的。

然而,有的父母卻做不到這一點。這些父母總覺得:孩子的成長道路能夠一帆風順,能夠少走些彎路,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孩子每做一件事情,他們恨不得親自上陣,讓男孩坐享其成。其實,家長如果遲遲不放手,總是牽著男孩走,甚至是抱著他走,那麼他肯定無法自立於天地之間。

所以,父母嚐試著去改變吧。你隻要能做到以下幾點,那麼孩子學會用自己的雙腳走路就不是難事。

1.要男孩學會走路,就不要怕他“跌倒”

盡管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子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風順,但這卻是不現實的。而且,過於順利的人生容易使男孩得意忘形甚至自負,這些都不利於男孩的成長。

不過,也有很多家長在男孩蹣跚學步的時候,就懂得放手,讓男孩自己邁動雙腿。在男孩學步的時候,難免會“跌倒”,有時候還會摔得鼻青臉腫。但是,男孩學會行走的喜悅是無可替代的,這是他成長史上的裏程碑。因此,作為家長的我們千萬不要以愛的名義剝奪了男孩“跌倒”的權利。

2.鼓勵男孩去體驗

有時候,男孩子遇到事情會猶豫不決。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鼓勵他大膽嚐試,對他說:“孩子別怕,失敗了也是一種收獲!”這樣,他自然就有了挑戰的勇氣。

有一天,老馬對小馬說:“你已經長大了,能幫媽媽把這半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嗎?”小馬很樂意地答應了。

小馬馱起口袋往磨坊跑去,半路上,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小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過去。他向四周望望,看見一頭老牛在河邊吃草,於是問道:“牛伯伯,這條河我能過去嗎?”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過去。”

小馬聽了老牛的話,準備蹚過去。這時,從樹上跳下一隻鬆鼠,攔住他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河水會淹死你的!”

小馬吃驚地問:“水很深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