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資產是希望(3 / 3)

片刻,有人在小屋外燃起了火堆,人群嚷嚷起來。哨兵用德語高聲呼喚:“著火了!著火了!”而“流浪漢”仿佛聽不懂哨兵說的德語,繼續蒙頭大睡。實際上,這是軍官采取的計謀,因為如果“流浪漢”有所行動的話,就代表他聽懂了德語,他是德國人,而非法國人。

“長官,我們是不是太過多疑了。”屬下對軍官說。軍官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不過他還想最後再試一試,如果這一次也失算的話就放“流浪漢”走。於是,他讓屬下將“流浪漢”又押進了審訊室。

軍官認真地看了“流浪漢”一會兒,突然說道:“好啦,你沒問題,可以走了,你自由了。”不過,他這句話是用德語說的。緊接著,他眼睛緊緊地盯著“流浪漢”,“流浪漢”顯得出奇的穩重、平靜。

事實上,“流浪漢”聽懂了這句話,最嚴酷的考驗已經過去了,他心裏一陣狂喜,但是他知道一旦自己表現出喜悅來,德國間諜的真實身份豈不暴露無遺了嗎?因此,他努力克製情緒,沒有顯示出一絲聽懂那句話的跡象。

最後,軍官無奈地放了“流浪漢”,他搖搖頭說:“他要麼是個真正的法國農民,要麼是一個裝得太天衣無縫的間諜。如果是後者的話,他的情緒控製力太強了,絲毫沒有給我們機會,毫無疑問,我們有一個無比強大的敵人。”

這個間諜所具備的完美的情緒自製能力,將他從絕望的情緒中拯救了出來,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一個人的改變與成熟不僅限於生理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茁壯。給情緒裝個“安全閥”,力爭做精神上的英雄,我們就能成為人生中的主人。

赫胥黎曾寫下過這樣的話:“我希望見到這樣的人,他年輕的時候接受過很好的訓練,非凡的意誌力成為他身體的真正主人,應意誌力的要求,他的身體樂意盡其所能去做任何事情。他頭腦明智、邏輯清晰,他身體的機能和力量就如同機器一樣,根據其精神的命令準備隨時接受任何工作,無論是編織蛛網這樣的細活還是鑄造鐵錨這樣的體力活。”

造物主賦予了我們每個人一股希望的力量,這股力量足以克服最壞最糟糕的情緒,足以對抗我們最邪惡的品性。隻要我們能夠時刻相信人生的希望,運用希望的力量,並且一直保持下去,就給了我們很大的益處。

無須因明天的煩惱失去希望

不要想太多有關明天和未來的事,不必預知明天的煩惱,抱著一顆超脫自由的心,對生活心懷希望,做好今天的事情,就是應對明天的最好法寶。由此,你定能獲得內心的平靜,輕鬆地奔向成功。

現實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為明天各種各樣的事務所憂慮不安,一連串的思緒在大腦中東飄西蕩:明天早上能夠準時醒來嗎?明天生了重病怎麼辦?明天的糧食會不會漲價?明天遭遇意外怎麼辦?……

結果呢?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是無法提前預知的,這樣的憂慮不僅不能改變明天的狀況,還會使自己時常感到壓力重重,生活好似被絕望充斥,沒有了一點希望,走得步履艱難,活得既辛苦又乏味。

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資產是希望。相信希望,不必預知明天的煩惱,隻需珍惜今天的每一寸光陰,充滿希望地做好今天的事情,就是應對明天的最好法寶。這正如《聖經》裏的那句話:“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小和尚,每天早上的主要任務就是清掃寺廟中的落葉。

清晨起床掃落葉是一件極為辛苦的差事,尤其在每年的秋冬之際,隻要一起風,樹葉就會隨風飛舞落下。這樣,小和尚每天都需要將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清掃落葉上,這令他頭痛不已、愁眉不展。

後來,一位老和尚問清原因後,告訴小和尚:“想省些力還不簡單,隻要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盡可能地把更多的樹葉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那麼辛苦,花費那麼多精力去打掃落葉了。”

小和尚覺是這真是個好辦法,於是第二天就起了個大早,按照老和尚的方法使勁地用力搖樹,他心裏想著這樣就可以將今天與明天的落葉一次性都給清掃幹淨了,所以,他一整天都極為開心。

第二天早晨,小和尚起床後推開門,不禁呆住了:昨天掃得很幹淨的院子裏,仍然一如往昔地落葉滿地,明天,他還是要掃落葉。

這時候,老和尚走了過來,摸摸小和尚的腦袋,意味深長地說:“傻孩子,不管你今天用多大的力氣,明天的落葉還是會照樣飄下來呀。明天的憂慮明天再想,讓自己稍微輕鬆一些吧。”

有一句話說:“懷著憂愁上床,就是背負著包袱睡覺。”相信希望,不要預知明天的煩惱,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管再大的風浪,總會過去;再大的煩惱,總會有解決的辦法。

更何況,想象出來的煩惱比實際發生的更可怕,但它們也許隻存在於自我的想象中,並不會真的出現。在一篇名為《99%的煩惱其實不會發生》的文章中,“二戰”戰士、美國作家布萊克伍德就有過一段這樣的經曆。

布萊克伍德的生活幾乎是一帆風順的,即使遇到一些煩心事,他也能從容不迫地應付。但是,1943年夏天,因為戰爭的到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煩惱幾乎在一時間都降臨到他的身上,令他苦不堪言。

因為戰爭的到來,世界上的大多數擔憂便接二連三地向他襲來。他所辦的商業學校因大多數男生都應征入伍而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他的大兒子也在軍中服役,生死未卜;他的女兒馬上就要高中畢業了,上大學需要一大筆學費;他的家鄉一帶要修建機場,土地房產基本上屬無常征收,賠償費隻有市價的1/10……

一天下午,布萊克伍德坐在辦公室裏為這些事煩惱,他把這些擔憂一條條地寫下來,冥思苦想,卻束手無策,最後隻好把這張紙條放進抽屜。

一年半之後的一天,在整理資料時,布萊克伍德無意中發現了這張已經不記得自己寫過的便條,而且這些擔憂沒有一項真正發生過。他擔心他的商業學校無法辦下去,但是政府卻撥款訓練退役軍人,他的學校很快便招滿了學生;他的兒子毫發無損地回來了;在女兒將入大學之前,他找到了一份兼職稽查工作,幫助她籌足了學費;住房附近發現了油田,他的房子也不再被征收……

最後,布萊克伍德得出了一個結論:“我以前也聽人們談起過,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煩惱都不會發生。對此我一直不太相信,直到我在看到自己這張煩惱單時,我才完全信服。為了根本不會發生的情況飽受煎熬,真是人生的一大悲哀。”後來他根據此,寫成了《99%的煩惱其實不會發生》這本書。

由此可見,今天有今天的事情,明天有明天的煩惱,很多事無法提前預知。相信生命中的希望,不要想太多有關明天和未來的事,不必預知明天的煩惱,不要被明天的煩惱羈絆,不要把全世界的重擔都壓在自己肩膀上。

你不妨告訴自己:“現在我不去想這些煩惱的事情,等明天再說,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而且我怎麼知道我所擔心的事情就真的會發生?”由此,你便能心懷希望,抱持一顆超脫自由的心奔向成功。

用微笑將痛苦埋葬,才能看到希望的陽光

如果你對生活微笑,那麼痛苦就會被埋葬,絕望就會被希望所代替,快樂便成為你生活中永恒的格調,你的生命便會充滿希望和力量,你的生活也將充滿無限的美好,進而加大成功的籌碼。

人,不能陷在痛苦的泥潭裏不能自拔。

遇到可能改變的現實,我們要向最好處努力。

遇到不可能改變的現實,不管讓人多麼痛苦不堪,我們都要勇敢地麵對

用微笑把痛苦埋葬,才能看到希望的陽光。

有時候,生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氣與魄力。

這段話摘自頗有影響力的作家伊麗莎白·康黎所著的《用微笑把痛苦埋葬》一書。伊麗莎白·康黎曾經是一個在生活中絕望過的女人,不過,後來她相信生命中的希望,用希望代替了絕望,用微笑將痛苦埋葬,走過了艱難歲月,撐起了一片朗朗晴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故事吧。

“二戰”期間,在慶祝盟軍於北非獲勝的那一天,家住美國俄勒岡州波特南的伊麗莎白·康黎女士收到了國防部的一份電報:她的兒子在戰場上犧牲了。那是她唯一的兒子,也是她唯一的親人,那是她的全部希望啊。

伊麗莎白·康黎無法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嚴酷事實,她的精神到了崩潰的邊緣。她痛不欲生、心生絕望,覺得人生再也沒有什麼意義,於是她決定放棄工作,遠離家鄉,然後找一個無人的地方默默地了此餘生。

在清理行裝的時候,伊麗莎白·康黎忽然發現了一封幾年前的信,那是兒子在到達前線後寫給她的。信上寫道:“請媽媽放心,我永遠不會忘記您對我的教導,無論在哪裏,也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災難,我都會勇敢地麵對生活,像真正的男子漢那樣,能夠用微笑承受一切不幸和痛苦。我永遠以您為榜樣,永遠記著您的微笑。”

頓時,伊麗莎白·康黎熱淚盈眶,她把這封信讀了一遍又一遍,似乎看到兒子就在自己的身邊,用那雙熾熱的眼睛望著她,關切地問:“親愛的媽媽,您為什麼不按照您教導我的那樣去做呢?”

“告別痛苦的手隻能由自己來揮動,我應該像兒子所說的那樣,用微笑埋葬痛苦,繼續頑強地生活下去。我沒有起死回生的魔力改變現實,但我有能力繼續生活下去。”伊麗莎白·康黎一再對自己這樣說,並打消了背井離鄉的念頭。後來,她打起精神開始寫作,以《用微笑把痛苦埋葬》一書聞名。

“用微笑將痛苦埋葬,才能看到希望的陽光。”伊麗莎白·康黎說得多好啊。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魄力才能將殘酷的現實掩埋,伊麗莎白·康黎做到了。她的堅強與勇敢、豁達和樂觀深深打動了每一個人。

的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個人都有痛苦的時候,整天苦喪著個臉,甚至天天悲痛萬分,以淚洗麵,又有什麼用處呢?不僅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於事無補。不如相信希望,學著微笑吧。

如果你對生活微笑,那麼痛苦就會被埋葬,絕望就會被希望所代替,快樂便成為你生活中永恒的格調,你的生命便會充滿希望和力量,你的生活也將充滿無限的美好,進而加大成功的籌碼。

美國有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微笑對於一切痛苦都有著超然的力量,甚至能改變人的一生。”這句話一點也沒錯,生命的意義與目的也在於無限地追求快樂和避免痛苦。微笑是一種心態,心態得益於修養;微笑是一種境界,境界的實現依靠的是磨煉。

寒梅無法選擇季節,但卻傲視冰霜;秋菊無法選擇時令,卻代秋天發言;人無法選擇無痛的命運,那就學會微笑吧。用微笑將殘酷的世界、一切的痛苦埋葬起來,這是一笑而過的氣魄和勇氣,是一種難得的鎮靜與豁達。

時光匆匆,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了3年多的時間,那位感動無數國人的“地震中最美微笑”女孩唐沁,目前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附小板房學校,她的笑容還是那麼甜美,眼睛還是那麼有靈氣。

地震發生時,唐沁和幾名排練舞蹈的同學從3樓慌忙往下跑,沒跑多遠,樓房垮塌,預製板殘骸將她埋在了亂石堆裏,她的左腳鑽心地痛。幾分鍾後,一個老爺爺發現了唐沁,“小朋友,不要動,爺爺去拿工具來救你。你要堅強,要等著我回來。”

唐沁沒有說話,隻是對這位好心的爺爺笑了笑。被救出來的時候,唐沁的左腿已經斷了,疼得直咬牙。唐沁的媽媽嚇得哭了,反倒是唐沁一個勁兒地對媽媽笑:“媽媽別哭,你看我這不是很好嗎?”

接著,唐沁被轉送到廣漢的醫院治療。在醫院的日子裏,她屢屢聽到同班同學不幸遇難的消息,但是她總是強忍著內心的傷痛,用微笑去麵對一切,無論是打針、輸液、換藥,她的微笑也被一個誌願者拍下,成為“地震中最美微笑”。

從醫院回家後,唐沁剛開始隻能坐輪椅,但是隻要一有空,她就丟掉拐杖,練習走路,期間不知摔了多少次。每次痛得眼淚水打轉,她還是強忍了下來。她的努力與執著得到了回報,她終於能夠行走了。

談起自己未來的理想,麵對記者的采訪,唐沁微笑著說:“我也有困惑、傷感,也有笑不出的時候,但是我愛微笑。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空姐,因為空姐無論遇上什麼意外,她們總是能以甜甜的微笑麵對。”

盡管遭遇了巨大的痛苦,但唐沁沒有沉溺於腿部受傷、同學以及同胞們離世的悲痛之中,更沒有絕望地麵對生活,而是重新拾起歡笑,勇敢地投入新生活的懷抱,這是多麼堅強的一個女孩子啊。

痛苦是我們人生路途中不能逃脫的部分,就像天總會下雨一樣。然而,比起伊麗莎白·康黎和唐沁來,我們所遇到的難道不算是小痛嗎?看到她們都能用充滿陽光的微笑去麵對,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所以,當你覺得痛苦時,你不妨像伊麗莎白·康黎一樣對自己說:“告別痛苦的手隻能由自己來揮動。我應該用微笑埋葬痛苦,繼續頑強地生活下去,我沒有起死回生的能力來改變它,但我有能力繼續生活下去……”

的確,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一個人遭受不幸在所難免,但不管現實讓人多麼痛苦不堪,我們都不能陷在痛苦的泥潭裏不能自拔,而是應該相信希望,勇敢、坦然地麵對,保持一份微笑,用微笑埋葬痛苦。

以開朗的微笑麵對每一秒鍾,絕對比絕望而不積極去解決問題有成就感,而且比絕望更令人自信。如此一來,你會驚喜地發現,心中不愉快或不自然的感覺都消失了,世界的大門為你敞開了,原來生活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