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別害怕他闖小禍:“冒險”教出20年後大膽創新的男孩
男孩就像孫猴子,一刻也閑不住,一不留神就會闖出小禍,甚至不知道天高地厚,惹出難以收拾的事情來。對這隻喜歡冒險的孫猴子,父母們是把他壓在五指山下,禁錮他們的天性,還是給他們戴上一個大小自如金箍,引導他們長成一個20年後大膽創新的男子漢呢?
冒險是男孩的天性
小龍的“冒險”讓媽媽整天擔心不已:三歲的時候,他常常打開飲水機的龍頭,給家裏演一場“水漫金山”,還經常“不知死活”地戳戳電源插座。四歲的時候,小龍迷上了別的遊戲,經常趁著媽媽不注意爬上兩米高的衣櫃,然後跳到大沙發上。
每次聽到“嘭”的一聲,媽媽的心髒產生劇烈的運動。雖然小龍沒有受過多重的傷,可媽媽還是揪心不已。
有天媽媽帶小龍去小區玩滑梯,別的小孩都是坐著溜下來的,可小龍竟然用大頭朝下的“另類”姿勢倒著溜,嚇得媽媽趕緊把他拉走;還有一次,小龍偷偷把爸爸抽煙用的打火機拿了出去,和小朋友們一起點火玩,把小區裏垃圾桶裏麵的廢紙點著了。幸好被保安發現及時地給製止了。
看著孩子這個樣子,媽媽想:“孩子不會得了多動症吧?”於是,她帶著孩子來到醫院谘詢醫生。沒想到醫生告訴她,男孩因為精力旺盛,差不多都這樣,愛冒險是他們的天性。想讓他們做木偶似的“好孩子、乖孩子”是不太可能的。
健康的而富有好奇心的男孩子,自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所以,冒險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天性,仿佛不知道“怕”為何物。世界在他們的眼中是新奇的,他們喜歡張揚,喜歡與眾不同,他們是一群生機勃勃的冒險家。
男孩一般比較自信,也比較勇敢,做事情往往會“不計後果”。男孩總是給父母上演一幕幕驚險的劇目,那是因為他們喜歡競爭和挑戰。他們的體內燃燒著自信的火焰,在冒險中他們會覺得興奮,他們身上有著不為任何理由就去冒險的傾向。男孩的冒險行為會有一定的危險,這是自然的選擇,也是男孩成長的必經之路,隻要男孩的冒險活動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就應該許可他們的活動。
當然,在他們的冒險過程中也許會有一些小的失誤,父母不能因此就製止幹涉,而應該讓他們在磨礪中成長。所以,父母不要再把男孩抱在懷裏,事事控製、處處阻攔,而應該肯定他們的冒險精神,從小培養他們勇敢果斷的個性。
那麼,父母如何引導男孩在冒險中成長為不怕風雨的參天大樹呢?
1.包容男孩的冒險行為
海洋今年三歲了,長得虎頭虎腦的,十分可愛,平時總有些“奇思妙想”。有一天,爸爸媽媽都上班去了,奶奶一個人在家看孫子,結果奶奶在廚房包餃子的工夫,海洋自己跑到浴室放了一浴缸的水。然後,小家夥拿來姑姑給他買的救生圈,就跳進水裏撲騰起來,奶奶怕他著涼,讓他出來,他竟然振振有詞地說自己在學遊泳,長大了要去當海軍,奶奶聽了哭笑不得。
爸爸媽媽回來以後,奶奶把這件事當笑話跟他們說。媽媽沒有責備海洋“胡鬧”,而是認真地問他:“你想學遊泳嗎?如果想學,媽媽周末帶你去遊泳館好不好?”
周末,海洋高興地跟媽媽去了遊泳館,很快就學會了遊泳。
從生理上來講,男孩的冒險行為是天生的,這是自己無法控製的。所以說,父母要給予理解和寬容。媽媽沒有責備海洋,反而是用寬容的心態引導海洋學會了遊泳的技能,從而讓孩子的冒險成為健康成長的一部分。
2.幫助男孩認識危險
年紀尚幼的男孩,往往對事情的後果缺乏理性的預判。不管怎麼樣,先幹了再說,這也是讓絕大多數父母頭疼的主要原因。因為,一旦產生嚴重後果,對男孩的傷害很可能是伴隨終身的,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因此,對於男孩的冒險行為,父母應該提早做好預防,給孩子講一些安全知識,切不可因為孩子的無知和衝動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果。
某天,媽媽看見4歲的兒子亮亮正在聚精會神地擺弄什麼東西,過去一看,頓時嚇了一大跳,連忙把他拉到一邊。原來,亮亮看見家裏的電源插頭有個黑洞,就想用小手指去捅一捅,小洞太小,他又想找根鐵絲來,幸虧媽媽發現及時把他拉開,不然就危險了。
像亮亮這樣的行為還不止一次,有一次亮亮爬上三樓樓道的窗戶,想學習小飛人。要不是隔壁的王叔叔一把把他抱住,他可能真的就跳下去了。媽媽非常嚴厲地把他批評了一頓,並且告訴他這樣危險的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不然會很疼,甚至會死。對於“疼”,特別是“死”,亮亮還是很害怕的。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敢做那麼危險的事情了。
當然,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危險的存在,不是我們剝奪孩子冒險的理由。
3.支持男孩相對安全的冒險行為
為什麼男孩天生就比女孩喜歡冒險呢?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冒險是男孩的天性,是寫在基因裏無法禁錮的自然法則。男孩需要一些冒險的行為去釋放自己的能量,這是他們認識和探索世界的方式,然而他們的知識不豐富,對危險的認識程度不深,行為往往不成熟。
男孩總是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充滿著好奇的心理,總想弄個明白。因此,父母也不要總是把他關在家裏,與其防堵,不如疏導。父母應該支持男孩在安全的狀態下參加一些冒險活動,這樣可以釋放他的精力,使得他在實踐中更快地成長。
比如,男孩熱衷於冒險活動,父母可以帶他去兒童樂園,讓他玩一玩驚險的過山車,過一過艱難的“鐵索橋”,等等。在安全和冒險之間找到平衡點,這樣才有利於利用男孩愛冒險的天性,培養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勇敢無畏的個性。
愛動拳頭的習慣源於男孩的英雄夢
正在公司參加會議的李斌爸爸突然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老師告訴他,李斌又打架了。這一次,李斌把對方打得頭破血流,對方已經住進了醫院。
放下電話,爸爸急忙趕往學校。經過老師的敘述,他才明白李斌打架的原因。
原來,被打的同學是高一年級的學生,這名學生是全校有名的“問題學生”,經常向低年級的同學“借錢”,從來不還,誰要敢拒絕他,他還拳腳相加。這一次,他又敲詐李斌的好朋友王宏,正好被李斌看見了。於是,李斌不怕對方的大個子,上去就把他打了一頓。當然,李斌也被對方打得流了鼻血。
爸爸帶著李斌回到家裏,生氣地說:“你看看你得意的樣子,難道你覺得你沒錯嗎?”
“我就是沒錯,我是打壞人,同學們都說我是英雄呢!”
“還英雄呢!除了用拳頭,你就不能用別的方式解決問題?不能找老師,不會告訴他家長?再不行,發動同學們抵製他,不一定非要打架啊!你要把人家打成重傷怎麼辦?你要被人家打成重傷怎麼辦?”
爸爸連珠炮似的的問題讓李斌低下了腦袋說:“我當時沒想這麼多啊!現在還真有點後怕。”
很多男孩看到有人恃強淩弱、以大欺小時,會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揮動他們的拳頭衝向對方。這種愛管閑事的“暴力傾向”,讓父母很是擔憂,生怕他走上一條歪路。
但事實上,其實男孩子的這種行為,根本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男孩體內的“暴力因子”,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們的英雄夢:英雄情結,渴望自己就是“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遊俠。
男孩崇拜那些熒幕上的強者,那些正義的化身,他們常常幻想自己是身懷絕技,與惡勢力作不懈鬥爭的英雄。他們喜歡伸張正義,遇到問題常常首先想到用暴力解決。心理學家證明,每個男孩都有一種這種本能的英雄情結,他總是同情弱小,希望正義永遠戰勝邪惡。男孩的這種“英雄主義”是男性區別於女性的很明顯的心理特征之一。
所以,對於男孩子這種正常的心態,父母不要著急著訓斥。我們要做的,是對孩子進行合理引導,讓這種“英雄主義情結”發揮正確的作用。
1.父母要正確認識並引導男孩的“暴力傾向”
首先,父母必須認識男孩的“英雄主義”情結:男孩在兒童時代,會崇拜那些擁有龐大能力的人物,像孫悟空、奧特曼,等等,會對戰鬥、冒險以及挑戰性很強的遊戲產生越來越濃厚的興趣;進入青春期之後,男孩的睾丸激素含量達到最高值,促進肌肉增長,降低脂肪存儲,增加力量,這時期的男孩會焦躁不安,攻擊性也更明顯,很多危害性的暴力行為就是在這個階段產生。因此,青春期也是一個“危險期”,等到男孩二十四五歲時,他的生理和心理發育基本成熟,情緒才會平靜下來,更加理性地看待問題。但他還是渴望競爭和有所作為,渴望保護別人,這種英雄情結是伴其一生的。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作出正確的引導,不至於讓孩子陷入暴力的泥潭。比如,出門逛街時,媽媽可以在兒子麵前示弱,讓兒子為自己當“保鏢”,這樣可以滿足男孩當英雄的心理。當男孩因為打抱不平而去打架的時候,父母要告訴男孩一些合理的幫助他人的辦法,而不要用暴力行為。
2.父母不能用“拳腳”當做教育孩子的方式
男孩動不動就揮動拳頭,每個父母都不會感到高興,畢竟暴力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而且還是非常危險的行為。但父母需要明白,也許孩子這麼做,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家長。所以,想要盡量避免孩子的暴力行為,最關鍵的就是在家庭中消滅“以暴製暴”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