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給他獨立的機會:“放手”教出20年後自力更生的男孩(3 / 3)

一般來說,善於獨立思考的男孩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很強,能夠自己解決很多問題,成長的速度比較快。因此,父母需要在男孩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男孩獨立思考的能力。

1.培養男孩自己尋找答案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男孩能夠自己對一個問題尋根問底,那麼他離獨立思考也就不遠了。

對於比較小的孩子來說,由於認知水平的限製,他們對於抽象的理論不易理解。因此,說教方式不妥,父母需創造動腦筋的環境。比如搞一場家庭數學遊戲、有獎猜謎活動、進行智力遊戲,等等,從而引起孩子探知的興趣。

有一次,毛毛指著花盆上的一條毛毛蟲問媽媽:“媽媽,這是什麼呀?”

“毛毛蟲呀。”

“哦,毛毛蟲怎麼這麼醜呀?”

“現在它雖然醜,但是當它變成蝴蝶就會漂亮了。”

“毛毛蟲能變蝴蝶嗎?”毛毛似乎不相信。

媽媽說:“媽媽也不清楚,你能把答案告訴媽媽嗎?我記得你的小畫冊裏麵有的。”

帶著興趣,毛毛找來了媽媽給他買的科學知識小畫冊,認真地翻閱了起來。最終,他找到了答案。從此,當他看到七星瓢蟲、小螞蚱時,也都會思考,通過各種知識圖書,來解答內心的疑惑。

培養孩子尋找答案的興趣是讓他學會獨立思考的第一步,孩子若對某件事有濃厚的興趣,就會集中思想和注意力,想方設法克服種種困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隻有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他才有思考的動力。

2.讓孩子嚐到獨立思考的“甜頭”

男孩通過獨立思考解決了疑難問題,這種成功的體驗,是任何物質獎勵都無法代替的。所以,父母應當引導男孩嚐到這種“甜頭”,這樣他自然願意進行獨立思考。

張斌從小就喜歡動腦,善於思考。有一次,爸爸準備用水管給院子裏的花草澆水。但是兩個塑料管的口徑一樣大,爸爸費了好大力氣也沒接上。

這時候,正在院子玩耍的張斌看見了。他想了一會兒,給爸爸出了一個主意:找一段細一點的鐵管,在兩端分別套上塑料管。

爸爸拍了一下腦袋,說道:“我怎麼就沒想到呢,兒子你真夠聰明的!”

爸爸的讚揚,自然讓張斌無比興奮。從這以後,隻要家裏出了什麼小問題,他都會開動自己的小腦筋。因為,那種父母讚揚的“成功感”,真的是一種美妙的感覺!

再比如,在孩子學習英語的時候,遇到一個不太懂的句子,孩子可能為了圖省事,來問家長。這時候家長可以假裝不會,用請教的語氣問孩子,這個句子我也不懂,你自己找資料看一看。對了,等搞懂後一定要告訴我,讓我也學習一下。如此,孩子就會容易被激起好勝心,而當他通過獨立思考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他便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在嚐到獨立思考的甜頭之後,男孩就會進入了學習的良性循環。

3.啟發男孩進行思考

有些男孩比較被動,不喜歡思考,老師和父母怎麼安排他就怎麼做,就像陀螺一樣,不撥就不轉。麵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先別著急訓斥,而是應當通過合理的手段,啟發孩子進行獨立思考。

梁振是一個不愛動腦子的孩子,從來不知道該做什麼,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從不想著自己去解決,而是等著老師傳授答案。哪怕是那些稍微一想就能得出答案的問題,他也總是被動等待。

父母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後來父母開始試著引導梁振自己動腦,讓他主動查閱資料去找答案。並且經常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兒子思考。有一次,梁振遇到了一個方程式的問題,又去請教爸爸。爸爸對他說:“兒子,打個比方來說。咱們家有三口人,已經知道了兩個是爸爸媽媽,還有一個是未知數,那這個未知數是誰呢?”

爸爸的話,讓梁振靜下心來,開始進行思考。很快他就反應過來了:“那個未知數就是我啊!”“對呀,方程式裏麵的未知數也是這樣解決。你把已經知道的都找出來,剩下的不就是那個未知數嗎?”

就這樣,時間一長,梁振仿佛開了竅一樣,喜歡上了思考問題,為此成績進步了很多。

平時父母可以提出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讓男孩思考,並給予其獎勵?例如,水為什麼總往下流?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當孩子通過思考和查閱得出了結論,那麼我們就可以對其進行獎勵,以此鞏固這種良好的舉動。

在此基礎上,父母還可以引導男孩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時間一長,男孩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顯著提升。

4.培養男孩的發散思維

平時生活中遇到什麼事情,父母要鼓勵男孩提出不同的見解,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動腦筋的興趣。父母要教他從各個角度去考慮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同時,父母不要急於求成,而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從最直接、最容易思考的問題入手。

當然,培養男孩思維能力,這樣的機會無處不在:走在大街上,可以讓孩子比較一下兩種樹木之間的異同,讓他去思考這兩種到底是什麼樹;在家裏,可以讓他去打掃衛生,讓他從實踐中明白,為什麼要先掃地再拖地……從小事開始,然後逐漸加大難度,那麼,一個熱愛思考、善於思考的獨立小男孩自然會站在你的麵前!

給男孩犯錯的權利

胡慶宇平時學習還過得去,但是這次考試發揮得不好,英語成績在班裏排到了中下。班主任老師非常生氣,嚴厲地批評了他。沒想到他一時衝動,竟然跟老師大吵起來。事後,他想到自己成績不好,又跟老師吵了架,心情非常沮喪,甚至想到了退學。

在想了一個多星期後,他找到了爸爸,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一再向爸爸認錯,認為自己辜負家人的期望。然而,爸爸並沒有責怪他,隻是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頭,說:“我相信你自己能處理好的。”

胡慶宇原以為,爸爸會把自己大罵一頓,誰知爸爸原諒了自己。

就這樣,胡慶宇主動去老師家裏誠懇地道歉。之後,他報名參加一個英語補習班,每天放學就及時趕過去。

一晃兩年的時間過去了,胡慶宇順利考入了一所重點高中。初中時候的同學問他:“我記得你那會兒學習成績不好,你怎麼現在學習這麼好?”

胡慶宇頓了一下,恍惚回到了兩年前的那個夜晚。他清了清嗓子,說:“因為,因為父親的寬容……”

試想,如果爸爸沒有寬容胡慶宇的這次錯誤,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將他“收拾”一頓,那麼胡慶宇現在會是什麼樣子?恐怕,“學校”這個詞已經徹底和他無緣了!

然而現實中,有幾個父母可以做到這一點?很多家長認為,隻有嚴厲的管束與懲罰,才能讓孩子認識到錯。不錯,孩子因為懼怕家長的權威而停止錯誤行為,這可以暫時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長期下去,這必定會妨害孩子的成長,逼得他們自衛和反抗,或者是消極抵禦。

所以,看到孩子犯錯,父母應當積極調整心態,畢竟“人無完人”,誰都有犯錯的時候。更何況,犯錯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正如胡慶宇,這次犯錯讓他找到了未來的路,讓他學會了獨立生活,這就是犯錯帶給他的“機遇”。

所有的父母,都應該給男孩犯錯的權利。尤其是孩子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後,要耐心地幫助孩子找出錯誤的根源,進而改正錯誤,而不隻是一味嚴厲責罵。隻要我們可以做到以下這幾點,那麼犯錯對於孩子來說,反而是成長的助推器。

1.對孩子的錯誤要多些耐心

有些孩子犯錯是因為年齡小,在做事時不懂程序和方法,這局限於他自己的認知水平。比如,有些男孩在一開始泡茶的時候,可能不知道先放茶葉後放水;有些男孩因為動手能力還不夠強,自己穿衣服的時候往往把扣子係錯,等等。

這時候,父母要有足夠的耐性,不要著急發火,要耐心地給孩子講解正確的做法,或者動手示範,然後讓孩子再試一次。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不要對他的要求過高。隻有讓孩子多動手、多訓練,他的錯誤才會越來越少。

2.鼓勵孩子“犯錯”

男孩犯錯,說明他獨立動手了。如果他根本連做都不做,完全依靠父母,那麼他也就沒有犯錯的機會。從這個角度來講,父母應該鼓勵男孩創新,鼓勵男孩自己動手,即使因此犯錯,也是值得的。

凱凱今年5歲了,看到爸爸在電腦上玩得不亦樂乎,小家夥也躍躍欲試。看到他渴望動手卻又不敢的樣子,爸爸說:“凱凱,要不你也來玩一會兒吧。”

凱凱說:“可是我不會玩遊戲呀。”

“沒關係的,你可以看動畫片呀,電腦上也能看動畫片的。”爸爸繼續“誘惑”他。

“那我要是點錯了地方,你會不會打我呀。”凱凱怯怯地說,看來他對爸爸的“竹筍炒肉”記憶猶新。

“爸爸不會打你的,你先試試,不犯錯誤又怎麼能學到新東西呢?沒事的,你大膽嚐試一下,不會爸爸再教你。”

當然,凱凱一開始連鼠標都不會用,到處亂點,搞得手忙腳亂,還不小心關機了一次。

不過,很快他就在爸爸的幫助下學會了找動畫片節目。

試想,如果凱凱沒有失誤的經曆,他又怎麼可能學會操作電腦?其實,我們每個人也一樣?在進入社會之後,同樣經曆過很多錯誤。而正是通過錯誤,我們才學到了正確的為人處世之法。所以,我們尚且不能規避錯誤,又何苦要難為孩子?

3.增強孩子的自立能力,減少男孩犯錯的幾率

男孩能夠從錯誤中獲得教訓或者知識,但是這不等於,我們可以無限製讓孩子犯錯。因為,很多低級錯誤完全是能夠避免的。鑒於此,父母要增強孩子的自立能力,讓男孩少犯這些“沒有價值”的錯誤。

今天的孩子,很多都受到家長的溺愛式教育,父母的“周到”服務、“嚴密”保護使得孩子的自立性越來越差,對他人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一旦需要自己麵對問題的時候,犯錯就不可避免。

為了改變孩子獨立麵對問題容易出錯的狀況,家長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他經常獨自麵對問題、獨自解決問題。有了這種經驗上的積累和心理上的準備,男孩所犯的錯誤必定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