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不斷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1 / 3)

第四章不斷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

——李嘉誠的“學”字訣

學習如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作為新時代的商人群體,作為時代的先鋒,要想把自己的事業繼續下去,學習是最有效的方式。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與人生成就密切相關。

方略27 學習是一生都要做的功課

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國藩所說的,必須“有智、有識”,當你懂得一門技藝,並引以為榮,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隻知道別人走快我們幾十年,我們現在才起步追,有很多東西要學習。

——李嘉誠

這是一個知識的時代,不去學習的話就很難跟得上這個時代的要求。在很多與李嘉誠交往的企業家中,對李嘉誠都會有這樣的一個印象,他雖然沒有上過什麼學,可給人的感覺是一位很嚴謹的經濟學教授。

在李嘉誠看來,這是一個不斷求索、不斷創新的年代。如果離開了勤奮學習,任何人將一事無成。李嘉誠經常說:“事在人為,靠自己,靠信念,還要有最新的知識以及經驗積累才能夠達到。”

在很小的時候,因為受到戰亂影響,李嘉誠一家人遷居到了香港。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對兒子的教育首先就是要求兒子做香港人。香港的大眾語言是廣州話,由於潮汕話屬於閩南語,彼此互不相通。香港的官方語言是英語,李雲經要求李嘉誠必須攻克這兩種語言。一來適應香港社會,二來可以直接從事國際交流,未來如果出人頭地,還可以躋身香港的上流社會。可以說這兩種語言給李嘉誠帶來了無法掩飾的巨大財富。可以這樣說,如果不是從小的學習,李嘉誠很難有現在的成就。

在李嘉誠麵對父親去世的嚴峻事實的時候,李嘉誠忍痛終止了自己的學業,不得不去掙錢養活家人。可是求知欲極其旺盛的李嘉誠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讀書的好辦法,那就是買舊教材。在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李嘉誠抽出一點點錢買來半新的舊教材,學完後又賣給了舊書店,然後再買新的舊教材。雖然每天的工作很累,但李嘉誠從未停止過學習。

年少的李嘉誠在工作之餘,隻要一有時間就躲在小書房裏看書,通過學習去了解外麵的世界。年輕時期的李嘉誠表麵上看起來很謙遜,其實內心是很高傲的。因為當同事們去玩的時候,李嘉誠自己在求學問。同事們每天都在保持著原狀,而他卻在不停地進步。後來李嘉誠回憶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當然,李嘉誠看書是有選擇的,他不看小說也不看娛樂新聞。因為李嘉誠要爭分奪秒地“搶”學問。

李嘉誠在接受《中國青年報》的采訪時說,最大的遺憾就是從小因戰亂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從沒有放棄學習,至今回家仍必做兩項功課,一項是晚飯後,看電視學英文,一項是就寢前的閱讀。李嘉誠每晚習慣睡前閱讀,常常設定一個鬧鍾,提醒自己不要讀書至淩晨。非專業書籍,他抓重點看;如果跟公司的專業有關,就算再難看,他也會把它看完。

李嘉誠始終堅信一種觀點:一切財產隨時有被奪走的危險,隻有知識和技能是唯一可以隨身攜帶的財富。

在如今的社會中,文化是今天經濟的資源和保證。特別是在知識密集型行業中,財富大多來自生產者的大腦。

在中國古老的言語中,“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很早就知道,投資在知識上的回報是最有利的。知識現在所能帶來的改變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了,知識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讀書不僅給了李嘉誠知識,更給他帶來了商機和發展,包括李嘉誠事業的起點,就是通過學習和讀書得到的。

學習是一生的事業,無論是誰,要想成就大事業,可以沒有學曆,但不可以不學習。學習不應局限於學校,而應貫穿於整個人生的事業。一個人隻有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思想和技能,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作為。

凡成大器之人,除了聰明,更為重要的還是勤奮學習。一個人的學曆和學識,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隻要一個人好學肯學,永遠不會太晚,終會有所得。

學習不是一朝一夕、五年十年的事情,它伴隨著人的一生。一個銳意進取,從不滿足的商人是從不會停止學習的。

方略28 永遠跟住科技發展的步伐

下一個世紀的企業家將和我完全不同,因新世紀企業家的成功取決於科技和知識,而不是錢。

——李嘉誠

進入21世紀,隨著網絡熱潮的興起,一個全新的經濟時代即將到來。當蓋茨以數百億美元的身價成為全球首富,亞洲的經濟評論家們一直認為,在知識經濟來臨的時代,香港以李嘉誠為代表的那些靠地產、航運、港口致富的傳統型富豪,將很快被時代所淘汰。

事實上,李嘉誠能白手起家發展成巨富,是有著極強的學習能力的。李嘉誠時刻關注著科技發展的最前沿,把握著科技進步對現代商業的影響。

自2000年開始,被奉為華人首富的李嘉誠不再以地產商或其他類似的麵目出現,而是開始了其商旅生涯中的又一次轉折:這一次,他搖身一變成為IT時代的新資本家。

李嘉誠說:“我從不間斷地讀新科技、新知識的書籍,不至因為不了解新訊息而和時代潮流脫節。”可見,李嘉誠的成功還來源於對知識的追求與運用。

李嘉誠從傳統產業突圍,追趕時代腳步的一大明顯例證是:1999年,李嘉誠在世人一片驚歎聲中,拋售英國電訊第二代移動電話業務Orange(橙)49%的股權,一進一出之間,輕鬆獲利200多億美元。“低買高賣”便是李嘉誠經營之道中最主要的一招。

這是一個信息的時代,隻有跟隨著時代的步伐才能創造出驚人的財富。而那些時刻注視著科技發展前沿的人才能真正把握住最新的財富信息。

一個偶然的機會,馬化騰在互聯網上看到了一位以色列人發明的一種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於一身的軟件ICQ基於Windows係統的演示。這令馬化騰為之著迷。馬化騰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能夠寫出一種能夠在中國推廣的類似於ICQ的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於一身的軟件。

為了實現這個想法,馬化騰和大學同學張誌東注冊了一家公司——也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騰訊公司。公司成立後,馬化騰召集深圳在電信、網絡界工作多年,有著豐富業內經驗的工程人才攜手創業。

如何將尋呼與網絡聯係起來,對此馬化騰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是否要立即投入研發ICQ,這當時在騰訊的內部也引起過不小的爭議。最終,用馬化騰的話來講:“對網絡技術發展方向的認同感使大家求同存異,我們開始對ICQ技術傾注偏愛。”

功夫不負有心人,馬化騰和他的團隊成功地研發出了基於互聯網的網上中文ICQ服務——OICQ(後改名為QQ)。騰訊開發出QQ之後,試著讓用戶免費使用,結果出人意料地火暴,10個月用戶上了100萬,一年就上了500萬戶。在經曆融資之後,馬化騰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網聯網帝國,成為了利用科學技術創業的代表人物。

科技是不斷進步的,機會是依然存在的。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時候,作為社會財富階層的商人更要緊隨時代的發展。適當調整自己的策略,在這個多變的時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空間。亞洲風暴過後,李嘉誠對2000年的香港經濟抱有樂觀看法。李嘉誠說,香港人過去習慣了在泡沫經濟中生活,1997年以來的經濟表現,應該是對年輕人敲了一個警鍾:在這個年代絕對不能退步,轉速不夠快就可能被拋離,他勸告大學生要不停跟著時代走。他同時指出,近年高科技旋風席卷全球,不少香港上市公司都趕搭科技列車。

科技發展的步伐是不可逆轉的,作為一個商人,可以不去引領潮流,但至少要緊隨著潮流。一個眼光敏銳的商人,永遠要站在時代的前沿。科技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力。重視科技的實際運用,以技術和研發為核心,才能使產品更加貼近顧客,才不會被激烈的競爭所淘汰,微軟、英特爾都是傑出的代表。

商人是科技進步的重要助推器,科技進步也是商人賺取利潤的重要屏障。隻有那些時刻將自己的個人命運與時代命運綁在一起的人才是真正有眼界的商人。

方略29 不學習就不會成功,不總結就難免失敗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裏,如果你有資金,但是缺乏知識,沒有最新的訊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拚搏,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就能夠有回報,並且很可能達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