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沒有相同人生,何必相互比較(1 / 3)

第五章沒有相同人生,何必相互比較

如果你是小溪,那麼就不要去羨慕江河的壯觀,潺潺水聲一樣動聽。如果你是駱駝,就不要唱蒼鷹的歌,悠揚的駝鈴一樣婉轉。月亮很美卻是借助了太陽的光輝,太陽很亮卻隻能孤單地守護藍天。做本色的自己,別拿自己的人生跟別人比較,你一樣能夠活得精彩!

擺脫自卑的比較心理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自卑往往伴隨著懈怠。”自卑,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低,同時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諸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鬱、失望等。

我們生活才剛剛起步,人生征途是非常漫長的,即使起步時遲緩了一些,或者走了一點彎路,成績一時不如別人,這也並不會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因此,我們應該擺脫自卑,不要讓自己的人生走下坡路。

自卑沒有什麼積極作用,隻會消磨一個人的雄心和意誌,隻會使一個人自暴自棄、悲觀泄氣,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認識自卑的危害。可能有些時候,你看到許多同齡人比自己強,可能會覺得心理上難以接受。這個時候,你要冷靜地反思一下落後的原因,不要認為自己太笨,也不要認為自己能力過低。要明白,沒有天生的強者,強者也並非沒有軟弱的時候,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是因為他們善於戰勝自己,擺脫自卑。

貝利雖然是一代球王,他剛到巴西最有名氣的桑托斯足球隊時,也總是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常常感到很自卑,有次竟緊張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場上的佼佼者,卻無端地懷疑自己,恐懼他人。後來,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於是,就設法在球場上忘掉自我,專注踢球,保持一種泰然自若的心態,就這樣,依靠他超常的發揮,以銳不可當之勢踢進了一千多個球。

球王貝利正是由於戰勝了自卑才獲得了成功,如果他不能夠擺脫自卑,那麼他就不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自然也就無法獲得成功。其實,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要懷疑自己,不要貶低自己,隻要勇往直前,付諸行動,就會離成功更近。

自卑會影響心理健康。如果我們自卑,肯定會有一些不良的情緒,如悲傷、恐懼等,這樣長期下去,就會產生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從而形成心理障礙,甚至還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社會生活。由於自卑,我們的認知能力會欠缺,也就無法正確地對待問題,所以,自卑的人很難與人相處,而且,自卑的人由於不能夠正確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往往很難取得成就。

一般情況下,自卑心理強的人往往自尊心也很強,他們心理包袱很大,無法輕裝前進。在另外一些時候,虛榮心可能會督促你努力奮鬥,可是一旦失敗,你會比平常還要失望,你內心所受的打擊也比平常要大很多,同時,你也就更加自卑。你要明白,這個心理包袱是自己背上的,是你“自尋煩惱”的結果。要想甩掉心理包袱,你就要丟掉虛榮心。

要學會擺脫過去。我們總是沉浸在過去的事情中無法自拔,總是責備自己。做事之前總會聯想到相似的經曆,如果這個經曆是痛苦的,你做事的信心就將受到嚴重的打擊。你要努力從過去的心理創傷中擺脫出來,當你想到過去不愉快的事情時,要迅速轉移“目標”,要經常用愉快的事情來調節心態。學會改變自己內心的憂愁,這樣你也就鏟除了內心的自卑。

自卑的產生會抹殺掉一個人的自信心,本來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一些事情,卻因為懷疑自己而失敗,有自卑心理就是缺少了應該有的自信,不相信自身的潛力,你要經常跟自己說“我一定能行”。做事情的時候,你必須總想著“一定”這個詞語,你要不斷地肯定自己,要認定自己是最出色的,並且你會付諸行動。這樣做,開始時可能會感到不習慣,時間長了,經過幾件成功的事之後,你慢慢就會發現“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就會慢慢擺脫自卑,從而相信自己。

告訴自己並不比別人差,我能行

想讓別人肯定你,首先要肯定自己,不要為心靈設限,時常告訴自己“我能行”。

哈佛大學有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將一份名單交給校長,聲稱上麵的學生經過智力測驗(其實,這個測驗結果並不是真實的),具有很大的潛力。學期結束後,名單上的學生果然成績名列前茅。這時那個心理學家才告訴大家,這份名單隻不過是他隨機挑選出來的,與那個所謂的測驗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那麼,這個預言為什麼會成真呢?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我們稱為“自我應證預言”。人是社會化的動物,其行為受到社會預期的影響,即人們會有意或無意地按照社會的期望來進行自我暗示,這樣一來,自然就會影響到最後的結果。心理學家的名單就暗示老師們要重點關照那些學生,而那些學生又會時時提醒自己是尖子生,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最後自然而然就能取得好成績。

有個男孩生性膽怯,因為他天生就有些口吃。但其實並不嚴重,他卻長期生活在自卑的陰影中,腦海時時浮現老師輕蔑的眼神和自己在課堂上的尷尬場麵,耳畔時時響起同學們的嘲笑聲,久而久之,他的缺陷越發明顯。雖然他的聲音很動聽,也有一個當廣播員或是演講家的美好願望,可是每當他站在演講台上時,麵對台下無數雙眼睛時就會控製不住自己,而變得結結巴巴。因此,他錯過了多次發展的機會。為此他感到很痛苦,覺得人生對他很不公平。

後來,在一位好友的引薦下,他去拜訪了一位成功的長者。他把內心的苦惱傾訴給那位長者,然後懇求道:“您在我認識的人中,是最有才智的一位,您可以給我指條成功的路嗎?”長者微笑地聽完,說道:“對自己說,我能行。”

男孩猶豫了一下,緩緩地開口說:“我能行。”長者說:“用心再說一遍。”男孩頓了頓,大聲說著:“我能行。”長者說:“再來一遍。”突然,男孩用勁大喊了一句:“我能行。”

此後,那個男孩終於克服了自己的缺陷,屢屢在學校的演講比賽中獲獎,學習成績扶搖直上,最終如願以償地考取了廣播學院,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人生中,“不可能”這個詞語,隻是一個人給自己找的借口。要相信不同的做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其實,在生活中,常常能聽到“不可能”之類的話語,主要就是因為我們遇到困難與挫折時不敢去闖,認為自己不行,不可能做好這件事,所以就選擇了放棄。一旦改變這種想法,對自己說:“我肯定會做到,而且還會做得很好。”那麼你的人生中就不會出現“不可能”這三個字了。

不可否認,一個獲得了巨大成功的人,首先是因為他具有自信。自信是人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品質。如果一個人很自卑,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就會形成一種心理定式,這將會帶來消極的影響,甘於失敗,不思進取。

有人說,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如若不充分認識這一點,有一天你會連原來的一半也喪失。自信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實現目標,自卑的人則隻有憑借僥幸。

古往今來,成功的人認識到了自信的力量,他們喚醒了這種力量,並用這種力量幫助自己努力去創造、發明以及做一些其他的事業。同樣,當你有了這種“魔力”時,它將作為一位最可信賴的夥伴,為你提供你所需要的所有信心,使你充滿自信地從事你想要從事的學習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