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放過自己,也是一種重生(3 / 3)

當時間慢慢地流逝,我們會發現,我們逃避的問題其實很容易就能解決,隻是我們害怕知道結果。其實仔細想想,結果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有勇氣去麵對。當你勇於麵對而不逃避的時候,你的困難就會越來越少。要克服恐懼就必須毫不猶豫,起而行動,才能平定心中的慌亂。成功不是等待,現在就付諸行動。永遠不要讓失敗的恐懼擋住你前進的道路,用行動增強信心,用信心驅趕恐懼,隻要勇敢、頑強、堅定,就能排除一切障礙。

我們要積極麵對生活中的苦難。也許你覺得別人的成功來得太輕易,來得太幸運,而你卻要付出更多才能得到相同的回報,甚至付出了也得不到;但實際上,你隻是看到了別人成功之後的光鮮,忽視了他所付出的艱難和不易。

直麵痛苦,才能敢於直麵成功

在這個紛繁的社會裏,哪個人不是在經曆了痛苦之後,才找到自身的價值,才看清生命的本來麵目?痛苦雖然折磨著我們的肉體,卻能夠淨化我們的靈魂。所以,我們不要把痛苦當成是自己的敵人。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段名言曾經激勵古往今來的千萬豪傑,使其敢於承擔苦難,走向新的起點。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但是,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作出困難且非常重要的選擇。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使得飛翔十分吃力。

它隻有兩種選擇:要麼等死;要麼曆經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150天漫長的操練。

老鷹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停留在那裏。它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待新的喙長出來。它要再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們便再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老鷹才能夠開始飛翔。

在這個世界上,不經曆痛苦,是無法獲得新生的。沒有痛苦,人就隻能有平庸的生活。煩惱總是與歡樂結伴而行,不幸和災難總是與成功患難與共。沒有痛苦,人的心靈永遠都無法成熟;哲人在痛苦中孕育,詩人在痛苦裏誕生,豪傑在痛苦中崛起。

世界著名的東芝公司總部設在東京,1999年營業收入為516.35億美元,擁有資產555.96億美元,位列2000年《財富》全球企業500強的第38位。東芝公司有今天的業績,與前任總經理土光敏夫的成功經營是分不開的。

20世紀60年代初,由於長期的高速擴張,使得日本市場對家用電器的需求已悄悄接近飽和,整個家電行業的發展勢頭隨之減緩。東芝公司也受到了市場蕭條的影響,公司的業績隨之下降。與老牌的家電企業鬆下、日立等相比,東芝與它們的差距越來越大。社長石阪泰三對此憂心如焚。石阪認定:如果不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東芝將毫無希望。那麼由誰來擔此重任呢?這時他想起了一個人——土光敏夫。

土光敏夫當時已經69歲了。他就職後,立即對東芝原有的散漫、奢侈和怠惰的作風進行整治。工作雷厲風行的土光敏夫,給東芝帶來了生機。他的命令言簡意賅,讓下屬們心服口服。在他的帶領下,1966年東芝公司的出口額為220億日元,1970年迅速增加到800億日元,經營業績因此很快好轉,1966年上半年公司開始恢複分紅,1969年稅後利潤激增到102億日元。

土光敏夫能在危難之時就任東芝總經理之職,最後帶領東芝公司走出困境,不能不說他是有著過人的才幹,但更因為他有著一股子知難而上、不怕艱難的精神,這與他小時候所受到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土光敏夫在中學時參加學校組織的一項100公裏徒步訓練。對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這種活動的艱苦性是可想而知的。

走了兩天,他的腳就起了血泡。曾有許多次,他都想停下來躺在地上。每當有這種念頭閃現的時候,土光敏夫的耳邊就會有一個聲音:躺下去便是懦夫。打起精神,走下去。於是,他咬牙掙紮著繼續前行。不僅如此,他還鼓勵大家咬牙堅持。一些體弱的同學支持不住,累倒了,他就背他們一路同行。漸漸地,土光敏夫感覺自己已經適應了這種艱苦的跋涉,身上背的東西也感覺輕了許多。

土光敏夫曾說:“我之所以在以後做事能不半途而廢,關西中學的長途步行給我的啟示最大。我知道:麵對困難,人唯有迎接挑戰而不是回避挑戰,才會有真正的成長。你戰勝困難一次,就更強大一次。”

試想,如果土光敏夫在感到痛苦時就放棄,他還能取得這樣大的成就嗎?土光敏夫的經曆說明了一個道理:痛苦往往是成長的“增力器”。躲避痛苦,就是躲避成長。成長正如蟬蛻,過程是痛苦的,但是沒有這份蛻變,就不會有力量的增強,更不會有新生。

我們試著在生活中尋找更多快樂的時候,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逃避痛苦、拒絕痛苦。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痛苦並不是我們的敵人,痛苦應該是我們的朋友。穿越痛苦、超越痛苦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快樂的過程,也是一個人心智成熟的過程。隻有經曆痛苦,我們才能學會頑強,學會堅忍,學會樂觀,學會豁達。

不要把痛苦當成你的敵人。它可以讓你在穿越苦痛的時候超越自我。痛苦能讓我們學會堅強、學會承受、學會快樂。我們隻有經過痛苦的曆練,才能更加頑強、更加堅忍、更加樂觀、更加豁達。

做自己要做到有舍有得

其實在許多時候,贈與也是一種經營之道。懂得在得到中失去的人,就一定會從失去中得到。所謂“有舍有得”,隻有舍去,才能得到。

唐代偉大的文學家柳宗元在《蝜蝂傳》中描述了這樣一種動物:有一種善於背東西的小蟲蝮,爬行時遇見東西,總是抓取過來,放在自己的背上,高昂著頭往前走。因為它的背並不光滑,所以東西堆上去不會散落。背上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重,但它還是不願意停止這樣貪婪的行為,終於被壓倒爬不起來。有的人可憐它,替它去掉背上的東西。可是,它如果能爬行,又會把東西像原先一樣抓取過來背上。這種小蟲喜歡往高處爬,用盡了它的力氣也不肯停下來,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人生在世,有得有失,有盈有虧。你得到了聲譽或財富,同時就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和淡泊清閑的歡愉;你得到了事業成功的滿足,同時就失去了眼前奮鬥的目標。我們每個人如果認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得與失,就會發現,在得到的過程中也確實不同程度地經曆了失去。整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地得而複失的過程。

一個不懂得取舍的人,就是愚蠢可悲的人。相反,誰能坦然地麵對失去,就有可能換來幸福、美滿的人生。學會習慣於失去,往往能從失去中獲得。得其精髓者,人生則少有挫折,多有收獲。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盡時,以中美英法為首的戰勝國幾經磋商後,決定在美國紐約成立一個協調處理世界事務的聯合國。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大家驀然發現,這個全球至高無上、最有權威的世界性組織,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買一塊地皮吧,剛剛成立的聯合國機構還身無分文。讓世界各國籌資吧,牌子剛剛掛起,就要向世界各國搞經濟攤派,負麵影響太大。況且剛剛經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各國都財庫空虛,甚至許多國家都是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在寸金寸土的紐約籌資買下一塊地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聽到這一消息後,美國著名的家族財團洛克菲勒家族經商議,便馬上果斷出資在紐約買下了一塊地皮,將這塊地皮無條件地贈送給了這個剛剛掛牌的國際性組織——聯合國。

同時,洛克菲勒家族亦將毗連這塊地皮的大麵積地皮全部買下。對洛克菲勒家族的這一出人意料之舉,許多美國大財團都吃驚不已,這筆錢對於戰後經濟委靡的美國和全世界,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洛克菲勒家族卻將它拱手相贈。

這條消息傳出後,美國許多財團主和地產商都紛紛嘲笑說:“這簡直是蠢人之舉。”並斷言:“這樣經營不要十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財團,便會淪落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貧民集團。”

出人意料的是,聯合國大樓剛剛完工,毗鄰它四周的地價便立刻飆升起來,相當於捐贈款數十倍、百倍的巨額財富源源不斷地湧進了洛克菲勒家族。這種結局,令那些曾經譏諷和嘲笑過洛克菲勒家族的商人們目瞪口呆。

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在一首詩中寫道:“一切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消逝;讓失去的變為可愛。”居裏夫人的一次“幸運失去”就是最好的說明。

瑪麗·居裏中學畢業後,因家境貧寒無法去巴黎上大學,隻好到一個鄉紳家去當家庭教師。雖然,家裏的親人們都阻止她去,倔強的瑪麗還是開始了家庭教師的生活,對瑪麗·居裏來說,起初倒也平靜無事,可是過了一段時間,生活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這家有個名叫卡西密爾的孩子在華沙上大學,當他回家度假時,與瑪麗·居裏一見鍾情。沒過多久,這對情意綿綿的戀人,很快發展到要準備結婚了。可是,當卡西密爾向父母透露自己想同瑪麗·居裏結婚的願望時,卻遭到了父母的反對。雖然這兩位老人深知瑪麗·居裏生性聰明,品德端正,也受過教育,名譽也極好,很喜歡她。但是,她怎麼能與自己心愛的兒子相配?父親大發雷霆,母親幾乎暈了過去,卡西密爾屈從了父母的意誌。而瑪麗·居裏受到了輕視和冷遇,心裏十分痛苦。她打定了主意:永遠忘掉這段戀情。但由於生活所迫,瑪麗·居裏不得不在這兒當家庭教師,所以一直沒有擺脫這場初戀的糾纏和煎熬。幾年後,她又與卡西密爾進行了最後一次談話,卡西密爾還是那樣優柔寡斷,她終於砍斷了愛戀的繩索,去巴黎求學。

來到巴黎大學文理學院的瑪麗·居裏完全沉醉於科學之中,發瘋似地學習。這種絕對專心致誌的學習,給她的未來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直到26歲,瑪麗·居裏還頑強地堅持獨立生活。這時,一個名叫比埃爾·居裏的男人闖進了她的生活。他是一位天才的法國科學家,由於潛心於科學研究,35歲尚未成家。1894年,他們在實驗室裏第一次相識,共同的誌趣立刻將兩個人的心連接在一起。從此,瑪麗·居裏的生活和科學史一起,翻開了嶄新的富有重大意義的一頁。

如果沒有那一次“幸運的失戀”,瑪麗的人生將會重寫,而曆史也將會是另一種寫法,世界上就會少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學會失去,從失去中獲得。得到了不必得意忘形,失去了也不必念念不忘,難以釋懷,成為憂鬱和痛苦的傀儡。敞開心裏的門,打開心裏的窗,解開心頭的結,這樣才能過輕鬆自如的生活,才能有機會體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