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自己喜歡就好,何必在意別人的眼光
最強大的對手不是別人,是你自己!我們不敢麵對未來,因為缺乏信心;我們未能突破,因為不想去突破;我們無法發揮潛能,因此不能超越自己!而所有這一切歸根結底還是在於內心不夠強大,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
別太在意他人的想法
生活中,人們就是太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看了,經常被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煩擾,怕別人責怪而自責、怕別人取笑而自卑、怕難堪而自閉。
世上的事本是平常,而人們自己經常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讓一些小事占據了內心,進而憂慮不安。徒弟為自己一句不甚恰當的話而惴惴不安,而師父根本不在意弟子的小過失,反而告訴他一個做人的道理。
師徒二人離別了一年,彼此十分掛念。某日二人相見,師父問:“徒兒,你這一年都做了些什麼事?”
徒弟回答:“徒兒開了一片荒地,種了一些莊稼和蔬菜,每天挑水澆地、鋤草除蟲,收成很好。”
師父讚許地說:“你這一年過得很充實呀。”
徒弟便問:“師父,您這一年都做了什麼事?”
師父笑著答道:“我過了白天就過晚上。”
徒弟隨意地說道:“您這一年過得也很充實呀。”
剛說完,他就覺得自己這樣說很不妥,話語中似乎帶著諷刺的味道,於是漲紅了臉,情不自禁地咂了咂舌頭,心想:我這樣說,師父肯定以為我在取笑他,我實在是太不應該說這樣的話了。
徒弟的窘態被師父看透了,就在徒弟想著如何補救的時候,師父責備他說:“隻不過是一句話,你為什麼要看得那麼嚴重?”
徒弟仔細一想,隨即就明白了師父的用意:“偶爾的小疏忽,或無意的小過失,隻要不是成心造成的,又沒有引起什麼嚴重的後果,那就隨它去吧,其實沒有老是把它放在心頭的必要。”
想到這裏,徒弟便對師父說:“我們開始上課吧。”
師父讚許地點了點頭。
很多時候,人們會因為顧忌別人的看法而改變初衷。明明告誡自己不必理會別人怎麼說,不必在意別人的臉色,可當你麵對眾人,你就有可能跳不出這個怪圈了。
不必在意別人冷漠的表情、竊竊的私語,不必費心去揣測、琢磨別人怎樣待你、怎樣評價你,不必在意微小的得失、過錯或失敗,那隻是成長路上的一個小插曲。豁達一點,超然一點,平靜喜悅地走過每一個日子,然後再回過頭想想所經過的是非得失、喜怒哀樂、苦辣酸甜,你會發覺眼前突然變得明亮開朗,原來,生活還是充滿了七色陽光。把時光留給自己,讀自己喜歡的書,傾聽悅耳的音樂,到田野去走走……生命中值得留意的東西有很多,實在不值得你去掛懷別人的態度。
如果想活得輕鬆,活得開心,活得有意義,就不必在意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不要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自尋煩惱和尋找人際關係的障礙上,能給我們包袱的隻有我們自己。別人的留意隻是一時的,很多年以後,再去問別人是否記得你當年做了什麼,很多人肯定已經不記得了,甚至有人已經忘記你是誰了。
一位老人的筆記本上,記得最深的一句話:“不必在意別人是否喜歡你、是否公平地對待你,更不要奢望每個人都會如此待你。”
某一天你突然發現A君對張三、李四很好,對你卻不冷不熱,可你想不出曾做錯什麼,想不出什麼地方得罪了他,你不必驚慌、更不必煩惱,在一次次的自問和猜測間,你耗掉的是自己的時間,消磨掉的是自己的信心。其實,A君對你的態度並不能改變什麼實質性的東西,或許本來就不是你的問題,你何必因此擾亂心理平衡呢?再仔細想想B君不是對你很好而對別人冷冷淡淡嗎?這樣就夠了。
有時自己改變了,也能恰當地改變別人的看法。光在乎別人隨意的評價,自己不努力自強,人生就會苦海無邊。成功不能隻靠自己的強大,如果你尚未壯大,不妨好好學習學習,和成功者緊密聯結,加入成功、積極的團體,閱讀成功者撰述的書籍,借鑒他們的經驗,了解成功者的態度,讓自己更快速地成長。隻要你諳熟這個借力與合作的訣竅,很快你將會成為成功之林的雄偉巨木。
其實別人的看法不一定是一麵澄淨的鏡子,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問心無愧。人生的束縛實在太多了,何必自己給自己找罪受。人活著,不是活給別人看的,而是為自己活的。如果你每做一件事都是瞻前顧後、畏首畏尾,豈不是很沒有自我,豈不是很累。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自己怎麼看,而不是別人的想法,根本不必為一些小事煩心。微風吹過,煙消霧散,天地間原本是如此澄明,為何讓自己背著沉重的包袱呢?放下包袱,過濾掉煩心瑣事。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讓心靈自在飛翔,生活也就跟著輕鬆、愉悅了。
別讓他人的看法成為你心中的陰影
蘇格拉底說過:“否認過失一次,就是重犯一次。”人生在世,做錯事產生過失是不可避免的,但能抬起雙腳重新走上另一個正確的方向,才是當下該做的事。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一個有價值的選擇,如果把它放在不同的時空來看,可能就會有不同的判斷。但如果當初的感覺是對的,那麼,即便後來發現自己的選擇錯了,也不要後悔,更不要為了曾經的過失而不斷地自責。
如果我們讓自己的生命,深陷在過失的泥潭裏不能自拔,那麼生命不但無法前進,反而會退步。
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一些人放棄了自己的意願,活在別人的標準裏,一如喜歡懷舊的人總活在過去的陰影裏,在別人的評價裏找尋自我存在的價值。這其實是很悲哀的事。
體壇“飛人”邁克爾·約翰遜對於自己的成長經曆就有過這樣的感慨:“有夢想很重要,永遠要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目光。”正如他所說,邁克爾一向不在意別人的評論。世人大概永遠不會忘記他的跑步姿勢,太特別了——挺胸、撅臀、梗著脖子。在《阿甘正傳》這部電影出現之前,人們給他取的綽號是“鴨子”,其後,才被喚作“阿甘”。無數人對他的跑姿發難,他既不惱怒,也不改正。他說:“我的跑步姿勢和身材有關,是自然形成的。許多人都批評過這種姿勢,說技術是多麼的不合理,但我始終堅持。”
這怪異的跑步姿勢卻使邁克爾奪得了5枚奧運會金牌及9枚世界田徑錦標賽金牌。尤其具有傳奇色彩的是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國際田聯和國際奧委會破天荒地專門為他修改了田徑賽程,把400米和200米半決賽之間的休息時間從50分鍾改為4個小時。這個“善意的體諒”最終讓邁克爾在那4個小時間,一舉包攬下200米和400米兩項金牌。
2000年悉尼奧運會,邁克爾拿下400米和4×400米冠軍(最後一棒)後,宣布退役。那年他33歲,人們朝著他的背影說:“他留給我們的,是幾個屬於21世紀的紀錄。”
如今已經投身體育教育的邁克爾給孩子們的建議是:“永遠要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目光。”一如當年他麵對別人向他的跑姿發難時的平靜。
讓所有人都說你好話很難也很累,隻要自己按照自己的原則,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去做事兒,那樣就會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在乎別人的看法隻能擾亂自己的分寸,從而分散了自己本該用於思考的精力,人生也就因此而迷失了方向,自然活得非常沉重。隻有我行我素,高標自立,不為別人的眼光違背自己的心意,尊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做想做的人,才會達到快樂自在的生活狀態,如燕子一樣輕盈飛行。
不必因害怕他人的想法而不敢說“不”
生活中也有太多的誘惑對我們“甜蜜”地進攻,我們應當向這些誘惑大膽地說:“不!”
壓在種子上麵的石頭說:放棄吧,手無寸鐵的小豆芽。種子說:“不!”於是它衝破了土壤,挺立在大地上,感受到了第一縷陽光的溫暖。暴風雨對海鷗說:屈服吧,你這柔弱的小家夥。海鷗說:“不!”於是它穿過暴風雨,翱翔在無垠的天空中,展現它雄姿英發的精彩。
讓誘惑在你的“不”聲中隱退,讓困難在你說“不”中崩潰,讓成功如期而至,讓美滿無處不在。所以我們要學會說“不”,用“不”裝點多彩人生,讓人們知道:拒絕也可以如此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