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自己
我們應該做到正確對待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要保持自己的頭腦清醒。真實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應該在乎的是自我評價。被人奉承,不見得你就有通天的本事;被人貶低,不見得你真的就是傻瓜。
唐太宗曾問魏徵道:“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魏徵回答說:“君所以明,兼聽也;所以暗,偏信也。”魏徵是在告誡唐太宗,阿諛奉承之習不可染,隻喜歡聽好聽的話就會由明而暗。這句話的道理淺顯易懂,可是知易行難,多數人還是跟“枯骨”一樣,喜歡聽奉承話。
很多人都愛聽奉承話,奉承話就像毒品一樣,使我們陷入快感之中,卻會讓我們喪失最基本的判斷力;很多人都會在“奉承話”的糖衣中陶醉,因為奉承話滿足的是一個人的虛榮心。
三國時的關羽為人正直,最受不得人奉承他,最厭惡奉承之人。當他得知有個很會說奉承話、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吃香喝辣的人後,就怒氣衝衝地扛著大刀,找到那個人,滿臉殺氣地說:“聽說你特別會奉承,今兒個就奉承奉承我吧!”
那個人滿臉堆笑說:“小民會奉承人不假,可我奉承的淨是些小人。關爺為人正直,天下揚名,有誰不知道您老人家最不愛聽奉承話,最討厭溜須拍馬的小人,我怎敢奉承您呢?”
關羽道:“量你也不敢,俺今兒要宰了你這個巧嘴的小人!”那人一聽要殺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小民謝恩!”關羽聽他說要謝恩,掄起的大刀又放下了,問他:“你謝的啥恩?”那人說:“關爺過五關斬六將,殺的都是天下赫赫有名的將軍。小民能挨上您老一刀,燒高香也求之不得呀!關爺不怕髒了您的寶刀,就快快成全小民吧!”
關羽聽罷,沒再說話,“哼”了一聲,扭頭便走。那個人站起身,指著關羽的背影說:“原來他也愛聽奉承話!”
有的人喜歡別人奉承自己,認為那些奉承自己的人是忠於自己,其實不然。法國作家莫裏哀在他的名著《吝嗇鬼》裏,借一個名叫法賴爾的角色之口,把愛奉承人者的心理和盤托出:“要人寵信,根據我的體會,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他們麵前,投合他們的愛好,稱道他們的處世格言,恭維他們的缺點,讚美他們的行事。你用不著害怕殷勤過分,盡管一望而知,你是在戲弄他們,可是一聽奉承話,就連最精明的人也甘心上當。”
有人說:“奉承是一種恰到好處的說謊,使被奉承者在心懷不安之餘露出欣慰的讚賞。奉承者往往善於偽裝,他的話經常能以假亂真地騙到對方,先使對方從感情上接納,繼而讓對方沉醉在一片浮華的誇飾之言中,從而獲得對方的信任,達到他想要達到的目的。
一隻烏鴉叼著一塊肥肉站在高高的枝頭。狐狸聞到誘人的肥肉香味,向烏鴉走了過去。它以諂媚的口吻對烏鴉說:“嘿,烏鴉先生,您好!我覺得您今天打扮得真是太漂亮了!真的,我可沒有撒謊!假如,您的嗓音也很美妙,您可就是咱們森林中的百鳥之王了。”
聽了狐狸這些話,烏鴉感到十分得意。為了向狐狸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烏鴉張開了它的嘴,肥肉就從它的嘴裏掉了下去。
狐狸接住肥肉,然後對烏鴉說:“我親愛的烏鴉先生,請記住,每個說奉承話的人都會從愛聽奉承話的人那裏得到好處。當然,一塊肥肉換一個教訓,這很值。”
烏鴉感到又羞又愧,它咒罵著,但悔之晚矣,它已經無法奪回那塊肥肉了。
喜歡聽好聽的話,乃人之常情。但如何理性地對待奉承?我們不能輕信別人,對人家的話要稍加分析。因為有些人就是看準你的弱點,用一些奉承拍馬的話迷惑你。
我們應該做到正確對待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要保持自己的頭腦清醒。真實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應該在乎的是自我評價。被人奉承,不見得你就有通天的本事;被人貶低,不見得你真的就是傻瓜。他人對你奉承與否並不重要,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麵對奉承,要保持一份平和的心境。我們隻有做個理性的人,不輕信人家的甜言蜜語,才會更進一步接近成功。
活著不是給別人看的
但丁曾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太在乎他人的看法而抹不開麵子,最後留給自己一堆煩惱。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為了自己的麵子,更不是為了求得他人的認同或者擁護。不受別人的眼光左右,把自己的人生交給自己掌握,是豁達有自信的表現,這樣的人往往能生活得更快樂。
不可否認,講麵子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因為它能維護人的自尊,能引起別人的注意,並能得到某種肯定和讚揚。麵子不可沒有,但是過分講麵子就會影響自己的發展。有句俗話說得好,“要麵子,傷裏子”。麵子是外在的東西,裏子才是實實在在的內容,“麵子”是由“裏子”撐著的。
被公認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總統的林肯,在他當選總統那一刻,整個參議院的議員都感到尷尬。當時美國的參議員都出身於名門望族,優越感極強從未料到要麵對的總統是一個出身卑微的人——林肯的父親是個鞋匠。
於是,當林肯站上演講台的時候,有一位態度傲慢的參議員就站起來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所有的參議員都大笑起來,為自己雖然不能打敗林肯卻能羞辱他而開懷不已。
等到大家的笑聲停止後,林肯不卑不亢地說:“我非常感激您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您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但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做得那麼好。”參議院立刻陷入一片靜默之中,林肯轉頭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說:“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曾經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盡管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是我從小就跟父親學會了做鞋子這門手藝。”
然後他用溫暖的目光掃視著全場所有的參議員:“對參議院裏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哪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我無法像他那麼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說到這裏,林肯流下了眼淚,全場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林肯以自己是一個鞋匠的兒子而自豪,這震撼了那些輕視他的自視高貴者。他以自己的一生來證明,即使出身受人嘲笑,也並不妨礙他做一個偉大的總統,一個令人敬慕的巨人。
別人怎麼看你是別人的事,何必在意?要知道,你是為自己而活、而奮鬥。盡管有人誤解你,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的價值就被抹殺;有人會看輕你,但是這並不影響你自己看重自己。
與其太計較別人的眼光和議論,把有限的生命都浪費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還不如快刀斬亂麻地摒棄那些無關緊要的看法和言論,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有時自己改變了,也能改變別人的看法。別人公正的看法,可以當作參考,以利於修身養性;別人不公正的看法,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以免影響以後的生活。
太計較別人的看法,隻會給自己的生命之途無端地增加沉重包袱。其實,人這一生所追求的東西很簡單,過程卻十分複雜,伴隨著失敗的苦痛和成功的滿足,人在不斷地走向自己的目標。失敗無可避免,別人的說三道四也無可避免,但我們可以避免受其影響。
一個人的氣度、修養、胸懷、魄力決定著他的成就。自古以來,所有偉人和智者無一不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容天下可笑之人”的人,他們不讓自己的心靈受到他人眼光的侵擾,永遠保持超然物外的平靜和淡泊。
人生在世,如果總是患得患失,過於注重別人的態度,將自己的得失建立在別人的言行上,又哪有舒心的日子過呢?要想成為贏家,就不能夠讓麵子左右自己,隻有擺脫麵子束縛,我們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