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2 / 3)

“鐵經淬煉才可成鋼,鳳凰浴火才能重生”,這句話的意思是逆境與困窘是對人生的挑戰,可以鍛煉和增強我們的意誌力。在戰勝困窘和逆境的過程中,經受住了嚴酷的挑戰,也就迎接了新的希望。

沒有始終波瀾不驚的大海,也沒有永遠平坦的大道,人逢於世,遭遇淒風苦雨實屬自然,生活有時候就像一個大熔爐。不過,經過烈火的煆燒後,有人變得軟弱,有人變得堅強,有人雖熔化了但卻流芳千古。

由於是家中的獨女,自小被父母萬般疼愛,琳嵐就像溫室裏的花朵一樣脆弱,稍有不如意就唉聲歎氣。父親意識到琳嵐的這個問題,於是一天把琳嵐帶進了廚房,一堂“生活實踐課”從此改變了琳嵐。

父親把3個同樣大小的鍋裏裝滿一樣多的水,然後將一根胡蘿卜、一個生雞蛋和一把咖啡豆分別放進不同的鍋中,再把鍋放到火力一樣大的3個爐子上去燒。不到半個小時,在琳嵐的疑惑中,父親將煮好的胡蘿卜和雞蛋放在了盤子裏,將咖啡倒進了杯子,微笑地詢問琳嵐:“說說看,你見到了什麼?”

“當然是胡蘿卜、雞蛋和咖啡了。”琳嵐一頭霧水。

“那麼,你再來摸摸或用嘴唇感受一下這3樣東西的變化吧!”

琳嵐雖然疑惑不解,但還是照做了。

這時,父親不再微笑,而是十分嚴肅地看著琳嵐說:“你看見的這3樣東西是在一樣大的鍋裏、一樣多的水裏、一樣旺的火上,用一樣多的時間煮過的,可它們的反應卻迥然不同:胡蘿卜生的時候是硬的,煮完後卻變得綿軟如泥;生雞蛋是那樣的脆弱,蛋殼一碰就會碎,可是煮過後連蛋白都變硬了;咖啡豆沒煮之前也是很硬的,雖然煮過一會兒後變軟了,但它的香氣和味道卻溶進了水裏,變成了香醇的咖啡。”

聽了父親的話,琳嵐似乎仍然不解其意,一臉茫然。

父親接著說:“孩子,麵對生活的煎熬,你是像胡蘿卜那樣變得軟弱無力,還是如雞蛋一樣變硬變強?抑或像一把咖啡豆,身受損卻不斷向四周散發出香氣呢?簡而言之,生活中的強者會讓自己和周圍的一切變得更加美好而富有意義。”

一番話後,琳嵐終於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從此再也沒有對生活消極怠慢過,而是堅強樂觀地去經受一切考驗。

對於弱者來說,苦難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是泯滅意誌甚至導致沉淪的深淵;而對於強者而言,苦難則是磨煉意誌的訓練場,是助其成長的必經之路。這正如法國大文豪巴爾紮克所說:“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一塊足以讓人一目了然的金子必將是經過熔煉後才能發出熠熠的光輝,這時的出爐便是一種功到自然成的結果。《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不正是在老君爐中淬煉才練成了火眼金睛嗎?

我們若想在事業上有所建樹,若想擁有一片不一樣的天空,就必須始終相信自己,學會勇敢和堅強,積極迎接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斷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閱曆、提高自己的能力,始終如一地奮勇努力,直至磨礪出生命的真金。

對此,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深有體會。

鬆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跨國公司鬆下電器的創始人,被人稱為“經營之神”,但他並不是一個幸運兒。父親早逝、家境貧寒,身為長子的鬆下幸之助不得不過早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體驗人生的艱難。

鬆下幸之助先是到大阪一家宮田火盆店當了小學徒。日本的冬季,室內又潮又冷,鬆下幸之助每天要不停地擦火盆,冷水將手泡得紅腫起來,皮膚還開了裂。結果,使用抹布的時候,水會浸入幹裂處,感覺很痛。鬆下幸之助隻幹了3個月,還沒來得及學製作火盆的手藝,宮田火盆店關閉了,他又到自行車店當學徒。鬆下幸之助每天早晨5點起床,隻要店門一開,就立刻掃地、擦桌子、整理陳列的商品,然後開始修理自行車、補輪胎等……背井離鄉、寄人籬下,心中惦念著母親,晚上的時候,鬆下幸之助常常將頭蒙在被子裏暗暗哭泣。

這種生活持續到1910年,鬆下幸之助又在一家電燈廠做了一名室內安裝電線的實習工,他誠實的品格和上乘的服務贏得了公司的信任,他晉升為公司最年輕的檢查員。就在這時,他遇到了人生最大的不幸。

原來,鬆下幸之助發現自己得了家族病,已經有9位家人在30歲前因為這個家族病離開了人世,這其中包括他的父親和哥哥。由於事業剛剛開展,鬆下幸之助沒有按照醫生的吩咐休養,而是一邊工作一邊治療。在此期間,他形成了一套與疾病作鬥爭的辦法: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以積極心態麵對疾病,調動機體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與病魔鬥爭,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

而後,由於希望公司改良插座的願望受挫,鬆下幸之助辭去公司的工作,開始獨立經營插座生意。誰知,又遇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物價飛漲,千辛萬苦生產出來的產品卻遇到棘手的銷售問題,鬆下幸之助手裏的所有資金已不足100日元,工廠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員工相繼離去,鬆下幸之助的境況變得很糟糕。

但是,鬆下幸之助並沒有抱怨,他把這一切磨難都看成是創業的必然經曆,他對自己說:“不要害怕,再下點功夫,我相信我一定會成功的!因為這些磨難,現在我已經越來越有接近成功的把握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公司的生意逐漸有了轉機,慢慢走出了困境。

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又來了。日本的戰敗使得鬆下幸之助變得幾乎一無所有,剩下的是到l949年時達100萬日元的巨額債務。為抗議把公司定為財閥,鬆下幸之助不下50次去美軍司令部進行交涉,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言。

如今,鬆下公司已經是一個著名的跨國性公司,在全世界設有230多家分公司,員工總數超過250000人。不得不說,鬆下的成功,源自鬆下幸之助坦然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折磨,在一次又一次的困苦之中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出的光就越燦爛”,苦難鍛煉了鬆下幸之助堅強的意誌,艱辛也為他打好了成功的基礎。他的成功故事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始終相信自己,在折磨中更好地成長起來,也就孕育了不朽的希望。

磨難,是成長的助推劑;磨難,是前進的發動機。因此,麵對不佳的際遇、一時的坎坷時,我們無須抱怨,更不要逃避,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主動去“迎接”,將其變成美好未來的前奏吧。

生命的負累也是生命的光榮

一個人擔負的責任愈大,承受的壓力就愈大,需要付出的比別人更多,但是如果你想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就不要避諱承擔自己身上的責任,甚至要積極主動地承擔起責任。因為偉大的代價是責任,生命的負累也是生命的光榮。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艘貨輪卸貨後,在返航的時候,突然遭遇巨大風暴,大家都驚慌失措。

就在這個危急時刻,老船長果斷下令:“打開所有貨艙,立刻往裏麵灌水。”

往貨艙裏灌水?水手們驚呆了,這個時候本來就危險,怎麼還能往裏麵灌水呢?險上加險,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不是自找死路嗎?

這時,隻聽見老船長鎮定地解釋道:“大家見過根深幹粗的樹被暴風刮倒過嗎?被刮倒的是沒有根基的小樹。”

水手們半信半疑地照著做了。

雖然暴風巨浪依舊那麼猛烈,但隨著貨艙裏的水越來越高,貨輪漸漸地平穩,不再害怕風暴的襲擊了。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紛紛請教船長是怎麼回事。船長微笑著回答道:“一隻空木桶很容易被風打翻,如果裝滿了水,風是吹不倒的。一樣的道理,空船是最危險的,給船加點水,讓船負重才是最安全的。”

空船是最危險的,給船加點水,讓船負重才是最安全的。其實,人何嚐不是呢?那些心懷大誌的人,心頭往往壓著沉重的責任感,砥礪著人生堅穩的腳步,從歲月和曆史的風雨中堅定地走出來。而那些得過且過、空耗時光的人,就像一個沒有盛水的空水桶,往往一場人生的風雨就把他們徹底地打翻了。

因此,盡管一個人擔負的責任愈大,需要付出的比別人愈多,但如果你想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就不要避諱承擔自己身上的責任,甚至要積極主動地承擔起責任。正如一句話所說:“生命的負累也是生命的光榮。”

在公司中,當老板交代額外的任務給你的時候,你應該高興才對,而不應該抱怨,或者拒絕。因為承擔起多一份的責任,不僅能夠體現出自己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而且你的能力和素質將得到提升,你想要的一切都將一一兌現。

大學畢業後,白勇和郭良同時進入一家公司做廣告設計工作。剛開始,兩個人的工作表現沒有太大的差別,但不到一年後,白勇晉升為主管,郭良卻被老板辭退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在工作中,每次老板安排額外任務時,白勇認為這是表現自己的機會,總是很主動積極,而郭良卻老是推諉、逃避工作。於是,老板總是把重要的、難度大的工作交給白勇完成,而把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交給郭良。

白勇因此經常忙得不可開交,郭良卻經常無事可做。郭良經常毫不掩飾地嘲笑白勇:“你瞧我,活兒幹得少、責任承擔得少,日子過得逍遙,工資可不比你少。你說你何必那麼拚命呢?真是大傻瓜!”

白勇在工作中願意承擔更多責任,做得多、學得多,成為公司離不開的人;而郭良做得少、學得少,成了多餘的人。就這樣,兩人漸漸地拉開了距離,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就自然不能同日而語。

由此可見,一個人擔負的責任愈大,需要付出的比別人更多,這也是許多人不願意擔負重大責任的主要原因。他們不願意承受比別人多的壓力,也不想付出比別人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他們沒有取得更大的成功。

你是不是很羨慕那些在事業上成功、可謂是威風八麵、享盡無限風光的人?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在成功人士風光無限的背後,他們擔負了比他人更多的責任,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和代價?但凡有大成就的人,他們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承擔了更多的責任。

在不知情者眼裏,杜宏研是一個幸運的人。要不然,她學曆一般,能力也不出類拔萃,怎麼能在短短3年時間裏從人事部文員升到銷售經理的位置,一路綠燈呢?隻有杜宏研自己清楚,自己的成績完全是因為對工作負責,一步一步慢慢爬上去的,其中有著數不清的艱辛。

剛進這家公司時,隻有大專學曆的杜宏研是一個不起眼的人事文員。在這個部門,學曆高、能力強的人才層出不窮,杜宏研自知自己沒有什麼優勢,隻有比別人更勤奮。當別人抱怨工作百無聊賴、老板苛刻、業務難做時,她認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用心搜集、深入了解產品以及主要客戶的資料。

一次,辦公室主任請病假,留下許多需要緊急處理的工作,經理要求人事部人員暫時接管工作,但他們都以手頭工作很忙為由委婉地推辭掉了,杜宏研認為那份工作必須有人做,便主動提出暫時由自己接管。

實際上,杜宏研平時的工作也很忙,也不能保證同時處理好兩份繁重的工作。但是,對事業的責任感促使著她要努力、努力、再努力。那段時間,她認真地思考怎樣提高工作效率、怎樣在同一時間盡量成功地完成兩份工作,她很快製定了方案,忙得不可開交,並成功地完成了任務。

杜宏研主動承擔責任的精神以及她的工作能力,均得到了經理的高度認可和欣賞。後來,公司開設新部門時,經理提拔杜宏研為銷售部經理,因為經理知道隻有杜宏研這樣的人才能承擔起重任,她的事業和生活由此上了一個新台階。

真正有成就的工作,從來都不是輕鬆的、容易的,你所承擔的責任越重,你的工作也就越有成就。如果事業舞台是一個圓的話,那麼責任心便是這個圓的半徑。一個人能有多大的事業,往往取決於他承擔了多少責任。

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生命的負累也是生命的光榮。將自己這個“木桶”裝得滿滿的,敢於負重、勇於負重、善於負重,你會因這近乎殘酷的負重的洗禮而變得更加強大,也才能在大浪淘沙的風暴中處於不敗之地。

每個人都應當多考慮一下責任與事業的關係,並且時常問問自己:“我還能承擔什麼責任?”承擔起更多的責任,並以自己所承擔的重任為榮,相信你的工作會得到改觀,進而獲得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天道酬勤,勤奮成就美好人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勤奮使平凡變得偉大,使庸人變成豪傑。一個人要想在工作中出人頭地,達到事業的高峰,享受美好的人生,隻有一種途徑,那就是勤奮、勤奮、再勤奮。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有一個農夫自小貧困,但他勤勤懇懇做了一輩子,擁有了一個非常大的葡萄園。可是他的兒子們都好吃懶做,終日遊手好閑,這讓農夫感到十分傷心,在快要辭別人世時,他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

一天,農夫把幾個兒子叫到床前,向他們宣讀遺囑。他說:“孩子們,我就要離開人世了,我把寶物埋在了葡萄園的每個角落,等我走了,你們去把它們統統都找出來,以後生活就不用發愁了。”

說完之後,農夫便去世了。等安葬了父親,兒子們便拿上鐵鏟、鋤頭等工具,賣力地把土翻了又翻,以為能找到父親藏好的金銀財寶。第一天,他們把葡萄園的每個角落都翻了一遍,但是什麼寶物都沒找到,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如此。

兒子們覺得很失望,覺得父親讓他們白白辛苦了一番。然而,他們的這場“尋寶”活動,無疑好好地耕作了一番葡萄園,經過徹底翻整的土地十分有利於葡萄的生長,所以這年的葡萄長得又多又好。

因此,幾兄弟釀出了方圓幾十裏最好喝的葡萄酒,銷售一空,果然從此發了財,這正是他們父親的遺願。這時,他們一下子明白了父親的用意:隻有勤勞耕作,葡萄園才會有豐碩的果實,才會不斷地創造更多的財富。

這個故事啟迪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土地被辛勤地耕耘過了,才可能結出豐碩的果實;隻有吃勤勞耕作收獲的糧食,才可能吃起來更香甜,真正的幸福也隻能在辛勤的勞動和晶瑩的汗水中才能找到。

一位哲人說過:“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隻有兩種:一種是鷹,一種是蝸牛。不管是天資絕佳的鷹,還是平庸的蝸牛,能登上塔尖,極目四望,俯視萬裏,都離不開兩個字——勤奮。”

的確,一個人在工作事業上取得成功,環境、機遇、天賦、學識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賴於自身的勤奮與努力。少了勤奮的精神,即使是天資絕佳的雄鷹也隻能空振翅膀;而有了勤奮的精神,就算是行動遲緩的蝸牛也能雄踞塔頂,觀千山暮雪,望萬裏層雲。

勤奮使平凡變得偉大,使庸人變成豪傑。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勤奮刻苦的楷模,是勤奮鑄就了他們一生事業的成功。宋代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王安石的成才就是一個典範。

王安石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從小隨父親遊南北各地,增加了社會閱曆,開闊了眼界,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艱辛,對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局麵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青年時期便立下了“矯世變俗”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