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1 / 3)

第十三章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對負擔看開一點,放下一點

負擔如手中的氣球,放開它,氣球便會自由;放下負擔,從容的人麵對生活的諸多變故,心靈才能雲淡風輕。

放下的過程,也是得到的過程。當你緊握雙手,裏麵什麼都沒有。當你鬆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這便是放下的智慧。

緊抓包袱不撒手,將永遠背負沉重

我們的人生,需要舍棄的包袱太多太多,跋涉於生命之旅中,如果我們有限的視野不肯舍棄眼前的美景,那麼失去的將會是前方更迷人的景色。隻有那些善於舍棄、敢於扔掉包袱的人才能欣賞到人生真正的美景,過沒有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實現人生的價值。

生活的真諦在於取舍。選擇是量力而行的果斷和約束,舍棄是顧全大局的遠見和膽識。舍棄是明智者的選擇,而選擇是明智者對放棄的跨越。

舍得,有舍有得,敢舍敢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以舍為得。舍和得,就如因和果,是相關又互動的。佛教讓人“舍得”,就是要讓能“舍得”的人修成正果,進入極樂世界。佛說,舍得就是要“舍迷入悟、舍小獲大、舍妄歸真、舍虛由實”。如果你能把自己心中的偏執、掛礙、煩惱、悲傷和迷妄都舍去,你就能得到輕鬆和快樂,你自然就會得到一個新的境界。世間萬物,凡有所舍,就有所得。

人生就是不斷選擇取舍的過程。選擇成就一番事業,必然要舍棄安逸的享受;選擇清淡的生活,必然要放棄名利的誘惑。學會選擇和放棄,既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抓住自己最需要的,舍棄不必要的負擔,又可以輕鬆掌握人生的主動權,到達成功的彼岸。

一個年輕人覺得生活很壓抑苦悶,便去見一位修行的高僧,尋求解脫之法。高僧給他一個簍子背在身上,指著一條石子路說:“你每走一步路就撿一塊石頭放進去,看看有什麼感覺。”

年輕人說很沉重。高僧告訴他:“這就是為什麼感覺生活越來越沉重的道理。生活中我們不斷地撿東西放在心裏,於是越來越累。”

年輕人問:“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這份沉重嗎?”

高僧問他:“你願意把工作、愛情、家庭、友誼、金錢、地位、名聲中的一樣拿出來扔掉嗎?”那人不說話了。

由此看來,人這一輩子隻有兩個時候最輕鬆,一是出生時,赤條條而來,背著空簍子;一是死亡時,把簍子裏的東西倒得幹幹淨淨,然後赤條條而去。

除此之外就是不斷往簍子裏放東西的過程。心為形役,所以會感覺到累,可是又不願放棄簍子裏的東西。生活總是在取舍中選擇。魚和熊掌,往往是不可兼得的,因而在取與舍之間,總是那麼讓人難以抉擇。抉擇之所以如此艱難,常常是因為我們內心舍不得放棄,搖擺不定。

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會麵臨無數次的選擇,如何選擇也就決定你如何成功。而最好的選擇,需要一種獨特的眼光。沒有在同一情形下勢均力敵的東西,成功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選擇是對放棄的詮釋,放棄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學會選擇和放棄,才能擁有一份成熟,做人也是如此。如果明白這一道理,你就已經作出了最明智的選擇。

人生中,有些事不可不求,但也不可強求。不選擇,人便永遠在十字路口徘徊,最終會一無所得;不放棄,人生之舟難以承受繁多的欲望,給自己帶來痛苦、煩惱,結果仍然是一無所得。學會選擇和放棄,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動權。如果你已經發現選擇與放棄的內在矛盾和衝突,那麼你已經邁出了明智選擇的第一步。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須有所選擇、有所放棄。喜歡釣魚的人可能都知道要想釣到大魚就必須用香甜可口的食物做魚餌,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個聰明的農夫知道老鼠會來偷吃倉庫裏的糧食,所以事先設了一個可以讓老鼠空腹進去的小洞,隻要老鼠吃一點兒糧食就鑽不出來,到時就可以“甕中捉鱉”。

老鼠不知道農夫的計謀,看到有這種便宜可占,便一狠心餓了兩天,順利地鑽入了糧倉,而當它美餐一頓後卻怎麼也爬不出來了,所幸的是農夫對這件事疏忽了,老鼠才在又忍餓兩天後得以鑽出洞,逃之夭夭。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應該得到深刻的啟發,必須學會選擇、懂得放棄,生活才能如魚得水。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裏,隻有懂得放棄的人,才能用一顆樂觀豁達的心去看待那些失去的和得不到的東西;相反,那些緊抓包袱不撒手的人,將永遠背負沉重的負累,焦頭爛額地在人生道路上橫衝直撞,無法順利抵達人生的彼岸。

當然,生活不僅是單純的取與舍,人生也難免有諸多空白和遺憾,成熟的人應該懂得如何取舍。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隻有學會選擇和懂得放棄的人才能自編自導一部屬於自己的精彩大片。

放下包袱,讓心靈輕鬆前行

懂得放棄才能快樂,背著包袱走路會越走越累。所以,盡量放下心靈的包袱,這時你才能體會到快樂與輕鬆的含義。

人生旅途中,時刻都在取與舍中選擇。不過,現在的我們卻總渴望著取、渴望著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麵——放棄。

其實,隻想著得到,卻永遠回避放棄,你將永遠得不到快樂。隻有懂得了放棄的真意,才能理解“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妙諦。懂得了放棄的真意,靜觀萬物,體會與世界一樣博大的境界,我們自然會懂得適時地有所放棄,這正是我們獲得內心平衡、獲得快樂的好方法。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就會越快樂。可是,有一天,我們忽然驚覺,我們的憂鬱、無聊、困惑、無奈,都和我們的要求有關,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我們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了、太執著了,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執迷於某個事物,給心靈加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

一天,小郭和好友一起喝酒。好友鬱鬱寡歡、愁緒萬千,小郭急忙詢問其中原因。原來,這位朋友一夜之間,卸任而退居二線。

見朋友滿腔哀怨,小郭勸他:“解甲歸田,不是壞事。現在你不用應付酒桌,少了傷肝損胃;有了激流勇退,多了讓賢美名,豈不兩全其美?”

看到好友愁眉漸疏,小郭進一步說:“人生一世,做官是一時,做人才是一世。我有一個朋友,他的父親官至高位。其退位當天便回到家中吃飯,看著飯桌上的青菜、蘿卜、豆腐,由衷地說一聲感言‘解脫了’。老人退位後,雖然沒有了昔日的喧囂,卻有了屬於他自己真正喜愛的書法、易經、圓口平底布鞋。近日一見,老人雖已近80高齡,卻端坐在電腦桌前,隻聽鍵盤聲響個不斷。與老人比,你可有如此豁達?”

小郭的話,讓朋友啞然失笑。小郭繼續道:“人生真如草木春秋,何苦要身心疲憊一世呢?太陽永遠都是東升西落,長江後浪推前浪是必然的自然規律。都五十好幾的人了,還有‘用青春賭明天’的本錢嗎?”

過了許久,朋友才重新說話。他一把握住了小郭的手,激動地說:“謝謝你了!要不是你,我現在還在糾結,還是不能學會放棄呢!”臨行前,他又要了一瓶“舍得”酒,並天真地說:“這酒名曰‘舍得’,看來,我是應該好好品品它了!”說完,豪爽的笑聲響了起來。

生活有時就是這麼冷酷,它會逼迫你交出權力、放走機遇,甚至不得不拋下愛情、親情。既然無法回避,那麼我們不妨學著接受。放棄會使你顯得豁達豪爽,放棄會使你冷靜主動,放棄會讓你變得更智慧和更有力量。

什麼應該放棄?放棄失戀帶來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放棄浪費精力的爭吵、放棄沒完沒了的糾紛;放棄對權力的角逐、放棄對金錢的貪欲、放棄對名利的爭奪……一切源於自私的欲望、一切惡意的念頭、一切固執的觀念都應該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