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見異人已經產生興趣,就推心置腹地說:“現在你困在邯鄲,一定會因缺少錢財而影響到你與親屬的交往和結交朋友,而辦這種事,沒錢是絕對行不通的。”異人聽了,感到有些尷尬。呂不韋就接著說:“我雖然不算富裕,但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辦這件事。我準備去鹹陽,說服你的父親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你為嫡子,將來由你繼承王位,你看如何?”
呂不韋的話,如一聲炸雷,讓異人猛然醒悟,他感到自己遇到了大救星!連忙跪地對呂不韋叩頭道:“如果將來真的實現了您的計劃,我當上了秦國國君,那麼秦國一定歸我們兩人共有!”異人的承諾,讓呂不韋瞬間感到自己要贏得無數利潤的設想就要變成實現。
緊接著,呂不韋便開始走第二步棋。呂不韋通過各種關係在鹹陽展開全麵的公關活動,在不惜動用大量金銀的情況下,通過陽泉君和華陽夫人的姐姐說通了華陽夫人立異人為嫡子,而華陽夫人又說通了異人的父親安國君,安國君也答應了這件事,決定立異人為嫡子。但僅僅是意向,但還沒有具體落實。
呂不韋認識到,要真正做成這件事也的確不容易。起碼有兩個關鍵需要把握,第一呂不韋和異人要從邯鄲回到鹹陽,在鹹陽立住腳。第二,異人要做秦王還需要等他爺爺和父親駕崩之後。而在這之前,都存在變數。呂不韋就像在高空走鋼絲一樣,雖充滿了風險,但也蠻有刺激性。
可就在呂不韋說服了趙王準備放行異人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很意外的事,他們的行程受到阻礙。原來秦趙之間發生了“長平之戰”,異人作為人質,趙國自然不會放他。原來因韓秦之爭,引發了韓軍部分將領將上黨等地歸附趙國,激怒了秦國。因秦國的目標本來是要占領上黨,怎能容忍趙國從中插手,坐收漁人之利呢?於是決定進攻趙國。麵對秦國的進攻,趙國隻好迎戰,派老將廉頗率兵駐守長平,阻止秦軍。結果對峙三年,難分勝負。後來秦軍采用換將和離間的方法,將趙國打得慘敗。可就是如此,趙國竟然沒有殺掉異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呂不韋的周旋運作。可是在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蹊蹺事,這成為研究呂不韋、異人、秦始皇乃至秦國曆史的最大謎團。
有一天,呂不韋請異人到家裏吃飯,異人如約而至,席間呂不韋讓自己的趙姬出來作陪。漂亮的趙姬一露麵,異人就驚呆了,簡直是仙女下凡。異人也不問這位美人到底是呂不韋的什麼人,就借著酒勁,要呂不韋把這個美女送給他。呂不韋經過權衡,就把已經懷有身孕的趙姬送給了異人。後來,趙姬生下一子政,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秦昭王五十年秦軍又發兵攻打邯鄲。惹惱了趙王,決定殺掉異人,對秦實行報複。呂不韋心急如焚,如果異人被殺,他的整個計劃就要全部泡湯。於是,呂不韋再次用金錢開道,賄賂監視異人的趙國吏卒,才使異人被放走。後來,逃回秦國的異人,在呂不韋的巧妙運作下,終於被登上王位的安國君立為太子,後來呂不韋又極力討好華陽夫人,將異人改名為子楚。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繼位一年後突然中毒而死,異人繼位,史稱莊襄王。
異人繼位後,果然兌現他當初對呂不韋的承諾,拜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洛陽10萬戶,執掌朝政大權。就這樣,當初“豪賭”的呂不韋,終於贏得了豐厚的回報,成為天下僅次於皇帝的最富有的人。
發家感悟
呂不韋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商人,到威震天下的帝國相國,顯然他發家到了極致。按理說,憑借呂不韋的商業運作能力,最終成為名滿天下的超級富豪也可能不算太難的事。然而,呂不韋卻選擇了一條風險極高的政治運作之路,發誓要幫助落魄的人質異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這在別人看來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卻在呂不韋的精心運作下,變成了鐵一般的現實。
呂不韋,之所以能夠憑借商人的機敏創造出政治神話,成為威風八麵的政治人物,就是因為呂不韋有其較高的政治智慧和運作能力。首先,呂不韋在輕商重仕的封建時代,有躋身仕途的潛在動力,他不再滿足於做一個成功的商人,而是要做一名既富有又風光的上層人物。其次,呂不韋有非同尋常的政治敏感度,他能精準地洞察天下形勢,並能在政治夾縫中發現可以增值的“優良產品”,淬火提煉,並最終將其轉變成“奇貨可居”的寶貝。再其次,呂不韋擁有爐火純青的政治運作能力和公關謀略。有些事情,特別是公關高層,並不是有錢就可以成功的,需要很多錢之外的功夫,比如:遊說能力、理清人脈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功夫。另外,呂不韋的投資勇氣也是值得嘉許的。因為,呂不韋的選擇,顯然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立竿見影的商業運作,需要前瞻性的規劃,有可能因為一個環節出現失誤,而造成血本無歸的風險。特別是投資政治,還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殘忍的血光之災。呂不韋麵對如此之高的風險,卻矢誌不移地堅持下來,就彰顯了其與眾不同的謀略和膽識。
有上述特點,呂不韋發家,而且到達極致,也許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胡雪岩——放牛娃成曠世紅頂商人
胡雪岩是晚清時期的一位傳奇式的坐標人物,說他傳奇,是因為他從一名普通的放牛娃、店鋪小夥計,而逐漸成為天下首富。他靠高超的商業謀略和政治斡旋能力,遊走政商兩界,而且在政商兩界都能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無論是開錢莊、設典當、倒生絲,還是搞金融、販軍火、籌軍餉、借洋款、辦船廠,都能運籌得當,坐收漁利;無論是周旋於官府勢力、江湖漕幫、洋商買辦、三教九流,還是穿梭於詭譎多變的商海,胡雪岩都能左右逢源、上通下達。他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與外國銀行開展金融業務往來的人,也是第一個獲清廷特賜二品頂戴、賞黃馬褂、準紫禁城騎馬殊榮的人。可以說,他不愧為名副其實的紅頂商人。
背景身世
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字雪岩,幼名順官,徽州績溪人,因在杭州經商,因此長期居住在杭州。
胡雪岩的父親胡鹿泉是一個不名於世的鄉野文人,受徽州重商觀念影響,屬意長子胡雪岩能從商發家。
胡雪岩自幼喪父,因家貧而幫人放牛,年齡稍大,經人推薦在杭州城裏一個錢莊裏做學徒。他得到肆主賞識,被提拔為跑街,由此而開始了經商生涯。
發家秘史
錢莊學徒,為找靠山敢冒險
胡雪岩雖然是放牛娃出身,卻因父親的點撥而對商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再加上他有一個相當聰慧的腦袋,於是,在錢莊打工做跑街時,便經常與一幫削尖腦袋捐班升官的人打交道,時間長了,胡雪岩就逐漸熟悉了裏麵的一些玄機,他更是深深地體會到,有一個堅強的後盾,就意味著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少的風險。當捐班鹽大使王有齡出現時,胡雪岩感到機會來臨了。
王有齡的父親是一個候補道台,被分派到浙江,王有齡也隨父到了浙江。到杭州後,王有齡的父親並沒有得到期望中的實權,心情極為抑鬱,再加上舊病侵擾,不到一年就客死他鄉了。王有齡因無力送父魂歸故裏,就隻好客居杭州。不過,令王有齡略感欣慰的是,他的父親在世時,倒也為他捐了一個鹽大使的官銜,但卻從未有過實權。王有齡也想再捐個縣令、道台之類的官銜,但苦於沒有資本。實際上,在胡雪岩與王有齡相識的時候,王有齡已經落魄為一個窮酸的讀書人了,淪落到整日到茶館窮泡的絕望境地。
一次在茶館,胡雪岩與王有齡偶然相遇,二人閑扯數語,便感覺頗為投緣。因茶館內人多,胡雪岩便邀請王有齡到自己家中小酌。王有齡早已饑腸轆轆,在假意推辭一番後欣然前往。這次交談,讓胡雪岩感受到,王有齡是一個胸懷大誌,卻無錢捐得前程的人。在清代,捐官隻是捐一個虛銜,即憑一張吏部所發的憑證,就可獲得某一類官員的資格。但若要補缺,還須到吏部報到,進行打點,然後才能抽簽分發到某一省候補。而王有齡尚未“投供”,更談不上補缺了,因此距離官場的位置還相當遙遠。
胡雪岩掌握了這種情況後,心中不由自主地盤算起來:王有齡隻是暫時落魄,將來必成大器,如果助他進京“投供”,待他日後有了出頭之日,就必定能成為助自己飛黃騰達的靠山。胡雪岩想到這些,立刻來了精神,便決定在王有齡身上賭一把。
胡雪岩當即從衣兜裏掏出布包,一層層打開後,露出一張500兩的銀票。原來這張銀票是老板當初交代胡雪岩去討的一筆爛賬,並無十分把握,即使討不回來,老板也不會怪罪他。因此胡雪岩收回此賬後未及時把銀票交回錢莊,他原本打算用這筆錢做一樁生意,如今瞅準了王有齡,正好可以在他身上進行投資。胡雪岩認定以錢賺錢算不上什麼大本事,而以人賺錢才算是真功夫,倘若投資得當,發跡後就有了靠山。
當王有齡看到這筆錢時,一下子驚呆了,半天回不過神來。當他聽到胡雪岩說這些銀票是要送給他進京“投供”時,他更是難以置信。這麼大一筆錢,沒有人替他作保,難道胡雪岩不怕自己還不起。可是,當他得知胡雪岩是真心實意時,頓時又感動得熱淚滾滾,倒頭便要下拜。胡雪岩見王有齡果然是個重情義的人,便互換帖子,義結金蘭。隨後,胡雪岩又重新安置酒菜,舉杯慶賀王有齡馬到成功,能夠早日衣錦榮歸。兩人如同親兄弟一般,瞬間又親熱了許多。
在王有齡處在人生低穀的時候,胡雪岩冒著丟飯碗的風險,擅自作主,動用東家的大筆銀兩相資助,無疑是豪邁之舉,對王有齡來說,這更是雪中送炭。因而他對胡雪岩的慧眼識英才自然感恩戴德。後來,王有齡果然不負眾望,以糧台升任杭州知府,幾年時間,又升浙江巡撫。胡雪岩先前的人情投資,便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無法計算的回報。
其實,胡雪岩當初之所以敢拿飯碗做賭注,本來就不是盲目投資,以他精準的分析和判斷,王有齡將來一定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後來,果然印證了胡雪岩的判斷。當王有齡發達後,胡雪岩受益很多,也從此走上了從商的坦途,事業風生水起、日漸興旺。
富可敵國,胡雪岩借勢而起如日中天
可當胡雪岩在自己精心培植的大樹蔭庇之下青雲直上的時候,這個大政治靠山王有齡卻因喪失城池而自縊身亡,這無疑是給生意日漸發達的胡雪岩當頭一棒。久經商場曆練的胡雪岩,已經從靠山那獲益很多,麵對如此突然的變故顯然不太適應,經過短暫的失意之後,胡雪岩就把目光投向了杭州藩司蔣益澧。可是不久後胡雪岩就發現,蔣益澧謹慎有餘,遠見不足,根本不是他合作的理想人選。作為商人,他不得不重新尋找更有價值的人物。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將目光投向了閩浙總督左宗棠。
可此時的左宗棠正在為糧草供給而犯愁,因杭州連年征戰,餓殍遍地,土地荒蕪。而自己正帶著數萬人馬同太平軍征戰,這些人的給養無疑成了個令人頭疼的大問題。恰在這時,麾下報告,說浙江大賈胡雪岩求見。左宗棠十分不快,因為他對胡雪岩並不“感冒”,作為傳統官僚,左宗棠大腦中始終有“無商不奸”的思想在作怪,再加上他又風聞胡雪岩在王有齡危困之時,居然假冒去上海買糧之名,侵吞巨款而逃。心想此等無恥的奸商,根本不值得一見,但怎奈礙於蔣益澧的情麵,隻得在冷落了胡雪岩半天之後,才慢慢悠悠地宣胡雪岩進見。
胡雪岩一進去,就察覺到了氣氛的不對,隨即暗自告誡自己務必要小心應對。胡雪岩振作了一下精神,撩起衣襟,跪地向左宗棠說道:“浙江候補道胡雪岩參見大人!”左宗棠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稍後,左宗棠便用眼睛直勾勾地盯住胡雪岩,將胡雪岩上下打量一番。隻見胡雪岩頭戴四品文官翎子,中等身材,神態自若,頗有一副紳士派頭。
端詳半天,左宗棠才麵無表情地說道:“我聞名已久了。”這句話顯然是十足的諷刺。可胡雪岩仍以商人特有的耐性,壓住心頭的浮躁,他把左宗棠視作自己一個挑剔的顧客,而通常來說,挑剔的顧客才是真正的買主。胡雪岩沒有直接謙恭地回答左宗棠,而是再次彎下腰來,大禮參拜左宗棠。因為他知道,麵前的這位左大人素來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人。於是,他便對左宗棠大唱讚歌,恭賀左宗棠收複杭州,功勞蓋世,又向左宗棠道謝,說隻有左大人才讓杭州的老百姓過上了安穩日子。
胡雪岩一邊恭維一邊注視著左宗棠麵部的表情,後來,他見左宗棠臉上流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微笑,胡雪岩便又急忙施禮。這一次,左宗棠雖然依舊坐在椅子上,但先前陰沉的臉已露出微笑,也許是出於禮貌,他便裝著恍然大悟的樣子說:“哦,胡大人,請坐!”
直到此時,胡雪岩的屁股才落到左宗棠右側的椅子上,稍微擺脫了尷尬的境地。胡雪岩坐定之後,左宗棠便直截了當詢問起當年購糧之事,臉上也表現得十分嚴肅。胡雪岩這才如夢方醒,才知道了左宗棠震怒的症結所在,便趕緊從頭到尾講了個清清楚楚,尤其是在講到王有齡以身殉國,而自己又無力相救時,潸然淚下。
左宗棠這才知道自己冤枉了胡雪岩,不禁羞愧,便安慰起胡雪岩來,胡雪岩見左宗棠態度轉變,便急忙摸出兩萬兩藩庫銀票,說這銀票足以折抵當年購糧的餘款,現在把它歸還國家。並請求左帥為王有齡報仇雪恨,再申奏朝廷懲罰見死不救又棄城逃跑的薛煥。這一合乎常理的懇求,自然得到了左宗棠的滿口答應。
兩萬兩銀票對於每月軍費開支十餘萬的左軍來說,雖屬杯水車薪,但畢竟可解燃眉之急。左宗棠讓人收下胡雪岩的銀票後,立即叫人上茶,和胡雪岩閑聊起來。胡雪岩大讚左帥治軍有方,勞苦功高。胡雪岩說話很有分寸,既言辭懇切,又沒有諂媚討好的嫌疑,左宗棠聽得非常開心。胡雪岩見左宗棠已被自己的話打動,便認為如果拉左帥做靠山,日後的生意更會如日中天。於是,胡雪岩話鋒一轉,指責起曾國藩隻顧個人盤算,而不顧國家利益,這一點,也引起了左宗棠的共鳴。
告別時,左宗棠親自將胡雪岩送出,他認為胡雪岩不僅會做生意,而且還對官場非常熟悉,是一個大有作為的能人,難怪杭州留守王有齡對他如此器重。可眼下糧食問題仍像幽靈一樣纏得左宗棠心急如焚,一連幾天都想不出一個好辦法。
胡雪岩告別左宗棠後,就籌劃著如何幫助左宗棠解決糧食問題,以解燃眉之急。他迅速在上海籌集了上萬石大米運回杭州,除了部分救濟城裏的災民,絕大部分都送到了軍營。
這真是雪中送炭,胡雪岩不僅救了杭州,而且還幫助左宗棠渡過了口糧難關。左宗棠高興不已,可內心總覺得過意不去。他便對胡雪岩說:“胡先生此舉,功德無量,有什麼要求,直說無妨,我一定在皇上麵前保奏。”
可胡雪岩卻輕描淡寫地說道:“左帥不必如此,我此舉絕不是為了朝廷褒獎,我是生意人,隻會做事,不會做官。”
“隻會做事,不會做官。”這句看似平淡的話卻說到左宗棠的心坎上了。左宗棠出身世家,以戰功謀略聞名,在與太平軍的浴血奮戰中,更是功績彪炳,所以平素非常討厭那些巧言簧舌、見風使舵的人。可胡雪岩的這句“隻會做事,不會做官”的話,卻使左宗棠感覺遇到了知音,對胡雪岩頓生敬意。
在贏得左宗棠信任後,胡雪岩便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來於寧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他在經辦糧台轉運、接濟軍需物資之餘,還經常與外國人交往,聯合外國軍官,為左宗棠訓練了千餘人、全部用洋槍洋炮裝備的常捷軍。這支軍隊果然十分了得,屢立戰功。
當然,胡雪岩作為商人,始終把利益放在首位。由於左宗棠這棵大樹遮陰,胡雪岩的生意一路躥升,在左宗棠任職期間,胡雪岩管理賑撫局事務。他設立粥廠、善堂、義塾,修複名寺古刹,收殮了數十萬具暴骸;恢複了因戰亂而一度終止的牛車,方便了百姓;向官紳大戶勸捐,以解決戰後財政危機等事務。胡雪岩因此名聲大振,信譽度也大大提高,財源也如長江之水,滾滾而來。清軍攻取浙江後,大小將官也願意將所掠之物全數存在胡雪岩的錢莊中。胡以此為資本,從事貿易活動,在各市鎮設立商號,利潤頗豐,短短幾年,家產已如滾雪球,扶搖直上,成為天下首富。
發家感悟
胡雪岩之所以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裏,就能迅速發跡,成為當時富可敵國的巨商富賈,並且能夠替清朝政府向外國銀行貸款,幫助左宗棠籌備軍餉,收複新疆,穿黃袍馬褂,官封極品,足見胡雪岩遊走政商兩界的運作能量。
胡雪岩發家,給人最大的啟示就是,要想成就大事,必須借助豐厚的人脈關係,因此在胡雪岩的眼裏,人脈關係就是發家崛起的事業生命線。因此,出身卑微,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胡雪岩,靠著自己的勤奮和聰明,最終成為令人敬仰的勝利者。
從一文不名,到金玉滿堂,胡雪岩用自己的切身經曆詮釋了一個草根人士奇跡般興起的傳奇故事。胡雪岩這位紅頂商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彰顯了智慧長者洗盡鉛華的心靈啟示。可以說,胡雪岩這位紅頂商人的生意做得大氣磅礴,功業非凡,以至於前無先人後無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