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業餘藥劑師,將一種藥物加入蘇打水改進為飲料,聽起來的確有些不可思議。我們並不是說,每個人都要向他一樣去鑽研發明什麼,而是說要學習他身上的那種不服輸和敢於打破常規的個性。
敢於打破常規就能鍛造出強大的氣場嗎?當然不是。氣場,不是具備了某一種個性就能夠練就的,它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但是,一個沒有絲毫個性的人,站在人群中永遠都是不起眼的,他的氣場永遠都不能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吸引到幸運和成功。這裏隻是提醒大家,要學會做一個有個性的人,要超越平庸更需要具備全新的思維模式和積極的行動。
事實證明,這個世界上眾多的發明創造者,都是敢於打破常規的。也許你不知道,我們現在用的吸水紙,當年就是因為一位造紙工人,在生產書寫紙時不小心弄錯了配方,生產出的一大批無法書寫的廢紙。麵對巨大的失誤,造紙工人轉變了思路:紙張無法書寫,但它們的吸水性很好。於是他將這些廢紙切成小塊,做成了“吸水紙”。申請專利之後,他也從一個小工人變成了大富翁。
試著打開思維的固定模式吧!隻有學會打破常規,敢於衝破世俗的觀念,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也更有益於自己走向成功。這一點,不是誰都能夠做到的。如果你做到了,你就已經獲得了與眾不同的標簽,同時你的氣場也會開始逐漸變強,變得與眾不同。
06. 幸運的冒險家
吉姆·伯克被晉升為約翰森公司新產品部的主任,他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發研製一種全新的適合兒童使用的按摩器。不過,產品的試製失敗了,伯克心想這一次肯定會被降職或炒魷魚,因為他讓公司賠了不少錢。
果真,伯克很快就被叫進了總裁辦公室。但是,總裁羅伯特·伍德·約翰森卻沒有嚴聲厲色地指責他,反倒說:“祝賀你。雖然你讓公司賠了大錢,但是你犯錯誤也說明你勇於冒險。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作為支撐,我們的公司就不會有今天。”
總裁的這句話印在伯克心裏,他也一直在這樣做。後來,伯克便成了約翰森公司的總經理。
伯克難道不知道研製新產品有風險,可能會失敗嗎?他不知道這樣的失敗可能讓領導認為自己這個剛剛上任的主任能力不佳、管理無方嗎?他當然知道,甚至他還知道自己可能會因此而失業。但是,任何事情的圓滿結局是等不來的,隻有依靠冒險的個性去完成。所以,伯克選擇了冒險,哪怕最後真的失敗了,輸掉了現有的一切。這是一種氣場,無所畏懼的氣場,勇於冒險求勝的氣場!
不冒險,在平穩中度過一生,平靜可靠,過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生活,但這卻是個悲哀而無聊的人生,一個懦夫的人生。求安逸和穩定的個性,隻會葬送自己的潛能,讓自己的氣場由強變弱。或許,你本來有機會抓住成功的尾巴,但你卻因為懼怕行動而親手將它放棄了。要知道,與其平庸無為地過一生,倒不如做個敢於行動和冒險的人,這種個性才是讓你變強大的催化劑。就像威廉·丹佛說得那樣:“冒險意味著充分地生活。一旦你明白它將帶給你多麼大的幸福和快樂,你就會願意開始這次旅行。”
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是因為他們敢為別人所不敢為。走運的人往往都是敢於冒險的,因為他們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別人眼裏他們是幸運的。這種“幸運”會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氣場,反過來積極的氣場也會幫助他們得到更多的好運。
詹姆森·哈代是工業和體育運動方麵的先驅者,他最大的個性就是喜歡冒險。
哈代是愛迪生的朋友,在愛迪生發明了電影之後,哈代也從中得到了啟發。他希望能夠讓膠片上的畫麵一次隻向前移動一幅,讓老師們有時間詳細地解釋畫麵上產生的內容。於是,哈代開始為之努力,終於成功地實現了讓畫麵與聲音同步進行的目標,創造了真正的視聽訓練法。如今,他已經成為公認的“視聽訓練法之父”。
哈代曾經兩次被選入美國奧運會遊泳隊,這期間相隔20年之久。他幾乎每天都要遊泳,有時是在湖泊中,有時是在海裏,取勝的信念注入了他的血液中,讓他為了提高速度這一目標瘋狂地努力。後來,哈代又決定在遊泳方麵做出改革,他把自己的想法分別告訴了遊泳冠軍約翰·魏斯姆勒和杜克。卡漢拉莫庫,卻都遭到了否定。他們認為在水裏冒險是在拿生命開玩笑,何況澳式爬泳早已確立、定型,不需要做任何改動。但哈代卻說:“我就是要冒這個險。”
於是,哈代再次冒著風險在一直固定不變的爬泳姿勢方法上進行了大膽的改動,使其變得更加靈活自由:遊泳時頭朝下,吸氣時將臉轉向另外一側,臉回到水下時再呼氣。這種方法可以讓劃水的時間縮短,提高遊泳速度。哈代的冒險成功了,他也沒有被淹死,而是發明了我們現在常見的自由泳。於是,哈代又被人譽為“現代遊泳之父”。
哈代做出的挑戰和冒險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因為有太多的“不可能”因素存在。但也正是因為挑戰了“不可能”,哈代才成了“視聽訓練法之父”和“現代遊泳之父”。具備了如此堅定而勇敢的個性之人,有誰能夠不從內心對他發出敬仰和讚歎之聲呢?誰能夠不被他的氣場所吸引和影響呢?
那麼,哈代是不是必須要冒這個險呢?很多人並不知道,哈代原本可以繼承父親在芝加哥的報業,也可以擁有一份穩定而保險的記者工作。但是,他放棄了。有人覺得他愚蠢,放棄了自己能夠把握的東西。但是,哈代不願意過那種安排好的、一成不變的生活,他有著一股不懼怕他人的質疑,敢於冒險不懼怕失敗的堅定信念,這種氣場是他最終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
任何成功都有冒險的成分。其實,通觀國內外眾多創業的案例,成功的戰略在製定之初總是帶有大賭的性質。大賭的盤子大,誘惑也大,可謂孤注一擲。無論輸贏,凡大賭者都需要一定的魄力與豪情。大賭前的深思熟慮、三思而行,大賭時的豪情萬丈、膽識氣魄,但是,大賭後的結果隻能有兩個:輸與贏,贏則鹹魚翻身,輸則傾家蕩產。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能夠完全確定,或是保證成功。那些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不在於能力或是意見的好壞,而在於相信判斷、適合冒險的個性,以及采取行動的勇氣。冒險是一種大膽舉動,但這不同於魯莽,二者之間有本質上的不同。
如果你把一生的儲蓄孤注一擲,采取一項引人注目的冒險行動,在這種冒險中你有可能失去所有的東西,這就是魯莽輕率的舉動,而你所具備的氣場則是浮躁的;如果是因為要踏入一個未知世界而感到恐慌,卻還是接受了一項令人興奮的新的機會,這就是冒險。
與此同時,冒險也不是賭“運氣”,而是依靠理智。如果一點可能性也沒有,卻冒失輕率地去做,那就有些自負了,甚至是在親手製造失敗。我們必須具備冒險的個性,這與墨守成規相比有更多機會出頭,雖然有危險和險阻,但它卻是修煉個人氣場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在有限的人生道路上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捷徑。
07. 喬治·馬歇爾的回答
喬治·馬歇爾是美國一位出色的軍事領導人,他在任中校時,非常崇拜一戰期間派駐歐洲的美國遠征軍總司令傑克·潘興將軍。但是,當他第一次與這位將領會晤時,卻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當時,潘興來視察一次軍事演習,結果對演習情況非常不滿,於是他便將部隊的領導狠狠地批了一番。馬歇爾恰好也在場,他認為潘興將軍的責備不公平,於是便直抒己見。潘興對於馬歇爾列舉的事實非常吃驚,並就總部的很多問題與之對峙。馬歇爾回答:“我們每天都要碰到很多問題,而且入夜前都必須把這些問題解決掉,您根本不了解這裏的實際情況。”麵對直言不諱的馬歇爾,潘興也無可奈克。
20多年後的一天,馬歇爾麵對著一位比潘興的級別更高的領導——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又展露了他直言不諱的個性。羅斯福打算建造一萬架作戰飛機,他在提出這一計劃後,在會場上神采奕奕地繞了一圈,然後問馬歇爾是否認同他的計劃。在場的所有人都被馬歇爾的回答嚇了一跳,這可是他第一次出席總統的報告會,然而他竟毫無婉轉地說:“很抱歉,總統先生,我並不認同您的計劃。”會議結束後,羅斯福找馬歇爾單獨談話,這無疑表明,他已經被直言不諱的馬歇爾說服了。
還有一次,馬歇爾在擔任陸軍參謀長期間,與他的上司展開了公開的對抗。當時會議的主題是人員與飛機的動員,以此來適應美國可能介入的歐洲大陸的戰爭。當時,會議給予馬歇爾的發言時間隻有三分鍾,但他直言不諱地說出了各種現實問題,如軍營、口糧、武器供應不足,新式大炮和防空炮並未投入生產,德國部隊的兵力多麼強大,等等。馬歇爾的慷慨陳詞,早已經超過了三分鍾,但他卻把美國陸軍的缺點揭露得一覽無餘,在座的所有人不得不心服口服。
麵對自己崇拜的將領和國家總統,馬歇爾依然能夠做到直言不諱,指出他們的不當之處,指出實際存在的種種問題,說服美國軍隊的集體領導層,讓他們慎重考慮自己的決策。不能不說,他的氣場是非常宏大且具有震撼力的。
生活中,人們總是不大喜歡直言不諱的個性,認為這樣的人太過於挑剔,甚至惹人反感。因此,我們就很容易看到類似的情形:雖然對於周圍人的某些言行舉止看不過去,甚至明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也會為了顧及麵子而讓自己的想法爛在肚子裏。更有甚者,因為自己與對方的身份存在巨大的懸殊,便不敢直言,做一個“跟屁蟲”,別人說什麼是什麼,從不敢提出異議,更不敢做出任何抗議的行動。這種人,可能會過得平安無事,但卻難以形成震懾眾人的氣場,他們給人的感覺就是平庸無能的,甚至是隨波逐流或是阿諛奉承的。
事實上,對於那些不可一世的人,若總是一味地遷就和謙讓,往往就會引來肆無忌憚的緊逼。這時候,不妨拿出直言不諱的個性,點破他們的缺點和不足。在你講述事情的情況下,他無法撕破臉與你做些無聊的爭論,隻能夠無可奈何地被你說服。同時,當旁人看到你有直言的勇氣,自然也會被你的氣場感染,站在真理的一方。
最可悲的是,一些人明明曉得真理,卻又輕易放棄。原因是他們不敢向固定的習俗和強大的權威挑戰,不敢說出自己的意見。即便邁出了第一步,卻又會因為流言飛語和外界壓力而半途而廢。這種人的氣場是不堅定的,當他們意識到堅持可能會付出代價的時候,就會退縮。要知道,真理往往不是淹沒於身份的卑微,而是淹沒於內心的怯懦。
伊格納茲·塞梅爾維斯,是一名匈牙利籍醫生。他在維也納的一家婦產科醫院實習時,發現了一個可怕的情形:有10%的產婦都死於產褥熱,這些產婦都是窮人,而在家裏生產的富有家庭的產婦們,卻很少出現類似病例。
後來,塞梅爾維斯找到了事發的原因。他仔細觀察醫院的日常工作,發現病人的感染源竟然是醫生!有些醫生在解剖完屍體之後,直接從停屍房回到產房對產婦們進行檢查。對此,塞梅爾維斯提出了一個實驗建議:讓醫生們在接觸產婦之前先把手洗幹淨。
對於醫生來說,洗一下手根本算不上什麼事。然而,因為這個建議是實習醫生塞梅爾維斯提出來的,他在醫院裏“什麼都不是”,按他的話去做事,豈不是很可笑?他向自己的上司直言不諱地提出這個建議,被當時的醫學界視為蔑視權威。更何況,洗一下手再接觸產婦,就等於承認了產婦的死亡是醫生的責任,這是權威們絕對不能接受的。
可怕的是,死亡還在繼續。那些醫生們所關心的不是病人的安危,而是對權威的尊重和服從。塞梅爾維斯已經無法再顧及人與人之間那種庸俗的權威關係了,他義無反顧地堅持了自己的看法。去產房,去停屍房,他向每個醫生發出請求:“洗一下自己的手!”堅定而固執的聲音,一遍又一遍地回響在醫院的走廊裏。在窮盡了對塞梅爾維斯的各種諷刺和嘲笑後,醫生們終於開始同意用肥皂洗手。接下來,奇跡也發生了,大批的產婦死亡停止了。塞梅爾維斯的直言拯救了成千上萬條生命。
與此同時,塞梅爾維斯因為冒犯權威,被迫離開了醫院,後來又因為無法忍受精神上的折磨,在解剖室裏將一把剛剛解剖過屍體的刀片,刺進了自己的手掌,最終死於血液感染。在他去世後的兩年,“消毒外科手術”得到了普及。在後來的醫學界,在人們的心目中,塞梅爾維斯成了英雄。
塞梅爾維斯有直言不諱的個性,但他的內心卻少了一股堅定的信念,所以他看不到自己成為“英雄”的那一刻。塞梅爾維斯的經曆也告訴我們:當認定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就要敢於直言不諱,絕不向權威妥協。有了這股堅定的信念,散發出的氣場就是堅定的,有了這股信念,就能讓真理浮出水麵,讓你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