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還能不知不覺地發展邏輯思維力。因為,聽故事的活動,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兒童正確發音,掌握一定的詞彙,以及組詞造句。除此之外,也助於培養幼兒聽讀的習慣以及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開拓視野,讓他明白更多的道理。
故事,是兒童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故事中的那些道理,是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來傳達的,遠比父母的說教更具真實性。所以,男孩子可以從故事中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很多方麵受到啟示。
那麼,父母如何讓孩子在故事的世界裏汲取更多的營養呢?
1.根據男孩的特點選擇故事內容
給孩子講故事要照顧孩子的特點,適合孩子的故事最關鍵,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常來講,給2~3歲的寶寶講些動物、植物等故事比較適合,故事要短、形象要生動、情節要簡單。4~5歲的寶寶正是發展想象力的時期,這時候,爸媽就可以講些童話、民間故事啦,故事形象可以豐富一些,內容中的詞彙量也可以逐步增加。
等寶寶再長大些,就可以講曆史人物和寓言故事了,這些故事宣傳愛國主義、富有哲理,是啟蒙兒童思維和語言的好材料。
同時,在選擇故事內容上父母也要倍加留心,要針對男孩的特點,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孩子才會願意聽你講故事。
2.睡前故事很重要
有科學數據表明,在孩子臨睡前,正是他們一天精神狀態最穩定、最平靜的時候,如果在這段時間給孩子講一些美麗的、歡樂的及培養情感的故事,他們會很容易接受。
當然,講故事也講究個循序漸進。開始的時候,講故事的時間不要太長,時間控製在3~5分鍾內,讓孩子有個適應的過程,之後,就可以根據他們的注意力情況,適當增加或減少故事的長度。如果發現孩子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了,那就要及時打住,不要勉強,以免孩子對聽故事產生厭倦心理。畢竟,讓孩子聽故事不是做作業,不必規定得那麼嚴格。
3.讓孩子參與其中
每次給孩子講完故事,父母可以設計一些教育性、啟發性的問題,鼓勵孩子回答和參與。這樣,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就會被大大激發。
媽媽在給優優講完《孔融讓梨》的故事之後,問他:“孔融把梨讓給了誰?”
“他的哥哥。”
“孔融自己吃了一個什麼樣的梨?”
“小小的。”
“那下次妹妹來咱們家玩的時候,你要怎麼做呀。”
“我把好東西讓給妹妹吃。”
“對,兒子真乖。”
通過這樣的問題,父母既能幫助孩子記憶故事情節,鍛煉思維能力,又能使孩子從中受到教育,從而影響他的行為。
除了問答的方式,父母還可以讓孩子試著複述,鍛煉他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記憶力,同時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4.聲情並茂,創設情境
父母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不要隻是把這件事作為例行公務,語氣枯燥、幹巴巴地念課文。為男孩子講故事,也是為他將來的說話、寫作儲存資本。
因此,父母應該力求不斷渲染故事環境,努力擺脫或掩蔽自己的身份,按故事角色形象的個性及特點來寓情於景,創設逼真的情境。同時,語言也要生動,多用象聲字、象形字,充分運用肢體語言,隻有自己講得津津有味,孩子才能聽得津津有味。另外還可以設置懸念,吸引孩子的興趣,讓他欲罷不能。
在淘淘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經常給他講故事,每次媽媽講到精彩的地方就停下來,下麵的故事讓淘淘自己想象。
比如,講到《龜兔賽跑》中,兔子停下來休息的時候,淘淘就著急地問:“呀,兔子睡著了,他會不會被烏龜趕上呢?”
媽媽則啟發他:“兔子停下來睡大覺,而烏龜卻一直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淘淘你說,勤奮烏龜會不會超過懶惰的兔子呢。”
“會。”
就這樣,媽媽在講出故事的結尾之前,總是先讓淘淘想象一下。久而久之,媽媽發現這樣不僅提高了淘淘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更是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父母的時間充裕,那麼不妨親自編故事,將孩子的真實生活融入故事之中,這樣會更加幫助他做出改進。所以,隻要你有這份能力,那麼就請趕緊拿起筆,為他們編寫一個美好的童話王國吧!
走出家門,在社會活動中鍛煉孩子
李琦的爸爸媽媽明白,孩子不能總窩在家裏,因此經常帶李琦去文化廣場上玩。
這個周末的上午,李琦一家三口準備去廣場上放風箏。剛走到廣場,他們遠遠地看到很多人圍在一個條幅前麵。
李琦很喜歡看熱鬧,走近一看,原來是當地師範學院的大學生在搞募捐活動,為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同學籌款。
看著照片上躺在病床上的大姐姐,李琦對媽媽說:“媽媽,那位姐姐好可憐啊,咱們幫幫她吧。把吃肯德基的錢捐給姐姐好不好?”
“好啊。”看到兒子這麼有愛心,媽媽毫不遲疑地捐出了一百塊錢,接著,媽媽問李琦:“兒子,你願不願意在這裏跟哥哥姐姐們一起募捐啊,讓更多的人幫助那個姐姐,你說好不好?”
就這樣,李琦在廣場上當了半天的“誌願者”,幫助大學生一起宣傳、募捐,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周末。
現在的很多孩子,對於社會活動接觸的太少,平時從幼兒園回來就待在家裏,小小年紀成了“宅男”、“宅女”。不要覺得,“宅男”就是時尚,其實這非常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環境。但家庭的小環境,會阻礙男孩子的視野,讓他們的思維隻能停留在巴掌大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維能力會大大降低,甚至無法與人正確地交流,這非常影響他的未來發展。
對未來影響更大的是: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比較多,很多家庭由於把孩子當做“中心”,導致孩子在進入社會之後極不適應。因為在社會上,並不是每個人都圍著你轉了,為此,有些孩子會心理失衡,處理不好周圍的人際關係,產生諸多問題。
所以,帶著孩子參加社會活動,這是每個父母必須履行的義務。父母們不妨想想,自己有沒有帶孩子參觀名勝古跡,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呢?有沒有帶孩子去參觀環衛工人或交警工作的場麵,激發孩子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呢?有沒有跟孩子一起參與各種愛心募捐、慰問敬老院的老人、參加植樹等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呢?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麼你就要進行反省了。
1.父母要認識社會活動的重要性
父母不要覺得,孩子年齡還小,怎麼可能有合適的社會活動參加?其實,在現代社會中,有許多適合孩子參加的公益活動,比如下大雪了,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參與街頭鏟雪或清除樹上積雪的活動,還有維護環境衛生、養護綠地、幫助殘疾人和孤寡老人、為災區捐物獻愛心、宣傳衛生常識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培養自己的孩子富有責任感、勇敢堅強、懂得分享、合作等優秀品質,而這些,正是一個優秀的男子漢立身處世所不可缺少的。
2.鼓勵孩子參加社區活動,體驗分享合作的快樂
由於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和幼兒園、學校之間“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居多,孩子很少參加社會公共活動。但是,倘若不接觸到外麵充滿奧秘、多姿多彩的世界,孩子也就很難發現自己有什麼特別的興趣和愛好,也難以體會到人的“社會性”。針對這一情況,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參加一些適合他們的社會活動。
比如,在節假日的時候,帶著孩子和禮物走進敬老院去慰問老人,並為老人做一些捶腿捶背等力所能及的事;帶孩子去參加夏令營,讓孩子學會團隊合作……這些活動都能拓展孩子的視野,讓他掌握更多的知識。
3.鼓勵孩子參加學校或自發組織的活動
在美國,父母大都鼓勵孩子參加童子軍活動,他們把男童子軍的功勳徽章活動,看做讓孩子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拓寬孩子視野的最佳方式。男童子軍的功勳徽章活動設置了多種項目,參加者會得到成人專家的幫助和指導,他們在這些活動中往往受益匪淺。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的孩子看起來比中國孩子更獨立的原因。中國沒有童子軍,但同樣有學校和自發組織的各種活動。對於此,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積極參加。
燕果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心連心”活動之後,一下子改變了許多。原來他每天回到家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什麼都不管。現在,他仿佛是脫胎換骨一樣,每天回家搶著幫媽媽幹活,吃完飯之後就乖乖地去寫作業。
媽媽問他:“兒子,你最近怎麼變化這麼大呀?”
燕果告訴她,這次參加學校組織的“心連心”活動,他們去了貴州鄉下一所學校,跟那裏的孩子一起生活了一個月,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那裏的孩子大部分還穿得破破爛爛,放學之後沒有什麼娛樂互動,不是幫家裏打豬草,就是去野外放牛。自己感覺跟他們相比,太不懂事了,也太不知足了。因此,下決心要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勤快、上進的好孩子。
4.做孩子的榜樣,父母也要經常參加社會活動
父母切不可認為孩子參加公益活動是耽誤學業、浪費時間,如果有條件,父母自己也應身先士卒,帶頭參加。
比如,家長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帶著孩子一起清理樓道或社區環境衛生,撿拾社區、車站等公共場所的廢棄物,或在扶貧救災活動中和孩子一起整理多餘的衣物,並和他們一起到捐贈站捐錢捐物。當孩子看到父母積極做出行動時,他們自然也會產生投入其中的想法。
5.讓孩子自己去闖世界
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孩會產生擺脫各種束縛和各種依賴的一種獨立傾向,其實這是男孩心理發展的一種正常現象。他們很想離開父母的庇護,期望得到旁人的理解和同情,盼望著早日邁向成人的社會之中,發展自己的獨立性和社會性,依靠自己的力量闖世界。
歐洲的很多父母,都會讓自己的男孩在高中的暑假裏,利用自己的能力去鄰近的國家旅遊。這些小男子漢們往往是一個背包闖天下,他們通過打幾天零工賺得路費,然後去下一個國家再打幾天零工,這種經曆不僅大大開拓了他們的視野,也很好地鍛煉了他們的生存能力。而這,我們也可以積極采納。讓孩子感受外麵的世界,他的德智體必然會得到全麵提升。
做父母的,不僅要為孩子提供吃穿,為他們營造一個理想的外部環境,這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為了拓寬孩子的視野,父母們不妨讓孩子實踐“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思想,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在有意義的社會活動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
送男孩一幅地圖,讓他胸懷世界
約翰·戈達德8歲生日那年,慈愛的祖父送給他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幅被翻得卷了邊的世界地圖。正是這幅花不了多少錢的地圖,開拓了小約翰的視野,為他插上了夢想的翅膀……
這張地圖讓約翰·戈達德的眼光從小小的家鄉轉移到了全世界,讓他的思想也超越了院子裏四角的天空。看著這小小的世界地圖,他突然產生了很多願望: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擁有一項發明專利;給非洲的孩子籌集100萬美元捐款;寫一本書……他把127項願望寫在了勵誌的自勉書《一生的誌願》裏。
約翰·戈達德少年時的夢想並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他的宏願一直堅定不移,他按照自己記下來的願望去規劃著自己的行動。44年過去了,書中的夢想一次一次地變成現實,最終他達成了106個願望,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探險家。
一個人的視野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視野開闊了,他的見識就會廣博,見識廣博了,他在做事情時就不會盲目,成功就容易得多。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比陸地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胸。
是呀,要想讓男孩的目光超越他所接觸到的方寸之地,還有什麼比一幅世界地圖更合適的呢?
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現在太多的孩子,被父母“圈養”在家裏,接觸世界的方式隻能局限於書本、電視、網絡。或許有人會說,網絡已經使我們的世界變成了小小的“地球村”,通過網絡孩子可以了解很多。不可否認,網絡改變了整個世界,鼠標一點,就可以奔赴世界各地。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它就可以代替那幅不起眼的世界地圖。
男孩們不愁吃穿,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把“無聊”掛在嘴上,他們癡迷於電腦遊戲裏的打打殺殺,卻沒發現這世界上有更多有趣的東西。所以,送男孩一幅世界地圖吧,他可以把世界裝在心中,他的思想可以穿越整個大陸,他的夢想可以超越一切。
那麼,家長該如何讓男孩放眼世界,著眼於未來呢?
1.讓男孩“行萬裏路”
古代的飽學之士,無不在少年之時就開始遊曆名山大川,這是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最好途徑。像大詩人李白,就曾經“仗劍走天下”。遊曆能讓男孩從小就受到良好的熏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從小立下大誌,胸襟寬廣。
一個名叫胡煜的中國男孩被牛津大學錄取。胡煜參加“英國高考”A—Level考試,13門科目中有12門拿了滿分,還有一門離滿分僅差一分;雅思成績是8.0分;英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獲金獎。他先後被牛津大學、倫敦政經學院、帝國理工大學、倫敦大學、布裏斯托大學等五所英倫名校錄取。
胡煜並非“天才”,他隻是個普通男孩,父母認為,他的特別之處就在於視野開闊。父母不是一味盯著胡煜死讀書,而是注意開拓他的視野。小學的時候,去看上海周邊的名勝古跡;到了初中,就去稍遠一些的地方,如黃山、北京、西安、桂林;後來,就讓孩子走出國門,去看看外麵的世界——英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