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 人 篇 第4章勤懇踏實(2 / 3)

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不是他比別人多麼聰明,而是他憑著自己堅持不懈的勤奮努力,終於成為頂尖的發明家,並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愛迪生的文化程度極低,卻對人類的貢獻卻這麼巨大,如果說他到底有什麼秘訣?他的一句名言“天才就是2%的靈感加上98%的汗水”是最好的解釋。愛迪生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不是看他有多高的天賦,而是看他是否夠勤奮。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是個曾經在手工課上做出過“世界上最糟糕的小板凳”的孩子,也是個曾因嚴重缺乏常識、想用自己的體溫把雞蛋孵出小雞的人。

被譽為近代科學開創者的牛頓,在科學上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萬有引力定律和微積分學對現代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一談到牛頓,人們可能認為他小時候一定是個“神童”、“天才”,有著非凡的智力,其實不然,牛頓在童年的時候身體瘦弱,頭腦並不聰明,他的成績在班裏總是倒數第一,他之所以能夠成功,靠的是非凡的努力和勤奮。

任何成功來得都不輕鬆,它需要你付出努力,所以,在你的有生之年,你必須勤奮。如果你渴望獲得成功,你就得勤奮,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勤能補拙,或許你的能力並不是所有員工裏最為出色的一個,但隻要你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你一樣可以做得更好。

勤奮比天賦更重要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世界上到處是才華橫溢卻過著窮困潦倒生活的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隻有一個答案可以解釋:這些人不夠勤奮,他們就好像古代那個叫做仲永的人一樣,雖然聰明過人、出口成章,但高傲懶惰,最終一事無成。

有的人認為取得成就的人都是具有“天賦”的人,認為自己沒有天賦,再怎麼努力也趕不上。而事實上,勤奮才是造就天才的重要條件。天才出自勤奮,天才並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先天而成的,隻要勤奮努力,每個人都能獲得成就,實現自己的天才夢。

曾國藩是影響中國近代史的偉大人物之一,他領導的湘軍曾經顯赫一時。對於這樣一個人,我們肯定認為他很聰明,其實曾國藩小時候的天賦並不高,他的記憶力和同齡人比起來沒有一點兒優勢。

有一天晚上,曾國藩在房裏研讀功課,其中有一篇文章不知道讀了多少遍,仍然沒有背下來。這時候,家裏來了一個小偷,躲在他的屋簷下,耐心地等待著曾國藩熄燈睡覺,以便幹行竊之事。可是等了很久,就是不見曾國藩睡覺,曾國藩還是在反複讀那篇文章。

小偷實在無法繼續忍耐下去了,便跳了出來說:“你怎麼這麼笨!這種水平還讀什麼書?”說完竟然一字不差地把曾國藩朗讀的那篇文章非常流利地背了出來。

曾國藩非常驚訝,以為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高人,還想著請他指點呢,但小偷做賊心虛,還不等曾國藩說話就跑了。曾國藩想了好久才明白,原來那個人是個小偷。曾國藩自我解嘲地笑了笑,又繼續朗誦那篇文章了。

即便上帝給了我們天分,但如果不勤奮的話,就無法變成天才。就好像故事中的小偷一樣,雖然他很聰明,但他隻能成為小偷,而曾國藩卻能成為毛澤東最欽佩的人,毛澤東稱讚他是“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始終堅定這樣的信念:我們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這種回報有顯性的和隱性的,有目前的和長遠的。我們要走出誤區,不要被顯性和目前的回報迷惑了雙眼而停滯不前,更不要因為隱性和長遠的回報而灰心喪氣。如果你沒有得到回報,那麼理由隻有一條:你還不夠勤奮。

其實,為人與我們追尋夢想是一樣的,你要想別人相信你、信任你,就必須做一些讓別人值得相信的事情來。不要以為你說自己是一個真誠的人,別人就會相信,要想讓別人相信你的為人,你就得努力去證明。偉大的成就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才能創造出來。

一群剛進公司的銷售人員向年薪百萬的銷售總監請教:“你是如何取得這麼大成功的?”

銷售總監並沒有給他們講什麼枯燥的理論知識,而是開門見山地問:“那你們認為,我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他看到這些新人開始竊竊私語,“沒有關係,你們盡管大膽地把你們認為可能的理由說出來”。銷售總監鼓勵他們說。

“因為你有高學曆!”

“因為你和公司的老總是親戚。”

“因為你有銷售的天分。”

銷售總監仍然搖了搖頭,這些新人把想到的一切理由都說了,仍然沒有說中,他們懷疑總監在和他們開玩笑。看見學員們滿臉的疑惑,這位總監說起了自己的故事:

“我來北京的時候隻有18歲,我讀不起書,隻能讀到小學。那時候,村裏的人都嘲笑我沒錢娶媳婦,於是我發誓,我一定要賺夠錢娶一個媳婦回去給他們看看。由於我的學曆低,我是給公司免費發了3個月的傳單,聯係了一家客戶才被錄取的。做銷售,口齒要伶俐,但我天生的缺陷就是普通話說不好,曾經有好幾個客戶因為聽不清楚我說的話而導致談判失敗。為了把普通話練好,我找來小學課本,把漢語拚音重學了一遍,每天含著小石塊朗誦課文,力求發音準確。練好普通話後,我開始練膽子,膽大是銷售人員必備的一項心理素質。我專門跑到人多的地方,大聲地喊出自己的名字。很多人都認為我是瘋子,但我顧不得這麼多。在客戶方麵,我的同事們很輕鬆地就能簽下一筆業務,而我往往要聯係幾十個客戶才能成功地簽到一筆業務。為了談判成功,我想盡辦法獲取客戶的詳細資料,有一次竟然遭到客戶的毆打,說我竊取他的隱私……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是我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十倍的努力換來的。我現在能拿到100萬的年薪,靠的就是兩個字:勤奮!”

銷售總監的故事講完了,台下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如果你現在沒有成功,不是因為你沒有獲取成功的能力,隻是你還不夠努力。看看上麵那位銷售總監,你應該捫心自問一下,是否有他那樣努力?沒有的話,就不要想著年薪要拿100萬。鮮花和掌聲從來不會光顧懶惰的人,超人的成就往往是付出了比常人多數十倍的努力而換來的。

所以,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夢想著天下有免費的午餐,也不要奢望有能呼風喚雨的父母,因為,即使把你安排到了一個顯要的位置,如果你無法勝任,也隻能偶爾充當一下南郭先生。請記住這句話:勤奮比天賦更重要。

機遇更鍾情勤奮的人

從我們懂事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經常能聽到許多有關勤奮的格言警句:“一勤天下無難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等,這些名言警句都在說明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勤奮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可貴的品行。

事實上也是如此,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因為不勤而取得成功的,因為任何人即使在某一方麵的造詣很深,也不能說他已經徹底精通了。“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任何一門學問都是無窮無盡的海洋,都是無邊無際的天空,如果一個人真的以為自己達到了那種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疏於學習,那麼他必將很快被同行趕上,甚至超過。

所以,你要想獲得比別人多一點兒的機會,就要努力提高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任何大有所為的人無不與勤奮的習慣有著一定的關聯。一個並不怎麼聰明的人,隻要他認真地鍛煉自己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技巧、付出艱辛的勞動,一樣能夠獲得成功。

曾有人問李嘉誠成功的秘訣,李嘉誠講了這樣一則故事。

曾有一個人問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的成功推銷秘訣,原一平當場脫掉鞋襪,對他說:“請你摸摸我的腳板。”

他滿臉疑惑地摸了摸原一平的腳板,十分驚訝地說:“您腳底的老繭好厚呀!”原一平說:“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提問者略微沉思後,翻然醒悟。

李嘉誠講完故事後,微笑著說:“我沒有資格讓別人來摸我的腳板,但可以告訴你,我腳底的老繭也很厚。”當年,李嘉誠每天都要背著樣品的大包馬不停蹄地走街串巷,從西營盤到上環,再到中環,然後坐輪渡到九龍半島的尖沙咀、油麻地。

李嘉誠說:“別人做8個小時就能成功,我就做16個小時,開始時別無他法,隻有靠勤補拙。”

李嘉誠起初在茶樓當跑堂,拎著大茶壺,每天10多個小時地來回跑。後來當推銷員,依然是背著大包一天走10多個小時的路。其實,李嘉誠的腳板未必沒有原一平的厚。

你要想獲取成功,就必須抓住機會。要抓住機會,就要有足夠的能力,而勤奮則是提高能力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勤奮是成功的根本、基礎、秘訣。沒有勤奮,即使你天賦奇佳,也隻能平平凡凡地度過一生。任何一項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因此,你應當在年輕的時候就培養“勤勉努力”的習性,等年紀大了,再想改變懶惰的習慣就很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