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金元素與信念 ※(2 / 3)

德國軍官震怒了,他命令手下砍去這個戰俘的手,戰俘痛得昏迷過去。戰俘醒過來後,艱難地站起來,鄙視地看著德國軍官,然後臉上帶著微笑,麵對著人群突然他伸出兩支已無手掌的血臂,組成一個大大的“V”。瞬間,全場變得死一般沉寂,片刻之後,又像海洋一般翻騰了。

一個普通的戰俘,之所以能夠凝聚巨大的氣場,就在於他本身擁有對勝利無比堅定的信念。人,一旦擁有了無比堅定的信念,便會在心底裏埋下釋放氣場的引爆器,當信念達到特定的程度,便會引爆釋放出強大的氣場。

在我們所生存的世界裏,有許多人做出了讓人無法相信的偉大事業。這些偉大的人物都擁有一個共性:都具有對人生、事業無比堅定的信念。這種信念會凝聚出一個無比強大的氣場,保護他們不為各種幹擾所左右,朝著既定的大目標勇往直前。

有這樣一位盲人,她用信念散發出一股頑強的氣場,每個與她接近的人都會被她強大的氣場所籠罩、感染——她就是海倫·凱勒。

1880年的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北部的小城鎮——塔斯喀姆比亞。幼年時期,一場猩紅熱奪去了小海倫的視力和聽力。這個可憐的孩子從此陷入了黑暗、寂寞的世界。

困境中的海倫沒有絕望,反而接受了生命的挑戰。

在導師安妮·莎莉文的幫助下,海倫·凱勒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最關鍵的是,安妮·莎莉文將自己的“愛與奉獻”灌輸給了海倫·凱勒,這種信念影響了海倫·凱勒的一生。後來海倫·凱勒有這樣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動的話:“當一個人感覺到有高飛的衝動時,他將再也不會滿足於在地上爬。”

在信念的支撐下,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海倫成功地在美國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完成學業,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隨後,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

海倫用她無比堅定的信念奔走呼告,每一個人都被她強大的精神氣質所感染,慷慨解囊,幫助她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海倫·凱勒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偶像。

我們可以把海倫·凱勒的事業稱為人性的光輝,但海倫·凱特能夠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除了她在從事一項偉大的事業之外,關鍵在於她的身上存在著強大的氣場,讓每一個與之接觸的人願意幫助、加入到她的事業中去。海倫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她對生活有無比堅定的信念。

人的潛在意識一旦完全接受自己的要求之後,他的要求便會成為創造法則的一部分,並自動地運作起來。人必須相信自己所想要完成的事。這樣,就會在自己的潛意識中得到真正的印象,而自己的潛意識也會因印象的程度而適當地作出反應。

信念是一種動力,而堅定的信念是一種更有價值的動力,它可以讓一個人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完成心中的目標。如果信念不夠強烈,不夠堅定,那麼在遭遇困難的時候,就無法促使人們拿出勇氣和付出行動,掃除橫在前麵的障礙。一般程度的信念在某些時候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有些事必須要達到強烈的信念那樣的程度才可以成功。在現實中,投身於海倫·凱勒從事的偉大事業中的人也有不少,但是他們終究沒有取得像海倫·凱勒那樣偉大的成就,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海倫·凱勒那樣堅定的信念,無法形成一個強大的氣場,更不用提像海倫·凱勒那樣用自己強大的氣場去影響和說服別人。

這就是氣場的力量,這就是信念的影響力。信念影響氣場,要想使自己氣場強大,本身就需要建立一股強大的信念。很多時候,若一個人確實能在潛意識中認定可能辦成,事情就會按照他信念的程度,從潛能中產生出極大的力量來。此時,即使表麵看來不可能辦成的事,也可能辦成。

04. 寫給囚犯的一封信

艾拉就像一個超人,她總是充滿活力、朝氣蓬勃地出現在家人和朋友麵前,平日裏她幫助孩子洗衣做飯,偶爾出去打打網球,還為一家報紙寫專欄。

艾拉喜歡熱鬧,每周都邀請朋友來家裏做客,花幾個小時做小點心,摘一些鮮花放在屋子裏,把家具重新布置,讓朋友們跳舞玩樂。當然,最愛跳舞的那個人還是她自己。每次聚會時,艾拉都會好好打扮一番,漂亮的黑裙,再搭上高跟舞鞋,成為最美麗的女人。

當艾拉過完30歲生日的時候,她的生活變了。她的身體裏長了一個良性的脊椎瘤,艾拉從此癱瘓了,再無法恢複從前的樣子。

不過,艾拉並不沮喪,她樂觀地接受了自己的處境,從不怨天尤人。每天,艾拉都努力學習關於殘疾人士的知識,成立了一個名叫殘疾社的輔導團體。後來,艾拉主動要求到監獄去教授寫作。每次她去監牢,囚犯們便圍著她,專心地聽她講述。即便在她無法去監獄的時候,她也會給囚犯們寫信。艾拉曾經給一位叫做希瑞的囚犯寫過這樣一封信:

親愛的希瑞:

接到你的信後,我時常會想到你。你提起被關在監牢多麼難受,我真的可以理解。這個世界上,監獄有很多種。我30歲時,有一天醒來後,發現自己癱瘓了。想到自己被囚在軀體內,無法再跳舞,無法再站起來擁抱我的孩子,我無比痛心,我覺得自己失去了很多東西。

此後不久,我突然想到:我不能站起來,但我還能選擇自由,我還可以運用我的自由意誌。於是,我決定充實地生活,超越身體上的缺陷,為孩子做個好榜樣。

希瑞,自由有很多種,當我們失去一種之後,就要尋找另外一種。你可以選擇看著鐵窗,也可以選擇透過它看外麵的世界,你可以成為囚友的榜樣,也可以與那些搗亂分子混在一起。你可以去愛上帝,也可以不理他。這一切,都在於你內心的選擇和你的信念。

這樣看來,希瑞,我們的命運是一樣的。

艾拉是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女性,如果她的內心沒有堅定的信念,她不可能在癱瘓後還能夠笑對生活,更無法譜寫出如此華美的生命樂章。我們沒有看到希瑞讀這封信時的樣子,但我們可以想象到,他一定會被艾拉樂觀而頑強的氣場感染。生命之歌要唱得激蕩人心,必須有堅定的氣場來譜曲。當你相信你能夠過來的時候,那麼生命的主動權就在你手上,就連上帝也會拉你一把。

信念並不是深不可測的東西,它比其他東西都淺白,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確定的目標,相信自己具備實現這一目標的能力,相信最終會勝利。有了信念,內心就能夠凝聚出強大的力量,無論說話還是辦事,都會彰顯出一股不可阻擋的氣勢,而這種力量就是最強大的氣場。信念會讓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做出最好的成績,對於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見,從不會人雲亦雲,更不會優柔寡斷。如果一個人的信念被磨滅了,或是從未有過信念,他對一切都會畏首畏尾,總是挺不起胸、抬不起頭、邁不開步,每天都在渾渾噩噩中度過,感受不到人生的幸福和快樂。這樣的人,你會喜歡他身上散發出的氣場嗎?

一個從未有過堅定信念的人,也許根本不知道信念的威力有多大。但是,人生中很多事情未必一定要親身經曆,有時候從他人的故事中,我們一樣可以找到答案。

1951年,世界著名遊泳選手弗洛倫絲·查德威克,隻身一人橫渡了英吉利海峽,創下了令人矚目的記錄。時隔兩年之後,她又決定挑戰極限,從卡德林那島遊向加利福尼亞。

就在進行挑戰的那一天,當她遊近加利福尼亞海岸時,她已經被凍得發抖,嘴唇也變成了絳紫色。她已經在水裏遊了16個小時,當時海上霧氣很大,根本看不到海灘,甚至連那艘伴著她的小艇也難以辨認。查德威克覺得自己已經筋疲力盡了,在茫茫的海上看不到終點,她失去了繼續向前遊的信念,她覺得自己再也支撐不下去了。於是,查德威克向小艇的人求救:“我不行了,拉我上來吧!”

小艇上的人鼓勵她:“不要放棄,目標就在前麵。隻有1英裏了,堅持住!”

濃霧遮擋了查德威克的視線,讓她看不到目標,同時濃霧也遮住了她內心的強烈信念,她覺得別人是在騙自己。於是,她又向小艇上的人發出求救。就這樣,渾身濕淋淋、凍得瑟瑟發抖的她被拉上了小艇,而這時候,距離海岸隻有1英裏的遊程。

這件事之後,查德威克認識到,原來她的失敗不是因為大霧,而是她內心的信念不夠堅定。濃霧隻能遮擋一個人的視線,但失去了信念卻會迷失心靈的方向,會讓自己失去信心,然後成為失敗的俘虜。

兩個月後,查德威克再一次向加利福尼亞海岸發起了挑戰。這一次,濃霧依然在她周圍,海水依然凍得她嘴唇發紫,海岸依然是“遙不可及”。但是,查德威克堅持了下來,她一次次地告訴自己:“陸地就在前麵。”這種信念,在她的心裏變成了永不停息的力量,推動著她不斷向前遊,最終獲得了成功。

堅定的信念鑄就了頑強的氣場,讓查德威克在第二次挑戰中戰勝了內心的恐懼和失望,征服了海峽,征服了自己,震撼了無數人。這種氣場完全是由信念在控製,信念的堅定與否決定了氣場的大小、強弱和正負。有了堅定的信念,就不會輕易被打敗,就不會在十字路口迷失方向,更不會在需要堅持的時候放棄前進。

任何人都可以超越平庸,超越自我,前提是你的內心必須有堅定的信念。當你堅定了這份信念的時候,你不僅可以提升氣場,還能夠獲得成功和幸福。

05. 誰給了他們成功

男孩出生在舊金山的貧民窟,在他四歲的那年,父母離異了。母親每天外出做苦工,為了養活他和其他的兄弟姐妹。男孩六歲的時候,突然患了軟骨病。家裏沒錢給他治療,隻能自製夾板夾住他的雙腿。病痛和夾板的雙重折磨,讓男孩的腿漸漸萎縮了,他的雙腳向內翻,小腿細得嚇人。

後來,男孩因為參與犯罪被拘留。雖然隻關了他幾個小時,但他卻明白了一個道理:犯罪是可恥的,以後再不會這樣。

一次偶然的機會,舊金山飛人棒球隊的運動員威利·梅斯基邀請一些貧苦的孩子到他家中做客,這個男孩也在其中。梅斯基對男孩說:“你要努力工作,不要做違法的事,把精力用在體育運動上。”男孩記住了梅斯基的話,把精力用在體育運動上,做個像樣的人。可是,他沒有錢。為了賺錢,他賣過報紙,幫人打過漁,到火車站給人裝卸過行李,還在商店賣過東西。

在做這些事的同時,他也不忘去附近的中學打橄欖球。他愛上了學校的環境,萌生了上大學的願望,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又去給人當司機賺錢。然而,在一次運貨途中,他因為睡覺打瞌睡把車撞壞了,因此而失業了。即便如此,他仍舊沒有忘記自己的信念。後來,他不斷地練習橄欖球,因為技術超群,表現非凡,一時間名聲遠揚,成為美國傑出的運動之一。這個男孩就是辛普生。

出生在貧民窟,身患疾病,卻能夠成為傑出的運動員,贏得萬人的矚目與喝彩,辛普生依靠的就是內心的信念。當信念在他心底紮根的那一刻起,他在潛意識裏就已經形成了成功的願景,這種信念和堅定讓他的周圍充滿了積極的氣場,幫助他克服了重重困難。

有人說,當一個人對自己給予了本質上的肯定,他就具備了成功的可能性。這實際上也是信念的力量。當我們年幼的時候,往往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和自我信念,相信世界受自己的支配。於是,你總能在他們的口中聽到這樣的話:“我以後要當科學家”、“我要做一名醫生”、“我要當演員”,他們的幻想,其實就是一種信念。

可惜的是,等到我們長大後,這種良好的自我信念可能就會變得不再強烈。因為外界的條件和周圍的人們不斷地告訴我們:“你不可能成為科學家,你也不可能當上演員,你以為你是誰呢?你不會成功的。”這種負麵的影響讓多數人本真的自我信念漸漸動搖,甚至被腐蝕,隻有少數人能始終如一地保留著它們。

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小時候和我們一起嚷嚷著要當醫生的家夥,真的當了醫生。我們會感歎:他真幸運,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真的是他幸運嗎?不是。這一切,不過是因為他保持了那份本真的自我信念,而信念又鑄成了帶有魔力的氣場,把他想要的東西吸引到身邊。成功的人大多都如此,不管外界的環境如何,不管他人對自己是否有所懷疑,他們絲毫也不懷疑自己能夠實現目標,始終保持堅定的氣場。

吉米從小就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賽車手,他也一直在為之努力。從部隊退役後,吉米到全國各地找工作,期間隻要有賽車比賽他就去參加。因為每次都得不到什麼好名次,所以收入也不多。但他從不泄氣,他相信隻要不斷努力就一定能在未來的比賽中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