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卡絲·戴莉有著一副百靈鳥般的嗓音,她對音樂深深迷戀著;然而,她的一口齙牙卻讓她困苦不已。因為隻要她那美妙的歌聲一出口,就注定要將口中十分難看的齙牙露出來。但她對唱歌的激情仍然是有增無減,她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唱歌,她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著。所以她不斷地參加各種歌唱比賽,希望從中得到認可。但是由於她總是顧及自己難看的齙牙,盡力避免將口張得太開,一方麵要放聲歌唱,一方麵又極力掩飾,想方設法地把上嘴唇向下撇,好蓋住露出的牙,結果她的表情看起來十分可笑,所以她的歌唱表演往往以失敗告終。屢次的失敗讓她漸漸對自己的歌聲也產生了懷疑,她感到十分絕望。
就在她為夢想拚盡最後一絲氣力的時候,有一個評委的話改變了她的歌唱命運。這是唯一的一個發現她歌唱天賦的評委,評委告訴她:“我想每個看了你的表演的人都能看出你在掩飾什麼,既然怎麼遮也遮不住,何不放開點呢?你的確是一個唱歌的天才,但是如果你不能忘掉你的齙牙,它將會永遠影響著你,排斥著你的成功。其實齙牙並不可怕,盡管張開你的嘴好了,隻要你自己不引以為恥,投入地表演,觀眾就會喜歡你。”聽了評委的話,她重拾了信心,漸漸地走出了齙牙這一生理缺陷給她造成的陰影。在一次全國大賽中,她極富個性化的演唱讓所有的觀眾都為之傾倒,並征服了評委,最終脫穎而出,並成為了美國著名歌唱家。不僅如此,她曾經痛恨至極的齙牙同她的名字一樣響亮,代表了她的個性和形象,成為她形象的一大特色,人們就像喜歡她的歌一樣喜歡上了她的齙牙。
認識自我,認清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礦。的確,正如尼采所說,認識了自己的人,便什麼也不會失去。“認識”對於人類來說,是個抽象的詞語。在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過程中,有多少人為了認識而發現了人類的文明和真理。然而,在認識自然和社會的同時,又有誰知道認識自我比這些更難呢?
把握自己的風向標
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將會走向哪裏,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有誌向的我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懂得去尋找方向,學會認識自我,確定人生航程的方向。
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將會走向哪裏,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有誌向的我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懂得去尋找方向,學會認識自我,確定人生航程的方向。這樣,在上路的時候,你才不會害怕暴風雨的襲擊,因為你知道自己將會駛向哪裏,你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麵對航程中的一切艱難險阻。
在坎坷的生活經曆中,在複雜的社會境遇中,我們要學會認識自我,認清當時環境中的自我,這是很重要的。因為能否真正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發展,如何抉擇積極或消極的自我意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或決定著一個人的前程與命運。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傑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自我意識究竟如何。
方向決定了你的命運,影響著你的前途。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如果不知道自己將要駛向哪個港口,那麼,前進也就無所謂順風或是逆風了。而沒有方向、沒有計劃的生活隻能叫作碌碌無為,停滯的思想會使你麵臨被淘汰的危險,人生也隻能在原地踏步。
詩人紀伯倫曾借別人之口闡述說:“認識自我是一切認知之母,我應該認識自己。我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外貌、分子和原子。我應該除去覆蓋在自己心靈秘密上的帷幔,抹掉心靈深處的裝飾,還應該弄清我物質存在中精神存在之含義,我精神存在中物質存在之隱秘。”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說的是在茫茫的海中有一條魚,這條魚逆流而行,它衝過海灘,劃過激流,穿過湖泊中層層魚網,躲過深海中無數水鳥的追逐,拚命地往上遊。它不停地遊,穿過山間的小溪,擠過淺灘的亂石,避過所有的暗礁,克服了所有看起來不可能克服的困難,在一天的早上,它遊到了雪山。然而,還沒來得及在這雪山跳躍一下,還沒來得及在這水中暢遊一番,還沒來得及歡呼一聲,瞬間就被凍成了冰。
多年後的一天,一個登山隊發現了這條魚,它還保持著向上遊的姿勢。隊員們看出它是來自海中的一條魚,都被它的不屈精神所感動、所折服,無一不讚歎它的勇敢與無畏。其中的一位老人卻說:“它固然勇敢,但隻有偉大的精神,沒有偉大的方向。”
一日需三省
自省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力量,自省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和機遇,使人到達更高的境界。《禮記·樂記》有雲:“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禮記·樂記》有雲:“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這就是“反躬自省”的最早出處,意思就是說,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其目的就是要通過自我反省隨時了解、認識自己的思想、情緒與態度,從而彌補短處,糾正過失,不斷完善自我。這是積極追求進步的一種表現。一個人如果不懂自省,他就看不見自己的問題,更不會有自救的願望。做人,與其低著頭埋怨錯誤,不如昂起頭糾正錯誤。
我國古代就很重視自省。孔子的弟子曾子關於自省有一段著名的論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告訴我們,每天要三省,從三個方麵去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一是反省謀事情況,即對自己所承擔的工作是否忠於職守;二是反省自己與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諾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學到的知識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