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集聚悅服眾人的聲望 ※(2 / 3)

如果你對一個人說:“我要寫一部小說。”第一次或許他會相信你。但是,一年之後,你再次對他說:“我要寫一部小說。”他就會有所懷疑,懷疑你是否有這個能力。等到三年之後,你再次對他說這樣的話,他根本就不會相信你,甚至覺得你隻是說說而已。一個人的聲望是如何得來的?我們暫且不談聲望,隻談最基本的信任和欣賞,它們是從哪裏來的?行動!

哈裏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之後,從未向任何人說起,而是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實踐。在行動中,他所做的一切就已經讓一些人為之震撼,當行動給他帶來成功之後,人們也自然會對他伸出大拇指,在心中為他留有一份尊重和讚歎。行動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力的語言,積極的行動和消極的行動足以彰顯一個人的氣場,這種東西不必解釋,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到。

行動是一個敢於改變自我、拯救自我的標誌,是一個人能力有多大的證明。所有的空想,所有的宣言,如果沒有行動作為延續,就都是虛無縹緲的,因為沒有任何實際的東西。就像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傑弗遜說得那樣:“一次行動足以顯示一個人的弱點和優點是什麼,能夠及時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毫無疑問,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於行動和巧妙行動的大師,他們總是用行動來證明和兌現自己曾經的心動,他們都是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斯通充當美國全國國際銷售執行委員會七個執行委員之一時,曾作為該會的代表走訪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在某個星期二,斯通給澳大利亞東南部墨爾本城的一些商業工作人員做了一次鼓勵立誌的談話。到下星期四的晚上,斯通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家出售金屬櫃公司的經理意斯特打來的。

意斯特很激動地說:“發生一件令人吃驚的事!你會同我現在一樣感到振奮的!”

“把這件事告訴我吧!發生了什麼事?”

“我的主要確定目標是把今年的銷售額翻一番。令人吃驚的是:我竟在48小時之內達到了這個目標。”

“你是怎樣達到這個目標的呢?你怎樣把你的收入翻一番的呢?”斯通問意斯特。

意斯特答道:“你在談話中講到你的推銷員亞蘭在同一個街區兜售保險單失敗而又成功的故事,我記住你給我們的自我激勵警句:立刻行動!我就去看我的一些記錄,分析了l0筆死賬。我準備提前兌現這些賬,這在先前可能是一件相當棘手的事。我重複了‘立即行動!’我懷著積極的心態去訪問這10個客戶,結果做了8筆大買賣!”

行動的最好方法,就是要馬上去做,立刻去做,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句真理。也許你早已經為自己的未來勾畫了一個美好的藍圖,但是它同時也給你帶來煩惱,你感到自己遲遲不能將計劃付諸實施,你總是在尋找更好的機會,或者常常對自己說:留著明天再做。這種猶猶豫豫的態度將極大地影響你的做事效率。要獲得成功,必須立刻開始行動。任何一個偉大的計劃,如果不去行動,就像隻有設計圖紙而沒有蓋起來的房子一樣,隻能是一個空中樓閣。

看看那些氣場強大而積極的人,他們往往都是實幹家。有了想法,就馬上給自己定製行動的計劃,然後開始實踐。他們從來都不終日幻想著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也從不擔心失敗了會如何,更不會向外人宣揚自己即將開展一個偉大的計劃。他們知道,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腳踏實地的行動。有了積極的行動,自然會有好的結果;有了積極的行動,就能夠克服萬難直至成功;有了積極的行動,任何人都會看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自然會產生信服感。行動,就是最好的證明。

據說,在美國一個小城的廣場上,塑著一個老人的銅像。他既不是什麼名人,也沒有任何輝煌的業績和驚人的舉動。他隻是該城一個餐館端菜送水的普通服務員。但他對客人無微不至的服務,令人們永生難忘。他是一個聾子,他一生從沒有說過一句表白的話,也沒有聽過一句讚美之辭,他隻能憑“行動”二字,使平凡的人生永垂不朽!既然如此,你還有什麼理由坐等呢?

04. 以身作則的影響力

一次,曹操親自率軍去打仗。當時,正值小麥快成熟的季節,曹操騎在馬背上望著金黃色的麥田,心情大好。

曹操騎在馬上邊走邊琢磨著問題,突然間路旁的草叢裏有幾隻野雞從馬頭上飛過。毫無防備的馬受到了驚嚇,嘶叫著狂奔起來,帶著曹操跑進了附近的麥田裏。等到曹操勒住了驚馬時,地裏的麥子已經被踩倒了一大片。

看到眼前的一切,曹操連忙叫來執法官,認真地說:“今天,我的馬破壞了莊稼。這違反了軍紀,你按照軍法給我治罪吧!”

執法官有些為難。按照曹操製定的軍紀,破壞莊稼可是死罪。但曹操是主帥,軍紀也是他製定的,這可怎麼治罪呀?想了一會兒之後,執法官對曹操說:“依照古製,刑不上大夫,所以您不必領罪。”

曹操說:“這怎麼能行呢?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犯了罪都可以不治罪,那麼法令還有什麼用呢?何況,糟蹋了莊稼要治死罪,這條軍令是我下的。如果我都不執行,那麼今後如何讓將士們執行呢?”

執法官遲疑了一下說:“丞相,您的馬是因為受到了驚嚇,所以才衝進了田地。這不是您故意要糟蹋莊稼的,所以……”

“不行!軍令如山,不管是故意還是無意,如果大家違反了軍紀,都找借口為自己開脫,那軍令就成了擺設。每個人都得遵守軍紀,我也不例外。”曹操反駁道。

執法官有些不知所措了,他想了半天說道:“您是全軍的主帥,如果真的治罪,那麼誰來指揮打仗呢?況且,朝廷需要丞相,百姓也需要您啊!”眾將領聽到執法官這樣說道,也都紛紛上前哀求,請求曹操不要處罰自己。

見此情形,曹操沉思了一會兒說,說:“我是主帥,治死罪雖然有些不適宜,但我也是觸犯了軍紀,還是要按軍令從事。現在,我就用頭發來代替腦袋吧!”說完,便用寶劍割下了自己的一把頭發。

曹操的一舉一動被眾將領看在眼裏,他能夠如此堅決地執行軍令,不為自己開脫,這種以身作則的行為,顯然是最好的“服眾”武器。以身作則,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影響力,而以身作則的領導,通常也都有著強大的氣場。在這種氣場的作用下,下屬也必將會踏實地服從命令,做事更加努力,讓整個團隊具備強大的執行力。

有人說,下屬看到你的心動,就會明白你對他們的要求。的確,這就是氣場的感染力。要讓人跟著你轉,你就必須能夠吸引對方,並且比他們轉得更快。領導者的聲望是怎麼來的?那就是敢為人先,激發下屬的熱情和活力。如果你的氣場都是畏首畏尾,躊躇不前的,那麼後麵跟著你的那些人,也一定會精神不振。不能夠以身作則,就無法帶動整個團隊嚴格地要求自己;自己的氣場不夠積極,就無法讓周圍的氣場都變得積極活躍。別忘了,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氣場,都有傳染的作用。

氣場最糟糕的領導莫過於這樣:在台上說得唾沫橫飛,講得振振有詞,拚命地為下屬鼓勁兒。起初給人們的感覺是很有幹勁,是一個有抱負能夠帶領團隊向前衝的領導者,可接下來他們的行動卻把自己“出賣”了。他們的行動與自己當初說得大相徑庭,要求別人做的事情,自己從來沒有身體力行的做過,可謂是說一套做一套。慢慢地,他們的氣場就變了,帶著一點虛偽的味道,讓人驟生反感。

如果你渴望自己能夠服眾,樹立領導的威望,那麼你的內外氣場就該是一致的。一定要嚴格地要求自己,起表率作用,這樣才有鼓動性和號召力。更何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隻有自己願意做的事,才能要求別人也去做;隻有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才能要求別人也去做到。

艾森豪威爾是美國第34任總統,這個和藹可親、笑容可掬的人,受到了全美國人民的愛戴,他外表憨厚,實際上卻是大智若愚。

1944年,艾森豪威爾擔任歐洲戰區盟軍的最高統帥,周旋在丘吉爾和羅斯福之間。後來,他巧妙地運用手腕讓英軍和美軍結成聯盟,組合了一支英勇的軍團,最終打敗了強敵,成為二戰中最偉大的英雄。艾森豪威爾領導的百萬大軍,士氣旺盛,作戰勇猛,而這一切全在於他的秘訣——以身作則。

一次,在眾人談到領導統帥的問題時,艾森豪威爾拿了一根繩子放在桌上。他用手推繩子,繩子沒有動;接著他用手拉繩子,繩子動了。他說:“領導就該如此,不能夠推,而是首先要用自己的行動來拉動大家。”

他為人寬厚仁慈,處事公正嚴明,而且說話很幽默,時常用自嘲的方式來鼓舞他人。二戰期間,他到前線視察,為了鼓舞士氣便對官兵們演說。不巧,天下了大雨,講完話的艾森豪威爾不小心摔了一跤,惹得官兵們大笑。這時候,身旁的指揮官扶起他,並對官兵的無禮嘲笑表示道歉。可是,艾森豪威爾並不生氣,他小聲地對指揮官說:“沒什麼,這一跤比剛才的演說更能鼓舞士氣。”

二戰後期,美軍傷亡慘烈,當時血液供給不足,國家鼓勵人們獻血。這時候,艾森豪威爾沒有多說什麼“鼓勵”的話,而是以以身作則來響應這一號召。一位士兵看到了他獻血的情形,便走過去說:“將軍,我多麼希望能夠輸進您的血。”

還有一次,艾森豪威爾參加一個聚會。會中有六位貴賓被邀請演說,艾森豪威爾也是其中之一,隻不過他被安排到最後。輪到他上台的時候,已經很晚了,聽眾們早已昏昏欲睡,沒有心思聽了。這時候,艾森豪威爾笑著說:“演說總得有個句號,我現在就來當這個句號吧!”他的演講詞是最短的,隻有這兩句話,可卻贏得了最熱烈的掌聲。

領導者的聲望和氣場是什麼樣的?我想不必再解釋,看到艾森豪威爾的言談舉止,你一定可以感受得到。領導的言傳身教就是一個導向和示範,是無聲無形的,卻是最能夠凝聚人心、化解矛盾、鼓舞士氣、催人奮進的力量。要鍛造你的影響力,集聚悅服眾人的聲望,就從以身作則開始吧!