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下一代——最值得投資的目標(3 / 3)

李澤楷在年僅13歲的時候,就被送到美國讀書。在這離家萬裏的陌生地方,沒有知心朋友,沒有隨叫隨到的傭人,也沒有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一切都要依靠自己去打理。李澤楷後來把他在美國留學的日子稱為“人生最孤獨的日子”,但是,這也是他通向成功的起點。李嘉誠很是有自己的一套教子之道。一方麵他教育孩子做人做事的學問,把他們送到國外最好的學校讀書,還讓他們到公司得到鍛煉。另一方麵,李嘉誠沒有捆綁住孩子手腳的想法,甚至支持孩子自立門戶。他豁達地說:“年輕人到底有自己理想,和黃管理層有足夠人手,我不會強迫他做。”對於兒子李澤楷單飛,李嘉誠也是十分支持的。

李嘉誠對子女的良苦用心,是很清楚的,他的目的就是磨煉他們,讓他們成才。李嘉誠說,作為父母,讓孩子們在十五六歲時就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當然有些於心不忍,但是為了他們的將來,就要忍心。不管你擁有多少家財,對於孩子,應該從小培養他們獨立自強的能力,特別不能讓他們養成嬌生慣養、任意揮霍的生活習慣。

李嘉誠曾經說:“如果子孫是優秀的,他們必定有誌氣,會選擇獨立自強的道路,不依賴父母,憑借個人的實力去獨闖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孫沒有出息,不長誌氣,不求上進,一味追求物質生活的奢華享樂,好逸惡勞,動輒搬出家父是某某,那麼留給他們的萬貫家財隻會助長他們貪圖享受、驕奢淫逸的惡習,他們將一無所成,成為名副其實的紈絝子弟,甚至還會變成危害社會的蛀蟲”。

讓我們看看李澤钜的成長經曆:1962年,生於香港。70年代中期被送往加拿大就讀中學。其後,入美國斯坦福大學學習,先後獲土木工程學士、結構工程碩士、建築管理碩士三項學位。1987年,學成回港,入長實集團總部工作。1988年,征得其父李嘉誠的同意和支持,開始策劃萬博豪園工程。同年,被任命為太平洋協和發展公司董事,專門負責此項工程,其後大獲成功。1993年,升任長實集團副董事、總經理。1999年1月1日,升任長實集團董事、總經理。

在許多人看來,子承父業、子繼父位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是,李嘉誠在確定兒子李澤钜的繼承人地位之後,並沒有簡單地予以宣布,而是讓李澤钜放手一搏,以自己的業績來確定其在企業領導中的地位,讓他們憑借自己的實力在商場博弈,這的確是一種家族財富傳承的大智慧。

李嘉誠放飛孩子,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開闊孩子的視野,見多識廣,遇事方能從容不迫,才有麵對困難時非凡的勇氣以及戰勝困難的決心。

相信每個孩子都想做一隻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雄鷹,而不願做一隻在金絲籠中被人飼養的鸚鵡。就像歌裏所唱的那樣:“我知道我要的那種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狂風一樣舞蹈掙脫懷抱,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翅膀卷起風暴心生呼嘯,飛得更高”。

每個孩子都向往那種廣遠與深邃,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飛得更高更遠。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從籠中放飛,讓他們去經曆風雨,讓他們去打造雄健的雙翅。經風雨曆練的心靈才更堅強,才有麵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才能臨陣不亂,方能成就大業。

沒有一個成功的商人是從小被養在溫室裏的花朵。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商業社會,溫室裏的花朵必然慘遭淘汰。真正崛起的,會是那些被放飛的孩子。像李嘉誠一樣,放飛孩子,切莫帶著狹隘的思想溺愛孩子,要知道,放飛孩子是為了他們的未來。

孩子是需要鍛煉的,隻有經曆了一些磨煉,才會讓孩子變得堅強,才能更好地麵對這個世界。父母不會永遠陪在孩子身邊,為了他們的未來,還是放飛他們吧。

方略79 讓孩子憑自己的本事去闖一闖

如果子孫是優秀的,他們必定有誌氣,選擇獨立自強的道路,不依賴父母,自己憑借個人的實力去獨闖天下。

——李嘉誠

現在的“小皇帝”,“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似乎已經忘卻了“闖蕩”的含義,家長呢,更是對孩子嗬護有加,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不願放手讓孩子憑自己的本事去闖一闖。這樣的愛,是狹隘又自私的,不利於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孩子走向社會後,依賴心理會很重,事業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在弱肉強食的商海中必然處於不利地位。說得過分一點,在“六親不認”的商業領域,一個沒有自立能力的孩子是沒有未來的。試想,一個人尚不能自立,又何談立業?先立己,再立業,才是成功之道。

關於這一點,我們應該看看李嘉誠是怎麼做的。首先,李嘉誠注重培養孩子的誌向。李嘉誠認為,如果子孫是優秀的,他們必定有誌氣,選擇用自己的實力去獨闖天下。他說,孩子一定要選擇獨立自強的道路,自己憑借個人的實力去獨闖天下;如果不求上進,一味追求物質生活的奢華享樂,好逸惡勞,驕奢淫逸,隻能成為一無是處的紈絝子弟,根本不能繼承家族事業。

當年李澤钜和李澤楷都以優異的成績從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然而當他們想進入父親的公司施展才華時,父親卻對兒子們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兄弟倆愣住了,說:“爸爸,別開玩笑了,您有那麼多公司,就不能安排我們工作?”李嘉誠斬釘截鐵地說:“別說我隻有兩個兒子,就是有二十個兒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希望你們先去打自己的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有資格到我公司來任職。”

兄弟倆再次離開了香港,來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一切從零做起。磕磕絆絆之後,終於有所成就,李澤钜成功經營了一家地產開發公司,李澤楷則成了多倫多投資銀行最年輕的合夥人。在他們創業過程中,李嘉誠冷酷得不近人情,什麼都不管不問,任憑哥兒倆在商海裏掙紮拚搏。在李嘉誠的培養下,兩個兒子在獨立處理加拿大世界博覽會舊址的龐大發展規劃,以及策劃收購美國哥頓公司“垃圾債券”等一係列大動作中,都表現出驚人的膽識和靈敏的商業頭腦,李嘉誠曾自豪地說:“即使我不在,憑著他們個人的才幹和膽識,都足以各自獨立生活,並且養家糊口,撐起家業。”

李嘉誠對孩子的要求“從下層鍛煉做起”,“要看他們自己的才幹和實績”,而不能“自視特殊,子憑父貴”,激勵李氏兄弟勇敢闖蕩,為其以後繼承龐大家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許多人看來,子承父業、子繼父位是順理成章的事。李嘉誠的“冷酷無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強之路,陶冶了他們勇敢堅毅、不屈不撓的人格和品性。隻有讓孩子多闖蕩,多見世麵,他們才會懂得任何事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成功的,成功需要付出艱辛和汗水,他們也才能加倍珍惜父親櫛風沐雨打下來的江山。

對於李嘉誠來講,他時刻都尊重著孩子們的選擇,給他們成長的機會。

為了讓李澤楷得到更大的發展,李嘉誠非常支持自己小兒子獨立創業。他沒有直接告訴小兒子應該怎樣做,而是讓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自己做決定,隻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一點點暗示。李澤楷也同樣在父親的鼓勵下得到充分的鍛煉,短短幾年就成為香港的新“超人”。

一次,李嘉誠接受了《亞洲周刊》的獨家專訪,在這次專訪中,李嘉誠談到,對於李澤楷的創業,李嘉誠有充分的理由放心,他說:澤楷和世界很多在新科技領域極有成就的公司和人物來往密切,過去幾年,花了大量時間和不少投資及心血在高科技事業上,以他的工作表現和經驗,可以在很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找到發展空間。即使麵對像數碼港這樣的壓力,麵對未來的挑戰,他還是要立根於香港,這是成熟和熱愛香港的表現。他說:“我對澤钜跟著我的步子,以及澤楷發展高科技的投入和將來的工作,都有充分的理由放心。”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作為家長,你要教孩子走路,但應讓孩子自己去走;作為子女,你要學走路,且不依賴父母的力量獨立行走。曹格的一首《爺爺》唱出了長輩對兒孫的希望:“你說孩子勇敢地去闖,去看世界的模樣。”,家長們,學學李嘉誠的魄力,放手,讓孩子勇敢去闖,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自己闖出來的事業才精彩,自己闖蕩出來的天空才美麗,自己創造的財富才真實。

父母如果想要孩子真正的成長,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闖蕩,栽種在溫室裏花草永遠不會有野外的花草堅強。想要孩子更有能力,就要學會放手。

方略80 事業未必非要傳給親人

我老是在說一句話,親人並不一定就是親信。一個人你要跟他相處。日子久了,你覺得他的思路跟你一樣,那你就應該可以信任他;你交給他的每一項重要工作,他都會做,這個人就可以做你的親信。

——李嘉誠

當第一代創業者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回望自己走過艱辛的道路,會有一個重要問題擺在他們的麵前,那就是誰能接下手中的攤子,把事業傳承下去。

1940年的冬天,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帶著一家人來到香港,投奔內弟莊靜安,希望找到謀生的飯碗。

當時,莊靜安從事手表行業,正考慮由單純製造表帶開始代理瑞士手表。本來,業務擴大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李雲經並沒有被安排到企業裏上班,隻在生活上得到了必要的幫助。

這件事給李雲經一家巨大打擊,使李嘉誠對人情冷暖有了最真切的體驗。許多年後,李嘉誠回憶起這段經曆,卻十分理解當年舅父莊靜安的做法:“我旗下的企業有20多萬員工,別說安排一個親戚,就是安排成百上千人也不成問題。但是,讓熟人、親戚在企業裏工作,卻要慎之又慎。”

在許多人眼中,“父業子承”乃天經地義,就連古代都有著傳承多年的世襲製。利用改革開放契機獲得成功的首批中國民營企業創業者,大都年近暮年,他們辛苦創建的基業由誰來繼續經營?民營企業經營權傳遞問題已到緊要關頭。中國90%以上的企業缺乏明確的經營權傳遞計劃和科學的接班人培養機製,沒有形成人才梯隊,導致需要有人接班經營時“青黃不接”。當然,多數人認為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一定要留給親人。然而,李嘉誠卻打破了這一傳統觀念,在李嘉誠看來,事業未必非要傳給親人。

對於任何一家家族企業而言,不可避免會由家族成員擔任要職。問題在於,許多人容易輕信家人,甚至縱容他們突破公司規章製度,隨意對經營中的各個環節指手畫腳,這就有麻煩了。

其實,無論自己人,還是外人,用誰不是問題,關鍵在於要有才幹、值得信賴,大家團結一心,能把生意做好。李嘉誠的謹慎,顯示了他在經營管理中理性的一麵。以審慎的態度對待在公司任職的親人、熟人,不難做到。首先要在工作中按規矩辦事,不能因為是自己人就亂了章法。其次,凡事要以生意為重,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著眼長遠,不把感情放到工作中來。

20世紀80年代內地開放後,不少潮州老家的侄輩親友要求來李嘉誠的公司做事,遭到婉拒。現在雖然在長實有李嘉誠的親戚,更有他的老鄉。但他們都沒因這層關係而獲得任何照顧。而且得到李嘉誠重用和擢升的,大部分不是他的老鄉,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外國人。

今天,許多公司都是家族企業的運作模式。在這些組織裏,老板的親戚、朋友往往占據公司關鍵位置。不可否認的是,親屬當中也有很多德才兼備的人,但是那些不自愛的親屬,仗著和老板的親密關係破壞公司的秩序和製度,不好好地辦事,就值得商榷了。對待這樣的親人、熟人,經營者要權衡利弊,妥當安排。

家族企業裏,一些老板覺得親戚是“自己人”,好辦事,會格外恩恤,給予利益而不覺肉痛,放任大權而不加約束。但是,如果對親人、親戚過於重用,這種感情高過公司製度,甚至超過了公司的利益。就會破壞生意,無異於自掘墳墓。

按照習慣,人們選擇親信喜歡在“同鄉”、“同學”、“同宗”、“同門”、“過去老同事”等“同”字輩中進行。一些私營公司則受到家族背景的影響,在親人中培養得力親信。但是,親人未必是親信,李嘉誠說:“如果你任人唯親的話,那麼企業就一定會受到挫敗。在我兩個兒子加入公司前,我的公司內並沒有聘用親屬,我認為,親人並不一定就是親信。”

比如,李嘉誠支持袁天凡,就是從家族外部成員中培養親信的例子。善於發現優秀人才,為我所用,李嘉誠因此締造了龐大的商業帝國,表現出強勁的競爭力。

李嘉誠認為“唯親是用,必損事業”,許多家族式管理習慣采用這種方法,限製了企業發展壯大。為此,他大膽聘用“賢人”,不在乎對方的“外人”身份,努力在企業內部營造融洽的工作環境。

此外,李嘉誠還以自己的言行為公司上下樹立了榜樣,達到了親身教化的目的。從企業的創建曆史來看,李嘉誠的企業無疑是一種典型的家族性企業,然而,作為家族式企業管理者的李嘉誠卻采用了一種非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李嘉誠摒棄家族式管理,而采取將中西方的優點長處糅合在一起的管理機製,努力做到任人唯賢,這是他事業成功的關鍵。

李嘉誠這樣認為: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部分的長處,部分的短處,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打下江山靠膽,守住江山靠腦,傳下萬年基業靠心,商人在傳業時一定要學習李嘉誠的慎重,事業未必非得傳給親人。

事業未必非要傳給親人,在當今飛速發展的商業社會更應如此,誰有才能就用誰,這才是用人之道。摒棄封建思想,為企業的發展著想,不拘泥於自身的小得失,才是管理之道。事業為本,人才為重。事人相宜是事業傳承的重要原則,李嘉誠的明智做法值得商人們效仿。

商人應該懂得任人唯賢,而不是任人唯親。事業未必非要傳給親人,想要企業更好地發展下去,就要懂得取舍,懂得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