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下一代——最值得投資的目標(1 / 3)

第十一章下一代——最值得投資的目標

——李嘉誠的“傳”字訣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盡頭的,而一個創業者最不願看到的就是守業者將自己辛辛苦苦打拚下來的產業揮霍殆盡。下一代,永遠是一個成功商人必須考慮的問題。財富和事業有了合格的傳承人,這也許是一個商人最驕傲的事情。

方略74 創業固然艱難,守業更加不易

創業艱難,守業不易。每時每刻都要麵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和挑戰,如果不能當一個出色的滅火隊長,恐怕生意長久不了。

——李嘉誠

俗語說:“創業難,守業更難。”任何一份偉業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創業需要前輩前赴後繼,嘔心瀝血的打拚,守業需要後輩開拓創新,繼往開來的努力。千秋偉業的成就靠的是前輩與後生思維碰撞的火花,智慧成果的積澱。創業固然艱難,守業更加不易。創業靠的是勇氣,守業靠的是智慧。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在商人身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成功的商人必然是勇者和智者的完美融合,既要有創業的魄力,更要有守業的毅力。

李嘉誠的創業史可謂曆經曲折。從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到創辦自己的“長江塑膠廠”,從介入地產市場到“長江實業”上市,從收購英資商行到購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數權益,李嘉誠一步步慢慢完成了從一個窮孩子到華人首富的華麗轉身。李嘉誠的創業史可謂為人稱道,但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不隻是會創業,還要能守業。聰明的李嘉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創業難,守業更加不易”這一深刻道理。

在香港,富不過三代的看法很流行:第一代人創業,第二代人守業,第三代人揮霍。民間也流傳著“富不過三代”的警語,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富貴之家,三代其衰”。不過,李嘉誠否定了這個說法。有一次,李嘉誠與香港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座談領袖之道時說:“我昨天剛與一歐洲著名家族成員吃午飯。他們已經有五代的成功曆史,十分有修養、有禮貌。中國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但今天的教育、組織不同,令事業可以繼續。相信這句話日後將會修正。正如這個歐洲家族今天的事業比過去任何一代都好。”其實,一直以來,李嘉誠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李嘉誠對自己的兩個兒子李澤钜、李澤楷從小就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堅信自己的兩個兒子能夠繼承家族的生意。“‘澤’這個字是我們家族的輩序,我替他們取名時,希望他們能做到钜大,足作楷模。”李嘉誠堅信,教孩子學會做人、學會與人相處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內容。

在兩個兒子還很小的時候,李嘉誠就常常帶他們去看外麵社會的艱辛,帶他們坐電車,在路邊報攤看小女孩一邊讀報紙一邊溫習功課的那種苦學態度。李嘉誠的家庭教育與其子的成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李澤钜、李澤楷八九歲時,即被安排在公司董事會上,靜坐一旁,作為學校之外的另一項重要課程。兩兄弟念中學時,李嘉誠就帶他們到公司開會。那時起,童年無憂的李家兄弟,就算想扭作一團嬉戲玩樂,在嚴肅的會議室內,在嚴父和嚴師跟前,也隻好乖乖地正襟危坐。李嘉誠說道:“帶他們到公司開會,不是教他們做生意,而是讓他們知道,做生意不是簡單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開很多會議,才能成事。”

幼年的李澤钜曾在李嘉誠的耳提麵命下,親眼目睹父親“全憑一張嘴搞定”一單單大生意,而不用簽一個字的合同。李嘉誠並不計較孩子聽懂了什麼,重要的是商業氛圍的熏陶。讓李嘉誠高興的是,自己的兩個兒子已經完全成為老練的商人了。

李嘉誠的兩個兒子,在商界依靠自己的力量依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這其中李嘉誠的教育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使李氏兄弟能夠把從父親手中接下來的事業做得更大更好。李嘉誠不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成功的父親,他深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他教會了兩個兒子生存之道,同時,也為自己的事業培養出了合格的接班人,一舉兩得的行事策略,李嘉誠的精明可略見一斑。

李嘉誠深知,自己總有老去的一天,打拚下來的江山不能白白荒廢,對於守業,李嘉誠自然知道其中的艱辛,更知道自己的經驗是不會通過遺傳讓守業者掌握的,所以李嘉誠聰明地為基業培養合格的守業者。目光放得長遠,這也是李嘉誠之所以為李嘉誠。

當然,縱觀曆史,也不乏先輩揮汗如雨打拚創業,而後代輕而易舉將江山拱手讓人的例子。

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劉備,戎馬一生,終於建立了西蜀國,雖然沒有完成統一大業,卻也是黃袍加身,成為一方的霸主了。創業艱難百戰多,守業更難。英雄的悲哀往往是他的一世霸業,在死後沒有能發展下去,或沒有守業的後人。

我們不得不承認劉備長於任賢,但卻短於教子。劉備之子阿鬥,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蜀國皇帝。劉禪初為皇帝時,對諸葛亮充分信任,軍國大事全權委任於諸葛亮,但後期越發聽信讒言,幹涉諸葛亮的軍政方針,使得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無功而返。諸葛亮、蔣琬等賢臣相繼去世後,劉禪自身無力把持國政,宦官黃皓開始專權,迫使薑維外出屯田避亂,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也有了後人對劉阿鬥“樂不思蜀”的嘲諷。劉備托孤諸葛,諸葛一死,蜀亡於晉。這一結局是必然的。劉備隻注重了創業,忽略了對兒子劉禪的培養,以致千秋偉業,功虧一簣。

一代梟雄曹操也麵臨後繼乏人的尷尬境地,孫權大敗曹軍卻贏得曹操尊重,令曹操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宋辛棄疾有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在先驅者眼中,守業比創業難。正如歌詞裏所唱“萬裏江山千鈞膽,守業更比創業難”。創業可以靠勇氣靠膽量,而守業更需智慧和魄力。

政道上如此,商道上更是如此,成功的企業家無一不是既能創業又能守業的高手。

冷靜下來思考,以年齡計,香港家族企業的財富確實“老”了。商場上許多成功的父輩一般屬於40後、50後、60後,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積累了不錯的家底,但是,他們終有老去的一天。更為要命的是,“二代富豪”雖然多經提攜,但是否堪當大任,懷疑之聲不絕於耳。父輩們眼看著家底慢慢殷實,自己的子女卻墮落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安逸生活使他們不知道珍惜擁有的一切,“創業維艱,奮鬥以成”的美德似乎正在從他們身上消亡。李嘉誠深知“守業之艱”,讓兒子從基層職員做起,經受磨煉,一步步傳承自己的事業。

李嘉誠一直認為,每一次成功的商業交易之後總會伴有重大危機的到來。所以,他從不躺在過去的成績上自我陶醉。與他相比,有些企業家最大的缺點就是在經營過程中因為過往成就而沾沾自喜,自我陶醉,最終衝昏了頭腦,倒在了危機四伏的商場中。隻會創業,不能守業。創業是一種才能,守業是一種素質。但這種素質不是天生就有的,李嘉誠就是在自己的創業並守業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這種素質和經驗。

接好父輩留下的財富,把家族企業順利地發展下去,這才是一個守業者應該去做的事情。沒有經曆創業艱難的“富二代”再不會守業的話,隻能驕奢揮霍。長此下去,受害的不止是孩子自己,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會滯後。要知道,家長為孩子創造的良好的物質條件並不是永久性的,隻有學來的真本事才能使孩子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否則,坐吃山空,隻會利用累積下來的財富,而不去想創造新的財富,隻能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要知創業難,守業更非易事。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商業社會,家長們應該向商人李嘉誠學習,給孩子自信,給孩子戰勝困難的勇氣。不經風雨,難得見彩虹,不受磨煉,難以成棟梁。

創業容易守業難,想要守住一番基業,就要讓孩子懂得守業的不易。成功來之不易,讓孩子明白這一道理,他才會守住事業。

方略75 要“儉二代”,不要“奢二代”

以“賤”為本,才能維持長久的富貴;以“下”為基礎,才能長久高高在上。家業興旺的前提是,要保持勤儉、低調的作風。

——李嘉誠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老祖宗給我們的教誨,我們銘記在心。“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現代社會主義榮辱觀更是教導我們發揚傳統美德,戒奢從簡。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是一切美德之源。

清末中興之臣曾國藩曾經說過:“勤儉自持,可以處樂,可以儉約”,“無論是大家還是小家,士農工商,勤儉節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當今社會,“二代”們越來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許多有權或有錢抑或有名的“二代”過著奢華浪費的生活。有多少富豪奢靡浪費致使萬貫家產揮霍一空,又有多少商人能真正做到勤儉自持呢。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在商業領域這一道理更是體現得極為明顯,華人首富李嘉誠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大家學習。

李嘉誠是個節儉的人,雖然他是港島首富,卻生性節儉,他凡事親力親為,從不誇耀自己的財富,言行低調,李嘉誠對自己的衣著從來都不怎麼講究,平日所穿的都不是什麼名牌衣服,皮鞋壞了,他覺得扔掉太可惜了,補一補後照樣穿,一件公文包用了二十多年,破損了仍不忍丟棄,而一套西裝穿個十年八年對他來說更是平常事。甚至能代表富豪身份的名貴手表,他都一概不愛,平日隻戴電子手表。

李嘉誠的戒奢就簡為兒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李嘉誠對兩個兒子的培養教育抓得很早,他深知優越的家庭條件並非全是好事。他在給予兒子良好教育的同時,又不忘對其進行磨煉,培養他們的自立能力,培養其節儉的美德。他要求兒子生活上克勤克儉,不求奢華。孩子上下學都是擠公交車。

李嘉誠對孩子的零花錢有著非常嚴格的控製,李嘉誠每次給孩子零花錢時,都是先按10%的比例扣下一部分,名為所得稅,他鼓勵孩子勤工儉學自己掙零花錢。當孩子在外地讀書時,李嘉誠給他們開了兩個銀行賬戶,其中一個賬戶上的錢他們絕對不能動用,這些是準備給他們完成博士課程的費用。如果要使用另一個賬戶的金錢,他們必須寫信給李嘉誠報告,他會在24小時內回複。後來因為他們功課太多,才接受他們要求改用電話說明。

這樣也培養了孩子良好的自立能力,培養了孩子節儉的品質,知道財富來之不易,會加倍珍惜,學會一絲不苟、當家理財的身手,李嘉誠“窮養”孩子的做法很值得提倡。

誠然,李嘉誠的財富並不是單靠節儉就能積攢起來的,更多的是靠辛勤工作、誠實經商賺來的,但我們仍然不能排除節儉在財富積累上的重要作用。李嘉誠的這種教育子女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李澤楷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李嘉誠給兒子寄去足夠生活無憂的生活費,但因李澤楷自幼受父親“自立創業”思想的熏陶,加之美國青年獨立思潮的影響,他總希望可以自己賺錢,自食其力。為了能夠獨立生活,李澤楷瞞著父母,放學後跑到附近的麥當勞餐廳當兼職,做一個最底層的收款員。

他曾在麥當勞賣過漢堡,在高爾夫球場做過球童。“由於要背負高爾夫球棒,以致弄傷了肩胛骨,直至現在,傷患還會時常發作。”為了省錢,他還經常自己下廚,炒雞蛋就是那時學會的。雖然生活很難,但他仍堅持下來。李澤楷曾經形容初到美國的那段日子“好像在地獄一樣”。李嘉誠去看兒子,發現澤楷假日在網球場拾球賺錢。李嘉誠回港後對夫人莊月明高興地說道:“澤楷學會了勤工儉學,將來準有出息。”

許多富豪們十分注重子女的理財教育,由於這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後代將會繼承龐大資產,麵對巨額的財富,他們需求有過人的財商和聰慧,除此之外,還要能勤儉持家,能守得住家業,因此許多富豪們都有教育孩子的獨家秘訣。不過不管怎樣,成功的“富二代”們無一不是從小就被灌輸節儉理念的。這不僅是處世之道,更是經商之道。

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10億元財富的美國富豪,盡管富甲天下,但他們從不在金錢上放任孩子。洛克菲勒家族認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質的誘惑。所以他們對後代的要求比尋常人家反而更加嚴格。

按一般人想法,他的子女應該是過著“人上人”的生活。但恰恰相反,在洛克菲勒的家中,沒有什麼娛樂設施,沒有網球場,沒有棒球場,孩子們的穿著同雇工們一樣是普通服裝,玩具也是洛克菲勒自己動手做的。孩子們的零用錢按年齡段發放,10歲之前每周三毛錢,10歲之後每周一元錢,12歲以上每周兩元錢,每周發放一次,並且規定所用零花錢的支出都要做詳細記錄,如果是不正當開支,在下一次發放時要予以適當扣除。

除此之外,他還鼓勵孩子們參加勞動(如搞衛生、擦皮鞋等),以此來獲得額外的補貼。這種做法在一般人看來極為苛刻甚至無法理解,但洛克菲勒正是通過這種辦法,使孩子從小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學會精打細算、當家理財的本領。他們的後人成年後都成了企業經營的能手。正是有了這種良好的家傳作風,才使洛克菲勒家族一百多年來長盛不衰。

設想,假如洛克菲勒對孩子放任自流,任其揮霍,那麼他一手打下來的江山很可能難被保住,甚至可能被揮霍一空。

古時,商紂王用象牙筷子、玉製杯碗,修造酒池肉林,狂飲作樂。隨著他的暴虐昏庸、揮霍無度,商王朝很快滅亡了。現如今,多少人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競豪誇富、驕奢淫逸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墮落於萬劫不複之境地。“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古訓再一次得到驗證。

這個道理在商場上同樣說得通,艱苦奮鬥要從小孩抓起。有些為人父母者因為生活富裕,忘記了前輩或自己艱苦創業的過程,亂揮霍財富。不僅自己這一代容易奢極敗落,而且對下一代也造成不良影響。目前“四二一”家庭模式漸漸多起來,小孩子除了父輩疼愛,還有祖輩寵愛,從小沒有艱苦樸素的理念,而且還容易養成自私、霸道的壞習慣。由此成長起來的“奢二代”很是令人擔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