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是百度的總裁兼CEO,在談及自己的人生經曆時,他說:“成功的人生並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堅持做下去,就是成功的。我自己整個成長的過程,我認為就是這樣,從北大讀書到赴美留學,再到創辦百度,我慢慢學會了欣賞自己,我自己適合幹什麼,我喜歡幹什麼,我就去做什麼。最後做了一點事,這件事情正好被社會所認可,滿足感很強。”
李彥宏的執著、堅持使他對百度擁有了與生俱來的韌性和專注。在這條路上,他找到了喜歡並適合自己的東西,堅定了信念,不跟風、不動搖,使內心的憧憬與外在的行動表現出高度的一致,強化了內在與外在氣場的統一,最終取得了成功。
當然,現實往往是不能夠盡如人意的,但我們應該清楚,生活可以自己選擇。當內外的氣場暫時無法達成一致時,抱怨、自暴自棄都是徒勞,隻能讓自己陷入愈發焦慮和煩躁的情緒中,過得更加糾結和不快樂,甚至這種消極的氣場會將我們的命運變得糟糕和悲慘。我們周圍的環境是不可能主動做出改變的,也無法主動去迎合我們的內心需要,這時候我們能夠選擇的,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努力適應環境,這也是使內外氣場保持一致的方法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當我們的心態變了,原本不喜歡的事可能會變成喜歡的事,而且這種積極的心態和氣場也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時間,讓我們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或是得到他人的欣賞和重用,讓我們有機會將愛好與事業結合起來,作為自己一生奮鬥的目標,這是最完美的結局。
體悟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內心,感受一下內外氣場之間的作用力。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我們剛剛說過的,相信你已經很清楚了!別遲疑了,行動就是最快的方法。
03. 找到與現實相匹配的自我
古人雲:人貴有自知之名。這句話告誡世人,要看清自己的內在與外在,形成和現實相匹配的自我的具象。如若不然,就會導致兩種情況的發生,要麼過分自信產生自負情緒,要麼過於看低自己產生自卑情結。這兩種情緒,直接影響氣場。
自負的人,往往會給自己製定過高的目標,他們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把自己當成了萬能的。他們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做成某件事,卻不去想具體的環節及操作流程,考慮自己是否有“金剛鑽”來包攬“瓷器活”。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盲目的樂觀。自負的人,就好像一個鼓鼓的氣球,隻要用針一戳便會爆破。他們所具備的氣場往往都是虛浮和輕佻的,缺乏質感。
石家莊造紙廠的馬勝利,因為承包率高,一時間成為眾人皆知的典範。他取得的成績被媒體不斷放大,而他自己也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一口氣又承包了遍布全國各地的100家造紙企業,建立了造紙業的托拉斯。可是,身兼100個企業法人的職務,一年365天,他根本跑都跑不過來。不久之後,承包失利了,他的氣場也不再“強”了,而是以“提前退休”的名義黯然出局。
再如,當年史玉柱因為賣漢卡而成名,受到地方和中央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成功之後的他開始“飄飄然”,發誓要蓋起“中國第一高樓”,隨後又進入醫藥保健行業,聲稱要取代李嘉誠做華人首富。結果,這種虛華的氣場沒支撐多久,巨人就倒下了,史玉柱不得不東山再起。
與之相反的情況,則是自卑情結。自卑的人,往往會過低地評價自己,好像自己什麼事都做不成。即便在外人看來,他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是個佼佼者,若能發揮潛能就可以平步青雲,但他仍舊會在心底給自己貼上“我不行”的標簽。一個自卑的人,又有何強大的氣場可言呢?
那些在生活中不斷碰壁的人,實際上就陷入了上述這兩種狀態中。看不清真實的自我,找不到合適的定位,做人做事都無法得其門而入。當所有的事情發生過後,才發現自身的不足和被忽視的優點。這對於修煉氣場而言,無疑是兩個天敵,甚至給人帶來無盡的煩惱,將人引入地獄。
人都應當學會自我審視,隻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夠超越自我。一個善於審視自我的人,從不會不切實際的幻想,也不會脫離客觀實際的評價自我。他們總能夠製定出合適的目標,釋放出最大的能量,擺脫平庸無為的生活。善於審視自我的人,氣場往往都是質樸與厚實的,收放自如。
亞裏士多德說過:“對自己的了解不僅是最困難的事情,而且也是最殘酷的事情。”檢查自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需要敢於並善於審視自我,努力摒棄自負、自卑、自私和自棄等弱點,在自省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最終養成內在的強者氣質,展現出強者的氣場。
該如何審視自我呢?皮克·菲爾在《氣場》(Charisma)中提出:
“自我審視的過程,是對內心痼疾的尋找,對自身優劣強弱的全麵檢視。不僅作技能的分析,還要作靈魂的檢閱,告別虛弱、淺薄與自大無知的自我!”
審視自我第一步:認識自身的優勢所在,確定自己能夠幹什麼。列舉一下你的知識、技能、特長,這些能夠決定你日後要走的方向。
審視自我第二步:總結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工作資曆。經驗是人生的財富,也能夠決定你的素質和潛力,以及未來的發展空間。
審視自我第三步:了解自己的特長。回顧你所做的事情,看自己最擅長做什麼,有沒有成功的經曆,如何做到的?成功是偶然還是必然,是否在你的能力範圍內?這樣一來,你就能夠發現自身的優勢,並加以強化。你的優勢,就是你最強大的氣場。
審視自我第四步:正視自己的不足。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性格弱點,尤其是內心的弱點,如缺乏創造力,不夠果斷等等。不要掩飾弱點,要學會麵對,並減少它對自己的影響。此外,還要強化技能方麵的知識和能力。
當眾人都難以做到客觀地看待自己時,大智大勇就是一種稀有的品質。人有了自知之明,並不斷地審視自我,他的氣場就一定是強大和堅硬的。這個世界上遍地是平庸者,強者少之又少,關鍵就在於此。
04. 你是你所想
布魯斯·麥克萊蘭(Bruce MacLelland)曾經提出這樣一個概念:“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我們說的氣場理論,也是如此。
人的命運,往往與其內心的渴望有緊密的聯係;一個人最終取得的人生高度,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他內心的夢想是什麼?內心的想法決定了人的行為和生活,如果能夠正確運用這一概念,命運也會發生神奇的變化。這實際上就是吸引力法則,我們的思想、言行等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能量形式,然後對與其同質的人與事物產生吸引力。如果你了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就不難理解這一概念了,而這種吸引力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氣場。
那些優秀的人,往往會對“自己的向往”產生吸引力。他們向往什麼呢?機會,成功。於是,你會看到,機會真的向他走來,而成功也成了他的囊中之物。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其實命運是和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性格不過是它的產物罷了。成功非偶然,也不是老天有眼情鍾於他,他得到的一切與上帝無關,因為它們都是他的氣場吸引來的。
每個人的氣場都會產生吸引力,如果是積極的氣場,那必將產生積極的能量,吸引更多積極的東西,反之亦然。人的內心就好比一個能量庫,從生到死伴隨著我們。雖然它是無形的,但你卻能夠感受到它的存在。它可能創造奇跡,也可能將人推向毀滅的深淵,而這一切都取決於你的狀態。換句話說,如果你的內心渴望得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周身就會發出一股積極的能量;如果你自始至終都不相信自己能夠取得成就,那麼你就真的隻能淪為不起眼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