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未曾吃過苦中苦,哪能成為人上人
——李嘉誠的“苦”字訣
吃苦是一種幸福,如果沒有苦難,人就不會了解幸福的可貴。如果沒有苦難,人也不會從苦難中成長。能夠吃苦,學會吃苦是成功人士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而曆經苦難,打磨出的人生才會閃閃發光。
方略33 苦難的經曆是成功者一生的財富
我17歲就開始做批發的推銷員,就更加體會到掙錢的不容易、生活的艱辛了。人家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
——李嘉誠
在任何一個成功者眼中,苦難的經曆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盡可能一帆風順,盡可能少去經曆一些苦難。殊不知,逆境和失敗是偉大成功者的必修課。有這樣一句話:逆境是鍛造天才最好的熔爐,而李嘉誠正是這個熔爐所鍛造出的真金。
很多人都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抱怨之感,總覺得他與自己的身份不相符,或者與自己的人生追求相距甚遠,如果一直抱有這個心態的人,是做不成大事的,最終的結果是什麼也得不到。如果在麵對不如意甚至是失敗的時候,能夠將這份經曆當做訓練自己毅力,培養自己能力的手段,那將來的收獲是不可計量的。
14歲的李嘉誠在父親去世後不得不挑起養家的擔子。在時局動蕩的時節,想找到一份工作並不容易,在經曆了幾次的碰壁之後,李嘉誠終於在一個茶樓找到了一份堂倌的活。茶樓的工作時間是很長的,每天的淩晨五點左右就要趕到茶樓準備一天的工作。李嘉誠是茶樓裏地位最低的堂仔,在其他夥計休息的時候,他還要隨時待在茶樓伺候。晚上是茶樓生意最忙的時候,等到打烊的時候,往往已經半夜了。
或許是因為找工作的艱辛,李嘉誠分外珍惜這份工作。他真誠敬業,勤快機敏,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賞識,成為了加薪最快的堂倌。
在茶樓工作的李嘉誠並不滿足於現在的處境,他深知自己不可以長期隻做一個小小的堂倌他把茶樓當做一個小型的社會,當做自己學習的重要場所。
在幹好工作,勤於動手的時候,他也開始勤於動腦。在服務客人的同時,他根據茶客的特征,揣摩他們的年齡、籍貫、職業、財富、性格,然後就是找機會進行驗證。接著又開始揣摩顧客的消費心理。在贏得顧客的同時,李嘉誠也訓練出了自己察言觀色、見機行事的本事。
後來,李嘉誠在茶樓學的這種本領在他以後的生意場上派上了大用場,成為了他了解客戶的真實需要,駕馭客戶心理的絕招。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不是這種在茶樓學來的本領,很難有李嘉誠現在的輝煌。
由此可見,對於聰明的人來說,苦難往往是一筆常人無法得到的財富。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對於任何一個想成就大事的人來說,抱怨命運的不公正是懦夫的行為,真正的命運是靠自己去奮鬥的。
有這樣的一種比喻,從石頭縫裏長出的小樹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同樣的道理,從苦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是最堅韌的。逆境,對商人而言,意味著困難、不順利和障礙。其實逆境是強者的進身之階,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在逆境之中可以清楚地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會發現自己的可造之處及擁有什麼,讓自己有一個清醒的頭腦,清晰的思路,能正確地把握自己。
自古英雄多磨難,在苦難中體驗人生、積累經驗才是英雄成長的必經之路。對於李嘉誠來說,他在艱苦環境中磨煉了心智和眼光。
少年的李嘉誠在茶樓裏熬過了最艱辛的一年,茶樓的老板給他加了工錢,他能夠像其他堂倌一樣,有了輪休或早歸。茶樓老板成全了李嘉誠養家的基本願望,後來李嘉誠進了舅父的公司。
在進入舅父的公司之後,舅父不因為李嘉誠是他的外甥而予以特別照顧。嘉誠從小學徒幹起,初時還不能接觸鍾表活,做掃地、煲茶、倒水、跑腿的雜事。李嘉誠在茶樓受過極嚴格的訓練,輕車熟路,做得又快又好。開始,許多職員不知李嘉誠是老板的外甥,他們在舅父的麵前誇李嘉誠,說他“伶俐勤快”,“甚至看別人的臉色,就知道別人想做什麼,他就會主動幫忙”。
在舅父鍾表公司的日子裏,李嘉誠學會觀察和分析,培養出了李嘉誠獨特的眼光。兒時的苦難生活並沒有讓李嘉誠消沉下去,反而給了他絕好的學習機會。也正是那些苦難的生活成就了李嘉誠一生的事業。
不經曆風雨,哪裏看得到彩虹,不經曆苦難,哪裏能磨煉一個人的心智。對於失敗者來講,苦難是他們成功的絆腳石,但對於成功者來說,苦難是他們成功的助推器。由此可見,苦難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唯一不同的是不同人對待苦難的態度。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失敗者往往都是那些經常抱怨的人,他們總是將不好的因素歸結於外界,而很少去反思自己有什麼過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個道理在幾千年前就被提出來了。但真正領悟的人又有多少呢?如果把創造財富比作一場冒險的話,那麼苦難將是不斷打開財富之門的鑰匙,而這把鑰匙需要用苦難去打磨。
苦難是成功者所必須經曆過的階段。既然無法逃避苦難,為什麼不選擇用樂觀的態度去接受呢?
方略34 商道是從挫折和痛苦中磨煉出來的
人們讚譽我是超人,其實我並非天生就是優秀的經營者。到現在我隻敢說經營得還可以,我是經曆了很多挫折和磨難之後,才領會一些經營的要訣的。
——李嘉誠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成功的商人,不經曆挫折和痛苦是做不成大事情的。吃一塹長一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從挫折和痛苦中重生的商人會真正領悟到什麼是商道,一個曆經艱難和生活磨煉的商人才會懂得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美國哈佛大學的人生哲學告訴我們:“把挫折看做一次經驗的積累。讓我們把挫折寫在日記上吧,這是我們人生不可多得的財富。”
人的一生,原本就是荊棘密布,坎坷和挫折叢生的。每當我們行走一步,都可能會經曆我們意想不到的災難。這不是誇大人生的苦難,而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挫折中,人生才能夠豐滿。對於經商而言,任何一個失敗或者不順都是值得紀念和學習的。因為你會在其中學到很多順境之中學不到東西。
在電燈泡發明之前,有人問愛迪生,你失敗了那麼多次,你還不準備放棄嗎?愛迪生微笑著說,一千次的失敗,證明了這一千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這個回答是非常經典和令人振奮的。優秀商人的煉成,必須要經過挫折的磨煉。
沒有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材料。一個優秀商人需要良好的市場嗅覺,敏銳的判斷力,果斷的行動力。而這些素質的培養,無一不是從挫折和失敗中得到的。一個有魄力的商人,往往敢於嚐試,因為他們有一種品質,那就是善於學習。在商界,經常可以看到這類的人,前一階段他在投資某個項目時深陷其中,但沒過多久,他又很快地東山再起,並且規模更大。這其實就是挫折和苦難所催生出來的力量。
商人隻有經曆了無數次的挫折之後才能取得成功,所謂商道們其實就是不斷失敗和總結的一個過程。任何一項大小事業要取得相當的成就,都會遇到困難,難免要犯錯誤,遭受挫折和失敗。在這種情況下,成功的商人往往都是在尋求改變,使自己逐步強大起來,不被困難嚇倒。他們總是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麵對一切,絕對不會隨大流。成功者從來都是自己給自己力量,並且還要給別人力量!
說到波司登,沒有人會對這個羽絨服品牌感到陌生。但又有誰知道,波司登品牌的前身隻是一個裁縫鋪,而創始人高德康更是在這個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了什麼叫做身陷逆境、進退兩難。但是,正是因為永遠揣著財富夢想,高德康終於走出困境,讓波司登品牌名揚海內外。
在創建波司登品牌之前,高德康經營者一家小裁縫鋪,他憑借手頭有限的資本組織了一個縫紉組,靠給上海一家服裝廠加工服裝賺錢,每天要從村裏往返上海購買原料、遞送成品。從村裏到上海南市區的蓬萊公園有100公裏的路程,高德康每天都要騎自行車去送貨,沒騎幾次自行車就不行了。
沒了自行車,高德康隻能擠公共汽車,由於是在上班時間,車擠得不得了。高德康背著重重的貨包擠上擠下,累得滿頭大汗,很多時候車上的人聞到高德康的一身臭汗,就把他推下來……
別人的歧視,讓高德康難過得想哭。可是哭過之後,他也沒有後退的餘地。他知道,自己需要和上海人做生意,否則縫紉組就沒有活幹,所以隻能硬著頭皮挺下來。做生意龍門要跳,狗洞要鑽,沒辦法的,隻能受點委屈。就是這樣,高德康以極強的韌性堅持了下來。
就這樣,高德康的事業一點點發展壯大起來。現如今,波司登已經成為中國羽絨服第一品牌,高德康自己也變成了億萬富翁。
經曆挫折和失敗,是對商人意誌、勇氣和決心的鍛煉,是對商人綜合實力的一次檢驗。一個人要想領悟真正的經營要訣,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勇於麵對失敗,吸取教訓,不犯或者少犯錯誤。
大丈夫能屈能伸,尤其是在商場之上。能屈,在於能在逆境的時候采取迂回戰術,積蓄力量,最後完成致命一擊;能伸,在於在成功的時候不能沾沾自喜,要居安思危,時時保持清醒的頭腦。
那些用時間和金錢換來的寶貴經驗是成就大商人氣度的必備品質。一個成功的商人,他的履曆中必定有失敗,以及失敗後的反擊。苦其心誌,勞其筋骨,方能成就一番大業。要想成就大事業,苦難和挫折就是最好的試金石。
一個成功的商人想到的事情就是不斷地磨礪自己,時時刻刻,分分秒秒。商道是一門大學問,是需要商人窮極一生去發現和發展的。在任何成功商人的背後,你都能夠發現挫折和痛苦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