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讓他慢慢地成長:“慢養”教出20年後好性格的男孩
培養有出息的男子漢,就像大廚煲湯一樣,要用文火慢燉,需知欲速則不達。男孩的成長猶如一場馬拉鬆比賽,隻要父母拿出足夠的耐心,像朋友一樣跟他並肩向前,那麼他一定能夠到達勝利的終點。要知道,慢養長大的男孩沉靜而富有智慧,灑脫而不輕佻,隨著歲月的積澱,他們就如一杯醇醇的美酒。
人生的岔路口,不要急著替他選擇
呂昊從小就喜歡踢足球,後來上了初中,還成了學校足球隊的一員。
上高中以後,由於麵臨著升學壓力,爸爸媽媽決定讓呂昊周末參加一些補習班,於是找來呂昊商量。呂昊對他們說:“省體工大的老師找過我,說我如果係統訓練一下,上體育大學沒問題。要不,我去練足球?”
媽媽一聽,著急了,說:“你就知道不務正業,足球就是野蠻人的遊戲,你看你身上的傷疤,踢球有什麼好的。你老老實實給我學外語!”
爸爸製止了媽媽:“兒子,你不要著急著做決定,你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這可關係著你自己的未來,爸爸媽媽隻能給你提供建議,未來的路怎麼走,你自己決定。不過我覺得,足球可以作為你的業餘愛好,你最擅長的還是外語。你自己決定吧。”
過了三天,呂昊找到了父母,告訴了他們自己的決定:參加外語輔導班,將來考外國語學院。
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長,他們會麵臨著許多重要的人生抉擇。父母作為“過來人”,當然希望自己的男孩不走彎路。為此,有些父母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就簡單粗暴地幫他做了決定,圈定了他的未來。
父母強烈的望子成龍之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急躁地剝奪孩子的決策權,這是不是有待商榷呢?誠然,男孩在很多時候顯得魯莽、任性,但是牽涉到他的未來、他的前途,他並不是那麼衝動的。隻要父母給他提供全麵客觀的建議,曉以利害,男孩經過慢慢思考權衡,肯定會選對要走的路的。
所以,在男孩站在抉擇的岔路口躊躇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急於替孩子做決策,為孩子設計未來,更不要為了自己未曾實現的夢想,讓孩子做自己的“接力棒”。理智的做法是給孩子一段時間,讓他在冷靜的環境中權衡各種利弊,最終做出選擇。如此,便可以培養出男孩做事果斷的性格。
男孩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父母隻要曉以利害,提醒他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好了。如果父母過於急躁,貿然替孩子做決定,違背了孩子的意願,那麼在你選定的這條道路上,孩子自然沒有動力。而等到孩子成年後,如果沒有建樹,不僅他們會怨你,就連你也無法原諒自己曾經的所為。
要想讓孩子學會“慢決策”,我們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1.讓男孩從小學著做決策
父母不要以為,隻有大人才有決策權,其實,男孩也應該有相應的決策權,特別是涉及男孩自己的事情。曾經有報道說,有些男孩從小沒有任何決策的權利,就連穿什麼衣服也必須按照父母的規定,結果有的男孩從小被打扮成女孩的模樣,長大了成了娘娘腔。
因此,父母不要因為男孩做出不合理的決策或者猶豫不決而剝奪了他的這一權利,要對男孩多一點耐心,讓他慢慢學習。
誌東的父母想要給孩子聘請一個保姆,因為孩子才三歲,父母就自作主張地決定,從月嫂公司高薪聘請了一個手腳勤快、精通家務的姑娘。
沒想到,誌東一見到這姑娘就哇哇大哭,過了一周還沒有適應。原來,小家夥一直是奶奶帶著,他自己喜歡找個“奶奶”而不是姑姑,最後,父母很無奈地把那個姑娘換掉了。
聘請保姆相當於為家庭引入新的家庭成員,這與孩子的成長相當密切,而這也會對孩子的生活、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父母應該好好考慮孩子的意見,甚至應該讓他決定。
2.讓男孩學會為自己的決策負責
十幾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思維能力,他們知道如何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所以,對於男孩的決策,父母隻要善意地提醒可能出現的後果就好,不必為此憂心忡忡。
範華喜歡音樂,生日的時候爸爸給了他幾百塊錢,讓他自己給自己買件禮物。範華很高興,就買了一把吉他。
但是,媽媽有些擔心,怕範華玩音樂耽誤了學習,於是就對他說:“兒子,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你的愛好媽媽很支持,不過千萬不要為此耽誤了學習哦,那樣的話好事就會變成壞事了。”
範華明白了媽媽的意思。因此,每天都在認真學習之後,才會去練習吉他。這樣過了一個學期,範華的成績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提高了,而他的吉他也有了很大進步。
隻要男孩的追求是健康有益的,父母就應該尊重孩子的決定。當然,父母要教會孩子防範不良後果,讓他學著為自己的決策負責。
3.給男孩創造決策的機會
現在有的男孩子,也許是長期嬌生慣養的緣故,從來不願意做決策,隻等著父母的決定。對於這種孩子,我們不妨給他創造決策的機會,讓他不得不做出選擇。
看到兒子寫作業拖拖拉拉,媽媽對新宇說:“如果你能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作業,那麼你可以決定待會兒我們是去公園還是去遊樂場。”
“好!一言為定!”新宇立馬認真地做起功課來。
沒用了一個小時,他就寫完了。他對媽媽說:“媽媽,我做完作業了,我想去遊樂場滑旱冰。”
“好的,帶好你的護具,別摔著。”
父母給孩子創造決策的機會,可以像新宇的媽媽一樣,給出兩個選擇,讓兒子選擇一個。也許,這樣的選擇看似依舊“被動”,但對於過去總是依賴父母的孩子來說,無疑是很大的一步。隻要能夠循序漸進,那麼他就會養成自己做決策的習慣。
用“心靈雞湯”慢慢滋養孩子的內心
又到了星期六,小惠醒來後,想起今天文化宮有青少年才藝比賽,於是趕緊跑到父母的臥室,準備叫醒他們一同前往。
小惠一直都向往唱歌、跳舞,所以,有這樣的一個節目去觀看、學習,怎能不高興呢?
可是當小惠走進爸爸媽媽的臥室後,卻發現裏麵空無一人,隻是在床頭櫃上留了一張紙條,上麵寫著:“小惠,今天爸爸媽媽要去做生意,廚房裏已經有吃的,餓了就吃點吧!晚上爸爸媽媽回來給你帶最新的耐克運動鞋,相信你一定會喜歡的!”
一整天,小惠都是在唉聲歎氣中度過的。晚上父母回來後,她看著漂亮的耐克鞋,不但沒有絲毫的高興,而且還哭成了一個小淚人。
也許是因為生活的壓力,也許是為了給孩子打下一個堅實的物質基礎,很多父母把原本陪孩子的時間用在了工作、應酬上。結果,越來越多的父母沒了和孩子在一起交流的時間。
對於此,父母當然也會感到一絲虧欠。為了彌補,父母不斷地給孩子買這買那,絲毫不吝嗇。是的,孩子在物質上是很豐富了,但是他們的心靈呢?物質的富足更反襯出心靈上的幹涸,他們更加需要父母的關愛。
用物質代替心靈關懷的父母其實沒有發現,男孩的要求其實並沒有那麼高。父母難道真的以為,那些名牌,那些奢侈品,就能幫助男孩成長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嗎?離開了父母的“心靈雞湯”,被物質包圍的男孩又能汲取多少營養呢?
不可否認,物質之愛,可以暫時帶給男孩一些滿足感,但是物質真的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心靈上的溫暖嗎?物質是冷冰冰的,而唯有父母的關愛是熱乎乎的。在初期階段,孩子也許會感受到滿足;但用不了多久,他就會感到內心的寂寞。
所以,即使父母整日都要處理工作,或者在生意場上有令人頭疼的煩心事,也不要漠視孩子的內心需要。倘若男孩每天從早到晚都沒有機會與父母交流,那麼他們的心理成長一定不會順利,時間長了甚至扭曲。隻有給予他足夠的心靈營養,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1.物質條件在於實用而不是奢華
有些父母把自己的男孩當成“小皇帝”來培養,從小就讓男孩非名牌不穿,非進口的東西不用。等到男孩上學以後,同學有的東西必須給他配齊,同學沒有的東西也讓自己的男孩“獨領風騷”。殊不知,這樣教育男孩的後果隻能讓他變得膚淺,讓他的價值觀發生扭曲,讓他以為什麼都可以用錢買到。
父母給孩子提供物質條件的時候,遵循實用大方的原則即可,不一定非要名牌,那麼虛榮、奢華幹什麼。
2.將物質關懷與愛心融合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物質的關懷,但是物質上的愛並不能代替父母的心靈之愛,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牛奶麵包,更需要滋養內心的“心靈雞湯”。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不可以給孩子物質關懷。隻有物質與情感相結合,這樣才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
阿華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從小跟著媽媽長大。當他上初中後,媽媽為了給她攢學費,就開了一家服裝店,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很少顧及到他。為了彌補虧欠孩子的感情,媽媽經常會送給阿華很多小禮物。
當然,媽媽覺得這還不夠,畢竟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一定有很多問題要與大人分享、交流。於是,媽媽給阿華買了一部手機,每天都會抽時間和阿華聊會兒天。盡管她和阿華在一起的時間很少,但是,她能感到孩子就在身邊。學校趣聞、內心疑惑……憑借著小小的手機,她和阿華的感情仿佛比過去更親密了!而阿華也很爭氣,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文藝活動也是大放異彩。
手機是物質,信息是情感,這樣一來,物質與情感就得到了完美的結合。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隻要父母善於利用外物,那麼自然就會與孩子搭建交流的平台。
3.多跟孩子交流溝通
你的男孩需要什麼?也許有的父母想半天會給出下麵的答案:“嗯,他需要一個籃球,上周跟我說過,我忘了。”“他需要一輛山地車,同學們都有了。”“他需要一雙阿迪達斯的籃球鞋,他最喜歡逛這個牌子的專賣店了。”是的,父母第一時間想起來的往往是孩子的物質需要,有誰能想起孩子需要父母的溝通交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