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 人 篇 第4章勤懇踏實(1 / 3)

為 人 篇 第4章勤懇踏實

——腳踏實地做人,勤奮比才能更重要

一個人要想成功應有許多因素,這些因素或多或少,或有或無,唯獨不能缺少的便是勤奮。在這樣一個人才濟濟的時代,勤奮比才能更重要。

為人處世腳踏實地更安穩

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要想讓人際關係越來越好,需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與朋友經常保持聯係。然而很多人覺得做小事很丟自己的麵子,認為憑自己的能力做那些工作簡直是大材小用,認為有些朋友隻是一些小人物而不值得重視。

其實,這些看法是極其錯誤的。總想一步登天、恨不得馬上成為像李嘉誠一樣成功的人,如果不趕緊改變想法的話,終究會一無所成;總認為小人物不值得自己深交、不值得尊重,往往會敗在小人物的身上。歸根結底,這些人不管做事還是為人都不能做到腳踏實地。

一年前,小李跟幾個老鄉一起來到小鎮上的一家汽車修理廠工作。小李是個心高氣傲的人,他一直想在大城市裏做出一番成績,所以,從進入修理廠的第一天開始,他就總是不斷地抱怨:“這份工作真是髒,每天都弄一身油”、“這根本就不是人幹的活兒……”

小李的工作每天都伴隨著抱怨聲,他說自己仿佛回到了奴隸社會,每天出賣苦力維持生活,他覺得這樣的生活是一種煎熬。因為對工作缺乏熱情,他時刻都窺視著師傅的一舉一動,隻要稍有機會,他就會偷懶、應付工作。

一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與小李一同進廠的幾個老鄉的技術都長進了不少,還有一個老鄉被送進夜大進行深造,隻有小李還整天沉溺在怨聲載道中。終於,他因為心不在焉,對客戶的車維修不到位,致使修理廠蒙受了巨大損失,被老板解雇了。

麵對生活,不能做到腳踏實地,就會不斷地“吐苦水”,就像小李一樣,想要做出一番成績,卻成了自己口中“販賣勞動力”的“奴隸”,最後看著別人升職加薪,自己卻丟了飯碗。他的抱怨對於解決問題不僅無益,反而有害,還會導致他產生焦慮和抑鬱等負麵情緒,漸漸地,連他內心僅剩的一點點快樂與活力也便湮滅了。

分析小李的經曆,我們能夠發現,他是典型的“眼高手低”:整天對工作抱怨不休、對環境心生疑慮、對同事心存鄙夷,總把自己擺在很高的位置,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從來沒有想過放低姿態,更不會進行自我反省。麵對同樣不如意的工作,小李的老鄉們卻能在其中找到出路,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不能踏實地做人做事的人就無法從“倒黴”的現狀中逃離,他們越是想擺脫現狀,越會更深地陷入泥沼裏。那麼他們身上欠缺了什麼?讓我們看下麵的故事。

亨利·福特從一所普通大學畢業後便開始四處求職,但均以失敗告終。但福特並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他依舊信心十足、永不氣餒。

為了找到一份工作,他四處奔走;為了擁有一間安靜的、寬敞的實驗室,他和妻子經常搬家。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他們搬家的次數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了,但他們依舊樂此不疲。貧困和挫折不僅磨煉了他堅韌的性格,也鍛煉了他的耐力和恒心。

後來,福特應聘到愛迪生照明公司的發電站負責引擎工作,起初,他的薪水很低,同學們知道後,都勸他別在那裏浪費時間了,可他認為起點低並不代表一直會這樣。一年後,由於他對工作的高度負責,被提升為主管工程師,他的薪水一下子翻了兩倍,讓同事們羨慕不已。

從上麵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腳踏實地的人有3種品質:第一,堅持不懈;第二,自強不息;第三,勇敢地麵對困難。人生是充滿挫折和痛苦的,如果你不能腳踏實地來麵對,則會把一件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看到你的慘狀,周圍的人不會產生同情,隻會奇怪你為什麼就不能少一點兒抱怨,多一點兒踏實呢?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世外桃源”,任何事情的完成都需要一個過程,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這就等於等待天上掉餡兒餅的機會。作為一個有責任、有理想的人,隻有踏踏實實地去做、不斷地去解決問題,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相反,那些對瑣事不屑一顧、處理問題時消極懈怠的人,鮮有成功者。所以,不要和自己過不去,隻有踏實一點兒,你的生活才會變得更美好。

成功就是勤奮的累積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世界上隻有兩種動物能登上金字塔頂,一種是鷹,另一種是蝸牛。不管是天資極佳的鷹還是資質平庸的蝸牛,能登上塔尖極目四望、俯視萬裏,都離不開兩個字——勤奮。”

一個人的成功與成才,環境、機遇等外部因素非常重要,但如果缺少了自身的勤奮和努力,哪怕是天資極佳的雄鷹也隻能空振雙翅;而有了勤奮的精神,哪怕是行動遲緩的蝸牛也能雄踞塔頂。其實,不管做什麼事,都不能靠單純的能力和智慧,都需要勤奮的精神,甚至可以說,成功就是勤奮的積累。

著名的推銷商比爾·波特在剛剛從事推銷業時屢受挫折,但他還是硬著頭皮一家一家走了下去,找到了一個又一個買家,成了一名走街串巷的英雄。如今的他成為了懷特·金斯公司的招牌。比爾·波特說:“對你生活中決定要做的事要看到積極的一麵,在沒有實現它之前,要永遠地勤奮下去。”

1932年,比爾出生的時候,因為難產導致大腦神經係統癱瘓,這種紊亂嚴重影響了比爾說話、行走和對肢體的控製,州福利機關將他定為“不適於被雇用的人”,專家們說他永遠不能工作。

可是,比爾在媽媽的鼓勵下開始了從事推銷員的工作。開始時,他被好幾家公司都拒絕了,但比爾沒有退縮,他發誓一定要找到工作。最後,懷特·金斯公司很不情願地接受了他。

1959年,比爾第一次上門推銷,走到顧客門口的時候,他反複猶豫了4次,才鼓起了勇氣摁響了門鈴,開門的人對比爾推銷的產品並不感興趣。接著,他走進了第二家、第三家……比爾告訴自己,如果有100家顧客對產品不滿意,那他就會敲響101家顧客的門,如果顧客依然對產品不感興趣,那麼他就會繼續敲開下一家。

38年來,連係鞋帶、扣襯衫扣子都要別人幫忙的比爾,每天幾乎重複著同樣的路線從事推銷工作。不論刮風還是下雨,比爾每天都堅持背著沉重的樣品包四處奔波,還把那隻沒用的右胳膊蜷縮在背後。在3個月內,比爾敲遍了這個地區所有人家的門。每當他談成一筆交易時,顧客都會幫助他填寫好訂單,因為比爾的手幾乎累到拿不住筆。

每天出門14個小時後,比爾會筋疲力盡地回到家中。此時他關節疼痛,而且偏頭痛還時常折磨著他,但他一點兒也不後悔。每隔幾個星期,他就打印出訂貨顧客的清單,因為他隻有一個手指能用,這項簡單的工作要花去他10個小時的時間。深夜,他通常將鬧鍾定在4點45分,以便早點兒起床開始明天的工作。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了,比爾所負責地區的住戶家門一次次被他敲開,他的銷售額漸漸地增加了。最終在第24個年頭,在他上百萬次地敲開一扇又一扇的大門之後,成為懷特·金斯公司在西部地區銷售額最高的推銷員,同時也成了推銷技巧最好的推銷員。

懷特·金斯公司對比爾的勇氣和傑出的業績進行了表彰,他第一個得到了公司主席頒發的傑出貢獻獎。在頒獎儀式上,懷特·金斯公司的總經理告訴他的雇員們:“比爾告訴我們:一個有目標的人,隻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追求目標的努力中,勤奮地工作,那麼工作中就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

比爾·波特告訴我們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勤奮可以使人們成就一切。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奮,成功之門必定會寬厚地向他敞開。世界上沒有任何可以代替勤奮的東西,教育不能替代,多財的父母、多勢的親戚及其他一切都不能代替,唯有勤奮才能成全你的人生和事業。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人歎息自己天生笨拙,無法獲得成功。事實上,這個世界上不乏天資聰慧、絕頂聰明之人,但是有天賦卻並不意味著一定能成功,而那些天賦一般卻意誌堅定之人卻往往能通過後天的努力而成為同輩中的佼佼者,因為他們知道一個道理:做事情首先要勤奮,隻有勤奮才可以彌補天賦的不足。

愛迪生8歲進學校念書,由於顯得比其他孩子愚笨,老師經常罵他“糊塗蛋”。愛迪生在學校裏待了3個月不到就被母親領回家去了,這位當過教師的母親決定自己教導孩子。

在愛迪生一生的發明中,獲得專利的有1300多項。單是1882年一年,他申請的專利就有141項。愛迪生最重要的發明是電燈和留聲機,其他比較著名的有電影、電車、蓄電池、打字機、水泥、橡皮,等等。從他16歲時的第一項發明——自動定時發報機算起,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項新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