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走自己的路,選定方向就不要猶豫
各式各樣的人生路,每個人都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的旅途中,不要受到外界的誘惑,不要盲從於別人的選擇,靜下心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找準你所要達成目標的方向,不要猶豫,堅持下去,一步一個腳印。
成功路不同,各有各成就,隻要找準了方向,堅持下去,你想要的最終會呈現在你麵前。
指路的可以是別人,
但走路的一定是自己
俗話說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麵對各種各樣的人生道路,到底哪一條才是最適合我們走的?有時候,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就可以讓我們恍然大悟。可是這條路該怎麼走?這就要靠自己分析思考和努力堅持了。
一隻烏鴉整天坐在樹上,無所事事。一隻小兔子看見烏鴉,就問:“我能像你一樣整天坐下來,什麼事也不幹嗎?”烏鴉答道:“當然可以啦,為什麼不呢?”於是,兔子就坐在樹下,開始休息。就在這時,一隻狐狸出現了。狐狸跳向兔子並把它給吃了。
要想坐在那裏什麼也不幹,你必須坐(做)得非常非常高。指路的是別人,走路的是自己,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19世紀初,美國一座偏遠的小鎮裏住著一位遠近聞名的富商,富商有個19歲的兒子叫伯傑。
一天晚餐後,伯傑正在欣賞著深秋美妙的月色。就在這時,他看見窗外的街燈下站著一個和他年齡相仿的青年,那青年身著一件破舊的外套,清瘦的身材顯得很羸弱。
他走下樓,問那青年為什麼長時間地站在這裏?
青年滿懷憂鬱地對伯傑說:“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自己可以擁有一座寧靜的公寓,吃過晚飯後能站在窗前欣賞美妙的月色。可是這樣的夢想對於現在的我來說簡直太遙遠了。”
伯傑說:“那麼請你告訴我,離你最近的夢想是什麼?”
“我現在的夢想,就是能夠躺在一張寬敞的床上睡上一覺。”
伯傑拍了拍這個青年的肩膀說:“朋友,今天晚上我可以讓你夢想成真。”
於是,伯傑領著他走進了富麗堂皇的公寓。然後把他帶到自己的房間,指著那張豪華的軟床說:“這是我的臥室,睡在這兒,保證像天堂一樣舒適。”
第二天清晨,伯傑早早就起床了。他輕輕推開自己臥室的門,意外發現床上的一切都整整齊齊,分明沒有人睡過。伯傑疑惑地走到花園裏。他發現,那個青年人正躺在花園的一條長椅上睡著。
伯傑叫醒了他,很不解地問:“你為什麼睡在這裏?”
青年笑笑說:“你給我這些已經足夠了,我已經很滿足了。謝謝……”說完,青年頭也不回地走了。
30年後的一天,伯傑突然收到一封精美的請柬,一位自稱是他“30年前的朋友”的男士邀請他參加一個湖邊度假村的落成慶典。
在這裏,伯傑不僅領略了眼前典雅的建築,也見到了很多社會名流。接著,他看到了即興發言的莊園主。
“今天,我首先非常感謝的就是在我成功的路上,第一個幫助我的人。他就是我30年前的朋友——伯傑……”說著,他在一片掌聲中,徑直走到伯傑麵前,並緊緊地擁抱他。
這時,伯傑才恍然大悟。眼前這位名聲顯赫的大亨特納,原來就是30年前那位貧困的青年。
酒會上,那位名叫特納的“青年”對伯傑說:“當你把我帶進寢室的時候,我真不敢相信夢想就在眼前。那一瞬間,我忽然明白,那張床不屬於我,這樣得來的夢想是短暫的。我應該遠離它,我要把自己的夢想交給自己,去尋找真正屬於我的那張床!現在我終於找到了。”
像飛機一樣,
永不偏離既定的航線
人生路漫漫,跌倒並不可怕,也不丟人,重要的是在每次的跌倒之後能夠勇敢地站起來,這才是最大的榮耀。
有人問一位智者:“請您告訴我,怎樣才能成功呢?”智者笑笑,遞給他一顆花生:“用力捏捏它。”那人用力一捏,花生殼碎了,隻留下花生仁。
“再搓搓它。”智者說。
隻見紅色的種皮被搓掉了,隻留下白白的果實。
“再用手捏它。”智者說。
那人用力捏著,卻怎麼也沒法把它毀壞。
“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說。
當然,什麼也搓不下來。
“雖然屢遭挫折,卻有一顆堅強的百折不撓的心,這就是成功的秘密。”智者說。
既然選擇了前方,就要風雨兼程,
既然選擇了彼岸,就要不怕狂風巨浪。
如果誌在高山,就要飛上藍天,
如果誌在大海,就要劈波斬浪。
中國電子商務教父馬雲說:“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而唯有毅力卓絕的人才能走到最後,見到光明。”
拿創業來說,從無到有地建立一項事業,其中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成功的事業總會需要一定的經驗、資本等,而年輕的創業者在這些方麵都會有所欠缺。所以,為了事業的成功,就得付出代價更需要具備過人的毅力來承受在創業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種艱難和挫折。不論在創業的原始階段,還是事業真正發展的階段,這種毅力都是成功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食糧。
我們或許在看到別人的成功時總是認為是運氣好,機會好。自己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有很多想法,我要怎樣地做一番大事業,甚至連有錢後怎麼花都想到了,但是在上班的時候還是會有些偷懶,還是會趁領導不注意跑出去吃頓早餐……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生活著。最後隻好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其實這種人一生碌碌無為並不是因為沒有理想和追求,隻是他的理想和追求全部都淹沒在他恐懼失敗的心理中。其實通過每次失敗後不斷檢討自己失敗的原因,校正前進的方向,才能逐步邁向成功!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所以不要恐懼過程中的風雨兼程,因為它們都是你到達前方所必經的風景。
選好自己的路,堅持到底
你的理想、愛好、專長都決定了你今後的發展方向。不論有什麼樣的打算,首先需要選好自己將要走的人生道路,然後堅持不懈,再接再厲,直到成功。
隻有走自己的路,才能到達自己夢中的地方。
狄更斯和愛迪生就是靠堅持而取得最後的勝利的。堅持,使狄更斯為人們留下許多優秀著作,也為世界文學寶庫增添了許多精品;堅持,使愛迪生攻克了許許多多的難關,為人類的進 步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隻要你選好了這輩子需要走的路,就要堅定的走下去,堅持能夠使人取得事業和學業上的成功。
那些失敗者往往是在最後時刻未能堅持住而放棄努力,與成功失之交臂。
瑞典一位化學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時,似乎發現一種新元素,但是麵對這繁瑣的提煉與實驗,他退卻了。當另一化學家用了一年時間,經過無數次實驗,終於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員——溴。那位瑞典化學家隻能默默地看著對方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這兩位化學家,一位堅持住了,取得了勝利;另一位卻沒有堅持住,未能取得成功。可見,能否堅持是取得勝利的最後一道障礙。在最黑暗的時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來的時刻,越在這樣的時刻,越需要堅持。因為堅持就是勝利。
對於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夢想就是成功的開端。成功往往是伴隨“夢想”而來,很多人一輩子平平庸庸地過日子,並不是才華不如人,而是過早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其實很多著名企業家及成就大事業者,均是出身貧窮或是平凡的背景,他們的成功源於敢於實踐自己的夢想,敢於挑戰更高的目標。
蘭頓讀高中一年級的某一天,體育老師帶這一班學生到操場去教他們如何擲標槍,就是這次經驗改變了蘭頓的一生。在此之前,蘭頓做什麼事都是畏畏縮縮的,對自己沒有一點自信,可是那天奇跡出現了,他奮力一擲,隻見標槍越過了其他同學的紀錄,多出了足足有30英尺。就在那一刻,蘭頓知道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後來,蘭頓在接受《生活》雜誌的采訪時,他回想道:“就在那一天,我才突然發現,原來我也有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的地方,當時便請求體育老師借給我那支標槍,在那年整個夏天裏,我就在運動場上擲個不停。”
那年暑假結束返校後,他的體格已有了很大的改變,而在隨後的一年中他特別注意加強重量訓練,使自己的體能逐步提升。
他在高三時參加的一次比賽中,擲出了全美中學生最好的標槍記錄,因而也讓他贏得了南加大的體育獎學金。
後來,蘭頓因鍛煉過度而嚴重受傷,經醫院檢查證實得永久退出田徑場,這使他因此也失去了體育獎學金。為了生計,他到一家工廠去擔任卸貨工人,到此時他的夢想似乎就走到了盡頭,永遠也無法成為一位國際矚目的田徑明星。
不知道是不是幸運女神的特別眷戀,一天他被好萊塢的星探發現,問他是否願意在即將拍攝的一部影片——《鴻運當頭》中擔任配角。這部電影是美國電影史上所拍的第一部彩色西部片,蘭頓應允加入演出後從此就沒有回頭,先是當演員,然後做導演,最後成為製片人,他的人生就此一路展開。一個美夢的破滅往往是另一個美好未來的開始,蘭頓有在田徑場上發展的目標,這個目標引導著他鍛煉強健的體格,後來的挫折又磨煉了他的性格,不料這兩種訓練卻成了他另外一個事業所需的特長,使他有了更耀眼的人生。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走自己的路,會看到獨特的風景,同時會激起獨特的心理感受,形成獨特的思想。這時的你即使不標新立異,也已與眾不同。即使平凡,也決不平庸。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當我們經曆了風風雨雨之後必然會見到彩虹,讚譽隨之而來。麵對這些不可留戀的事物更應奮發向前,因為夢中那個風景獨好的地方正等待著你。走自己的路,堅持下去吧。
名利浮華若夢,正直留存千古
名利不僅是把利劍,還是一把雙刃劍。有人幸運地握住了劍柄,有人很不幸地站到了對麵,不論好壞,都會有人成為爭鬥中的犧牲品。
當名利的劍鋒上閃現出駭人的光芒時,很多人才如夢初醒般地意識到名利的強大與殘忍。事實上,真正使名利變得殘忍的就是人們自己,因為那劍尖所指處正是人的內心。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為名利所累,不為名利所惑,不在名利場中迷失自己呢?
俗話說的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在名利麵前,貪欲使多少人喪失理性,失去了判斷力。以為自己有多麼的強大,其實卻如鏡花水月,隻是表麵繁榮,有朝一日大廈傾覆,也隻落得身敗名裂,樹倒猢猻散。
古人雲:“人不求福,斯無禍;人不求利,斯無害”、“知識之敗,慕虛名而不務實潛修也;品節之敗,慕虛榮而不甘苦淡也”。就是說有所圖謀,必有所煩惱;有所貪欲,必有所懲戒;有所得,必有所失!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為了各種各樣的欲望,不惜讓自己負荷加重。
殊不知,欲望猶如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不能滿足;正是這樣欲望就捆綁住了自己原本可以快樂飛翔的翅膀,最終讓自己喪命於風雨雷電、驚濤駭浪、荊棘沼澤之中。
要想使自己擁有幸福與快樂,要想使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就需要盡快掙脫欲望之鎖,以便給自己的身心減負,給自己的脈搏降壓!
莎士比亞說過:“熱衷於名利者的本質,不過是夢的影子。”其實人世間,除了權力、財富、聲望、暴力等之外,還有一個人人都追求的意願,它就是——正直!
俗話說的好:“世事茫茫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我們應當追求正確的人生態度:精神貴族化,物質平民化——刪除貪欲之念,選擇潔身之好;設置廉政之路,取消不正之風;粘貼愛民之舉,複製光明之旅!
北宋年間的公元1041年,包拯因在天長縣(今安徽省天長縣)明察善斷,辦案如神,政績卓著,升任嶺南端州(今廣東省高要縣)知州(一州的最高長官)。
端州,是“端硯”的產地。早在唐朝,端硯既負盛名。它漆黑發亮,細潤如玉,花紋美觀,視之玲瓏剔透,磨墨毫無音響,堪稱世上珍品。當時,端硯與山東的魯硯、安徽的歙硯、江西的龍德硯並稱中國四大名硯,與徽墨、湖筆、宣紙合稱文房“四大金寶”。唐朝詩人李賀在《青花紫硯歌》詩中讚道:
端州石工巧如神,
踏天磨刀割紫雲。
北宋的時候,朝廷規定地方政府每年都要向皇宮交納一定數量的硯台,這些硯台的去處就是或留皇室使用,或賜公卿大臣。當時的權貴、大臣、學士們都以家中存有幾方端硯為榮。因此,曆任知府為巴結朝廷權貴、討好上級,都要向民間工匠和作坊無償索取好多好多的硯石,弄得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
包拯到任後,翻閱前任文卷,發現上任知州額外征收百姓端硯太多。按朝廷進貢的要求,每年要供奉八塊。可去年的記載中,寫的都是“三十又六方”。這三十六方比朝廷的要求高出數倍!包拯非常驚訝,當即了解原知州的下屬官員。官員們皆異口同聲地說:“大人,你哪裏知道,前知州為賄賂當朝權貴,才動得大手大腳啊!”包拯詼諧地說:“對待權貴,恐隻能小手小腳吧?”於是他下令:按朝廷規定,進貢之端硯每年隻做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