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放過自己,也是一種重生
人生中難免遭遇痛苦,生起煩惱,但我們不必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牆上的幾個墨點不放,黑暗就會占據你的視野。同樣的道理,如果總是執著於生命的某些片段,就會讓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過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種放生。
不怕犯錯,但不能重複同樣的錯
人難免會犯錯誤,犯錯不是壞事情,這是因為我們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或學習,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會遇到新的問題。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人再聰明、再能幹,也總有失敗犯錯誤的時候。看見別人犯錯,不必苛責別人;發現自己犯錯,不必生自己的氣。贏家把錯誤看作“最好的老師”。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吸取寶貴的教訓。
有個新婚妻子向丈夫抱怨:“你真幸運,你所得到的是純潔的愛情,你享有我的初戀。我未曾談過戀愛,希望你珍惜我的純潔。”那位丈夫很有智慧地安慰新娘:“你真有福,你所得到的是成熟的愛情,你享有我的終戀。我若未曾談過戀愛,哪有今天的成熟。希望你珍惜我的成熟。”
戀愛談一次就能成功,高考一次就能上榜,生意做一次就能賺錢,開車學一次就能上路……你的人生少了一樣調味品:你從未嚐過進步的快樂、成長的喜悅。人的一生之中,做事情不出任何錯誤是不可能的。走路走歪了,戀愛戀吹了,拚字拚錯了,生意虧本了……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可口可樂就是在一次“錯誤”的調配下而出現的重大發明。
1886年春天,在美國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的一間小藥店裏,從瞌睡中猛醒過來的小店員正在接待一位頭痛患者,他要求買這家藥店老板兼業餘藥劑師約翰·潘伯頓調製的專治頭痛藥水。這種藥水是潘伯頓經過無數次試驗,最後以古柯樹葉和柯拉樹籽作基本原料,煉製成的一種有一定療效的健腦藥汁。潘伯頓把它稱為“可口可樂”,即古柯和柯拉的諧音。古柯樹葉和柯拉樹籽均有興奮作用,常被南北美洲印第安人和西非人用作消除疲勞、振奮精神之物。
當小店員去取可口可樂藥水時,發現已賣光了。他從小就在藥店裏工作,對藥物有一定的知識。為了應付病人,便拿起一瓶類似的治頭痛的藥,與蘇打水糖漿混在一起,倒了一杯給病人。病人深深呷了一口,禁不住連聲叫好。沒過一會兒,一位顧客來問道:“將方才那位病人喝的頭痛藥水賣我一杯。”小店員準備再如法炮製時,卻忘掉了剛才所用的藥。在心慌意亂中,愈加緊張了,顧客見此狀非常生氣。老板潘伯頓聞聲而從店裏趕到櫃台邊,詢問發生了什麼事。小店員不敢說自己瞌睡中發生的事,隻得謊稱這位顧客要可口可樂藥水,但這種藥水已經沒有了,所以顧客吵鬧。當潘伯頓配好可口可樂藥水交給顧客時,那人竟說受騙了。他說剛才那位病人喝的藥水是紫紅色的,為什麼現在這種藥水變成白色了?顧客這一質問頓時使潘伯頓感到莫名其妙,他不得不追問自己的小夥計是怎麼一回事,小店員隻得如實地把經過說了一遍。
事情如果發生在一般人身上,那個小店員一定會受到責罵,因為亂配藥是會闖大禍的。潘伯頓本來也想狠狠罵小店員一頓,但他沒有這樣做。此時,他的腦海裏浮現出一個創新的意念:為什麼紫紅色的藥水特別受歡迎?剛才小夥計亂配的藥水有什麼特效呢?潘伯頓立即對小店員那種亂配的藥水進行分析研究。經過反複的試驗,他很快就在他原來調配的可口可樂藥水的基礎上,吸取了小店員那一“亂配”藥的成分,調配成當今流行全球的紫紅色的可口可樂飲料。
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小店員無意間所犯的錯誤,會導致一項重大發明的誕生。現在,可口可樂仍像“魔水”一般風靡全球,世界上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每天要喝下3億多瓶可口可樂。
人的一生中,想不出錯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總是在重複以前的錯誤,那就需要自己努力來避免下一次的錯誤。如果有一天,不再重複同樣的錯誤,那麼我們將因此受益匪淺。請記住,從今天開始,不要怕犯錯誤,但堅決不去重複同樣的錯誤,隻有這樣,才會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平穩,更加順利。
聰明的人,同樣的錯誤是不會重複犯的。因為他們知道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也正是如此,他們才會更加聰明。
他們將曾經犯過的錯誤所造成的失誤,總結成了以後進步和成功的經驗,為以後的道路掃清了障礙,同時也提高了以後行事的工作效率,為提前的成功鋪平了道路,打好了基礎,所以這些人總是不斷地取得成功。
而那些不長記性的人,則是將同樣的錯誤一犯再犯,屢教不改。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會在這裏跌倒,也從來沒有考慮過是不是因為同樣的因素才導致了他的失敗,更不會去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吸取失敗的教訓。於是,這些人犯錯誤的概率也就大大地增加,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在原地踏步,一輩子都沒有出頭之日。
新問題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因為對某些問題不甚了解,我們才需要學習,也隻有在不斷遇到問題的同時,我們才能進步。沒有誰敢說他遇到新問題的時候就能很好地解決,而不犯錯誤。誰都不可能先知先覺,誰都有判斷失誤的時候,這很正常,但是我們絕不能以此為自己開脫。我們不能重複犯同樣的錯誤,更不能為這種錯誤重複埋單。就像每人每天都要喝熱水,沒有人沒被開水燙過嘴唇,但我也沒有聽說誰天天被開水燙。
有句話叫“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偶爾一次失誤是可以被原諒的,但天天在同一個窪地裏沾濕鞋子,就不得不讓人對這個人的智商產生懷疑了。其實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問題熟視無睹,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就讓人無法原諒。犯錯是允許的,但是決不允許重複犯錯。
失敗沒有想象中可怕
失敗對於弱者來說,是一座高山,可以壓得他們透不過氣來;對於強者而言,卻是生活中一個快樂的音符,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有的人認為:失敗是一場災難,它奪去的是信心、勇氣、機會、快樂,甚至是未來。有人卻認為:失敗是一份厚禮,它送來了經驗、教訓、方法、思考和成熟。
對於很多人來說,失敗就意味著痛苦,意味著世界末日,意味著失落。他們往往沒有看到失敗中孕育的成功和機會。任何人都失敗過,但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態度和方式對待失敗,結果也就有所不同。
杜克·魯德曼是石油界的一位知名人物。他之所以出名不僅是他成功地開采了石油,還源於他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以及麵對生活中的種種失敗時的樂觀堅強。
杜克·魯德曼是一個遭受許多次失敗的人。他是個熱衷於開采石油的人,一心想成為石油勘探者。每當他手頭有了錢,他就自己租賃設備,做石油勘探。可是,上天賜予他的厄運實在太多。在連續兩年的時間內,他一共打出了29口井,可是全部都是枯井。
杜克·魯德曼當時陷入了困境,那時候他已近40歲了,卻依然一無所獲。但是,他不但沒有被失敗嚇倒,反而更加勤奮努力了。他開始研讀各種與石油開采有關的書籍,汲取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在他覺得所學的這些理論知識掌握得非常熟練的時候,他又開始卷土重來。他租好設備,找好地皮,開始了新一輪的石油開采工作。這一次,他沒有遇到枯井,而是汩汩直冒的石油。
正是由於杜克·魯德曼這種積極樂觀麵對失敗的精神,使得他能夠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雖然他一生中每打四口井,就有三口是枯井,但他開采的石油卻源源不斷地為他提供了財富。杜克·魯德曼憑著自己的執著,成為了一個身價超過兩億美元的富翁。
美國休斯敦大學教授馬特森開了一門新課,學生們戲謔地稱為“失敗101”。馬特森讓聽課的學生設計乳白色板條製的產品模型、倉鼠的熱浴缸、可在颶風中放飛的風箏。這些設計並不容易,甚至看起來有些荒謬。學生們果然在設計中遭遇到了一連串的失敗。雖然失敗了,他們卻由此得到了一個重大的收獲:他們敢於去嚐試克服任何困難,不再害怕失敗。不可否認,想做成任何事情,隻有敢於失敗,並從失敗中領悟和學到某些知識、某些經驗,才有可能實現成功。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一門重要的學問要學,那就是怎樣去麵對失敗,事實上失敗遠沒有想象中可怕。可以說,對失敗的態度往往就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命運。要知道:“麵對人生逆境或困境時所持的態度,遠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
在德國,有一個造紙工人在生產紙時,不小心弄錯了配方,生產出了一批不能書寫的廢紙。因而,他被老板解雇。
正在他灰心喪氣、愁眉不展時,他的一位朋友勸他:“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你不妨變換一種思路看看,也許從錯誤中能找到有用的東西來。”於是,他發現,這批紙的吸水性能相當好,可以吸幹家庭器具上的水分。接著,他把紙切成小塊,取名“吸水紙”,拿到市場去賣,竟然十分暢銷。後來,他申請了專利,獨家生產吸水紙,從而創立了自己的事業。
有些人在曆經了一些挫折失敗後便開始消沉,認為不管做什麼事都不會成功,這種消極的信念蔓延開來,讓他覺得無力、無望,甚至於無用。如果你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所企望的美夢,就千萬不可有這樣的想法,因為那會扼殺你的潛能,毀掉你的希望。像這樣具有摧毀性的心態在心理學上叫“無用意識”,這是指一個人在某方麵失敗的次數太多,便自暴自棄地認為自己是個無用的人,從此便停止任何嚐試。
其實,人生之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能屢敗屢戰。每次跌倒能立刻站起來、每次墜地反像皮球一樣跳得更高的人,是無所謂失敗的。他們懂得,人生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不留戀逝去的夢,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艱難前行的人生途中就會充滿希望和成功。
“不要拿失敗懲罰自己”。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了之後沒有經過認真總結以致繼續失敗。
人生道路上布滿了荊棘和險阻,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中都必須經曆失敗。失敗,是對心靈的一種考驗,它將使我們變得更成熟,更堅強,更出類拔萃。失敗是無奈,也是欣慰,因為我們努力過。隻要我們正確地麵對,那麼失敗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生活贈與我們的一份特別的厚禮。
即使跌倒在生命的跑道上,也要自己爬起來。請記住,跌倒了再爬起來,就不算失敗。一份無畏,一份豪情,一份自信,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站起來,成功一定會如期而至。
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我們常說:“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其實,所謂“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躊躇滿誌時的心態;而“放得下”,則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或者遇到困難時應采取的態度。範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這樣一種心境,就能對大悲大喜、厚名重利看得很淡、很輕,自然也就容易“放得下”了。
在飛速行駛的汽車上,一位老人剛買的新靴不慎從車上掉下去一隻,周圍的旅客無不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隻也扔了下去。眾人大惑不解,老人卻從容一笑:“靴子無論多麼昂貴,剩下一隻對我來說沒有什麼用處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讓撿到的人得到一雙新靴,說不定他還能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