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原指文章像飄浮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一樣沒有固定模式,現形容自然流暢,不受拘束。
胸有成竹
【溯源】 蘇軾在《文與可畫筼簹穀偃竹記》中記述了一位畫竹高手文與可。文與可不管春夏秋冬,也不管刮風下雨、天晴天陰,常年不斷地出沒於竹林。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狀有什麼變化,在陰晴雨雪天的顏色與姿勢是什麼樣,在強烈陽光照耀下和在明淨月光映照下又有什麼不同……他都摸得一清二楚。由於長年累月地細致觀察,文與可在畫竹前,根本用不著過多思索或者繪出草圖,直接就可提筆而成。當時有個名叫晁補之的人,稱讚他道:“文與可畫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釋義】 原指畫竹前要在心裏有竹子的形象,現比喻在做事前已經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計劃,也作“成竹在胸”。
洶湧澎湃
【溯源】 “洶湧”指水流奔騰,“澎湃”指波濤撞擊。漢代的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寫有“沸乎暴怒,洶湧澎湃”一句,意思是:波濤衝擊沸騰,奔騰上湧,就如將要跳起一般。
【釋義】 原是形容激流通過狹窄河道時奔騰而過的樣子,現形容聲勢浩大,不可阻擋之意。
熊瞎子掰苞米
【溯源】 童話故事中講到,熊在掰玉米穗時,掰一穗夾腋窩裏,再掰下一穗又要夾腋窩裏,當它抬起胳膊準備夾第二穗時,第一穗就掉下了。所以無論它掰多少穗玉米,腋下總是隻有一穗玉米。這就是“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
【釋義】 形容某人心智笨拙,學了新的忘了舊的,難有長進。
袖手旁觀
【溯源】 唐代詩人韓愈在柳宗元去世時寫下《祭柳子厚文》,其中寫道:“巧匠旁觀,縮手袖間。”意思是:像柳子厚這樣的才學之士不能見用於當世,以致於成為縮手旁觀的巧匠。北宋詩人蘇軾在《朝辭赴定州論事狀》中提到雙方下棋,寫有“袖手旁觀者常盡之”一句,“縮手袖間”屆時已演變為“袖手旁觀”。
【釋義】 本意指把手籠在袖子裏,在一旁觀看,現形容置身事外或不協助別人。
虛懷若穀
【溯源】 《老子》中記載有老子的一段關於行道之人的言論:“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意思是:淳厚而質樸像未經雕刻的木頭,空曠深邃像那深山幽穀,憨厚淳樸如同濁水一般。後來“曠兮其若穀”漸漸演變為“虛懷若穀”。
【釋義】 沿襲古意,指胸襟寬大得像山穀一樣,形容非常謙虛,能容納很多意見。
虛席以待
【溯源】 “虛席”由“虛左”演繹而來。按照古時禮儀,主人居右客人居左,這裏的左是相對於對麵而言,實際指的是右位。《戰國策·魏策》和《史記·魏公子列傳》中記載,魏國信陵君請侯贏時頗費一番周折,先是以厚禮相贈,遭到對方的斷然拒絕,後來信陵君大擺宴席,待客人到齊後,他親自駕車留出左麵位置,恭恭敬敬地上門去請,這才迎來了侯贏。
【釋義】 本意指留出位置等待,現指空著尊位恭候別人或以優厚的待遇招攬人才,也作“虛位以待”。
虛有其表
【溯源】 《明皇雜錄》中記載,唐玄宗李隆基想任命工部侍郎蘇頲為宰相,便在夜裏召見蕭嵩寫詔書。蕭嵩寫的詔書中有“國之瑰寶”一句,唐玄宗說,蘇頲是蘇瑰之子,我不想提他父親蘇瑰的名字,你把這個改一下。蕭嵩想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結果,反倒是額頭直冒汗,唐玄宗以為他在深入思索,拿起一看,竟然隻動了一字改為“國之珍寶”。他氣得一把將稿紙扔在地下,說道:“虛有其表耳!”這句話是因蕭嵩雖外形魁偉俊美,卻腹中無物,毫無才幹而言。“虛有其表”一詞遂由此出。
【釋義】 意指空有好看的外表,實際上不行,也作“徒有其表”。
徐娘半老
【溯源】 《南史·後妃傳下》中記載,梁元帝蕭繹的王妃徐昭佩是前齊國太尉的孫女、梁朝將軍徐琨的女兒,出身名門顯貴,因對婚姻生活和性生活不滿,與美男子暨季江等人偷情,這時她已是中年婦女,所以情夫說:“柏直狗,雖老猶能獵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意思是:柏直這個地方的狗,老了也能狩獵,溧陽這個地方的馬,老了卻還有神韻,徐妃雖然老了,仍然很多情。這就是“徐娘半老”的由來。
【釋義】 現泛指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
徐庶入曹營
【溯源】 《三國演義》中記載,徐庶是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曾幫助劉備出謀劃策,後來曹操以他母親相挾將其騙入曹營。雖然曹操待他如上賓,但徐庶始終不發一言。所以後人就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之說。
【釋義】 指不與自己意向不同、觀點不一或性格不合的人共事。
栩栩如生
【溯源】 “栩栩”指活潑生動,悠閑自得的樣子。《莊子·齊物論》中記載“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意思是:莊周做了場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己覺得非常快活得意,簡直忘記了世界上還有莊周這麼一個人。後來,原文中的“栩栩”一詞演變為“栩栩如生”。
【釋義】 形容形態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續弦
【溯源】 古時以琴瑟來比喻夫妻,春秋時期,俞伯牙善於彈琴,常常演奏給妻子聽。妻子後來身患重病,想聽丈夫彈琴,俞伯牙便操琴而奏,正當他彈興正濃時,“嘣”一聲,琴弦斷為兩截,妻子也撒手西去。一年後,有人給俞伯牙說親,他勉強答應前往,女方隻提出一個條件:想親耳聽俞伯牙彈奏一曲。於是,他將擱置了一年多的舊琴取出,拆去原來那根斷弦,續上一根新弦後,當場演奏起來。琴聲悠揚動聽,直入女方心間,當一曲完畢,這門親事也自然而成了。
【釋義】 後來人們便把喪妻稱作斷弦,再娶稱作續弦。
懸壺濟世
【溯源】 《後漢書·費長房傳》中記載,據傳河南人費長房某日看到一位所執竹杖上掛著葫蘆的老人,即壺翁在集市賣藥,天黑散市之後,壺翁就跳入葫蘆中。當時隻有費長房一人看到,他覺得很奇怪,為了弄清楚壺翁的來曆,費長房便以酒款待,向壺翁道明來意,壺翁遂請他隔日再來。次日,壺翁邀他一起進入葫蘆,隻見大廳布置得整齊華美,佳肴滿桌,費長房知道遇上仙人,立刻拜其為師,學習醫術與修仙之道,幾年後,費長房藝滿後,也開始懸壺濟世行醫。後人根據這個傳說概括出“懸壺濟世”一詞。
【釋義】 現指行醫。
懸梁苦讀
【溯源】 《漢書·孫敬傳》中記載,漢朝時儒學大師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深夜,怕自己睡著就把頭發用繩子係在屋梁上。這就是“懸梁苦讀”的由來。
【釋義】 形容刻苦學習。
削足適履
【溯源】 《淮南子·說林訓》中記載了兩則故事。春秋時期,楚靈王的弟弟棄疾趁楚靈王征伐蔡國後繼續進軍徐國之際,引兵返回楚國,殺死楚靈王的一個兒子,立哥哥的另一個兒子子午為國君。外出征討的楚靈王得知後,心寒無比,想想活在世上沒有意思就上吊自殺了。棄疾聞知楚靈王已死,馬上威逼子午自殺,自立為王,這就是曆史上臭名昭著的楚平王。另一個故事是:晉獻公寵愛驪姬,並將原來的太子申生殺害,又立自己與驪姬所生的幼子奚齊為太子。這時,驪姬又建議殺掉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晉獻公居然同意了。這一惡毒的計謀被人聽到並轉報給重耳和夷吾,二人立即分頭逃向國外。《淮南子》的作者劉安在評論這兩件事時說:“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意思是:這種殘害骨肉之事,如同把腳削去一塊以適合鞋子尺寸、把腦袋削去一塊以適合帽子大小一樣愚蠢。“削足適履”一詞由此而來。
【釋義】 本指因為鞋小腳大,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現指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溯源】 《論語·述而》中記載了孔子關於教育學生的一段言論,他說:“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意思是:默默地把問題弄清楚就要專心學習,不厭其煩,教誨別人也不倦怠,對我來說,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呢?
【釋義】 沿襲古意,意指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學而時習之
【溯源】 春秋時期,孔子在教學上有豐富的經驗,常常與學生們一道研討問題,給學生解答各種疑難問題,他鼓勵學生培養良好的品德,深入鑽研,並在《論語·學而》一章中提出三種學習方法,其中之一即為“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意思是:學過的內容要經常溫習。
【釋義】 沿襲古意,形容經常練習或複習所學。
學究
【溯源】 原是唐、宋時期的考試科目之一,因這一科考內容主要是對經書的死記硬背,不要求有什麼見解,所以有才華的考生都去考進士而不考學究。後來王安石變法,將學究一科取消。
【釋義】 泛指食古不化的讀書人。
尋常
【溯源】 “尋”與“常”都是古時的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二尋為一常,通常指短或小。《莊子·天運》中記載:“以舟之可以於水也,而求推之於陸,則沒世不行尋常。”意思是:船可以在水中行進,若推至陸地上,那可能一輩子也走不了丈兒八尺的距離。
【釋義】 現泛指普通、平常之意。
循序漸進
【溯源】 孔子在《論語·憲問》中寫有“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朱熹把其中的“下學上達” 解釋為學習的循序漸進過程,他說:“但知下學而自然上達,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意思是:隻要掌握了下學就自然上達天理,把下學放在上達之前,也就是把求知識、道問學、通人事置於首位,而後通過學習循序漸進,自然掌握天理。
【釋義】 現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循循善誘
【溯源】 “循循”指有次序的樣子,“善”指善於,“誘”指引導、教導。《論語·子罕》中記載,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對孔子非常崇拜,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之一,他稱讚孔子的教學方法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渴天才,如有所立卓爾。”別的弟子也附和著說他們亦有同感。這句話意思是說對孔子的學說越鑽研越感到高深,由於老師的引導使自己欲罷不能,再前進一步又不知從何入手。
【釋義】 沿襲古意,指善於有步驟地去引導和教育。
迅雷不及掩耳
【溯源】 出自《六韜·龍韜·軍勢》中的“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後來在史料中多次更改使用。《三國誌·魏誌·武帝紀》中記載,東漢末年,曹操進攻甘、涼一帶的馬超和韓遂,馬超要求割地求和,曹操不答應,占領渭口修築工事後,表麵答應議和,暗中養精蓄銳,找準時機即向對方發起突然襲擊,將絲毫沒有防範的馬超打得大敗而逃。眾人問及取勝原因,曹操回答說:“我表麵上順從對方要求,使之失於防守,同時我趁機積蓄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出手,造成對手無還手之勢。用兵變化無窮,不能一成不變啊。”
【釋義】 本意指雷聲來得非常快,連捂耳朵都來不及,現形容來勢凶猛,使人來不及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