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陪他走過危險區:“疏導”教出20年後陽光快樂的男孩(1 / 3)

第13章 陪他走過危險區:“疏導”教出20年後陽光快樂的男孩

青春期是男孩的高速成長期,也是一個“事故多發”的危險期——管得鬆了,父母們擔心他會走上一條拉不回的岔道;管得緊了,他會更加逆反,把父母當做“敵人”。其實,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們完全不必無所適從。不妨學學治水的大禹,用“疏導”的方法教出陽光快樂的男孩,讓他們順利地走過這個特殊的階段。

對叛逆期的男孩要“放風箏”

最近,媽媽發現劉奇瑞變了許多。以前,媽媽帶劉奇瑞出門逛街,他總是拉著媽媽的手或者是挎著媽媽的胳膊走路。現在,他好像故意跟媽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媽媽有些奇怪說:“兒子,離那麼遠幹嘛?”劉奇瑞卻支支吾吾地不說話。

有一次,一向體貼乖巧的劉奇瑞還與媽媽鬧了很嚴重的別扭,兩人差不多有一周誰也沒理誰。原來,有一天下大雨,媽媽怕兒子被淋濕了,就開車去接他放學。結果劉奇瑞卻一點都不領情,非要跟同學們一起騎自行車回家,還嫌媽媽多事。

媽媽又心疼又生氣地說:“媽媽專程來接你,你還嫌媽媽麻煩!”

結果從那天起,兩個人就開始了“冷戰”。事後劉奇瑞也問自己:“為什麼拒絕媽媽的好意呢?”他也知道自己不對,可就是不喜歡被同學們看到媽媽對自己的嗬護。

不僅是劉奇瑞,相信很多父母都會發現,進入青春期的男孩子,似乎再沒了小時候的可愛,不願再依附自己,再不像以前那樣跟媽媽說心裏話了,開始跟自己冷漠隔閡起來。好似一夜之間,兒子變成了“陌生人”。

其實,父母們不必為此焦慮、著急。兒子並不是你想的那樣,想要離你而去。青春期的孩子,並不是從內心裏排斥家長的關愛,而是因為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成人感,他們渴望獨立,而獨立,就從叛逆開始。

在青春期,男孩是很叛逆的,他們渴望獨立的心理需求就表現為跟父母“對著幹”,不近人情。男孩本來就不喜歡家長那種膩膩的愛,進入青春期後,他們便會更加反感。所以,家長們可以用放風箏的辦法來跟青春期的男孩相處。

放風箏的時候都知道,拴住風箏的那根線不能太鬆,太鬆了風箏會失去控製;但是也不能太緊,太緊了線會繃斷。隻有鬆緊適度,風箏才能飛得又高又穩,男孩飛得再高,也離不開父母手中的線。

那麼,父母如何鬆緊適度地教育叛逆期的男孩呢?

1.溫暖的愛也要冷處理

叛逆期的男孩內心裏渴望家長的關愛,但又反感家長那種“明目張膽”的、膩膩歪歪的關愛。如何把握好愛的溫度,是家長要注意的,溫暖的愛也要適當進行冷處理。

比如,看到兒子無精打采,媽媽以前也許會趕緊問他是不是生病了,或是去摸他的額頭,幫他量體溫等。如果這樣做了,兒子肯定會“不領情”。其實,隻要在與兒子獨處的時候,不經意地問一句,是不是不舒服,並告訴他平時的藥放在哪裏就可以了。

另外,媽媽們也要少點嘮叨,像以前總是提醒兒子“出門要帶外套”、“睡前要關窗子”,等等。其實很多事情不需要說了,小男子漢們已經能夠照顧自己,說多了反而會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跟父母對著幹。

2.像對待成人一樣給他尊重

如果你要問,青春期的男孩渴望什麼?答案隻有一個:尊重。這個時候的他,寧可少要一件玩具,也想得到你的尊重。這一點,父母必須引起注意。

許功一直是大家公認的好孩子,以前當爸爸媽媽指出他的缺點時,他會虛心接受。但進入初中後,他開始聽不進父母的意見,父母指出他的錯誤時,他會不耐煩地頂回去:“不要再說了,我又不是小孩子了,煩不煩呀!”有時甚至故意跟父母對著幹,不讓幹什麼偏幹什麼,把父母氣得夠嗆。

後來,媽媽谘詢了老師,知道這是青春期男孩的“通病”,他們渴望跟成人“平起平坐”,渴望被尊重。於是,媽媽決定換一種教育方式。一個周末,媽媽鄭重地通知許功,要開一次“家庭會議”討論放了暑假之後去哪裏旅遊。在會議上,許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權利”,最後通票決定去海邊玩。

一周的旅行之中,許功像爸爸一樣擔負起了男子漢的責任:背著沉重的書包、照顧媽媽、去旅館訂房間……旅行結束後,許功竟然改變了很多,對於爸爸媽媽的意見又開始重視起來。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與成人“平起平坐”,渴望家長用對待成人的方式對待他們,尊重他們。如果家長滿足了他們的這種心理需求,那麼男孩自然會用尊重來回報你。

3.容忍男孩的“個性”

叛逆期的男孩,經常通過崇尚時尚來張揚自己的個性。所以,當你看到兒子穿渾身都是口袋、一個褲腿能裝進他兩條腿的衣服,你不要皺眉;看到他把頭發染成黃顏色,耳朵上打了好幾個耳洞,你也不要慌張;或是有一天你看到他在街上叼著煙卷,你也沒必要破口大罵、拳腳相加……

除了著裝打扮,兒子的語言父母們也越來越聽不懂了,火星語不時從他們嘴裏冒出,有些父母就發愁:是不是兒子要走上歪路了呢?

其實,這些都不過是他們追求“個性”的一種表現,你大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到他們長大了,自然會摒棄“潮流”。每個人都經曆過年輕,想想看,在你青少年時期,是不是也崇拜過港台、日韓明星,是不是也按照他們的樣子打扮自己?所以,學著去理解孩子吧。隻要不是特別過分,他們走過的路,其實正與我們走過的路一模一樣。

所以,對於青春期的男孩子,我們真的需要調整教育模式了。其實,與這些“離經叛道”的男孩交流也不是難事,隻要你適度關心一些他們所關心的,談話的時候就有了共同的話題,你的男孩也就不會那麼隔閡了。

給男孩留出私密空間

最近,爸爸發現傅名跟媽媽鬧得很僵。媽媽喊他吃飯他不理睬,叫他的名字他還裝著聽不見。一問媽媽,媽媽一肚子苦水:“我還不是為了他好,他這個年齡最容易出事,我怕他早戀耽誤學習,就聽了一位女生打給他的電話。這不,那個女生約他星期天去公園玩呢!你說我能不擔心麼,說了他幾句,他竟然說我侵犯他的隱私,不理我了!真是兒大不由娘啊!”

爸爸又去問傅名怎麼回事,沒想到傅名也有滿腹委屈:“媽媽除了偷聽我的電話,還翻看我的手機短信和通話記錄。有一天放學回家,我發現媽媽打開了我的電腦,可能是偷看我的聊天記錄吧。我很生氣,媽媽是把我當賊麼?為什麼這樣監視我,我還有沒有隱私了。”

爸爸聽了媽媽和兒子的話,真不知道他倆誰對誰錯了。

曾經,有研究室對眾多父母進行過調查,統計數據結果表明,隻有5.3%的家長意識到孩子有隱私權,家長不可以翻看孩子的日記、信件等。

由此可見,不尊重孩子的隱私,這種情況非常多見。但父母們沒有意識到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條例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私自開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等個人信息,有的地方條例還加上了網上聊天記錄、手機短信等內容。

這就是說,父母翻包、翻抽屜、查郵件、查短信等用心良苦的行為,其實是違法的。

更重要的是,父母這麼做,真的可以對教育孩子有用嗎?一項專項調查結果顯示,70%的孩子都強烈反對父母偷翻、偷看的行為。在回答“你最不喜歡怎樣的母親”時,對“不尊重子女,經常翻看孩子的日記、書包、抽屜”的選擇率達七成多。

當看到父母不尊重自己的隱私,男孩子又怎麼會聽父母的教育?所以,越來越多的孩子與父母出現了摩擦。在他們看來,父母就是不講道理的,就是監視自己的……

父母要記得,尊重孩子隱私,就是保護孩子人格尊嚴,這在本質上原是監護人的重要責任之一。然而現實生活中,這份責任卻往往被他們親手拋棄了。這麼做的結果,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對家長更加不信任。

為什麼,父母不可以有這樣的思維:如果有良好的溝通作為橋梁,如果能使孩子把自己的父母當成知心的朋友,那麼,父母還有必要去幹那些偷偷摸摸的事嗎?所以說,建立與孩子完善的溝通橋梁,讓孩子能夠順順利利地走過青春期,這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1.放下家長權威,尊重男孩

看到孩子對日記很在意,父母就應該明白:孩子已經長大了,有了屬於自己的隱私。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給他一份獨立的空間。即使孩子明確告訴你不能看,你也不必因此大驚小怪,而是應以理解和寬容來對待他們,允許他們有自己的“自留地”。倘若我們依舊端著家長的架子,那麼結局一定是雙方都很沮喪。

有一天,立超放學回家後,發現媽媽臉上帶著不自然的表情,從自己房間裏走出來。立超走進房間仔細查看了一下,發現自己的抽屜關著,但是裏麵的物品位置卻不一樣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日記本裏夾著的小紙條不見了。

於是,立超出來質問媽媽:“你為什麼偷看我的日記?”

沒想到媽媽卻振振有詞:“怎麼了?當媽媽的看兒子的日記還有錯嗎?”

“你這是侵犯我的隱私權,是犯法!”立超毫不示弱。

“怎麼了,你還要告我麼?”媽媽毫不在乎地對立超說。

結果,立超當場燒掉了自己的日記,並且足足一個月沒有再跟媽媽說話。

生活中,這種家長不尊重孩子隱私的現象並不在少數。在大人看來,父母對兒子擁有“所有權”,看看他們的日記有何不可?可對孩子來說,大人的這些不信任、不尊重他們的行為,是非常惡劣的,而且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

2.多與男孩溝通

其實,青春期的男孩是藏不住秘密的,他們也需要人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傾聽自己的內心。做父母的如果能巧妙地成為男孩的朋友,讓他們放下“戒心”,自然就不需要通過偷偷摸摸的手段去了解自己的男孩了。

最近,爸爸發現慶太愛打扮了,每天早上把頭發梳得錚亮,還對著鏡子擠青春痘,放學後還常常接到女生的電話,一聊起來就滿麵紅光、沒完沒了。爸爸想,這小子怕是早戀了。可是,直接問他又怕引起他的逆反,怎麼才能掌握第一手“情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