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走自己的路才能找到自我
人們常把目標比作“燈塔”,這個比喻再恰當不過了。大海裏如果沒有燈塔,航船會迷失前進的方向,就有被大海吞噬的危險;人生中如果沒有目標,就猶如茫茫的大海裏沒有了燈塔,會迷失了自我,失去奮鬥的方向。
目標是一個人行動的方向,沒有了目標,我們的熱情也就無處釋放;有了目標,我們的鬥誌才會被激發出來。但是,一旦目標確定下來,卻無法堅持,也就等於沒有目標。堅持是目標得以實現的堅強保障,也是目標與成功對接的橋梁和紐帶。
堅持,絕不是傍晚夕陽下的輕鬆漫步,也不是悠閑自在時隨意播出的歌曲,而是一個勵精圖治、耐得住寂寞而艱苦奮鬥的過程,甚至是荊棘叢生、困難重重的漫長過程。俗話說:“有誌者立長誌,無誌者常立誌。”這句話就很好地驗證了“目標”與“堅持”的辯證關係及其重要性。
縱觀古今中外的曆史,我們不難發現,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是以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麵對自己的人生,從不自怨自艾、勇於堅持到底,有恒心、有毅力的人。比如《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遭受了腐刑之後,繼而發憤撰寫出《史記》,最終完成了這部光輝的曆史著作;晉代的左思花費10年時間收集資料、醞釀構思,以頑強不息的精神最終寫出了《三都賦》;馬克思用40年的時間,在大英博物館裏看書,甚至把博物館的水泥地磨出了一道溝,寫出了給人類帶來曙光的《資本論》……
唯有堅持,才能達到目標;否則,就隻能半途而廢。
有這樣一個男孩,他的父親是位馬術師,他從小就跟著父親東奔西跑,一個馬廄接著一個馬廄,一個農場接著一個農場地去訓練馬匹。
由於經常四處奔波,男孩的求學過程並不順利。在他念初中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叫全班同學寫一篇關於“長大後的誌願”的作文。那晚,男孩寫了6張紙,描述他的偉大誌願,那就是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牧馬農場,而且他還仔細地畫了一張300畝農場的計劃圖,上麵標有馬廄、跑道等位置,然後在這一大片農場中央,還要建造一棟占地500平方英尺的巨宅。
第二天,他將這個花費了很大心血的作文交給了老師。兩天後,他拿回了作文,隻見作文的第一頁上打了一個又紅又大的問號,旁邊還寫了一行字:下課後來見我。
下課後他腦中充滿疑問地帶著他的作文去找老師,問道:“為什麼給我不及格?”老師回答道:“你年紀輕輕,不要老做白日夢。你什麼都沒有。蓋農場可是個大工程,你要花錢買地,花錢買純種馬匹,花錢照顧它們。”老師接著說,“如果你肯重寫一個比較不離譜的誌願,我會考慮重打你的分數。”這男孩回家後反複思量了好幾次,然後征求父親的意見。父親對他說:“兒子,這是非常重要的決定,你必須自己拿定主意。”經過再三考慮,幾天後,他決定原稿交回,一個字都不改,他告訴老師說:“即使拿個不及格,我也不願放棄自己的夢想。”
20多年後,這位老師領著他的30多個學生,來到那個曾被他指責的男孩的農場露營一星期。離開之前,他對如今已是農場主的男孩說:“說來有些慚愧。你讀初中時,我曾潑過你冷水。但幸虧你有毅力堅持自己的目標。”
能如此堅信自己目標的人真是少之又少,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堅持自己的目標,最終目標淪為缺乏行動的空想。
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1925年生於英格蘭林肯郡的格蘭瑟姆市。1979年5月,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她遂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她任職期間工作勤懇,政績卓著,被稱為“鐵娘子”。
瑪格麗特的父親羅伯茨是英國格蘭文森小城的一家雜貨店店主。瑪格麗特5歲生日那天,父親把她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要記住——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用自己的大腦來判定事物的是非,千萬不要隨波逐流、人雲亦雲啊。這就是爸爸贈給你的人生箴言,就是爸爸給你的最重要的生日禮物,它比那些漂亮衣服和玩具對你有用多了。”從此,羅伯茨刻意將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一個堅強獨立的孩子,下定決心要塑造她“嚴謹、準確、注重細節、對正確與錯誤嚴格區分”的獨立人格。有了父親這樣一個“人生導師”,瑪格麗特堅實地成長著。
羅伯茨其實並不窮,但是家裏的生活設施卻很簡單,沒有洗澡間、自來熱水和室內廁所,更沒有值錢的東西,瑪格麗特有一陣子迷上了電影和戲劇,她幾乎每周都去一次電影院或劇院。有一天當她的零用錢不夠向父親“借”的時候,父親果斷地拒絕了。因為父親特意要為女兒營造一種節儉樸素、拚搏向上的氛圍。從小父親就要求她幫忙做家務,10歲時就在雜貨店站櫃台。在父親看來,他給孩子安排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不答應女兒說“我幹不了”或“太難了”的話,以借此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後來瑪格麗特入學後,她才驚奇地發現她的同學有著比自己更為自由和豐富的生活,勞動、學習和禮拜之外的天地竟然如此廣闊和多彩。他們一起在街上遊玩,可以做遊戲、騎自行車。星期天,他們又去春意盎然的山坡上野餐,一切都是多麼誘人啊。幼小的瑪格麗特心裏癢癢的,她幻想能有機會與同學們自由安閑地玩耍。有一天,她回家鼓起勇氣對威嚴的父親說:“爸爸,我也想去玩。”
羅伯茨臉色一沉,說:“你必須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因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你就也得去。你要自己決定你該怎麼辦,不要隨波逐流。”見孩子不說話,羅伯茨緩和了語氣,繼續勸導瑪格麗特:“孩子,不是爸爸限製你的自由。而是你應該要有自己的判斷力,有自己的思想。現在是你學習知識的大好時光,假如你想和一般人一樣,沉迷於玩樂,那樣一定會一事無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斷力,你自己作決定吧。”
聽了父親的話後,小瑪格麗特再也不吭聲了。但是父親的一席話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腦海裏。她想:“是啊,為什麼我要學別人呢?我有很多自己的事要做呢。剛買回來的書我還沒看完呢。”
羅伯茨就這樣經常教育女兒,要她擁有自己的主見和理想。教會她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最能顯示自己的個性,告訴她隨波逐流隻能使個性的光輝沉沒在芸芸眾生之中。
正是羅伯茨對女兒獨立人格的培養,才使撒切爾夫人從一個普通的女孩,最終成為一位連任三屆、執政十一年的英國首相,一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的政治家。
無論你是平凡還是特別,獨立的人格都是你受用一生的寶貴財富。一個沒有思想的人,形如影子,我們要的不僅僅是軀殼,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有思想的整體。
不要因失敗而氣餒
每個人都可能遭遇坎坷、事業受挫或是愛情失敗。可是,我們不能就因此放棄,應該拿出足夠的勇氣和毅力戰勝一切困難。隻有這樣,我們才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每個人都可能遭遇坎坷、事業受挫或是愛情失敗。
有一位名叫西爾維亞的美國女孩,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外科整形醫生,母親在一家聲譽很好的大學擔任教授。她的家庭對她有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從念中學起,就一直夢想著當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麵的才能,因為每當她和別人相處時,即使是陌生人也願意親近她並和她長談。她知道怎樣從人家嘴裏“掏出心裏話”。她的朋友們稱她是他們“親密的隨身精神醫生”。她自己也常說:“隻要有人願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為達到這個理想而做了些什麼呢?其實什麼也沒有做。她在等待奇跡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西爾維亞不切實際地期待著,結果什麼奇跡也沒有出現。
誰也不會請一個毫無經驗的人去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而且節目的主管也沒有興趣跑到外麵去搜尋天才。
另一個名叫辛迪的女孩卻實現了西爾維亞的理想,成了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辛迪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她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她不像西爾維亞那樣有可靠的經濟來源,所以沒有傻傻地等待機會出現。她白天去做工,晚上在大學的舞台藝術係上夜校。畢業後,她開始謀職,跑遍了洛杉磯每一個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但是,每個地方的經理對她的答複都差不多:“不是已經有幾年經驗的人,我們不會雇用的。”
但是,她不願意退縮,也沒有等待機會,而是走出去尋找機會。她一連幾個月都仔細地閱讀廣播電視方麵的雜誌,最後終於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北達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電視台招聘一名預報天氣的女孩子。
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歡北方。但是,有沒有陽光,是不是下雨都沒有關係,她希望找到一份和電視有關的工作,幹什麼都行。她抓住這個工作機會,動身到北達科他州。
辛迪在那裏工作了兩年,之後在洛杉磯的電視台找到了一份工作。又過了5年,她終於得到提升,成為她夢想已久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為什麼在現實中西爾維亞失敗了,而辛迪卻如願以償呢?
因為西爾維亞在10年當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機會的降臨;而辛迪則是采取行動,最後,終於實現了理想。幻想隻會使任何輕鬆的事情變得困難重重,唯有把握現在,立刻行動,任何困難都可化為輕鬆。
著名作家斯蒂芬·金1947年生於美國緬因州的波特蘭。他出生不到兩年,他的父親就離家出走了,從此杳無音信。1970年,斯蒂芬·金畢業於緬因州立大學,第二年與同學塔碧莎·斯普魯斯結婚,小兩口住在一輛拖車裏。
斯蒂芬·金周薪隻有60美元錢。他的妻子上夜班,不過就算夫妻倆都工作,所賺到的錢也隻能勉強糊口。他們的孩子剛出生不久,就患上了重病,為此,他們不得不連家裏的電話也拆掉,省下錢給孩子買抗生素治病。
斯蒂芬·金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作家,他擠出晚上和周末的空閑時間來進行寫作,他用剩餘的錢來支付郵費,寄稿件給出版商和經紀人。可是,他的作品全被退了回來。退稿信非常簡單,非常地公式化,他甚至不敢肯定這些出版商和經紀人到底有沒有真的去看過他的小說。盡管這樣,他還是樂此不疲地給出版商和經紀人寄去稿件。
有位皮爾·湯姆森先生回信說相信他有成為作家的希望,並鼓勵他再試試看。在此後18個月裏,他再給編輯寄去兩份稿件,但都被退回了。斯蒂芬·金開始試寫第四部小說,不過由於生活越來越窘迫,經濟上捉襟見肘,他有了放棄繼續寫作的念頭。
一天夜裏,他把原稿扔進垃圾桶。第二天,他的妻子把他丟棄的原稿撿了回來,並鼓勵他道:“你不應該中途放棄,特別在你快要成功的時候。”他瞪著那些稿紙發愣。也許他已不再相信自己,但他的妻子相信他會成功,還有一位他從未見過麵的紐約編輯也相信他會成功。因此每天他都寫1500字。他寫完了以後,把小說寄給湯姆森,不過他以為這次又準會失敗。可是,事情出乎他的意料。皮爾·湯姆森的出版公司預付了2500美元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