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未曾吃過苦中苦,哪能成為人上人(3 / 3)

——李嘉誠

有首歌唱得好,麻煩和苦難是我們的朋友。這句話不假,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想要獲得成功就一定要經曆無數的失敗。那些成功的商人之所以具有堅毅的品質,全都是苦難的經曆造就的。

我們都知道李嘉誠是大企業家,是一個成功者。他的成功都是他一步步地打拚過來的,無數的磨難讓李嘉誠擁有了堅毅的品質,這讓他在麵對困難時總是勇往直前,毫不退縮。

1940年冬天,李嘉誠的家鄉潮州遭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帶著一家人經曆了重重磨難,最後步行到了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莊靜庵的家裏。

李嘉誠的父親為了養活一家人,每天早出晚歸的出門謀生,過度的疲勞讓李雲經身體一天一天地垮了下去,不久就臥病在床,危在旦夕。

李雲經生命垂危之際,他把兒子叫到了床前,溫柔地撫摸著兒子,他對李嘉誠說道:“孩子,不管你遇到什麼事情,麵對多大的困難,永遠不要忘了人一定要有骨氣,隻有有骨氣的人才會有一番作為,才會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當你失意的時候千萬不能輕言放棄,當你輝煌的時候更不能得意忘形。”

父親的話深深地打動了李嘉誠年幼的心靈,他的內心變得更加堅定,人也變得越來越堅強,因為他知道以後這個家就需要自己擔負起來了。父親去世後,李嘉誠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學業,為了生計而四處求工,過早地擔負起了家裏的一切,李嘉誠沒有任何抱怨,他的內心更加的堅毅。

麵對人生的轉折,麵對惡劣的環境,麵對生活上的種種不順利,李嘉誠漸漸成熟了。他不想尋求他人的蔭庇和恩惠,他隻想依靠自己的雙手去贏得未來,去自立自強。

當時,李嘉誠的母親想讓他進他舅舅的公司工作,但是李嘉誠是一個要強的人,想到父親臨終的話,他毅然放棄了這個機會。

他開始自己去找工作,由於沒有學曆也沒有什麼特長,幾天來遭受的種種挫折,不是吃閉門羹就是遭到別人的譏笑。然而這些苦難並沒有使他退縮,父親的話鏗鏘有力地響蕩在李嘉誠的耳邊。於是李嘉誠產生了一個頑強的信念:我一定要找到工作!

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有心人,不久後,李嘉誠終於在西營盤的“春茗”茶樓找到一份工作,這個工作非常艱苦,十分考驗人的毅力,但是李嘉誠從來都沒有過一句抱怨,相反在工作中他不但善於觀察,還鍛煉了自己的意誌力。後來他又在一家五金製造廠以及塑膠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推銷員同樣也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需要每天在外不停奔波勞碌,年輕的李嘉誠時刻謹記著父親的教誨,每天都在咬牙堅持著。他每天都精力充沛,不但不感到疲倦,反而在一次次的推銷中刻苦鑽研,思考,使得自己的業績不斷提高,而當時李嘉誠隻有17歲。也正是從這樣一個工作開始,李嘉誠自強自立,逐漸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李嘉誠的童年是不幸的,是艱苦的,然而,生活的種種不順利鑄就了他堅強不屈的性格,正如李嘉誠所說的:“從石縫裏長出來的小樹,則更富有生命力。”他把自己比喻成從石縫裏出來的小樹,充分表現出了李嘉誠麵對逆境的樂觀心態和堅毅的品質,而正是這堅毅的品質讓其在日後的經商道路上越走越遠。

一位著名哲學家曾經這樣說過:“逆境是鍛造天才最好的熔爐。”這句話非常有道理,那些取得輝煌成就的人無不是經曆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才獲得成功的,而他們堅毅的品質都是在逆境中磨煉出來的。

在每一個成功者的經曆中,都會麵臨著艱難困苦和事業挫折,逆境和失敗是必不可缺少的兩門必修課。對於李嘉誠來說,艱難和困苦是他一生的財富,他正是從苦難中一步步走出來而逐漸走向成功的。

永遠不要輕視自己手中的工作,更不要去抱怨生命的不公平。那些成功的人同樣是從小人物做起的。困難並不是那麼可怕的,可怕的是沒有戰勝困難的決心,沒有堅強的毅力。那些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人無一不是在逆境中自我磨礪,愈挫愈勇,直至戰勝逆境。所以,我們應感謝生活對我們的磨煉,因為它會造就一個人堅毅的品質,這是一筆最豐厚的財富。

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苦難的經曆是一個成大事者必須經曆的,不要總是感歎那些成功者的堅毅品質,抱怨自己的定力差,恒心小。殊不知那些大人物的堅毅品質也是經過無數次的挫折後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因此,想要擁有一顆堅毅的心,就要勇敢麵對生命中的各種挫折,當你擊敗了各種困難後,你就會看到成功的彩虹了。

商場是殘酷無情的,困難到處都會存在,想要戰勝它還是躲避它就在你的一念之間,而成功與失敗同樣也在這一念之間。選擇逃避,你就選擇了放棄。而如果你可以勇敢麵對困難和挫折,並決心戰勝它們,你就會通向成功,你也就擁有了堅毅的品質。

方略38 成功並非永恒,要隨時做好吃苦的準備

我凡事必有充分的準備然後才去做。一向以來,我做生意處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說天氣很好,但我常常問我自己,如5分鍾後宣布有台風,我會怎樣,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這種心理準備。

——李嘉誠

花無百日紅,一個人的成功也隻是暫時的。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一直是我國的傳統。永恒的成功隻是存在於書本中,時時刻刻有危機感才是現在這個社會的製勝之道。商場中幾乎沒有所謂永恒的事情,一個人,昨天可能還是百萬富翁,今天就可能一貧如洗了。所以,做生意一定要有長期吃苦的準備。生意是從吃苦中得來的,成功了也並不意味著再也不用吃苦了。

一些商人,在曆經艱難困苦之後,終於到了所謂成功的階段,於是懈怠了,於是開始享樂了,最終的結果隻能是生意失敗,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此時的他已經喪失了去吃苦的能力。

很多人都聽說過溫水煮青蛙的實驗。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把一隻活蹦亂跳的青蛙扔進一個沸騰的大水鍋裏,這隻青蛙剛剛觸碰到熱水就迅速地跳了出去。

接下來,康奈爾大學的實驗人員準備了一鍋涼水,然後把這隻青蛙扔了進去,這次青蛙在裏麵自由自在地遊動著,實驗人員開始用小火慢慢加熱。

這隻青蛙開始還在鍋裏自由遊動著,非常歡實。隨著水溫的不斷增加,這隻青蛙不但沒有感覺不適,反而還是遊來遊去的。當溫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時,青蛀開始變得越來越虛弱,但是絲毫沒有想要跳出去的意思,慢慢地青蛙無法動彈了,最後被活活煮死在水鍋裏。

這個事例一直被引用在企業的危機管理中。對於商場中的人而言,瞬息萬變的時代中沒有什麼是永恒的。所有的成功隻不過是暫時的繁華。要想得到長久的成功,要時刻告誡自己:困難永遠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到來,要時刻做好吃苦的準備。

危機就像海嘯,你永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到來。成功和失敗往往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人成功的次數越多,那他麵臨失敗的概率也就越大,一個人成功達到的高度越高,那他一旦摔倒所麵臨的損失也就越大。

京東商城的創始人劉強東,最開始在中關村做光磁產品的代理,憑借著快速出貨的能力,到了2001年的時候,劉強東的公司銷售額到了6000多萬,他自己賺了1000多萬。劉強東開始了自己門店的建設,到了2004年前後,他已經擁有了12家的門店。

事情在2004年發生了轉折,“非典”的來臨讓劉強東有些不知所措。每天一睜眼,12家店麵,光租金、員工工資和庫存,就要賠掉幾十萬。為此,劉強東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重壓之下,他開始泡論壇,發帖子。發的內容就是說自己是什麼公司,賣的是什麼產品,如果想購買,請彙款到××賬號。這並不起作用,自己發出的帖子根本沒人理會,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把他當成了騙子。

在非典快要結束的時候,劉強東在國內當時最大的論壇裏做成了第一筆生意。從此之後,劉強東認準了電子商務,也成就了現在的京東商城。

可以說沒有非典的發生,也許就沒有現在的京東商城。但當時在中關村有那麼多的商家,為什麼單單成就了京東呢?原因很簡單,在成功中不自傲,時刻做好吃苦的準備,在困境中努力尋找一切可能的商機,這才是一個商人應該有的氣度。

縱觀李嘉誠的一生,是不斷變換和嚐試的一生,原因就在於李嘉誠時刻意識到自身危機的存在。

他是從塑料花生產起步的。當時,正當香港塑膠花行業蒸蒸日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出口基地時,李嘉誠卻看到這個行業的前途有限。於是他做出了經營領域戰略轉移的重大決策,轉向房地產業,大力拓展房地產市場。

20世紀90年代,當香港房地產業處於巔峰時,李嘉誠又看到了這個行業的隱憂。並且指出未來的主要贏利將來自電訊業務。同年,他不斷出售手中的物業,把資金投向電訊、基建和服務等領域。這次戰略轉移,不僅使兩大集團避過了亞洲金融風暴中樓價大跌的沉重打擊,而且從新興業務中獲得了巨額收益。

李嘉誠認為,經商之道首要的一點是“居安思危”,要不斷學習,洞悉社會動態,從而抓住商機。而且,沒有一樣事情會無止境地好,同樣道理,沒有一個行業會一直好下去。

有人懼怕失敗,懼怕失敗,這很好理解,畢竟誰也不希望生活得那麼辛苦。但事實上,一旦選擇了經商這條道路,失敗和吃苦是伴隨著而來的。

期待永遠的成功是不現實的,商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驕兵必敗是戰場上的規律,更是商場上的必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