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水元素與欲望 ※(2 / 3)

喬布斯的成功,一方麵是他個人能力造就的,另一方麵就是他內心有一種不斷攀登高峰的欲望。有了這種動力作為支撐,他就具備了永不止息的意誌,最終幫助他實現自己的目標。

不過,在喬布斯的奮鬥曆程中,不都是風光和耀眼的成就,他也遭遇過巨大的壓力和困境。我們普通人麵對生活和工作,還可能會遇到挫折,更何況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呢?為什麼喬布斯能夠看似“很輕鬆”地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而你卻可能因為一件不如意的事就喪失了鬥誌?很簡單,因為喬布斯的內心有一種強烈的欲望: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成功;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還是要攀登更高的山峰。而你,有這種堅定的信念和強烈的欲望,有這股積極而不畏懼的氣場嗎?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是主動放棄的人;第二種人則是半途而廢的人;第三種人就是善於攀登的人。

放棄的人,從一開始就拒絕前行,安於現狀,他們的周身都散發出平庸的氣場。半途而廢的人,往往是欲望不強烈,意誌不堅定的人,一旦遇到了挫折和失敗,就會喪失最初的動力,停止攀登。與這兩種人相比,攀登者就不同了,他們就和喬布斯一樣,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有很強的熱情,成功的欲望無時無刻不在引導著他們向前衝。他們知道,山的頂峰不一定能夠有最好的風景,但它卻有著一種誘人和神秘的力量,就連攀登的過程也充滿了誘惑。即便遭遇了險境,也絕不妥協,因為他們太渴望成功了。在他們身邊,你會被他們所感染,甚至在他們身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信念,產生對成功的渴望,這就是他們的氣場散發出的影響力。

欲望強烈的人,往往都堅信一點:某些事比他們自身更強大,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去征服它們。對成功的渴望令他們周身充滿力量,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即便有人已經確定了有些路線不可以走,他們也絕不相信,而是偏要從這些路線上攀上頂峰。有了這種欲望和著著,他們往往都會走出一條不尋常的路。

富勒家中有7個兄弟姐妹,他從5歲開始工作,9歲時會趕騾子。她的母親經常和他談起自己的理想:“我們不應該貧窮,不要說貧窮是上帝的旨意,我們沒有理由怨天尤人。我們現在這麼窮,是因為你的父親沒有改變貧窮的欲望,家裏的每個人都胸無大誌。”

富勒記住了母親的話,此後他一心想躋身於富人之列,努力追求財富。12年後,富勒接手一家被拍賣的公司,並且還陸續收購了7家公司。問及他的成功秘訣,富勒說道:“雖然我不能成為富人的後代,但我可以成為富人的祖先。”

有了成為富人的欲望,不斷地向富人的行列靠近,所以富勒成功了。其實,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他們都是依靠著欲望,依靠著不斷進取的毅力,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的。比如,日本保險女神柴田和子,她一年創下了804位業務員業績總和的驚人業績。1988年還創造了世界壽險業績第一的奇跡,榮登吉尼斯世界記錄。此後,她更是逐年刷新紀錄,至今都無人能夠打破。提到她的成功經驗時,柴田和子說:“要成為一個成功的行銷人員,就要有‘欲望’,‘有為者亦若是’的欲望,‘這個月要達到這個目標’的欲望,‘要貢獻社會,見賢思齊’的欲望,‘要成為眾人楷模’的欲望,然後是‘要滿足欲望’的欲望。要實現就必須有計劃,但有時有了計劃不見得一定會成功。”從柴田和子的話中,我們能夠感覺出,她就是因為有了欲望才創造了奇跡。

其實,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做到的事,就看你的心有多大。要成功,就要先有成功的欲望,然後為了這個目標不斷地努力。永遠不把一次成功當成永遠的成功,永遠不讓攀登的欲望停歇,你就會成為一個氣場強大且終會成功的人士。

04. 找到屬於你的磁石

有位哲學家來到一個建築工地,看到三個正在砌牆的工人。哲學家問:“你在做什麼?”

第一個人頭也不抬地說:“我在砌磚。”

第二個人看了哲學家一眼,說道:“我在砌一堵牆。”

第三個人熱情並滿懷憧憬地說:“我在建一棟大廈。”

聽完他們的答案之後,哲學家很快判斷出了三個人的未來。第一個人眼裏隻有磚頭,他一輩子能夠把磚砌好,就已經不錯了;第二個人眼裏有牆,如果努力的話能夠成為一名工頭或是技術員;而第三個人,雖然與前兩位做著同樣的工作,但他給人的感覺卻很不同。他有“遠見”,他心中有一座大廈。

多年之後,三個人的命運果真就如同哲學家預料的那般。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就是如此奇妙,哲學家並不是預言家,預言的實現不過是他抓住了人的心理:當人的心裏有了遠大的目標,他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當一個人抱著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的態度,他的人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反過來說,那些為了遠大目標而不懈努力的人,總是會感染周圍的人,散發出強大的個人魅力,這就是他們的氣場;而那些目光短淺、胸無大誌的人,通常隻會解決眼前的問題,他們注定無法產生號召力,一生都是別人的陪襯和附庸。

人應當有遠見,有遠大的目標。遠大的目標會給人帶來創造性的火花,讓他們離成功越來越近。就像約翰賈伊·查普曼所說得那樣:“世人曆來最敬仰的是目標遠大的人,其他人無法與他們相比……貝多芬的交響樂、亞當·斯密的《原富》,以及人們讚同的任何人類精神產品……你熱愛他們,是因為,這些東西不是做出來的,而是由他們創造性地發現的。”

不過,生活中總是有一些人會這樣抱怨道:“唉,我沒他那麼好的命,人家能夠成功是因為有現成的條件,我就不行了……”暫且不論成敗與否,這種人在氣場上首先就給人一種頹敗的感覺,不自信,相信命運勝過相信自己。其實,成功與失敗就根本上來說,並不僅是外部環境決定的,而是我們內心的目標所決定的。換句話說,如果你沒想過成功,沒想過變得富有,那麼成功與富有就注定和你無緣。你可能還不太相信這樣的說法,沒關係,看看石油大王保羅·蓋帝是怎麼解釋的吧!

美國石油大王保羅·蓋帝曾在他的自傳中,提出過一個非常有趣的設想:把世界上所有的現金和所有的產業混合在一起,平均分給全球的每一個人,讓每個人都擁有一樣多的財富。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每個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半個小時之後,全球這些財富均等的人們,他們的經濟狀況馬上就會出現顯著的改變。有的人這時候已經喪失了自己分得的那一份,可能是因為他豪賭輸光了,可能是因為盲目的投資而賠了,也可能是因為被人騙了而導致破產。

於是,財富分配又重新開始了,有些人的錢變少了,有些人的錢變多了。隨著時間的拖長,這種差別會越來越大。等到三個月後,貧富懸殊的情況會大得驚人。

保羅·蓋帝特別強調說:“我敢打賭,再過一兩年之後,全世界財富的分配情況會與沒有平均分配之前一樣。有錢的還是那些人,貧困的人依然不會有所轉變。你可以說這是命運,也可以說這是自然法則,總是有些人的目標和行動,就會使他們比別人所受到的尊重多,因而他擁有的財富也將會更多。”

保羅·蓋帝的設想不可能成為現實,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心存高遠而值得尊敬的目標,才是成功的真正本錢;那些受人尊重的人,也往往都是目標遠大、行動可取的成功之人。就像道格拉斯·勒頓所言:“你決定人生追什麼之後,你就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選擇。要能如願,首先要弄清楚你的願望是什麼?”

與此同時,內心的欲望和目標強大與否,對提升個人的外在氣場也有極大幫助。

有了遠大的目標,就意味著今後要做大事,為更多的人和事費心費力,在更大的範圍裏解決更多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有巨大的本領,要有多方麵的知識、技能,甚至還要超越個人的得失,作出某些重大犧牲。在這一過程中,你逐漸獲得了超乎常人的知識和能力,變得胸懷寬廣、大公無私,以你獨有的方式為公眾、為國家、為世界的進步服務。毫無疑問,這個時候,你的氣場就已經得到了潛移默化的提升。

無論是欲望、信念、個性,這些都是凝聚個人氣場的基礎。隻有內在和外在兼具吸引力,才能夠形成獨特的氣場;隻有那些優秀的人,才能夠在某個場合和階段成為最受他人歡迎的“磁鐵”,讓別人惦記著他,原因並不是他多麼有個性,而是他多麼重要。人們總是想要看到他,與他交談合作,聽他說話。如果他不是一個比其他人都要棒的人,他也不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比如邁克爾·喬丹,當你跟他比賽時,他投球比你準,速度比你快,防守比你好,進攻比你猛,在每一方麵,在籃球上所需要的成功關鍵,他都比別人要好一點,所以他成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籃球明星,他一上場就能夠讓所有的人歡呼叫好。

如果你也有了“要比別人更好”、“成為最優秀的人”的目標,並努力讓之成為現實,那麼你也能夠擁有和喬丹一樣的感召力。所以,現在你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讓自己變得優秀,讓自己有取得成功的素養和能力。當你具備了這些東西時,那麼你的氣場也會隨之而改變。

05. 我有一個夢想

四十年前的一天,一個黑皮膚的男孩依偎在母親的懷裏,指著電視裏一個慷慨陳詞的人說:“媽媽,他是誰?”那個白皮膚的年輕女人笑著告訴孩子:“他是個領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男孩年齡還小,他不知道領袖到底是什麼?但他看到電視裏黑壓壓的一片,全是和自己一樣膚色的人,那麼揮舞著手臂,有的還熱淚滿眶。這一切,都是因為台上那個激情四射的人。那位領袖不斷地重複著一句話:“我有一個夢想”。男孩也跟著說道:“我有一個夢想。”

四十年後的一天,一位皮膚黝黑、年輕英俊的黑人,在芝加哥璀璨的夜空下發表演說。台下是一雙雙充滿渴望和期待的眼神,隻是這一次,除了黑皮膚,還有白皮膚和黃皮膚。很多事情都變了,唯一不變的是台下依然有個小男孩問母親:“台上的人是誰?為什麼那麼多人聽他講話?”那位母親沒有過多的介紹,因為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名字,她隻是溫柔地重複了一遍:“他叫巴拉克·奧巴馬,是個領袖。你要向他學習,以後才能夠成功。”

男孩不明白母親的話,就像當初幼小的奧巴馬不懂母親說得關於馬丁·路德·金的話一樣。但是,他們的精神卻傳遞給了世界上無數的人:心中有怎樣的未來,腳下就有怎樣的路。隻要你種下了夢想,總有一天它會發芽。

奧巴馬的氣場太強大了!這一點沒有人會懷疑。有人說,他具備了肯尼迪的氣質,具備了林肯的口才,具備了馬丁·路德·金的號召力。可他自己卻說,魅力源於說出民眾心裏的話,源於不斷的創新和不滅的希望。的確,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領袖,他個人的經曆給世人傳遞出的啟示:不管你的出身如何,你的背景如何,隻要你擁有勇往直前的決心和勇氣,堅定自己的夢想,就一定可以抵達成功的彼岸。

不管是曆史中的那些偉人,還是現代社會中那些傑出的精英人物,他們之所以能夠獲得驚人的成就,都是因為他們曾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就是他們內心對人生、對自己的一種渴望,他們日後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就,與這個夢想的高度息息相關。也許你的夢想聽起來並不夠偉大和崇高,但隻要你堅定了它是重要的東西,是你最渴望得到的,那麼你的生活和你自己,也會因為這個夢想而改變。

當你心裏想著:“我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再不用成為城市裏的‘流動人口’。”這是你的夢想,即便對於你現在的狀況而言顯得有些奢侈,然而這個夢想一旦在你心裏紮了根,你就會為了自己的房子而不斷地努力。麵對工作,你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原本過去隻是拜訪一個客戶,可現在你為了盡快實現自己的理想,會去拜訪兩個甚至三個。因為你希望自己的事業能夠好起來,賺取更多的錢。於是,你整個人在工作中的狀態就會發生改變,你帶給周圍的同事和老板的印象也會所有改變,他們會覺得你充滿著活力,你如此積極向上,勤勤懇懇。

當你心裏想著:“我今後要開設一家屬於自己的餐廳。”當這個夢想成為你最心動的目標時,你就會為了實現它而啟動你的創造力,引發你的熱情。當一個人懷著迫切希望成功的願望時,隻要是積極有益的事情,他總能樂意地去做。這種“渴望成功的需求”,實現夢想的希望,往往會產生驚人的力量。

夢想,是我們內心對生活的憧憬,更是促使我們改變現狀的動力。有了夢想,人就會變的積極,不畏挑戰,不畏艱難。一個有夢想的人,周身總是給人一種充滿希望的感覺,這種氣場是積極的、充滿陽光和鬥誌的,有了這股氣勢,自然也能夠給他們帶來想要的結果。這就如同蜜蜂尋求生命意義的過程。蜜蜂不是存心為花朵傳遞花粉,它的目標隻是花蜜,可是在尋找的過程中,它的腿上沾滿了花粉,等它飛到其他花朵上時,神奇的生命連鎖反應就開始了,結果就是滿山的萬紫千紅!

美國的玫琳凱女士,46歲時突然接到了降職通知,理由讓她感覺很不舒服:因為她是女性。於是,玫琳凱決定要建立一家給所有女性提供平等機會、幫助更多女性實現自我價值、豐富女性人生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