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喻指社會穩定生活安寧,人民居有定所樂於本職。

安貧樂道

【溯源】 “貧”指生活條件,“道”指規律、思想體係、學說主張。“安貧樂道”是儒家立身處世的一種修養準則。《論語·雍也》中,孔子就曾以此稱讚過弟子顏回。

【釋義】 現喻指在特定條件下盡管身處困境也樂於堅持某種思想或做法。

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溯源】 《莊子·秋水》中記載,道家代表人物莊子與名家代表人物惠施曾有過一場著名的“魚我之辯”,這場辯論旨在申明不要因為追求世俗之名而毀壞了天然本性,盡管“魚”、“我”在“名”上有別,但“本性”歸一,要謹慎保持天性不使其喪失,即返本還原,恢複本性。

【釋義】 現在此句意義已經發生變化,常形容某一方強詞奪理的詭辯之術。

安樂窩

【溯源】 《宋史·邵雍傳》中記載,宋代著名理學家邵雍初到洛陽時不謀求做官隻圖生活安樂,僅有一處簡陋居所難遮風雨,司馬光、呂公著、富弼等好友敬重他的為人,贈其田園與住宅。邵雍常在農時親自耕種與收秋,但也隻為獲取少量糊口之糧,閑暇時分,他即飲酒賦詩,並自將住處稱為安樂窩。

【釋義】 現喻指安適的生活環境,多含貶義。

按兵不動

【溯源】 《呂氏春秋·恃君覽·召類》記載:晉國大夫趙簡子準備進兵衛國,他先叫太史史墨前去觀察動向。史墨去了很久後才回來,趙簡子問起何故,史墨說:“現在衛國由遽伯玉執政,史鰍輔佐,孔子為座上客,子貢的話,國君無不聽從,輔佐衛國的賢士很多。”趙簡子聞之,知道衛國內政治理得極好,遂取消了進軍計劃。

【釋義】 現指本來能有所作為,但不去有所作為。

按圖索驥

【溯源】 伯樂是負責管馬的星宿名稱,秦國著名的相馬專家孫陽因善識馬被人稱作伯樂。《藝林·伐山·卷七》中記載,孫陽編寫了一本《相馬經》,說明千裏馬的外部特征之一是“額頭高起,光彩照日,四蹄圓實粗壯”。他的兒子隨父學習相馬術時不得要領,隻知生搬硬套,結果將一隻癩蛤蟆當成了千裏馬。

【釋義】 用以諷刺拘泥成法,照章辦事,生搬硬套,脫離實際的做法。

暗渡陳倉

【溯源】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古代戰爭史上的著名成功戰例。楚漢戰爭中,劉邦與項羽一決雌雄,他為了迷惑項羽,防止楚將章邯率軍入侵,先期燒毀了出入漢中的行軍棧道,後來又派出大將韓信佯裝修築。章邯料想修複棧道絕非易事,遂毫無戒備,卻不知韓信已率大軍抄小路向陳倉一地進軍,很快攻下鹹陽,占領關中,為奪取關中之戰謀定製勝之局。

【釋義】 後來,人們用“明修棧道”表示公開的行動,“暗渡陳倉”表示隱藏著的真實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