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現在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要成為誰。無數事實在驗證著這個觀點,你現在的處境和狀態如何並不打緊,關鍵是你內心渴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渴望擁有怎樣的生活?若是胸無大誌,那你這輩子也不會有什麼大成就;如果你十分渴望成功,那麼很可能你的理想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現實。聽著很玄妙,對嗎?其實,這都是內心的氣場決定的,所有的秘密就潛藏在你的體內,決定著你的命運。
他是一名泰國華僑,兒時被父親送回中國接受教育。因為家境貧寒,17歲時他被迫輟學。返回曼穀後,他做過苦力,當過小販和廚師,也為兩家木材公司做過賬目。日子清貧又辛苦,但他卻始終不向生活屈服,他堅信自己有一天會有所成就。
四年之後,他從一家建築公司的秘書,晉升為部門經理。隨後,他又開設一家五金木材行。當手裏有了一些積蓄後,他又開了三家公司,致力木材、五金、藥物、罐頭食品和大米等的外銷業務。1944年年底,他與其他10個泰國商人集資20萬美元創立了盤古銀行。最初,他負責銀行的出口貿易,與亞洲各地的華人商業集團建立了緊密的聯係,積累了大量的業務知識和經驗,推進了盤穀銀行的出口業務。後來,他出任盤穀銀行的總裁,成為該銀行的中流砥柱。
多年的艱苦奮鬥沒有白費,後來的他成為亞洲最大的富翁之一、泰國的頭號大亨、泰國盤穀銀行的董事長,他就是陳弼臣。
一個人想要得到某些東西,試圖完成某一目標的時候,他的內心能量就會以合理的方式向外輻射。早期的陳弼臣隻是個沒有繼承祖業,也沒有飛來橫財的普通人,但他的內心有一種強大的氣場,那就是渴望做一個成功的人。他不聽任命運擺布,最終憑借著這股氣場終於找到了成功的機會,改變了人生軌跡。
當然,懂得了吸引力法則還不夠,還要明白臣服法則。所謂臣服法則,就是當你明確了自己的目標之後,必須放棄過去固有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徹底臣服於你內心裏正確的東西,思想向它靠攏,精神做好準備,就連說話的方式、思維的邏輯基礎,都不由地臣服於它。隻有調動全身的積極力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有了目標,更要付諸行動,拋開所有與目標相悖的因素,讓自己心無旁騖。隻有這樣,才能夠使內心的願望一步步地朝你走來。
記住這個法則吧!當你渴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時,渴望獲得什麼樣的生活時,氣場理論和吸引力法則就會同時發揮效用,讓你通往這個目標的道路,沒有任何險阻。不過,你要明白,這些絕非命運的安排,而是你改變自己的結果。
05. 我行,我可以
亨利·福特說:“如果你認為自己行或不行,你常常是正確的。”這是潛意識的力量。
回顧一下過去發生的事,你會發現那些做成的事通常都是你認為自己能夠做好的事,你認為不會發生的事也真的從未發生。這是因為我們在頭腦中為自己設計好了未來的結果,而我們的潛意識就在朝著那個方向行駛。
如果你覺得自己能行,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意識,認定自己會成功;如果你覺得自己不行,則會產生消極的意識,結局一定很糟糕。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情形:某人得知自己患了癌症,醫生告知可能還有幾個月的壽命,但他並不消極,而是充分享受剩餘的日子,最後他竟然奇跡般地又多活了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當然,也有相反的情況,患者明明還能夠活幾年,卻在幾個月之後就離世了。這是因為他們在內心給了自己一種消極的暗示:不久之後我就要死了。於是,一切就真的發生了。
信心是一種積極的精神狀態,也是氣場之源,它需要不斷的調整內心世界,接受無窮的智慧,並讓智慧的力量配合自己心中的目標,最終如願以償。你可以看看那些成功的人,他們總是相信自己能夠取得輝煌的成就,造就一股強大的氣場。
從上個世紀初開始,無數人都渴望完成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標:在4分鍾內跑完1英裏。1945年,瑞典人根德爾·哈格跑出4分01秒04的成績,此後的八年裏沒有人能夠超越他創下的成績。在這沉寂的8年中,就讀於牛津醫學院的羅傑·巴尼斯特卻始終夢想著突破4分鍾極限,他是個不服輸的人,也堅信自己能夠做到。終於,1954年,羅傑·巴尼斯特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跑出了3分59秒04的世界紀錄,打破了關於極限的信念。
如果巴尼斯特內心的信念是虛弱的,那麼他的氣場就會被消極的暗示所占據。麵對8年無人能夠打破的記錄,他一定會認為自己不行,無法超越別人。即便他具備了潛力,也會因為不自信而無法引發潛能。慶幸的是,他沒有形成這樣的消極意識,而是堅定了必勝的信念,形成了積極的氣場,主動展現了自己的能力。
不可否認,人都有這樣一種心理:當一項新的任務和挑戰擺在眼前,盡管內心相信自己能夠做好,但仍舊少不了擔憂和害怕。
其實,自我懷疑是很自然的事,關鍵是我們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思想,在關鍵時刻表現得從容,將自我懷疑轉化為自信。千萬不要因為害怕不好而不去做,反複地問自己:我行嗎?萬一出錯怎麼辦?這樣一來,你的自信就會被降低,能力也會隨之減損。因為自信和能力是成正比例的。當一個人的自信變成零或負數的時候,他的氣場就會蕩然無存,這樣的人你還指望他做什麼呢?
不必擔心緊張和害怕的存在,要知道任何人都有這樣的時候,你要做的就是保證不讓它們毀了自己。有位明星,每次演出前都非常緊張,他的痛苦是很多演藝界人士都有過的,隻不過他的感受略微嚴重一些。他總是向製片人嘮叨:“我總覺得我會出醜,把節目演砸……”可事實上,一到了演出的時間,他就恢複了常態,表演出讓觀眾們叫絕的節目。不得不說,他就是一個善於將自我懷疑轉變為自信的人。如果他沒有這樣的氣場,一味地緊張恐懼,效果隻會適得其反。
事實上,現實中的失敗並不能夠將一個人打倒,隻有自我潛意識裏的失敗定位,才能夠真正摧毀一個人的意誌。失敗了,可能是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也可能是自身能力有所欠缺,這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但是,如果在潛意識裏主觀認定“我不行”,做事就會畏畏縮縮,這遠比那些嚐試過很多次仍無法避免失敗命運的人,更可憐,更可悲。因為他們什麼都沒做,就已經徹底潰敗了。
成功的關鍵是潛意識裏要相信自己能夠成功,這樣才能夠展示出一種奮進和不凡的氣場,若是先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平庸者,最後也就隻能是個平庸的人。別再問怎麼樣才能夠確保成功,也別再問什麼樣才能夠知道自己會不會失敗?生活中沒有確定的事。成功與失敗,就在於你腦子裏的想法,在於積極還是消極的氣場,誰占據上風,誰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你渴望成功,那就在心裏多念幾次:“我一定能行!”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你真的很棒!這就是“我行,我可以”的神奇力量!
拓展 影響氣場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