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
生命是一場甜美的苦役,經曆困苦是人生必經的磨煉。一個人要想出人頭地,達到事業的高峰,就要細心品味難吃的“苦”。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戰勝苦難後定能品嚐到“甜”的味道。
取得成功的秘密是多做一盎司
火再加一把,熱水就會沸騰;杆再起一點,記錄就會刷新。人生“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比別人多做一點點,意味著告別平庸,意味著到達極致。要想取得成功,請實踐這個簡單的秘密:多做一盎司。
無論你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員,僅僅滿足於完成自己眼前的工作是不夠的,還要注意“多做一盎司”。隻有這樣,你的老板、同事和顧客才會關注你、信賴你,從而你也就擁有了更多的成功機會。
盎司是英美製重量單位,一盎司相當於1/16磅。國外著名投資專家約翰·坦普爾頓通過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得出了“一盎司定律”:即某些人之所以取得了突出成就,僅僅因為比別人多做了一盎司。
火再加一把,熱水就會沸騰;杆再起一點,記錄就會刷新。人生“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比別人多做一點點,對於懶作為、慢作為、不作為的人來說也許很難,而對於有毅力、有魄力、有張力的人來說就意味著告別平庸,意味著到達極致。
小王和小劉同時受雇於一家飯店,他們拿同樣多的薪水。一段時間後,小劉青雲直上,又是升職又是加薪,而小王卻仍在原地踏步,甚至麵臨被裁的危險。小王覺得自己每天都將工作做得很好,不滿意老板對他的不公正待遇,便到老板那兒發牢騷。
老板耐心地聽完小王的抱怨,說道:“你現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有什麼賣的?”一會兒工夫,小王便從集市上回來彙報道:“集市上隻有一個老頭拉著一車白菜在賣。”“有多少斤白菜?”老板問道。“價格是多少呢?”老板又問。“您隻是讓我去看看有什麼賣,又沒有叫我打聽別的。”小王委屈地說。
“好吧,”老板接著說,“現在你到裏屋去,別出聲,看看小劉怎麼說。”於是老板把小劉叫來,吩咐他去集市上看看有賣什麼的。小劉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他一口氣向老板彙報說:“今天集市上隻有一個老頭在賣白菜,目前共100斤,價格是4毛一斤。我看了一下,這些白菜質量不錯,價格也低。我們飯店每天需要20斤白菜,100斤白菜5天左右就可以吃完,所以我把那人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麵等您回話呢。”
此時,老板叫出小王,語重深長地說:“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小劉的薪水比你高了吧?”小王無語。
“多一盎司定律”可以運用到所有的領域,它是讓我們走向成功的普遍規律。那些最知名、最出類拔萃的人與其他人的區別在哪裏?回答是就多做那麼一點點。誰能使自己多做一盎司,堅持比別人多做一點點,誰就能得到千倍的回報。
大學畢業後,雅琴被分到德國大使館做接線員。小小的接線員在很多人眼裏是一份很沒出息的工作,但雅琴卻在這個普通的工作上做出了成績,她的成功秘訣即堅持比別人多做一點點。
工作一段時間後,雅琴就將使館所有人的名字、電話、工作範圍甚至他們家屬的名字都背得滾瓜爛熟,隻要一有電話打進來,無論對方有什麼複雜的事情,她總是能在30秒之內幫對方準確地找到人。
由於雅琴工作出色,使館人員們都很放心,他們有事要外出時,並不是告訴他們的秘書,而是給雅琴打電話,告訴她如果有人來電話請轉告哪些事,雅琴逐漸地成為了大使館全麵負責的留言中心秘書。
一年後,工作出色的雅琴獲得了大使館的嘉獎,並被破格升調到外交部。
雅琴得到大使館的重用,躍出平庸之列,踏上成功之途,是因為她好運嗎?不,她隻是沒有僅僅滿足於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做接線員工作的同時,多記住了一些電話號碼、多記住了一些人名而已。
“多做一盎司”其實並不難。我們已經付出了99%的努力,再多增加“一盎司”又有什麼困難呢?多做一盎司,隻需要我們多那麼一點點責任心和決心、敬業的態度和自動自發的精神。
“多做一盎司”所體現出來的是你對待工作的負責態度和敬業精神。當你多做了一些有價值的事後,會向別人證明你是比他想象中更加有用的人,而且你還具有更大的價值,如此別人自然願意相信你、信任你。而且,你也確實能夠從這其中學習到一定的經驗、知識等,積累起成功的資本。
文雅在一家外企擔任文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撰寫和打印一些材料。許多人都覺得這樣的工作枯燥無味,但是文雅還是很認真地對待工作、善待工作,把平凡的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
由於整天接觸公司的各種重要文件,又學過有關財政方麵的知識,細心的文雅發現公司的一些財政運作方麵存在著問題,於是,除了完成每日必須要做的工作外,文雅開始搜集關於公司財政方麵的資料,將這些資料分類整理,並進行分析、提出建議,最後一並打印出來交給了老板。
老板詳細地看了一遍這份材料後,驚異於文雅如此年輕,卻有這麼精明的理財頭腦,而且分析得井井有條、合情合理。後來,每次開會時,老板都會征詢文雅的意見,並讓她參與決策,對她十分倚重。不到一年的時間,文雅被調到了總經理辦公室擔任助理,她的職業生涯也從此蒸蒸日上。
了解到“多做一盎司”的秘密後,趕快將它運用起來吧。
在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我們需要增加的那“一盎司”,大到對工作、公司的態度,小到你正在完成的工作,比如,每天比別人早一個小時出來做事情、每天比別人多打一個電話、每天比別人多拜訪一位客戶……
如果你每天都能夠堅持“多做一盎司”、堅持比別人多做一點點,慢慢地你就會在自身的努力中積累經驗、補充知識,同時還會增強自己的工作能力。相信,你的工作會大不一樣,你將會成為越來越優秀的人。
懂得“低就”才能實現“高就”
沒有一條路平整到毫無坑窪,但我們卻不能因為坑窪而拒絕前行;沒有一片土地平闊到沒有低穀,但我們也不能因為低穀而放棄大河山川。積弱圖強、守弱保剛。扮得了豬才能吃得到老虎,暫時“低就”才能實現“高就”。
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困境。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扮得了豬,腳踏實地地做事,從低處做起,扮豬吃虎。
所謂“扮豬吃虎”說的就是在強勁的對手或現實麵前,我們要學會扮演百依百順的豬,適當地“低就”,積弱圖強、守弱保剛。一旦時機成熟,即一舉如閃電般地擊倒對方,實現“高就”的目的。
戰國時期,孫臏和龐統同拜一個師傅。孫臏是齊國人,少時孤苦,但是聰明過人、為人厚道,而魏國人龐統天資學業雖較好,但為人奸猾、善弄權術。經過師傅的精心調教,孫臏和龐統的兵法、韜略大有長進,但兩人的差距也越來越明顯了,龐統心裏很忌妒孫臏的才能,可在臉上從未流露過。
這時,傳來了魏惠王招賢納士的消息。龐統下山應招,很快就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被拜為軍師,屢建軍功。龐統深知孫臏乃自己的大敵,欲除之而後快。思謀良久,忽生一計,他大力向魏惠王推薦孫臏,魏惠王大喜,讓龐統寫信請孫臏到魏國共事,並且派了使者帶著書信和重金前去相聘。
得知龐統的舉薦,孫臏很是感動,欣然而來,想助龐統成就大業。誰知,龐統卻又勸說魏惠王暫且不能對孫臏委以重任,而後又施一計,誣陷孫臏賣國通敵,結果孫臏雙腿的膝蓋骨被殘忍地挖掉了,成了廢人,被軟禁在龐統的府院。
得知自己遭龐統暗算時,孫臏很是氣憤,但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以殘廢的身體無法和龐統正麵對抗,所以他想出了裝瘋的計策,他經常一睜開眼便大哭大鬧,突然撲倒在地,口吐白沫。為了讓龐統信以為真,他還跑到豬圈裏和豬搶食。孫臏就這樣苟且偷生,整日以豬圈為家,又胡言亂語,時間一長,人們都說他真瘋了,就連龐統也信以為真:“看來是真瘋了。”漸漸地放鬆了警惕。
終於有一天,齊國大將田忌出使到魏國,見到豬圈裏的孫臏,非常同情他的遭遇,田忌知道他是難得的人才,於是秘密用車將孫臏運到齊國。孫臏大難不死,憑借自己的滿腹才學和韜略成為了齊國的軍師,率領齊軍在龐陵之戰中打敗了魏軍,殺死了龐統,終於報仇雪恨,成了一代軍師。
在身陷魏國的日子裏,孫臏不但受到了身體上的折磨,而且遭到手足兄弟的迫害,連最基本的生存都沒有保障。他睡豬圈、吃豬食,整日地裝瘋賣傻,這樣的磨煉是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但孫臏以莫大的意誌力忍受住了,也正是因為苟且偷生,他保全了性命,日後才能報仇雪恨、建功立業。
由此可見,扮得了豬才能吃得到老虎,要想“高就”就必須在恰當的時候“低就”。“低就”不是不思進取和沉淪,更非懦弱和畏縮,而是在艱難困苦中積蓄力量、調整心態、磨煉意誌,為成功打基礎。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古訓早已讓我們耳熟能詳。無獨有偶,《塔木德》上有句名言,也揭示了“低就”的重要性:“別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那些取得了較大成就的人,並不是因為一開始便居於高位,也不是他們有一步登天的本領,而是他們始終相信自己,在不被重用與重視的時候,也能夠坦然自若地低就,不斷地完善自我,如此“高就”便指日可待。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曾廣為流傳。
有這樣一位青年,他在美國一所著名大學的計算機係留學深造。博士畢業後,他想在美國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可是,由於他的起點高、要求高,結果連續找了好幾家大公司,都沒有錄用他。
思來想去,青年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求職,他拿著自己的高中畢業證前去尋找工作,並聲稱他隻想在工作崗位上鍛煉自己,積累工作經驗,哪怕不給工資也願意做。
不久,青年就被一家大企業聘為程序錄入員。程序錄入是計算機係列中最基礎的工作,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但他仍幹得一絲不苟,並且看出程序中的錯誤,並適時地向老板提了出來。
老板發現青年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非一般的程序錄入員可比,對青年自然多了一份認可和欣賞,同時也很好奇。這時,青年才亮出學士證,於是老板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對口的工作。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覺在這個工作崗位上,青年還是比別人做得都優秀,他更加好奇了,於是就約青年詳談。此時,青年才拿出了博士證,而且是美國一所著名大學的博士證。
老板對青年的水平已經有了全麵的認識,又佩服於他能夠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沒有一點認為自己受了委屈地抱怨,便破例提名讓他擔任公司的技術主管。青年在公司得到了“一席之地”,而且還獲得了心儀的“好職位”。
這位青年之所以取得了成功,在於他可以最大程度地“低就”,踏踏實實地行動,從基層幹起,由此獲得一個鍛煉自己的工作平台,既可以從中獲得經驗與資曆,又可以借此展現自己的能力和才華,新的機會和新的崗位自然就向他走來。
沒有一條路平整到毫無坑窪,但我們卻不能因為坑窪而拒絕前行;沒有一片土地平闊到沒有低穀,但我們也不能因為低穀而放棄大河山川。相反,隻有在坑窪中沉得住氣,汲取教訓,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加寬闊;隻有在低穀中積蓄力量,有朝一日挺起腰板時的視野才能更加高遠。
總之,不要因為生活中的各種困頓而迷失方向,適當的時候要扮演一下豬,以低姿態經受成功路上的種種考驗。相信,總有一天,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吃下“老虎”、實現“高就”,未來之路更寬闊、更廣遠。
“熬”是一種力量,一旦爆發必定驚人
一個“熬”字,多少時光歲月流轉、多少點滴瑣碎。“熬”就是“難”、就是“慢”、就是“痛”、就是“忍”。渴望成功就不要畏懼“熬”的艱辛,真正潛心做事之人都有體會:成功是“熬”出來的。
經過等待和考驗的過程是美麗的,“熬”是一種力量。我們都知道春小麥沒有冬小麥那麼黏稠、芬芳?為什麼呢?就在於春小麥沒有經過漫長的嚴冬,沒有經過風雪的洗禮,植物尚且如此,何況人呢?
下麵是一個有趣的實驗。
教授給10個孩子每人發一顆糖果,並鄭重其事地說:“必須等到3個小時之後再吃,到時就會有更多的糖獎賞給你們。”3個小時之後,他回來一看,隻有一個孩子還拿著那塊糖,其餘的孩子全部偷偷吃了。多年後,他調查了這些孩子的各自情況,發現忍住沒吃糖的那個孩子事業最成功,成為了企業統帥。
“熬至滴水成珠,本身對人生來說,就是一個美妙景象,是一個美好的修煉過程。”這是作家池莉的散文集《熬至滴水成珠》中的一句話。在疼痛而誠摯中,凝聚了她的尋覓、沉吟、安寧和喜樂。
的確,人生本身就是一種修煉的過程,這種修煉就是一種“熬”,煎藥般地“熬”、煲湯似地“熬”。“熬”的過程可以增強我們的心智,練就忍耐、沉穩與堅韌。在收獲平和心態的同時,我們便會逐漸經得住折騰,擔得起風浪。
聖人古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從忍受煎熬到享受煎熬的過程,就完成了蛻變騰飛的華麗轉身。
璞要經過工匠的千雕萬鑿,才能成為價值連城的美玉;蛹要經過痛苦的4次蛻皮,才能變成翩翩起舞的飛蝶。渴望成功就不要畏懼“熬”的艱辛,真正潛心做事之人都有體會:成功是“熬”出來的。
比如,李時珍撰寫醫藥典籍,曆時27年,訪遍名山大川,嚐遍百花野草,終於著成《本草綱目》,造福後代;司馬遷忍辱負重,煎熬10年,終著成《史記》,為後人研究古代曆史提供了最詳盡的史料。
一個“熬”字,多少時光歲月流轉、多少點滴瑣碎。“熬”就是“難”、就是“慢”、就是“痛”、就是“忍”。明白這些轉換,才能體會“熬”的無盡內涵,感受“熬”所蘊含的力量。
奧斯汀曾經說過一句話:“在你心中的庭院,培植一棵忍耐的樹,雖然它的根很苦,但是果實一定是甜的。”在“熬”的過程中,你要努力把根紮得很深很深,汲取養料,你的樹幹在不知不覺成長,總有一天會蔭蔽四方,結出甜美果實。
如此,我們可以看出,“熬”的過程的確是痛苦的,但它卻是鍛造意誌力最直接的途徑、打造成功最有效的方式。隻有熬得住艱辛,才能挺得起人生;隻有熬得住苦難的沉重,爆發時,才能撐得起未來的輝煌。
在快節奏、極浮躁的時代,總是站在起跑線上的你,可以做春小麥,在春風細雨中早早抽穗,早早結果;也可以嚐試做冬小麥,經曆嚴冬風雪,慢慢成熟,細細磨煉,孕育出更飽滿、更芬芳的麥粒。
在熔爐裏經受磨煉,鑄就最堅硬的鋼材
磨難,是成長的助推劑;磨難,是前進的發動機。“鐵經淬煉才可成鋼,鳳凰浴火才能重生”,我們若想在事業上有所建樹,就無須對不佳的際遇、一時的坎坷抱怨,乃至逃避,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主動去“迎接”,將其變成美好未來的前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