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金元素與信念 ※(1 / 3)

第4章 金元素與信念 ※

信念是一種動力,信念影響著氣場。當一個人的信念變得積極並堅定之後,任何外界的因素都無法改變他的氣場,他的生命就像被注入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指引著他向積極的人生邁進。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任何人都可以超越平庸,超越自我,前提是你的內心必須有堅定的信念。當你堅定了這份信念的時候,你不僅可以提升氣場,還能夠獲得成功和幸福。

01. 信念創造的神話

阿諾德·施瓦辛格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村,他很小的時候就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表”:通過健美成為百萬富翁,然後進入影壇賺更多的錢,娶個有名的妻子,最終成為政壇名人。

施瓦辛格年輕的時候,父親一直希望他去踢足球,而他自己卻執著於健美運動。父親擔心他鍛煉過量,限製他每周隻能去三次健身房,可他卻把家裏的一間空房變成了健身房。堅定的信念讓施瓦辛格成了有名的健美運動員,直到從影前,他共獲得了八次“奧林匹克先生”和五次“環球健美先生”的榮譽。

1968年,施瓦辛格來到美國,當時他所有的家當就隻有20美元和一個運動包,當然還有他的夢想。後來,他在自己的著作《阿諾德,一個健美運動員的成長》一書中寫到:“我知道我是一個贏者,我知道我一定要做偉大的事情。”

在洛杉磯定居後,施瓦辛格已經不滿足隻做一個健美冠軍,他開始朝著世界富豪的目標前進。起初,他為一家健美雜誌寫文章,接著又與朋友一同開辦了一家健身房,並運用函授的方式講授健美課程。他自己也去讀夜校,同時到三所學校學習營銷、經濟學、政治學、曆史和藝術。他相信隻要努力,就可以實現理想。這種信念支撐著施瓦辛格,他不斷地接受新的挑戰。

作為健美運動員,施瓦辛格有極強的表演才能。1970年,施瓦辛格拍攝了第一部電影《大力神在紐約》,從此開始了他的演員生涯。至今為止,他已經主演過近二十部動作片,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其中,最大的商業成功是《魔鬼終結者2》,使他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演員。“魔鬼終結者”也成為好萊塢的經典形象之一。施瓦辛格的名字已成為動作片的代名詞,這也是其他動作片明星所無法比擬的。當時,他拍攝的每一部動作片都可使他獲得2000萬美元的收入。

渴望成功的人,會把自己的每一天都與成功的目標聯係起來,明確每一天的成功目標會讓成功到來的路徑更加清晰。想要成功的人會將自己的每一天都和成功目標掛鉤,明確到每一天的成功目標會讓成功到來的路徑更加清晰。

後來,施瓦辛格與肯尼迪總統的外甥女瑪利亞·施萊弗結婚了,這讓他的演藝生涯又多了一些傳奇色彩。息影之後,施瓦辛格開始參與政治,並且參加了州長競選。在演藝界的影響和成就使其於2003年11月16日起成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

相信自己是一個成功者,從來都不懷疑自己,認定自己是贏家,這是施瓦辛格的人生信念,也是他的氣場。因為有了這種對未來如此堅決的肯定,所以才一步步地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擁有成功信念的人,不管出現什麼情況,都能夠排除萬難,他們的氣場告訴周圍的人: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就像忍受了宮刑的司馬遷依然能夠寫出不朽的《史記》,就像坐在輪椅上的總統羅斯福依然能夠左右世界,他們的生命中被設置了各種障礙,但他們的氣場卻一直都在,他們的信念推動著他們成功。

當然,僅僅擁有夢想和信念還不夠,在信念與成功之間還有一個個具體的小目標。目標比夢想更具體,有了信念隻是告訴自己“我會成功”,但有了目標你會知道“我這個月要做成三項成就,我要在接下來的半年內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於是,信念推動你製定目標計劃,讓你離成功越來越近。

拿破侖年少的時候,曾被貧窮卻高傲的父親送進了一所貴族學校。在那裏,與拿破侖往來的都是一些誇耀自己富有而譏笑他窮苦的同學。對於他們的譏諷,拿破侖既憤怒又無奈,他屈服在權威之下。終於有一天,他忍不住寫信告訴父親:“為了忍受這些人的嘲笑,實在疲於解釋我的貧窮了。他們不過是在金錢方麵高過我,若說高尚的思想,我遠比他們都強。難道我應該在這些富有的人麵前一直謙卑下去嗎?”

父親的回答簡單而直接:“因為我們沒有錢,所以你必須在那裏讀書。”於是,拿破侖在那裏忍受了五年的痛苦。期間,同學的每一次嘲笑和欺辱,都讓他增強了決心,從那時候開始,拿破侖心裏就有個信念:總有一天我要比你們都強!

到了部隊時,同伴們都忙著賭博或是追求女人,而拿破侖卻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讀書,設法與他們競爭。因為圖書館裏可以借書,這對於拿破侖而言非常有益,他可以免費充實自己,為理想中的將來做準備。那時候,拿破侖住在一個破舊的房間裏,他孤寂、沉悶,卻一刻也沒有忘記讀書。他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總司令,在紙上畫出科西嘉島的地圖,在地圖上清楚地指出哪些地方應當部署防範,這是用數學的方法精確地計算出來的。為此,拿破侖的數學才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長官發現拿破侖的學問很好,便派他在操練場上執行一些任務,而他每一次都能夠完成得很好,於是又獲得新的機會。就這樣,拿破侖慢慢地走上了有權勢的道路。

這時候,情形發生了轉變。過去那些嘲笑拿破侖的人,如今都圍著他,想分享一點他得到的獎勵金;那些看不起他的人,也都成了他的朋友;而那些辱罵他矮小、沒用的人,現在也都很尊重他。他們全部都成了拿破侖的擁戴者,拿破侖一下子變得很重要。

此後,拿破侖創造了奇跡:他指揮的五十多場戰役,隻有三場戰敗,連續五次挫敗反法聯軍,殲滅敵軍千萬之眾,在柏林、羅馬、馬德裏甚至是莫斯科,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拿破侖征服了大半個歐洲,冊封了五個君主,滅了三個國家,他簡直就成了當時的霸主。而這一切,都源於他最初的那個信念:我要比別人強!

拿破侖,從一個遭人羞辱的窮孩子,成為不可一世的軍事家;從遭人嘲笑和譏諷,到受萬人擁戴。這是他依靠著信念為自己換來的成功,也是他依靠著信念創造出的影響力。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氣場還不夠,還有待修煉,那就從給自己一個好的信念開始吧!當你內心確定了方向,你整個人就會變得不同!

02. 一切從改變信念開始

美國作家查爾斯到了55歲時,還沒有寫過小說,而且從未有過類似的想法。直到後來他向某國際財團申請電纜電視網執照時才有了這個念頭。當時,一位朋友打電話說,他的申請可能會遭到拒絕,查爾斯有些緊張,他開始想自己日後該怎麼辦?查閱了一些卷宗後,查爾斯為自己寫下備忘錄,其中有十幾句字體潦草的句子,寫下了一部電影的基本情節。他在辦公室裏坐了一會兒,思索著是否該繼續這樣工作。最後,他拿起電話,撥通了朋友、小說家阿瑟·黑利的號碼。

查爾斯說:“阿瑟,我有個自認為不尋常的想法,想把它寫成電影。你能告訴我,如何才能夠把它交給某個經紀人或是製片商手裏嗎?”

“哦,查爾斯,千萬別那麼做。那條路子的成功機會幾乎是零。就算你找到一個人,他采用你的想法並把它變成現實,你的故事梗概所得的報酬也不會很大。你真的確信那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想法嗎?”黑利問。

“是的。”查爾斯回答。

“那麼,如果你確信,哦,提醒你,你一定要確信,為它押上一年時間的賭注。把它寫成小說,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會從小說中得到收入,如果很成功,你就能把它賣給製片商,得到更多的錢,這是故事梗概遠遠不能做到的。”

放下電話後,查爾斯走出了房間,他一直問自己:“我有寫小說的天賦和耐心嗎?”當他這樣沉思的時候,他越來越有信心去做這件事了。他仿佛看到自己在進行調查、安排情節、描寫人物、開始撰寫,然後不斷地潤色……查爾斯決定:賭上一年的時間。

一年零三個月之後,查爾斯的小說完成了。他的小說在加拿大的麥克萊蘭和斯圖爾特公司得到出版,在美國的西蒙公司、舒斯特和艾瑪袖珍圖書公司得到出版,在大不列顛、意大利、荷蘭、日本和阿根廷得到出版。最後,它還被拍成了電影——《綁架總統》,由威廉·沙特納、哈爾·霍爾布魯克、阿瓦·加德納和凡·約翰遜主演。

查爾斯一躍成了著名的作家,此後他又寫了五部小說。

信念可以激發潛能,也可以毀滅潛能,就看你從哪個角度去認識。在僅有一個構思框架的時候,查爾斯的氣場並不強,他一直懷疑自己是否有寫小說的天賦。當他的眼前浮現出行動和結果的藍圖時,他的氣場也變得強大了,因為他內心堅定了成功的信念。可見,一個人信念的轉變,是氣場轉變的開始。

信念如何能夠對人生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呢?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信念是人生的引導力量,當我們的人生發生任何一件事時,腦海裏必將浮現出兩個問題:這件事情發生了,我是快樂的還是悲痛的?我該怎麼做才能夠得到好的結果?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全取決於自己內心的信念。

曾擔任美國足聯主席的戴偉克·杜根說過這樣一段話:“你認為自己被打倒了,那麼你就是被打倒了。你認為自己屹立不倒,那你就屹立不倒。你認為自己比對手優越,你就是比他們優越。你認為比對手低劣,你就是比他們低劣。因此,你必須往好處想,你必須對自己有信心,才能獲取勝利。”

生活總是充滿挑戰的,甚至還有痛苦的遭遇,如果沒有積極的信念作為支撐,一個人的氣場就無法持續散發出強大的力量,它會在眾多的挫折和失敗麵前一點點地被削弱。正如心理醫生維克多·佛朗凱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種族屠殺事件中發現的道理一樣:“人生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其中甚至於有極為痛苦的遭遇,要想活下去非有積極的信念不可。”他發現,從那場慘絕人寰的浩劫中活下來的少部分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能夠忍受百般的折磨,還能以積極的信念麵對痛苦,他們相信自己會成為活生生的見證,警示世人不要讓悲劇重演。

信念並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不可改變的。信念影響著一個人的氣場,當一個人的信念變得積極並堅定之後,任何外界的因素都無法改變他的氣場,他的生命就像被注入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指引著他向積極的人生邁進。

提起NBA的夏洛特黃蜂隊,我們不禁會想到那個穿著l號球衣,身高隻有160厘米的博格斯。他之所以受人關注,不僅是因為他個子矮,更因為他傑出的表現。作為後衛,他不僅控球一流,遠投精準,而且在巨人陣中帶球上籃也毫無所懼。

博格斯從小就很矮,但他對籃球的熱愛卻到了瘋狂的地步,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和同伴們在籃球場上打球的身影。當時,博格斯的心裏就有一個夢想:有一天去打NBA。因為NBA的待遇高,社會評價高,更是所有喜愛籃球的美國少年最向往的夢。同伴們每次聽到博格斯的理想時,都會忍不住嘲笑他,甚至還有人笑得倒在地上。他們“認定”,一個身高隻有160厘米的家夥是不可能打NBA的。

別人的嘲笑聲和蔑視,並沒有澆滅博格斯的誌向,他反倒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此後,他比別人多花幾倍的時間來練球,最終成了全能的籃球運動員,也成為最佳的控球後衛。他的矮個子成了自己的優勢,因為他行動靈活,運球重心低,不易失誤;個子小不引人注意,也往往能夠抄球成功。

後來,博格斯憑借出色的個人能力成為有名的球星,而那些從前嘲笑他不可能進NBA的人,現在卻常常炫耀自己曾經與他打過球。

堅定地相信自己,絕不容許任何東西動搖自己有朝一日必會成功的信念,這是所有取得成就的人的基本素質。人首先要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高看你。在一個人的信念係統中,如何看待自我非常重要,這也是提升氣場的關鍵點。你覺得你行,你就真的行;你放棄了自己,就隻能失敗。

還記得吉尼斯世界推銷紀錄創造者美國人喬伊·吉拉德嗎?他曾經在一年中創造了平均每天零售推銷汽車四五部的紀錄。當初他去競聘汽車推銷員時,經理問他:“你推銷過汽車嗎?”吉拉德回答說:“我沒有推銷過汽車,但我推銷過日用品、家用電器。我能成功地推銷它們,說明我能成功地推銷自己。我能將自己推銷出去,自然也能將汽車推銷出去。”

看到了嗎?這就是信念帶來的氣場。因為自信,才會相信成功,才會堅持到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如果你想改變自己,那就從改變信念開始吧!

03. 手勢“V”的力量

二戰末期,法國淪陷區的戰俘營裏,一名德國軍官把一位盟軍的戰俘打得皮開肉綻。戰俘營裏的盟軍士兵的臉上寫滿了憤恨,眼神裏充滿了悲憤和無奈。

這時,被毆打的盟軍士兵突然昂起頭,慢慢地舉起凝著血痂的手,用中指和食指比畫出一個“V”字(“Victory”勝利的標誌)。刹那間,盟軍戰俘的手指上凝聚起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實際上就是氣場,這股氣場傳遞出了必勝的信念。戰俘營內的盟軍戰俘頓時被這種氣場感染了,戰俘營裏人群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