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有一位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花鳥畫家,他16歲時就舉辦了個人畫展,其多幅作品被選送至日本、意大利、美國、法國、前蘇聯等國展出,被譽為“畫童”、“小天才”。
一次畫展招待會上,有人問畫家:“現在的畫家很多,你是如何從眾人中脫穎而出的呢?其間的過程是不是很不容易?”
畫家微笑著搖搖頭,回答:“一點兒都不難,而且我差一點兒就當不了畫家,小時候我興趣非常廣泛,也很要強。畫畫、遊泳、拉手風琴、打籃球,必須都得第一才行。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有段時間我心灰意冷。”
眾人都很好奇,畫家解釋道:“老師知道後,找來一個漏鬥和一捧玉米種子,讓我將雙手放在漏鬥下麵接著,然後撿起一粒種子投到漏鬥裏麵,種子便順著漏鬥滑到了我的手裏。老師投了十幾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幾粒種子。然後,老師一次抓起滿滿的一把玉米粒放在漏鬥裏麵,玉米粒相互擠著,竟一粒也沒有掉下來。”
頓了頓,畫家接著說道:“經老師指點後,我放棄了遊泳、籃球等,這大半輩子都隻堅持學習畫畫,這也許就是我畫畫比較好的原因吧。我想,如果我當初什麼都學習的話,可能現在我什麼都不是。”
有的人做了一輩子事兒,卻沒有一件能讓人記住的;但有的人一輩子隻做了一件事兒,就讓人記住了。成功其實不是什麼難事,最重要的就是你要能夠收住心,能專心於一件事情。
在當今社會,急於成功、喜歡跳槽的人太多了,不少人跳來跳去,最終一事無成。如果你希望獲得成功的青睞,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專心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如此你自然會獲得加薪升職的好機會。
也許,你覺得自己的崗位很平凡、自己的工作很普通,但是請你回頭看看淘糞工人時傳祥、石油工人王進喜、公交車售票員李素麗……他們中的哪一個不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
有這樣一個例子。
有位清潔工在世界著名的希爾頓飯店工作了將近20年,一直在洗手間做保潔工作。他總是將洗手間打掃得幹幹淨淨,甚至自己破費在洗手間放上一瓶高級香水,客人進來都能聞到一股芳香的味道,對他的良好服務交口稱讚。
曾有朋友勸他換份工作,他卻驕傲地說:“我為什麼要換工作呢?做洗手間保潔工作有什麼不好?我相信我是世界上將保潔工作做得最好的員工之一,我是優秀的。而且我每天都能認識不同的人,有機會學習不同國家的語言,現在我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這些都是我最大的幸福。”
後來,不少客人衝著這位清潔工專門入住希爾頓,他也因此被提拔為後勤主管。
這位清潔員專心於自己的工作,將清潔洗手間的工作做到很棒,最後得到了公司的重用。試想,如果他見異思遷或是四麵出擊,被人拉去做這做那,到最後很可能是什麼都做不好,他還會被公司認可嗎?還會有所作為嗎?
記住,無論你身在什麼職位、從事怎樣的工作,隻要你堅持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踏踏實實地去做好每一環節,不斷地深入與積累,你就能造就出令人驚歎的成就,贏得更多的掌聲,收獲更多的成功。
成功其實不難,跑龍套也能跑出頭
成功的道路是靠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沒有人生下來就是成功者。要想取得成功,你必須靜下心來鑽研業務、堅持不懈地努力、積累豐富的經驗、鍛煉出高超的技術……
《喜劇之王》的男主角尹天仇是一個酷愛演戲的專業演員,他立誌要成為一位專業的演員,卻一直無法如願。為了爭取更多的演出機會,他不惜隻當一位“跑龍套”的臨時演員,而酬勞也隻奢望能得到一個便當。
盡管僅僅隻是一個臨時演員,尹天仇卻總是抱著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鑽研,對於出演機會不斷地爭取卻不斷地遭遇失敗,甚至別人叫他“死跑龍套的”時候,他卻笑著強調著:“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尹天仇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演員,這也是尹天仇的扮演者、《喜劇之王》的導演周星馳的理想。而這部電影正是功成名就的周星馳借助尹天仇這個角色,將自己早年跑龍套、拚命爭取出鏡機會的生涯呈現在了銀幕上。
換一句話說,每個人都看得到成功的曙光,但奮鬥的曆程卻鮮有幾人知曉。“正是因為多年跑龍套的辛酸經曆,周星馳在不斷地學習和積累中,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最終登上了香港電影‘喜劇之王’的寶座。”一位資深電影評論員這樣說道。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大明星,一出道就擔任主角的幸運兒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明星無論怎樣天生麗質或演技出眾都是從小角色開始演藝生涯,經曆或長或短的龍套生涯後,量的積累達到了某一高度,才有可能成為響當當的巨星級演員。
和明星們一樣,沒有人生下來就是成功者,我們必須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經曆風風雨雨,積累起豐富的經驗、鍛煉出高超的技術、給人留下專業的印象、贏得良好的聲譽,最後才會做出一番作為。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海鷗的起飛:海鷗飛翔的時候,不是像大部分鳥兒一樣直飛向天,而是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緩慢的、低低的滑翔才慢慢地張開翅膀,然後一下子飛向天際,穿雲破霧、上下盤旋……
有些人像海鷗一樣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做事情,這個過程是緩慢而不易察覺的,等他們各方麵的能力已經超出本職要求、有實力向更高層挑戰的時候,他們就會獲得加薪升職的好機會,仿佛被幸運女神褒獎了一樣,這就是量變到質變的體現。
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年輕時曾經在一家電器商店當過學徒,同時在這家店裏幫工的還有另外兩個學徒,他們都是同時進入這家商店的。開始時,3人薪水很低,另兩個學徒時常發些牢騷和抱怨,對工作日漸馬虎起來。
鬆下幸之助以前從來沒有做過電器方麵的工作,這次到了一家電器商店工作,麵對著那麼多的電子產品,他感到了自己的無知,因此,他每天都比別人晚下班,用這些時間閱讀各種電子產品的說明書;當其他兩個同事外出休閑的時候,他參加了電器修理培訓班。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習電器知識上麵,因為他下決心要成為這方麵的行家。
終於,通過不斷地努力,他從一個對電器一竅不通的學徒變成了一個能夠給顧客清楚明了地講解電器知識的專家,並且還可以自己動手修理與設計電器。這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店主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對鬆下幸之助的這種學習精神非常賞識,不久便將他由普通學員變成了正式員工,並且將店裏的很多事情都交給他處理。
無疑,這些工作經曆讓鬆下幸之助成為了電器方麵越來越專業的人,這為他以後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之相反,他的兩個同事最後的結局卻是:因為一直沒有學識上的進步,最終被商店解雇。
由此可見,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都需要靠務實努力來獲取;大量有用的知識,要靠紮紮實實地學習來獲得;克服困難的力量,要靠一點一滴地艱苦努力來積澱;轉瞬即逝的機遇,要靠腳踏實地地艱苦付出來把握。
相反,那些整天想要脫穎而出、一舉成名的人,工作反而愈換愈差,漏洞和差錯百出,永遠無法到達成功的頂峰,因為他們沒有求真務實的奮鬥、沒有踏踏實實的努力,根本無暇在自己的工作中積累經驗、提升實力。
總之,成功的道路是靠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無論你從事的是什麼工作,隻要你靜下心來鑽研業務,堅持不懈地努力,你就能成為本行業以一當十的人物,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