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
【溯源】 《孫子兵法·謀攻》中寫有“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之句,意思是:了解敵方我方,作戰百次都不會有什麼危險;不了解對方而了解我方,作戰勝敗各半;既不了解敵方又不了解我方,則每戰必敗。“知彼知己”即由此中演變而來。
【釋義】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現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
【溯源】 《衡論·遠慮》中寫有“聖人任心腹之臣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百人譽之不加密,百人毀之不加疏”等句,意思是:選任自己的親信……必須是知道的就說,要說就毫無保留,不因百人恭維更加親密,也不因百人反對有所疏遠。
【釋義】 沿襲古意,指知道多少說多少,沒有保留。
隻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溯源】 《老學庵筆記》中記載,宋朝有個田登在做州官時,為了擺架子壓人,要別人寫文章、講話都要避開他的名字。逢到元宵節放燈之時,官府要張貼“本州依例放燈三天”的告示,因“燈”與“登”同音,要避開“燈”字,隻能找個意義相近的“火”字,將告示寫成“本州依例放火三天”。人們據此挖苦田登道“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釋義】 原意是允許當官的放火胡作非為,不允許老百姓點燈照明,現喻隻許自己任意而為,不許他人有正當權利。
指鹿為馬
【溯源】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二世時,秦相趙高想要謀反,恐怕群臣不聽從他,就設下計謀進行試驗。他帶來一隻鹿獻給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道:“丞相錯了,把鹿說成是馬。”而後轉頭去問左右大臣,有的大臣沉默,有的大臣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則說是鹿。趙高隨後即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說是鹿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這就是“指鹿為馬”的故事。
【釋義】 把鹿說成馬,形容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紙上談兵
【溯源】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熟讀兵法,談起兵事來連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趙括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因他隻知道根據兵書行事,絲毫不知變通,結果被秦軍打得大敗而逃。“紙上談兵”一詞遂由此出。
【釋義】 在紙麵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紙醉金迷
【溯源】 “醉”指醉人,“迷”指被迷住。《清異錄·居屋》中記載,唐朝末年,有個專治毒瘡的名醫生叫孟斧,由於他醫術高明,治療率高達百分之百,所以唐昭宗經常召他進宮醫治。過了幾年,中原發生戰亂,孟斧便舉家遷往四川。由於他在長安時經常進宮,對宮中的裝飾非常熟悉,因此在購置新屋後,就將其中的一間小屋按照宮中的樣子布置起來。這房間小巧玲瓏,窗戶明亮,室內的櫃櫥、桌子、椅子、茶幾等家具,全部貼有一層薄薄的金箔。當燦爛陽光透進窗口,照射在這些用金箔包著的器具上,隻見滿屋金光閃耀,光彩奪目。每次有親戚或朋友來,孟斧都要請他們參觀這個房間,這些親友離去後都會對別人說:“在孟斧的那個貼金箔的小房間裏待一會兒,便能使人紙醉金迷!”
【釋義】 原意是被光芒四射的金紙所迷住,現用來形容奢侈豪華、腐朽享樂的生活。
置之度外
【溯源】 《後漢書·隗囂傳》中記載,東漢政權初立時,國內尚未統一,許多地方勢力占據某些州郡和東漢抗爭。經過一番討伐肅清,隻剩下甘肅的隗囂和四川的公孫述兩大地方勢力集團。這時,隗囂表麵上已向劉秀稱臣,並且把兒子送到洛陽任官,表示歸順。公孫述自稱蜀王,擁兵數十萬,盤踞四川山區,一時難以攻取。劉秀決定暫時放棄征戰兩方,遂對群臣道:“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意思是:姑且把這兩人丟在一邊,暫不考慮吧!他向兩方發出信函,做出和平之態,後來才采取分而襲之各個擊破的策略消滅了這兩大地方勢力。原文中的“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後來演變為“置之度外”。
【釋義】 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櫛風沐雨
【溯源】 “櫛”指梳頭發,“沐”指洗頭發。《莊子·天下》中記載大禹治水時曾寫有“沐甚雨,櫛急風”一句,意思是借風梳頭,就雨洗發。
【釋義】 沿襲古意,形容人經常在外麵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中山狼
【溯源】 《中山狼傳》中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簡子在中山狩獵時追趕一隻狼。狼遇到東郭先生說:“先生能借你的口袋讓我苟延殘喘躲一會兒,躲過這場災難,我會報答你的大恩。”東郭先生答應了,給趙簡子指出一條錯誤之路,幫助狼逃過此劫。但狼在安全跳出布袋後隨即撲向了東郭先生。“中山狼”一詞遂由此出。
【釋義】 代指恩將仇報、忘恩負義之人。
鍾馗捉鬼
【溯源】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中講到一則故事:唐玄宗某次高燒不退,昏昏欲睡中夢見大小二鬼。小鬼一腳光著一腳穿鞋,偷了太真紫香袋和玉笛繞殿奔跑,大鬼戴著帽子露出兩臂,一把捉住小鬼,挖出他的眼睛就吃。完事後他告訴唐玄宗,自己叫鍾馗,因赴長安應武舉不第觸石而死,現在願替大唐除盡天下虛耗妖魅。唐玄宗猛地驚醒!趕緊叫來畫師吳道子按夢中人物繪製了一幅鍾馗捉鬼圖,並將此圖廣頒天下,讓大家在歲暮除夕時都貼在家門上,作驅鬼逐邪之用。這就是“鍾馗捉鬼”的由來。
【釋義】 現已成為驅除邪惡的一種象征。
鍾情
【溯源】 《世說新語·傷逝》中記載,王戎喪子,好友山簡前去探望他,見王戎悲傷得無以自製,便勸說道:“孩子是懷抱之物,死就死了,何必悲傷到這種地步。”王戎說:“聖人忘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意思是:聖人不想著塵世,不講世故人情……感情專注、兒女情長的正是我們這些人。“情之所鍾”後來演變為“鍾情”。
【釋義】 現指感情專注,多用來專指愛情。
終南捷徑
【溯源】 《新唐書·盧藏傳》中記載,盧藏為尋求入朝做官的捷徑,故意隱居在終南山,希望得到朝廷的征召。不久,由於人們的相互傳言,盧藏果然被征召入宮。他步入朝廷之後,立刻改變了過去隱居時的生活與脾性,到處鑽營投靠,巴結權貴,一直官至工部侍郎。後人據此引申出“終南捷徑”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