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們中的不少人卻不懂得這個道理,總是一味地憧憬未來更美好的東西,或者一味地留戀或抱怨過去的事情而忽視我們當前所擁有的此時此刻,如此,我們的心便處於浮躁的狀態,難以控製生命的脈動。
著名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寫過一本名為《禮物》的書。
有一個孩子問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世界上有最珍貴的禮物嗎?”老人回答道:“有!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可以讓人生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成功,可這個禮物隻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找到。”
於是,這個孩子從童年到青年,走遍千山萬水,用盡所有的辦法四處找尋這個最珍貴的禮物,可是他越拚命尋找,越感到生活得不快樂,而他生命中那個最珍貴的禮物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
到後來,氣急敗壞、心生絕望的年輕人決定放棄,不再沒有目的地追尋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了,而此時他赫然發現,苦苦尋找的東西原來一直在自己的身邊,這個人生最好的禮物就是“此刻”。
逝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待。即使你每天祈禱100遍,你也不可能回到從前,或者提前到達以後,而生命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飛快地溜走,我們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今天才是最值得我們珍視的唯一時間。
內心的平靜、個人的成就都取決於我們是否活在現在這一刻。這是因為,無論未來將會怎樣,抑或過去曾經怎樣,結果都是相同的。我們因為沒有關注當下而錯失了最真實、最美好的現在。
活在當下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日有憂愁”,是以未來為導向、以過去為借鑒,活在過程中。現在連接過去和未來,活在當下,抓住生命中的此時此刻,才能夠把握好現在,體會生命的喜悅,才能夠抵達和成就未來。
莉娜今年已經60多歲了,可是最近她身心備受打擊,倒黴的事情接踵而至,丈夫剛去世不久,兒子又墜機身亡。一連串的打擊讓她的心都碎了,她不知道今後的路自己能否堅持走下去,整日鬱鬱寡歡。
一段時間後,為了生存下去,莉娜打算重新到外麵找一份工作,但是當這個念頭冒出來的時候,她自己都震驚了:我已經60多歲了,誰會給一個老婦人提供工作的機會呢?即便有人願意,一個60多歲的老婦人能幹些什麼呢?
她不停地擔心別人嫌她老、擔心別人嫌她動作遲緩、擔心自己無法承受別人要求的工作強度……這一係列的擔心更讓她懷念過去,懷念丈夫在世的歲月,由懷念而生悲痛,又重新陷入喪夫的陰影中不能自拔,結果病倒了。
了解到莉娜的病情和生活情況後,主治醫生對莉娜說:“你的病情太嚴重了,需要長期地住院治療。但是你又沒錢,我看這樣吧,從現在開始,你可以在本院做零工,每天打掃病人的房間,以賺取你的醫療費用。”
反正沒有比這更好的活法了,而且就目前經濟窘迫的情況來說,自己似乎根本別無選擇。於是,莉娜開始手握掃帚,每天不停地在醫院裏忙碌。慢慢地,她不再擔心什麼,內心也恢複了平靜,因為她實在太忙碌了。
寂寞、擔憂被驅除了,莉娜的身體也就好了起來。而且,3年的時間裏,由於經常接觸病人,莉娜對病人的心理也了如指掌,後來被院方聘為陪護。貧窮也開始向她揮手告別,她覺得自己新的人生要開始了。
如今,71歲的莉娜已經成了該院的心理谘詢師,她辦公室的牆上有這麼一句話:“過去已經過去,明天尚未到來。隻要肯用行動充實生命中的每一個‘今天’,勇敢向前,機會就在柳暗花明間。”
“昨天的痛,已經承受過了,有必要反複去兌現嗎?明天的痛,尚未到來,有必要提前去結算嗎?隻要肯用行動去充實生命中的每一個‘今天’,勇敢向前,機會就會在柳暗花明間。”這句話說得多好。
天地萬物,自然輪回,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空間裏,每一個瞬間、每一個當下都將是不可逆轉的永恒。所以,把注意力聚焦在我們的感官,聚焦在我們的心靈,當下的味道自然呈現,生命的喜悅自然浮現。
現在,我們唯一能選擇的是珍惜現在已有的,春天美麗的花、夏日涼爽的輕風、秋天豐碩的果實、冬日和煦的陽光,那些得之不易的機會、那一些美好的幸福時光、那些大好的青春年華……好好珍惜現在我們擁有的一切,不要讓它們成為將來的遺憾,充分地享受每一個真實的刹那,人生就是充實而完美的。
美國著名教育家戴爾·卡耐基的作品影響了全世界數以萬計的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他給那些生活在苦惱的人們製訂了一份計劃,這份計劃的重點就是:去充實每一個“今天”。
今天我要用行動來提升我的心靈。
我要學習,不讓心靈空虛。我要閱讀有益身心的書籍,提高我的修養。
今天我要做3件事:我要默默地為某個人做一件好事,我還要做一件我以前不願做的事、一件不敢做的事。做這些事的目的,隻是為了鍛煉我的勇氣和勤勉,讓我不致懈怠。
今天我要讓自己看起來更美麗,我要穿著得體、舉止大方、談吐優雅。我要多予讚賞、少作批評,不讓自己抱怨,不去挑任何人的毛病。
今天我要全心全意地過好這一天,不去想我整個的人生。一天工作l2個小時固然很好,可如果想到一輩子都要這樣度過,我自己都會覺得恐怖。
今天我要製訂計劃,我要計劃每小時要做的事。可能不會完全按照計劃實現,但我還是要計劃,為的是避免倉促和猶豫不決。
今天我要給自己留半個小時的時間休息片刻,讓自己思考一下我的人生。
今天我要很開心。隻有現在才能給我帶來無盡的幸福和快樂。
……
歸零,人生的第二次起跑線
歸零,是我們人生的第二次起跑線。唯有把昨天的失敗和憂鬱刪除,將今天的成功和欣喜隱藏,我們才能煥發出蓬勃向上的朝氣,迸發出勇往直前的拚勁,打造出無所不能、精彩紛呈的人生。
生命有太多的變數,而人生永遠隻有現場直播,沒有彩排,所以,我們的人生軌跡總會有出現偏差的時候。這時候,我們是埋怨生活的不公,從此將錯就錯消沉下去,還是將錯誤抹去、重整旗鼓,從頭再來呢?
答案顯而易見,隻有過不去的人,沒有過不去的事,隻要我們時常從思想上、意識上給自己“歸零”,從頭再來,我們的人生還是很精彩的。所以,歸零是我們人生的第二次起跑線。
歸零心態,也可以稱之為空杯心態,其含義富有哲理,即一個裝滿水的杯子很難接納新東西,如果想獲得某方麵的進步,需要先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一個裝滿水的杯子。
說起空杯心態,以下有一個小故事。
很久以前,一個小有成就但心氣頗高的年輕人去一個寺廟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當老禪師接待他時,年輕人自認為自己各方麵的造詣很深,言談之間,自然流露出了對大師的傲慢無禮。
老禪師輕輕地笑了笑,但他還是殷切地給年輕人倒茶水喝。可是在倒水時,杯子明明已經滿了,老禪師依然不停地往裏麵倒水,結果自然是水倒了一地。年輕人在一旁,喊道:“大師,杯子裏的水已經滿了,您為什麼還要往裏倒水呢?”
老禪師由此說出禪機:“是啊,既然杯子已經滿了,水怎麼還能倒得進去呢?”老禪師的言外之意是,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為什麼還要到我這裏來求教呢?
聽罷,年輕人大悟,深刻認識到,大圓滿還需要“空杯心態”。
“歸零”看似是一種一無所有,實際上卻是一種更廣闊的擁有,因為它贏得了可以無限發展的空間,正如一張白紙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空白,有最大的空間讓人去描繪,從而可以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太過於沉浸於以往的成功、榮譽、輝煌、掌聲或成績時,必定會使人迷失自我。反之,太過於牽涉昔日的失敗、無能、平庸或汙點的話,也會致人於裹步不前。隻有抱著歸零的心態,才能夠接受新的思想,開始新的生活。
禪師經過河邊,看到了一個哭泣要跳河的婦女,便問道:“你年紀輕輕為什麼跳河?”
“我,我被丈夫遺棄了。”婦女抽噎著回答。
“哦,”禪師繼續問道,“那你什麼時候認識你丈夫的?”
“我是3年前認識他的,我們剛結婚一年,但是他找了別的女人,不要我了。我是那麼的愛他,可他卻說不愛我了。你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婦人傷心地哭訴道,說完就要跳河。
“等等,”禪師趕忙拉住婦女,問道,“那3年前沒有遇見他的時候你是怎麼活的?”
婦女想了一下,回答道:“沒有認識他的時候,說實話,我生活得很好、很快樂。”
禪師輕輕一笑:“是啊,3年前你生活得很快樂,你現在隻是被命運之船送回了認識你男友前,你瞧,你現在又可以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你為什麼要讓自己不快樂,甚至舍棄自己的生命呢?”
“是啊。”婦人終於笑了,輕鬆地離開了。
“歸零”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是一次重新的定位,查找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我,思想就會變得更加自信,思維將會更加活躍,行動將會更加謹慎,時刻保持一種樂觀的態度去應對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
正如每逢冬天到來的時候,許多樹木脫掉茂盛的“裝束”,變得光禿禿的,讓人不免有些惋惜。然而,細想之後,你就會發現,它們是將自己暫時“歸零”,是在積蓄能量,等待擁抱下一個燦爛的春天。
隻有常給自己“歸零”,暫時放下患得患失的浮躁,在吐故納新之後輕裝上陣,把昨天的失敗和憂鬱刪除,將今天的成功和欣喜隱藏,才能煥發出蓬勃向上的朝氣,迸發出勇往直前的拚勁,打造出無所不能的人生。
貝利是20世紀最偉大的足球明星之一,被許多球迷尊稱為“球王”。在他20多年的足球生涯中,總共參加過1364場比賽、共踢進1282個球,而且創造了一個隊員在一場比賽中射進8個球的紀錄。
貝利超凡的球技不僅令億萬觀眾如癡如醉,而且常常使球場上的對手拍手稱絕。在他個人進球記錄滿1000個時,有記者采訪他時這樣問道:“在這1000個進球中,您認為自己哪個球踢得最好?”
貝利的回答耐人尋味,就像他的球藝一樣精彩絕倫,他淡淡地回答道:“下一個。”
正是這種“歸零”的心態,貝利一次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創造了足球場上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應該向貝利學習,時常給自己“歸零”。
學會讓自己時時歸零的人,是時時與命運正麵抗爭的人。
當“歸零”成為一種延續的常態、一種不斷時刻要做的事情時,我們也就獲得了“相信我能”的力量。相信,我們定能用一個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不斷發展、創造新的輝煌,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